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旅长,你我都是读书人,原本对那些打打杀杀的武夫之事也不擅长,更感无趣。奈何,世道不好,不得已而为之。可是,世道不会一直这样混乱下去,待过得几年,汉少登上大位,执掌天下,一定会还给百姓一个清平之世。届时,定需大量清官廉吏,一起辅佐治事。咱们嵩山如今也有几万务农百姓,倒是缺少个总揽调度之人,不如黄旅长奏请汉少,领一个嵩山令,一来可以治理咱们嵩山百姓,二来累积从政经验,将来有宜仕途,入可登堂上朝,出可牧守地方,也是一件幸事。”
这个饼画的好大,黄邵都要流口水了,当然,更多的还是震惊。自打见到刘汉少开始,黄邵就知道这个小娃不简单,但是现在,从戏志才嘴里说出执掌天下的话,而且还说的那么轻松,理所当然,任凭黄邵如何脑洞大开,贫穷还是限制了他的想象。
不管有没有人相信,直到目前为止,黄邵这些人都还不知道刘汉少的真正身份,因为出北邙之时,戏志才已经下了封口令,任何人不得透露。在一定程度上,这也造成了黄邵等人疑惑与观望,难以收服的一个原因,但是与刘汉少的安危相比,戏志才宁可把困难留给自己。毕竟皇子蓄养私兵,这事要是捅出去,后果实难预料。好比这一次何仪出走,假如他怀恨在心,向朝廷告密,又或者是被生擒活捉,攀咬招供,那么,刘汉少该如何收场?
黄邵有些发颤地问道:“戏旅参,卑职斗胆,请问汉少……主君来历,不知能否见告?”
看看人家黄邵这觉悟,旅长对旅参,都用上卑职谦称了。
事已至此,嵩山旅已十拿九稳,翻不起什么风浪,能够小范围扩散,如实相告,只会更坚其志,死心塌地。于是,戏志才酷酷地说出几个字。
“大汉皇子,史侯殿下!”
哦咧个去,张角显灵了……呸呸呸,是祖上冒青烟。这一回,自己可是抱住“龙大腿”了呀,几十年的苦日子总算快熬到头了!赶明儿汉少登基,自己算不算是从龙之功?
黄邵发呆三秒,“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竟然向着洛阳方向大礼遥拜起来,然后起身,又向着戏志才拱手作揖,口中有点语无伦次地说:“先生厚德,先生高义,先生提携之恩,邵铭记于心……”
好吧,看样子黄邵也蛮喜欢当官的,只不过先前没到想当官想疯了的份上,可是现在……似乎有点疯了。
…………
数日后,黄邵亲自宣布,自己奉汉少之命,卸任嵩山旅旅长,改任“嵩山令”,全权负责嵩山政务,兼任嵩山旅“旅需”,由左副旅长赵云,继任嵩山旅旅长一职。
刘汉少现在哪有权封官啊?这完全是戏志才自作主张,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这一回连黄邵都不知道,他这个所谓的嵩山令,其实就是戏志才空耗几天,假装去向汉少请奏,然后自己写了个任命书。咱不是腰里别着汉少佩刀嘛,临机决断,想来汉少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怪罪。
刘辟心里这个悔哟,当初两个副旅长的位置由着他挑,是他自己害怕失去兵权,才领的右副旅长,可以兼任一个团长。现在黄邵不玩了,轮班到赵云头上,这上哪说理去?当然,以刘辟的心智,不会目光这么短浅,黄邵弃武从文,自己是无论如何不能与赵云相争的,武力与心智都和人家不在一个档次上,能做好一员部将,已是有幸。
赵云升任旅长,空出来的左副旅长却没有继任,虽然刘辟归心,但是调动太快,恐也难安。所以,这个平时看上去没兵没权的第一副旅长,便被众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至此,嵩山旅才算彻底完成改编,在戏志才的连番动作下,尽收赵云囊中。
