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大忽悠帝-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么,在人家家里蹭吃蹭喝,还这么理直气壮的,除了郭嘉,也真是没谁了。
  “就是,你赔的起吗?”
  刘汉少在一旁也跟着起哄架秧子,可转过头来又教训郭嘉。
  “你娃别总惦记着喝酒,就算你自己不想好好活,哥还不想你早点死呢。看看天下都成什么样了,多少人卖儿卖女都吃不上饭,得活活饿死,你们还一个个的整天就知道喝酒。回头哥就下道禁酒令,喝酒的夹舌头,买酒的打手板,谁敢造酒卖酒,一律抄家!”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
  敢情荀彧把刘汉少的话当真了,急忙说道:“百姓困苦,难以过活,豪门糜烂,穷奢极欲,确是现世一大弊症。可陛下就算下令禁酒,百姓也不会有好日子可过,只会招致豪门不满,与陛下心生嫌隙。”
  “为何?”
  郭嘉懒洋洋地接口说道:“豪门屯粮如山,除了贱买贵卖,便只拿来造酒。即使陛下下令禁酒,他们也会偷偷造酒,若实在不能,即使任由屯粮腐坏,也不会拿去施舍穷苦。所以,文若才说百姓不会因为禁酒而过上好日子,倒是招致豪门怨恨,陛下可要谨慎些。”
  豪门有粮不假,要说屯粮如山,却也未必。可见郭嘉站在寒门的角度,多少有点“仇富”,也是可以理解的。荀彧听着有些不是滋味,却又无法反驳,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都说“君无戏言”,可惜到了刘汉少这里,完全调了个个儿,整天忽悠忽悠这个,忽悠忽悠那个,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想让他无戏言,实在很难。所谓禁酒,就是戏言,无非是为了挤兑郭嘉罢了。不过荀彧与郭嘉的话,也让他更多了一点清醒的认识,不是“豪门不好惹”,而是更精辟的一句话“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看样子,以后自己干事可得多长个心眼,干事之前要先想想,这件事让谁得了利,又让谁损了利。损利者固然需要防范,得利者似乎也不可不防,万一被他们蛊惑了怎么办?
  想想就觉得一阵头大,刘汉少跳过这一段,又转了个话题,说道:“哥打算屯田了。把那些因为战乱、灾荒造成的流民都集中起来,分牛、分地、分粮种,就算是朝廷先借给他们的,将来按照收成让他们慢慢还,留下够自己吃的,多余的还帐。”
  荀彧当即说道:“陛下此计大善,即可安置流民,又可充实太仓,只要粮产丰足,必能民心思定。”
  “想法很好,但是沃野好田,大多都在豪门之手,陛下拿什么分?”
  听到郭嘉质疑,刘汉少一脸奸笑地说:“放心吧,哥有招儿。地在他们手里不假,咱们可以拿东西换啊,换到咱们手里,再分出去,不就成了?”
  郭嘉好奇地追问:“拿啥换?”
  “皇宫!”
第112章 新军阶了解一下
  ……………………………………
  终于被惊着了。
  尽管看到自家墙上的留字,郭嘉便怦然心动;尽管看到诛董的雷霆手段,荀彧便暗赞不已;尽管一顿酒喝的君不君、臣不臣,大违常理且毫无仪态,却有老友重逢一般的熟络与随意。可是荀彧和郭嘉还是被刘汉少仅仅用两个字给惊得目瞪口呆,傻傻地看着他,百思不得其解。
  拿皇宫去换地?这生意比他爹做的还大呀!你们皇帝真会玩……
  两个还没长成大牛的小牛犊子一脸痴呆地盯着刘汉少,就等他解说下文呢,哪曾想刘汉少画风突变,冲着荀彧训斥道:“明天把头发剃了,穿身利索点的衣裳,去找哥报到!还有,别一天到晚把自己捯饬的跟个香包包似的,你以为你是香香公主啊?”
  拿皇宫换土地,这是多大的机密呀?刘汉少也仅仅是有这么一个异想天开的灵感,根本没有计划,如何还能跟他们再扯下去?
  陛下不会是神经病吧,怎么有点喜怒无常?
  荀彧偷偷看了看自己,暗道:我收拾的不利索吗?再看看刘汉少那一身汉正军军服,又暗道:的确没那么利索!怎么还要剃发?难道陛下不是让我当皇帝的主簿,而是最高统帅的主簿?
  郭嘉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早就叫你跟我一起剃发,你还死活不干,现在舒坦了吧?”
  “嗯?”
  刘汉少斜着眼睛一瞪,荀彧立刻唯唯诺诺地说:“微臣,遵诏!”
  “你,起来,跟哥走!”
  刘汉少已经站起了身,顺便踢了一脚还赖在地上的郭嘉。
  “去哪儿啊?”
  “去给你找个住的地方,顺便再看看病。身为哥的小狐狸,赖在人家家里蹭吃蹭喝,很有面子吗?”
  郭嘉知道刘汉少已经看出了自己的窘境,才故意以这种吼叫的方式表达一下关心,挺新奇的,所以,也没有矫情,立刻爬起来,弯腰跟在刘汉少身后,一副随时准备当狗腿子的模样。
  “哎,陛下,你还没给我封官呢!话说小狐狸到底是个什么职务,都干些啥呀?”
  “官什么官,先看看你娃还能蹦跶多久,万一活不过三天,直接拖出去喂狗。”
  “别呀,活一天也是活,好歹当一天官,让俺也过过瘾啊!”
  “要玩就得玩好,你以为哥会由着你胡来乱玩哪?”
