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到分文不差,但是大致钱数有了大概去向,百姓们便也能知道了各府的作为。
  再者就是听证制度,各府的重大事务不能由着各府老大一拍脑袋就决定了,万一他们脑袋里没瓤儿,甚至还有水,该怎么办呢?
  所以各府辖内的重大事务,在决定之前,应当举办听证会,邀请对应的各级议院议员前来听取事务的详细报告,而后投票表决,是否通过。
  但是,投票表决仅仅作为官府对于民意的一个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如果投票结果与官府施政相互抵触,需要由上一级官府出面,做出复议、调解、以及最终决定!
  这是为啥呢?
  “举个栗子”。咱们的青天大道能够从青州一直修到凉州,将来可能还要修到新州的天山那边,假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拆毁张老三家半个厕所。咱们可以赔偿张老三家两个厕所,但是张老三不同意,哭着喊着非要赔一百个,那该怎么办?
  议院也是如此,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将本地利益放在最前边,要是咱们的青天大道从“张老三县”路过,拆了半个厕所,然后“张老三县”的“民议院”的议员们为了得到本地百姓的支持,也都哭着喊着,非得让赔他们一千个厕所,又该怎么办?
  是不是咱这路也不用修了,赔不完的厕所都不晓得要盖到猴年马月呢!
  所以,当官府与议院出现抵触时,上级官府及时出面,作出调解,再从“大局与小局”两方面进行考量,尽量的平衡双方利害,最终做出决定,不失为一个尽早消除矛盾的好办法。
  …………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荀彧回到相府与副相刘岱以及爱爱卿卿们一商议,立刻便炸了锅。咱们都是坦荡君子,代天子牧四方,哪个不是兢兢业业,一片公心,对吧?陛下现在要搞出这一套“事务公开,听证制度”,是不是说明不信任咱们?敢情咱们拿着那一点少少的俸禄,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驴还累,最后就只落得一个不信任?这是陛下在质疑咱们的人品,是对咱们最大的侮辱!
  再者说,地方官吏,为民父母,施政作为,自有忖量,官府的钱应该怎么花,花到哪儿,啥时候轮到百姓小民指手画脚了?小民不学,道理不通,若是官员施政还需他们同意,岂非要上下颠倒,一事无成?陛下自己也说了,张老三非让咱们赔他一百个厕所,若是实行“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岂非是纵容更多的人效仿张老三这样撒泼耍赖,奸诈蛮横之刁民?
  要是陛下不这么胡七八搞,信不信,咱能让张老三把剩下那半拉厕所,自个儿给吃了,他都不敢多放一个屁出来!
  如此的话,青天大道修的能有多快,官员政绩出的能有多快,对吧?
  刘汉少听到这些议论,登时大怒,带上杨行走、五跟班便亲自杀去了相府。
  “有你们这样的么?动不动就要给别人当父母。”
  呸!
  恶心!
  臭不要脸!
  不用说别人,就你们在座的这些位,谁回到家里,瞅见自己的儿女,不是抱在怀里,捧在天上?有了好吃的,先给儿女吃,有了好穿的,先给儿女穿,有了好玩的,先给儿女玩,这才是为人父母该有的样子,也才是正常的样子。
  可是官员施政,管理地方,真的能够与父母的尽心与无私相提并论吗?
  有人家里穷困,想少交点税,想给人家当父母的官员会不会替人家交?
  有人家里有病人,需要钱财买药治病,想给人家当父母的官员会不会给人家钱?
  谁家要是人多房子小,想私自多盖两间,是不是官员们立刻领着城管,带着上方宝棍就去了?
  明明是吃百姓的,喝百姓的,接受百姓的供养,如此还不满足,非要给百姓当父母,咋有人就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呢?大汉的百姓得是造了多大的孽,才会遇上“父母官”这种奇葩物种?
  爱爱卿卿们不干了。
  有人狂怒有人疯,有人委屈有人哭。
  陛下,当“父母官”这事儿,也不是我们非要干的,可是我们上学的时候,圣人就是这么教的。《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再说了,“父母官”这词儿也不是我们发明出来的呀!那是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好为民兴利。”为政勤勉,劝民农桑,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说来也巧,后来南阳郡百姓又有幸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少有才能,爱民如子,事事都替百姓作主,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从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于是乎,“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于世。
  我乎你妹!
  照这么说,召信臣和杜诗一死,他们治下的百姓还都成了没爹妈的可怜的娃了呗。几百上千年的时间里,就出了这么两个能让百姓感念的名字,人家用自己的品格与一生的功绩获取到的殊荣,你们都干点啥了,咋也好意思一个个都往自己脸上贴呢?
  咋滴,你们自个儿没脸哪,非得借别人的使?
  “那啥……德祖,你上。替哥喷他们!”
  “子曰……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
第724章 洛阳论战的焦点
  ……………………………………
  杨修可是当年的“洛阳小喷王”,才学广博,聪慧捷对,连吐吐沫都能比别人吐的远,然而这一次亲自率领五跟班出战,居然落得了一个嗓子冒烟的下场,还是没能将那帮爱爱卿卿“喷服”。
  表面上看起来,爱爱卿卿们是嫌自己的人品受到了质疑,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必须要坚持到底。但是实际上呢?有了“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官员们想要自由自在的花钱,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能了。
  这个话刘汉少早些年就说过,“敢情你们的钱,是你们自己的,国家的钱还归你们管,想怎么花都是你们说了算。”既然如此,我们想怎么花钱,还要听一帮子议员叽叽歪歪,是不是忒不痛快?