…………
嵩山旅完成改编时间不长,戏志才却要匆匆赶回北邙,因为嵩山这边接下来就是整军练兵,戏志才留下来已没多大用处,而北邙山那边却需要这位“狗头军师”坐镇,因为刘汉少就要回宫了。
十二岁,拜元辰,闯童关。意思就是说,刘汉少这个“衰娃”在老道干爹史子渺的护佑下,终于活成了个人,可以认祖归宗,回自个儿家闹腾去了。括弧,十二岁也是虚的,因为落地就算一岁。
可能刘小辩生下来没多久,便被抱进了这座史侯府,别管十二岁虚不虚,自从刘汉少接手,也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平时不觉得,猛然一下说要搬走,还真有点小留恋。好吧,这是刘汉少又矫情上了。
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原本只有杜娘一个人能跟着刘汉少回宫,但是在刘汉少撒娇耍赖、软磨硬泡之下,云大妞她们也都被准许入宫,继续伺候汉少。原本刘汉少还想把燕大娃他们都顺进宫里,当然,只能让他们假装小太监。可是燕十八年纪小,还好说,燕大娃都十六七了,胡茬噌噌往外冒,就算每天偷偷刮胡子,也难保没有露馅的时候啊。于是,只得作罢。不过高大尚、韦光正以及卫士队的兄弟都被刘汉少扣下了,继续驻守史侯府,不用还令南宫。刘汉少说自己在史侯府住了这么多年,有感情了,会时常回去看看,到时候在宫外就由高大尚他们护卫,用着顺手。这倒是句实话。
他们这是要关虎入笼,赶猪进圈啊!一想到就要失去的自由自在的日子,刘汉少便情绪低落,没精打采。但是,有人比他还难过,那就是小红妹妹,任红昌终于没能入宫,成了史侯府的女管家。
到了还宫的日子,这一天刘汉少早早的被杜娘从被窝里拽出来,开始梳洗打扮,仿佛要出嫁的闺女。不知道出嫁的闺女都是真哭假哭,反正刘汉少是真的想哭。碍于风俗强大的压力,刘汉少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任由杜娘梳了一个正经八百的总角发型,并且在中衣外套上了一个大红抱腹。看着铜镜中,终于变成红孩儿的自己,刘汉少恨恨地想,什么粗话的风俗,就是疯子整出来的俗套!
云大妞她们已经先行入宫,捯饬好刘汉少之后,杜娘也先走了。刘汉少随着史老道来到史侯府正堂,一来拜谢史老道的护佑、养育之恩,二来就是拜元辰。
所谓元辰,就是“本命神”,也许它另外一个名字能让人更加耳熟能详一些,就是“元神”。
只是在“拜拜”的时候,出了一点小状况,刘汉少倒是实心实意想给史老道拜上几拜,但是史老道不敢受;史老道想让刘汉少给本命神拜上几拜,刘汉少就看着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玩意,忽然恶狠狠地质问史老道:“此等小神,受得起本尊一拜乎?”
开玩笑,再渣也学过知识好多年,刘汉少的膝盖可是很金贵的,要他向这些玩意磕头下跪,他敢把它们变成尿泥。
史老道一愣神,砸吧着刘汉少话里的味儿。
老实说,史老道基本上和不会武功的王重阳差不多,那是干嘛嘛不成之后,才被迫当了道士,混口饭吃,自己本身就不信什么鬼啊神的,平时还得装的像那么回事。但是,自从跟随刘汉少之后,他特别乐意把汉少鼓吹成神啊仙的,其目的无非是替汉少忽悠、笼络人心而已。
第059章 哥要起驾回宫了
……………………………………
先前无论史老道如何鼓吹,刘汉少才不会傻到承认,就怕被拆穿的时候,啪啪打脸疼。现在完全是逗着玩,但是史老道眼珠乱转,竟然有模有样地拜问:“敢问上尊在天界,属何神职,居何神位?”