  看着这一对奇葩渐渐走远,荀彧泄气似的一屁股瘫坐在地,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又长长地吁一口气,然后猛然想起来,自己竟然没有恭送皇帝,免不了又一阵紧张。
  …………
  濯龙园,某处偏殿。
  因为常住将官班,这里现在就算刘汉少的临时办公室了。他曾经在这里接见过一只老狐狸,而现在,又招来了一群。
  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前,左边坐着戏志才、高节、荀攸,右边坐着袁绍、曹操和荀彧。他们正相互传看着手里的斜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小板板,刘汉少说这是肩章与领章。
  后世的军衔制度,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但是好处却显而易见。比如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还代表着军人的级别,与待遇和职务因素相结合。此外,军衔是军人的荣誉称号,能够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这也是刘汉少急于搞出一套军衔制的最初想法,但是,他打算用“军阶”之称。
  刘汉少拍着脑袋想出来的军阶制,军官可称为四等十八阶,兵士则为十四阶。首先,“新兵旦子”名为“列兵”,然后是“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而老兵则称为“军士”,然后是“一级军士、二级军士、三级军士……直至九级军士”。
  其实,关于兵士军阶,刘汉少自认为还是考虑的比较长远的。总有一天仗会打完,那个时候,服兵役的义务兵就是“兵士”,可能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而自愿留在军队当职业军人就是“军士”,可能会很多年。当然,他们也是军队主力,最宝贵的资源。
  军官的四等十八阶分别为:
  四等:准士,少士、中士、上士。
  三等: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大尉。
  二等:准校,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一等:准将,少将、中将、上将。
  没有“大将”级别,免得那些武人把它和汉末的“大将军”之位联系起来,离的越近越眼红,越想往上爬。
  兵士的肩章最简单,列兵红底黑边,一等兵就画一道黑竖杠,二等就画两道;军士为红底黄边,一等军士就画一道黄竖杠,二等两道,但是到了三等,就会变成两倍粗的一道黄竖杠,四等一粗一细,五等一粗两细,六等两粗,如此类推,即便是九级军士,也只需三道粗杠。
  准士肩章为黑底黄边,中间一道细细的黄色横线,少、中、上士分别往上加星。准尉的肩章也是黑底黄边,只不过是两道横线,准校就是三道横线。而从准将开始,则是黄底金边,并且这个“边儿”带有花纹图案,像树枝一样的小杈杈。
  “四准”肩章全都是只有杠,没有星的,而各级军阶所用的星星也不相同,“士官”三角菱星,“尉官”四角菱星,“校官”五角菱星,“将官”六角菱星。但是,将官的六角菱星可不叫星星,而叫“将花”!
  所以,一杠一星是少士,三杠四星是大校,肩膀扛花的都是将军,简单明了,易于识别。
  手里拿着肩章,曹操暗想:完喽,俺曾经还想做征西将军,现在看来,就算能入伍从军,最多也只能做“扛花将军”了……
  领章只代表军种,比如是个弓箭手,就画着一把弓箭;是个刀盾手,就画着一副刀盾;是长枪手就画一杆长枪。
  要说还是督教、参谋、需备的领章最奇葩,像是大些的“X、H、U”,但刘汉少非说那是环首刀、望远镜和饭碗。望远镜还不能说成是望远镜,刘汉少只得再次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说参谋首先就要看的远,听的远,两者缺一不可,最后再综合情报,分析敌情,所以,就画了两条竖线,一条横线。而需备的那个“U”嘛,老实说,真画个饭碗上去,好像也不大美观。
  相比起解说时的麻烦,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做出来,才是真正的不容易。星星还好说,使用“冲压技术”,其实就是把小铜片放在模具里让工匠们砸出来的,反正铜比较软,砸起来也不算太费力。但是精细的图案就不能这么砸了,无论改用铸造还是丝绣,都会变成一个费时费力,庞大无比的工程。括弧,这也是汉正军的军帽上没有帽徽的缘故。
  刘汉少是找蔡琰帮忙,按照后世简笔画的方法,画出最简单且易于识别的图形,再刻出模板印染出来。至于会不会掉色,也只能实用过之后,看看是否需要改进,又该如何研究改进了。
  …………
  刘汉少嘚吧了半天,好不容易把肩章、领章逐一解说完毕,本以为大家会欢呼雀跃,说几句“陛下英明”。
  可惜……并没有。
  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有的还能越思越欢喜,有的却是越思越忧虑。
  “统帅!”
  因为是在濯龙园内开会,这里虽不是军营,却有将官班,所以高节称呼刘汉少为“统帅”,就是因为刘汉少曾经说过,“军中没有皇帝,只有统帅!”看样子,他是将刘汉少的话,句句当作圣旨,放在心里了。
  只听高节说道:“此举有如先秦的军功爵制,初时虽能够激励将士,杀敌立功,却也有诸多弊端,后患无穷。一则,凭军功进阶,将官就会想不断地打仗,难免穷兵黩武;二则,凭军功受赏,赐爵封地,免税免役,将来受赏兵士越来越多,只怕会无地可赏,无税可收;三则,人头记功,容易出现杀良冒功之事,甚至会引发袍泽争功,相互厮杀之乱,败坏军纪,恶劣难治!”
  高节的嗓子被熏坏了,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此刻他能将自己的担忧一五一十、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完全出自公心。更可贵的是,身为汉正军副军长,说话却带着明显要“控制武力”的倾向,可见对刘汉少之赤诚。
  汉初时,曾沿用过秦国的军功爵制,后来社会安定,没仗可打,而国家又需要文治,豪门文人趁机打压武人,重新掌权,便渐渐没落了。
  其实军功爵制还有一个弊端,当时的职业军人极少,兵士们大多是临战征召的百姓。“拿起刀枪,杀人领功,放下刀枪,种地养家。”百姓们已经把杀人当成了生活常态,和打个猎,杀个鸡没啥区别,这样的大众心理真是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