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得着人朝前,用不着人朝后,影响了您的声誉也不好,而且也不利于咱们战忽局开展工作,对吧?好歹等过了这段时间,到时候您想怎么处罚小臣,小臣都乐于接受。还有孝直他们,都是挺聪明的娃,就是小臣没有调教好,也正因此,才需要他们跟在您身边,您抽空了可以多教教他们……”
  这个杨德祖,吓疯了吧?
  敢情撸你一个副局长,还能引起朝堂震动,使陛下声誉受损?
  按理说,杨修的小聪明就算再小,也不至于说出这种傻话来,应该是他为了掩护大家,所以才主动跳出来冒傻气……算了,编不圆了,也许这娃就是吓疯了,就是这么傻……不过,傻的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
  刘汉少终于“恶习复发”,一脚踹过去,制止了杨修喋喋不休的胡七八扯,瞅着他与法正相爱相杀,基情满满的模样,然后就让别人先下班,留下他们俩人打扫办公室,并且还在心里说,哥也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刘汉少的办公室?
  那可是整座明光殿啊!
  于是乎,杨修与法正,一个拖地,一个抹桌子,还时不时的偷瞄对方一眼。而后杨修就忍不住了,拖把一扔,气呼呼地问道:“为啥你娃瞅着我总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样子,我招你惹你了?”
  法正则十分不屑地说:“我服你?你是拐棍呀?一天到晚,嘚嘚瑟瑟,除了命好,有个好爹,你还有啥可显摆的呀?”
  “嘿,我这个小暴脾气!”
  “想打架啊?别忘了我是打哪儿来的。我们关西人怕这个?”
  “粗话的,哥老家也是关西的!”
  然后就是“砰砰砰”、“啪啪啪”、“嘁哩喀喳咣咣咣”……接下来杨修又揉着肚子,忽然委屈地说:“我爹是我爹,我是我!粗话的,爹是能让我自个儿随便选的么?别人看着我有今时今日之成就,总觉得是靠我爹的帮忙,可是他们不知道,我为陛下办了多少事儿,立了多少功!”
  “你娃还有成就了?”
  原本法正还是不屑的,但是又忍不住好奇,所以便揉着脸蛋儿追问:“说说看,你都为陛下办过啥事儿,立过啥功?”
  杨修刚想吹“我和陛下一起说服过黑山军”,但是看着法正那张傲娇的脸,便更加傲娇地说:“胡乱打听国家机密,当心我把你送去御府,让三局挨着班请你喝茶!”
  “哟……长记性了嘛。”
  杨修又想翻脸,继续比武,却听法正接着又说道:“其实吧,你这个人还不错,就是吧……”
  “就是啥?”
  “就是……”
  法正想了想词儿,复又说道:“要是你平时对待别人的态度,要是都能像对待陛下那样,就好了。”
  杨修脑门黑线,心里话说,我在陛下面前多乖呀!幸亏陛下只有一个,否则的话,我一天到晚都得学乖,还不活活累死我?
  于是杨修也忍不住反口讥讽:“要是你娃对待别人的态度,也像对待陛下一样,也就好了!”
  又于是,杨修法正,相互怒视,接着又忽然一起傻乐起来。
  外边的天早黑了,巡夜的燕云近卫都上班了,瞅着明光殿还亮着灯,便过来查看,然后熟络地问:“哟……杨行走、法跟班,还忙着哪?”
  陛下说,不打扫干净不准走,可这也属于国家机密,我们能告诉你么?
  “又又于是”,杨修法正,齐声向着那位燕云近卫回了一声:“滚!”
  …………
  孔子曰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对于荀彧荀首相来说,三把可能不够,因为旁边还有一个帮忙烧火的。
  无论“退休金”有多少好处,刘汉少最初的本意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好让大汉变得更有凝聚力。所谓民心所向,能够给大家直接发钱,还不够么?
  这个……真不够!
  也许现实很重要,吃饱穿暖很重要,但是人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以及更加高尚的情操、情怀、情结、情爱……哎呀,反正就是很有情了啦!
  既然是要讲感情,讲凝聚力……从前刘汉少不管走到哪儿,都喜欢喊“兄弟和女兄弟们”,这就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可惜这个办法并不高级,刘汉少就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喊,也不可能让大汉所有的兄弟都听到。
  那又该怎么办?
  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凝聚是一种力量,精神也是一种力量,如何让国家获得凝聚的力量,而让国人获得精神的力量?
  也许一面简洁却又含义深刻的旗帜,就是最好的表达。
  于是,刘汉少决定为大汉设计一面“汉旗”,但是这个设计并不“新颖”,就是将汉正军的军旗,取消了下边的部队编码,保留红色的旗面以及中间的金色徽章。饱满的麦穗围绕着“标识体”的那个“汉”字,下边交叠着一对出鞘的军刀。
  把荀彧再找过来,刘汉少忽悠式地向他讲解了这面“汉旗”对于咱们大汉的重大意义,并且要求各个州郡,各地官府必须悬挂“汉旗”,甚至还把立法司的陈群等人找来,要为“汉旗”专门设立一部《汉旗法》。即便大汉普通的百姓人家,也可以悬挂“汉旗”,同时,任何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汉旗”,肆意践踏、损毁,属于犯罪行为,可视情节轻重而裁量定刑。
  对于旗帜的重要性,荀彧、陈群等人自然是有深刻认识的,但是之前有皇帝的旗子,军队的旗子,官吏的旗子,至于说这面“汉旗”嘛……好像这种概念还挺模糊的,难道皇帝的龙旗还比不上吗?
  刘汉少很肯定地说:“比不上!”