  这才是真正的,触动了爱爱卿卿们的痛处。
  另外,爱爱卿卿们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虽然刘汉少这些年的威望越来越高,已经没有人再敢当众直呼“汉少”,但是这位哥还是“这位哥”,就算气的当众骂人、踹人,也不会轻易的喊打喊杀。既然小命无虞,我们是不是就能“肛烈”一些,再“忠直”一些?
  所以崇政殿那帮人就是死顶着这件事,不肯松口,即便是荀彧心里也有一些想法,毕竟之前杨彪做首相的时候,可没这么多新规矩,想要干点啥事,一句话吩咐下去就行。
  怎么个意思?
  现在换我当首相了,嫌我年轻,不信任,想干个啥事还得先和议院商量?
  …………
  与此同时,杨修也很苦闷,咱那个“战忽局副局长”到底撸不撸,陛下还没给准话呢,估摸着就看眼前“这一战”了。要是连这帮爱爱卿卿都忽悠不了,那咱也没脸给自己求情,继续当副局长了呀!
  见此情形,法正给杨修出了一招,说是咱们几个,人微言轻,斗不过他们也属正常,但是咱们可以找人帮忙。你娃平时那股机灵劲儿都上哪去了,现在咋就不能好好想想,谁最有可能成为咱们的战友?
  这事儿……对呀,议院!
  议院先前总是给相府提意见,还帮着百姓抱打不平,后来立法司设立一些与民相关的律法,陛下都让他们与议院商议着来。尤其是议院现在还会旁听审判司审案,虽然他们无权干预审判结果,但是在审判的过程中如果有失公允,他们也是会闹腾起来的。
  现在陛下要搞这个“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其实就和议院旁听审案差不多,虽然都不具备最终裁定的权利,却可以名正言顺的实行监督,插上一脚。
  “对,对。我去找我舅!”
  其实从前杨修真不稀得巴结袁绍,早些年袁绍只是袁家庶子,还被转包到了他二伯名下,与杨家的关系自然会多隔一层。后来袁绍给刘汉少当主簿,虽然天天能和杨修见面,但是他好像更乐意和曹操、孙坚他们一起欺负杨修。可是现在,杨修激动的把实话都秃噜出来了。
  “舅你妹!”
  法正很是鄙夷地说道:“你现在去找袁政议长,是想让舅舅替外甥报仇吗?”
  杨修觉得法正说的也有道理,不耻下问:“那你说怎么办?”
  法正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哎呀,你就不会想想,议院里都是啥样的人,他们跟谁最熟悉?又应该如何造出声势?”
  杨修恍然大悟,兴奋地说道:“对,对,咱们去报社,去学校……”
  法正也跟着补充说:“还要多找一些在家歇着的名望贤达,别看他们平时没啥用,拿着当大喇叭,吆喝几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
  粗话的,杨德祖和法孝直终于“勾结”到一块了,然后战火便引出了崇政殿,引进了洛阳城。《大汉月刊》发文,力挺“事务公开”,各个学院发文,力挺“听证制度”,政议院各位议员,疯狂发文,边让、张范等人,岂是浪得虚名……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现象,议员们敢大声的随便吆喝,但是官员们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所以不方便亲自下场,参与辩驳。然而此时此刻,紧要关头,爱爱卿卿们当然也不能示弱,就算不好亲自出面,可是谁还没个三五知交,亲朋好友?
  尤其是那些在家歇着的名望贤达,一时之间也搞不清楚应该站哪边,有人说选用官吏应该以人品为上,既然官吏们的人品都很好,还要“事务公开”,岂不是“用人有疑”?有人说人品好也不代表才能好,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家商量着办事,总是更稳妥一些。
  也有人说官员管理地方,如果处处掣肘,还如何施政?还有人说,“听证制度”并不会妨碍官员施政,反而可以从旁协助,完善事务。要知道,各级官府与各级议院并非是对立的,如果能够得到府院双方的支持,想必所施之政,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荀彧很郁闷,自己才刚刚当上首相不久,怎么就遇到了这种“天大的麻烦”?且不说“洛阳论战”已经激烈到了何种程度,就是自己每天下班,从南宫里出来,都会有一大票人在宫门外等着自己。有人要劝自己推行新制,自然也有人要自己坚决抵制,往往到最后,那些意见不同之人都能够呛呛起来,自己还得帮着他们劝架!
  理智告诉荀彧,实行“事务公开,听证制度”对于施政是有好处的,就像签订“租地契约”之时,陛下说的那样,多找几个人,一起往前趟路,即便是走错了,也能有人从旁提个醒,拉上一把。
  但是理智同样也告诉荀彧,实行这个“事务公开,听证制度”之后,各级官员施政之时,的确会有很多掣肘,恐怕难以专心治事,必须得分出很多精力去和民之代表的议员们磨嘴皮子。自己当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想要推行一个新制,整天都得与那些守旧之人,反对一派喷来喷去,试图说服对方。
  有那个工夫,干点正事不好吗?
  而后,荀彧慢慢的又发现,这一次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