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方面,有皇家和军队带头示范,另一方面,青壮劳力,高级工匠都去了待遇更好的大型工厂,所以那些招人困难的中小型工厂、作坊,各行各业,陆陆续续的也都开始招收女工,向大汉的女人们敞开了大门。
可是敢于出来工作的女人,毕竟还是少数,要么是迫于生计,要么是敢于尝试,要么是所谓的可怜吧唧的城里人,既没布可织,又没地可种。然而基数更大的,散落在乡村的女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
经过刘汉少与相府商议,决定鼓励发展家庭养殖业。所谓的鼓励,说白了,其实就是少抽成,少扒皮。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还得先放开两条禁令,一个是“杀牛令”,一个是“吃肉令”。
《礼记》上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汉承秦制,汉律也有明文规定,“不得屠杀少齿”,私自杀牛者,更是可以判“弃市”,给牛偿命。
牛为耕稼之本,马可致远供军,所以这些大牲口都要保护起来,也算是最早的“动物保护法”了。从另一方面来讲,皇帝能吃牛,要是庶民也能吃牛,那还咋显得皇帝比庶民牛呢?
先前为了推销四轮大马车和新式服装,刘汉少忽悠着老杨他们放开了很多礼制,现在又要忽悠他们放开这两条禁令。
要说起来,之前大家都忙着造反与平叛,连人肉都吃了,这些禁令也形同虚设,可是往后日子一天天安定下来,这些禁令再大摇大摆的溜达回来该怎么办?
初闻此议,老杨也担忧啊,说是陛下想让大家都吃上肉,过上好日子,这份心思咱能理解,可是万一禁令解除,大家都逮着牛马猛吃,给吃绝种了怎么办?往后咱还耕不耕地了?
对此,刘汉少与老杨等人做了激烈的辩驳,就问他,你们家要是有五十亩地,养着一头牛来耕,会不会因为嘴馋而吃掉?
反倒是这个“杀牛令”,乍一看是在保护牛,其实是让牛的经济价值变低了。不许吃肉,不许卖钱,除了耕地,它还有啥用啊?一不小心养死了,还得连累养牛的,谁还敢多养牛?反过来说,允许吃牛,允许卖肉,给把草料还能挤出奶来,牛的经济价值提高了,大家才有养牛的积极性。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有时候越是想保护,得到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的,基本等于保啥毁啥。比如提倡孝道,即便是黔首百姓,年过七十也可以随便吃肉,说起来这应该也算是保护老人吧?可他真要是一辈子没吃过肉,临老了再让他敞开口吃,一不小心撑着了,吃过去,该算谁的?
虽然尚有颇多疑虑,但是杨彪不是王允,不会和刘汉少硬怼,而且这些年在刘汉少的折腾之下,很多看着不靠谱的事还偏偏都让他干成了,所以也就同意了此议。
现在好了,大汉的普通百姓,除了人肉不许吃,想吃啥就吃啥,除了制服不许穿,想穿啥就穿啥,无形之中也是为他们扩大了消费空间。
接下来就是如何鼓励发展家庭养殖业的问题了。
再经商议,最后决定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每家蓄养的大型牲畜类,牛、马、骆驼,五数之内,不用交税;中型家畜类,猪、羊、狗,二十之内,不用交税;小型家禽家畜类,鸡鸭鹅兔,百数之内,不用交税。
与此同时,也设置了两条新的禁令,必须遵守,第一,城中家庭,不在此列;第二,只能圈养,不能放养。
要是生活环境安定,没有灾祸战乱,没有苛捐杂税,农家发展起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可等到那个时候,要是家家都赶着五头牛,二十只羊上山吃草,一座山头够啃几天哪?所以,允许“免税蓄养”的牲畜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能不能养的过来,还要看百姓们是不是够勤劳,能不能割回来那么多草料。
对于此议,起初老杨也不大赞同,咱们大汉百姓何止千万,要是家家都养这么多牲畜还不交税,那国家得少赚多少钱呀?陛下您是不是忘了,我这个首相可是个欠债的,到现在都没还完银行的贷款呢!
刘汉少大喝一声:“老杨,你这个帐,算的不对!”
百姓们要是自己养牲畜,自己杀了自己吃,咱们好意思上他们锅里抢块肉么?可是他们要是贩卖牲畜,杀了卖肉,是不是就得交税了?要是有商贾把并州的牛羊贩卖到洛阳来,是不是也得交税了?要是牛羊都加工成腊肉、香肠和罐头,再卖出去是不是还得交税?
这叫“产品增值”,中间环节一层一层的赚钱,咱们就一层一层的收税,不仅能养活更多的人,还能收到更多的税,怎么可能会少呢?
老杨捂着脸琢磨了半天,最后疑惑地问:“陛下,照这么说,是不是最后谁吃肉,谁就负责交税啊?”
刘汉少理直气壮地说:“对呀!他都有钱吃肉了,从牙缝里剔下点肉丝出来交税,难道不应该么?”
于是老杨又捂着脸琢磨,是不是自己最近吃肉太多,陛下有意见了?
然而刘汉少却搂着老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老杨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基,这话说的没错吧?”
嗯,没错。
“所以说,咱们大汉的农人安稳了,大汉基本上也就安稳了,这话也没错吧?”
也没错,您接着忽悠。
可是农人为什么经常不能安稳呢?是因为他们不够坚强吗?水灾、旱灾、蝗灾,随便来一样,可能一年的收成就没了。战争、疾病、盘剥,随便来一样,可能一个家就毁了。说是根基,其实他们就是最底层,最吃力的一群人,也是最没有自保能力的一群人。可偏偏就是他们这一群人,如果真的被逼迫的活不下去了,都跳起来造反当黄巾,那么咱们大汉还能安稳吗?咱们这些人还能安稳吗?