  咱们大汉,应该是属于所有国人的大汉,是咱们每一位大汉国人共同的家,“汉旗”既代表的是咱们的大汉,更是咱们每一位大汉国人的旗帜!哥虽然是咱们大汉的皇帝,是咱们大汉的代言人,但是站在“汉旗”面前,也与咱们千万国人一样,仅仅是大汉普通的一员。
  所以,兄弟们是不是都能够理解了?
  以后在咱们大汉,“汉旗”就是最大的那一面旗帜,即便是哥的龙旗与汉正军的军旗,在“汉旗”面前,也要侧立左右,以为守护。而咱们大汉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看到了“汉旗”,就等于是看到了亲人!
  荀彧等人,万分震动,因为大汉竟然有了比皇帝龙旗更大的旗帜!
  陛下乃是天下之主,但是在“汉旗”面前,却又说自己只是大汉普通一员,这份胸怀之宽广,似乎又足以容纳天下。然而连陛下也需要守护的“汉旗”,却又是允许普通百姓在家中悬挂的,这份至上的荣耀,陛下真正做到了与万民共享!
  荀彧不敢“规劝”,因为当刘汉少谈论到“汉旗”之时,他感受到了这位“皇帝哥”身上少有的庄重,同时也感受到了“汉旗”的神圣庄严。所以在荀彧的带领下,爱爱卿卿们一致赞同,认定了大汉这一面“汉旗”,同时也顺利通过了大汉的《汉旗法》。
  然而有旗无歌,显得比较单调,知不道的还以为咱没“艺术细菌”呢,所以刘汉少同时还“创作”了一首大汉之歌。
  提起这件事,刘汉少的脑海里立刻想起了那段熟悉的,低沉雄浑,铿锵坚毅的旋律,甚至有些不能自制地想要立刻起立、肃穆,行注目礼!
  然而后来刘汉少又想了想,这个从黄河岸边走出来的民族啊,希望能够少一些苦难,再少一些苦难吧。所以,属于他的歌声,是不是也可以更加激昂高亢,神采飞扬?
  又于是,刘汉少当着杨修、荀彧他们的面儿,唱出了另一段旋律。
  我们大汉,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大汉,河像热血流……
  我们大汉,树都根连根……
  我们大汉,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大汉风乍起,大汉雄风震天吼!
  但是吧,在唱的时候,刘汉少为了保持自己的庄重,同时也需要想一想词儿,所以就唱的比较缓慢,然后这首歌愣是没飞起来,还是低沉之中带着雄浑,像荒野上的风,船工的号子,像战场上的怒吼,亦或是虎啸龙吟!
  然而就是这么一首,其实已经被刘汉少不知道把调唱跑到哪里去的《大汉雄风》,再一次深深震撼到了杨修、荀彧等人,因为他们不仅从歌声里感受到了大汉的辽阔与广博,感受到了作为大汉国人应有的高昂与热烈,甚至还乘着歌声做了一次如梦如幻般的旅行,好像自己一下子飞回了几百年之前。
  那个时候,也有一位大汉皇帝在唱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722章 有身份的大汉人
  ……………………………………
  “汉旗”与“大汉之歌”已经定了下来,“汉旗”中间的金色徽章也被正式确定为“汉徽”,并且制定《汉徽法》,注明应当悬挂“汉徽”的机构与场所,应当印刻“汉徽”的文书与证件等一系列的律法规章,同时注明在庄重场合,任何一名大汉国人,都允许佩戴“汉徽”,以表达对大汉的热爱之情!
  “汉旗”、“汉徽”以及“大汉之歌”。
  大汉似乎有了新的精神图腾,每一位大汉国人都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是“有家之人”。大汉也将迎来新的篇章,似乎就要扬帆远航了。
  但是,具体的事情还要一步一步的来,大量的工作还要一点一点的做,所以荀彧这位新首相还得继续“烧火”,因为帮忙烧火的那位哥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哪怕他被呛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首先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调查全国人口,重新编户齐民。要是一个国家连自己有多少人口都搞不清楚,哪里稠密、哪里稀少,哪里贫穷、哪里富裕……这些情况全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还何谈治理?
  之前的动荡年月,天下百姓多有死伤,流民、灾民更是不计其数,虽然刘汉少“当家做主”之后,对这方面的事情极为重视,但是这个工作量很大,困难重重,加之还要打仗,朝廷所收复的国土又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好像总也调查不完似的。
  有鉴于此,刘汉少又向荀彧兜售出了身份证与户口本制度。户口本倒还好说,但是身份证应该做成啥样的呢?一时之间,连刘汉少也有些犯难,咱又没塑料,用金属的,那往上边记录信息可费老鼻子劲儿了,要是只用一张纸,又怕不易保存。
  木头片儿?
  感觉很掉价,而且也不容易防伪呀!
  …………
  最先知道刘汉少心里想啥事儿的肯定是杨修他们,所以杨修就给刘汉少提了个醒。
  “陛下,谐和道的道士们不是都有压麻牒吗?您现在想做的这个身份证,是不是跟那个东西有点像?”
  刘汉少一听这话,当时就抽了自己一巴掌。
  哥真是个猪脑子,这个“证”干吗非得是一个光板,难道做成一个小本本就不行吗?
  于是刘汉少又开始在这个“身份本”上大做文章,首先却遇到了一个有点尴尬的小问题。当初刘汉少给谐和道的小道士们开过一个玩笑,就是“压麻牒”这个名字,虽然小道士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但是刘汉少却偷偷的笑了好几天。
  现在咱们要做“身份本”,谐和道那帮小道士又都那么能忽悠,万一再把这个名儿传出去,咱不是自己给自己闹了笑话?
  对了,咱可以不用麻布压封,反正现在棉布比较多,而且还都是机器织的,面料紧实。
  压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