逗闷子呗,就当演小品了呗。
刘汉少假装咳嗽两声,想了想词儿,高深莫测地娓娓道来:“混沌宇宙,无极盘古,开天辟地,始造万物。话说……始尊盘古,初为创世,化骨肉而造天地河岳,摘双目而造日月星辰,拔毛发而造森林草木,撒精血而造有命众生。又有血中精气,修仙封神,代始尊行于天地之间。这众神群仙之首,便是太昊,而始尊尚有一颗未化灵魄,名曰圣天,便是本尊来历!”
噗……见过能吹的,没见过这么能吹的。
史老道以为自己这些年跟着汉少学习,忽悠的本事已然大成了,没想到和人家一比,自己顶多刚起步。哦,感情盘古是老大,您……老大的三分之一,并排老大,比天还大,怪不得得叫圣天呢!
史老道才不会拆穿刘汉少,正好,以后忽悠人,又有了新素材,所以认认真真地叩拜起来。
“贫道拜见圣天尊!”
“挠、挠、挠,在天为尊,在地为子。”
刘汉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胡诌出这么一句的,大概是吹的太狠了,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客气客气,用一个“子”来表示自己还是很谦虚的人。
“圣天……子。”
史老道终于被吓得不敢再配合刘汉少胡扯疯玩了,眼巴前,皇帝还活蹦乱跳呢,这边就急着当天子啦?还是圣的……
刘汉少也有点小尴尬,就赖史老道往沟里拐带自己,上去给了一脚,岔开话题又问:“快点说,下边该干啥了?”
“啊?哦……摔了吧。”
史老道将一碗一勺递给刘汉少,为什么是碗勺呢?因为碗能够摔碎,筷子摔不碎呀!这还真有点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意思。自己要从干爹这儿蹿回去了,所以,在这儿吃饭用的家伙也得摔掉。刘汉少接过碗勺,摔了个粉碎,抬腿就往外蹿,史老道跟在后边吆喝:“梯子,上梯子!”
从史侯府走的时候,不能走门,得爬梯子、翻墙头,而且在墙头上的时候,还得将自己的外袍脱下来,丢进火盆里烧掉。大概意思就是说,从前那个衰娃木有啦,小鬼小妖们都找不着,找不着。然后扎上一根红腰带,翻到墙外,拔腿就往皇宫里蹿,半路不许停,也不许回头看,就跟后边有狗撵似的。
刘汉少脑袋上绑着俩小揪揪,一身白色中衣,戴着红色抱腹,还扎着一根红腰带……就这么在洛阳城中,仓皇而过,没狗撵,他也不回头啊。幸亏一路上都有卫士把守,早已将街道戒严,即使如此,刘汉少也觉得丢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还别说,他姥姥“舞阳君”也住在皇宫里,就是因为何皇后手段好。
刚一蹿进皇宫,刘汉少便受到皇宫各界的热烈欢迎,仿佛他刚刚跑完的是马拉松一样,虽然从史侯府到皇宫的直线距离,也就横穿两条街。刘汉少连衣服都没换,直接先去拜见刘宏与何皇后,这就算是把儿子认回来了。
等回到自己的寝宫,刘汉少的脸忽然“安静”下来,往后自己就要在这里过日子了……还来不及感慨,一个尖声细嗓的声音就说道:“殿下还是尽快更衣为善,为贺殿下还宫,陛下宴请群臣,莫要迟误,有失礼数。”
我礼你奶奶个腿!
不行!
还是得想办法把燕大娃他们弄进来,不然的话,往后整天让这些“木有小丁丁”的跟着,膈应也膈应死了。
于是,刘汉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
边章已经病入膏肓,所剩下的日子是不多了。自从被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裹挟反叛,这三年来,虽然名为叛军首领,却处处受到北宫伯玉和李文侯的防备、掣肘。平时打打杀杀的时候,没功夫多想,偶尔沉静下来便会想起自己是一个汉人,与他们一起起兵造反,虽说有诸多因由,终究是从了贼了,只怕将来史册见载,也脱不了一身贼皮。
“文约,我们都是汉人。”
以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