你以为哥能够让他们富裕起来吗?那除非是粮食能卖到和马车、摆钟一个价。哥只是想让他们别那么穷……而已!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吃饱穿暖的机会,再给他们一点家资盈余,使他们多一点对抗疾病灾祸的能力,他们永远都会是咱大汉最可靠的基石。
信不信,就算洛阳城里一个巡街的城管,你要给他分牛分地,他也不乐意去干那个活儿,因为那个活儿苦啊!
老杨,相信哥,民富,才能国强,要是国太富,民就只剩下了坚强!
…………
取消两项旧禁令,增设两项新禁令,百姓们表示没啥感觉。因为吃不起肉的,暂时还是吃不起,又能上哪杀牛去?而家里原本就没有牛的,自然更不用担心超出免税之数。
但是《大汉月刊》强力刊登了刘汉少的《富民论》,当然,文章是经过陈琳润色加工的,没敢说百姓们总是穷人这种大实话,而是大肆宣扬了大汉皇帝陛下“民富,才能强国”的观点!
于是,在大汉百姓的心目中,甭管咱富没富,陛下能有这个想让咱们富裕起来的心思,那就是咱们的恩人。
又于是,刘汉少在百姓之中的威望,再一次得到大幅度提升。
百姓银行的许攸毕竟是业界骄子,得知陛下要大力扶持家庭养殖之后,瞅准商机,立刻小礼物走一波,专门推出了低息养殖的贷款新业务。
当然了,花钱的事不能太随便,想要从银行贷出来钱,首先必须是有地可种的农户,这样就有了还贷保障。就算咱不能收他的地,也能收他地里的粮食。再者,贷款设置了上限,最多也就只能贷出一头牛的钱。
可是即便如此,也是既迎合了上边的政令,又鼓励了普通农户,使许攸深受好评,并且得到了刘汉少的赞扬。
百姓们的心思终于被鼓动活泛了,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原本有些底子的可以再多养几头,那些没底子但是有胆子的,贷款也要买牲畜。需求增大导致牛马价格一路上扬,看样子凉并二州今年能过上一个肥年,然后就是骆驼,也趁此时机,悄悄走到了更多的大汉百姓的面前。
买我,我便宜。白天晚上……不对……拉车耕地都能用!
第498章 关于租地的论战
……………………………………
作为役畜,骆驼有食料粗糙,吃苦耐劳等优点,但是到了每年不可描述的时节,向来温顺的骆驼们就会性情大变,磨牙吐沫,粗鄙不堪,别说好好干活了,急眼的时候还敢咬人呢!
所以,骆驼需要做一个小小的手术。
作为肉畜,猪猪有逮啥吃啥,吃啥都长肉的优点,但是到了每年不可描述的时节,向来温顺的猪猪就会性情大变,逮啥拱啥,粗鄙不堪,别说好好长肉了,急眼的时候还敢咬人呢!
所以,猪猪需要做一个小小的手术。
另外还有牛、马、驴、羊、狗……甚至包括鸡,都需要做一个小小的手术。
好在人类并不只是对待其他物种才会心狠手辣,张让之辈既为科学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又让其他物种有了大仇得报的机会,所以,还是很有功劳的。
再所以,现在鼓励发展家庭养殖,尽管需要做的手术很多,但是难度不大。再说了,不是还有刘大根他们农学院嘛。虽然名字叫“农学院”,但是包含了农牧林渔各个专业,毕业生们被分派到各州各地,或教学或指导,虽然不敢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肯定比旧有的耕养方式要进步的多。
…………
不能说有一处地方在打仗,别的地方的日子也都不过了,对吧?眼巴前洛阳就有一件事情急需解决,就是当年安置最早的那一批流民屯田户,屯田年限到期了。按照当初的约定,屯田年限到期之后,屯田户如无违法犯罪等不良记录,便可与国家签订永久租地的契约,每年除了缴纳“公租粮”之外,再无其它负担。
能够直接与国家签订租地契约,对于屯田户来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先前屯田的时候,甭管每年是缴纳百分之四十还是三十,租地之后缴纳的“公租粮”都比这个数字要成倍地下降。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之前就是朝廷欺负他们,毕竟当时他们都是一无所有,饿得要死的流民灾民,是朝廷分田地,分农具,分牲畜,分种子,还一直用粮食供着,帮助他们渡过的难关。但是,这些年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辛苦劳作,也算是“偿还”了自己的赊欠,往后就该奔自己的好日子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契约,相府却有不少人反对签订,或者是暂缓签订,其中甚至包括农业部长枣校T蛭匏褪且蛭衷谀媳本质平粽牛蛞恍枰蠊婺S帽甘诚幕嶂毕哽H绻谡飧鍪焙颍淹恋囟甲獬鋈ィ吞锘П涑勺馓锘В扔谑浅⒋铀悄抢锬芄皇盏降牧甘尘鸵杀兜募跎佟
三相之中,只有右相荀彧是支持签约派,毕竟当初就是他负责组织流民灾民屯田的,签约之事也等于是他亲口向百姓承诺的。然而首相杨彪与左相黄琬抱着谨慎的态度,都站到了反对派一边。
荀彧势单力孤,只好向刘汉少求援,然后刘汉少就像开军府作战会议似的,想出了一个论战的办法,而且还喊来了王允与袁绍做旁听。
论战之初,反对派首先提出了己方观点,并且声言,不是彻底否定租地契约,只是碍于当前大汉的形势所需,希望能够暂缓此事。而支持派则举起了信义的大旗,重点讲述了失信于民的危害,恐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