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小皇叔-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李元婴的那两个小外甥,柴令武和赵节,也突然间变成了滕王府的常客,至于他们的目的,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来。不过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反正这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外甥,是从来没有撞车过。

    萧钥也道:“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每年的上巳节,就是芙蓉园最热闹的时候了,梁郡公莫非也想去凑凑热闹?”

    “正有此意,三月三不游芙蓉园枉为长安人,不知二十二郎意下如何啊?”李孝逸颔首笑道。

    “其实这芙蓉园元婴也还是只闻其名,既然孝逸从兄有此雅兴,元婴敢不从命!呃,芙蓉园在长安城东南隅,还是孝逸从兄的府第离芙蓉园近些,那明天就有劳孝逸从兄在靖恭坊等候元婴了!”

    ※※※※

    第二天一早,李元婴一反常态,早早地就在初雪、初晴的侍候下穿戴整齐走出房门。(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上巳节啊,李元婴也有些期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的这首《丽人行》写得可不就是三月三上巳节的盛景吗?结果没想到郭迁、王伦他们早就在外边等候多时了,看来即使是小太监,对三月三也是很感兴趣的。

    用过早饭后,李元婴见薛仁贵和滕王友郝处俊站在一起,奇道:“仁贵兄,嫂夫人不去芙蓉园踏青吗?”薛仁贵称为亲事府典军后,李元婴很快就派人去修仁村把薛仁贵之妻柳氏以及王茂生夫妇接到滕王府来,不过柳氏是接回来了,王茂生夫妇却说无功不受禄,怎么也不肯离开修仁村,李元婴派出去的人无法,也只好讪讪回京。

    薛仁贵瞥了身旁那好像没见过笑脸的郝处俊一眼,笑道:“殿下踏青,岂能因拙荆坏了规矩!”

    看来就连薛仁贵对这个滕王友郝处俊也怵得很啊!李元婴有些头痛,他现在也有些同情他那位二皇兄了,这个郝处俊才入滕王府不到四个月,他就已经受不了了,而李世民天天被魏征、王珪等这些倔老头管着,如今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了,难怪最后在压抑中爆发,连魏征死后的墓碑都不放过。不过他这位二皇兄也不地道,自己受苦受累不说,还要让别人和他一起受累。不仅他这个滕王府被安排了一个郝处俊,他那几个侄子也没逃过命运,李泰就不用说了,王珪那倔老头儿直接成了魏王师,吴王李恪更是悲惨,年前就是因为吴王府长史权万纪弹劾李恪狩猎过度,结果被罢官,削封户三百。也不知那权万纪是怎么想的,今后谁还敢用他。

    想到这里李元婴心里琢磨着是该想个办法把他这个滕王友给打发出去了,没事进谏两下倒也没什么,不过再这么下去,他迟早也得落得李恪那下场。原本李元婴还想带着初雪、初晴那俩丫头一起去芙蓉园,不过看这态势,那个郝处俊怕是又有话说,想想只好作罢,说到辩论,他肚子里的那点货哪比得过这个进士出身的功臣子弟,还是等把这个郝处俊打发走后再说吧。

    当然,好不容易到了三月三,李元婴可不想在踏青的时候再让郝处俊坏了兴致,自然不会让他跟着去芙蓉园。今天上巳节,滕王府里从司马张天水到帐内府典军萧钥,都各回各的家了,偏偏这个郝处俊却留在这里碍眼。当然这也怪不得郝处俊,虽然其父被封为甑山县公,不过在他十岁的时候就死了,而郝处俊也还没有婚娶,除了留在滕王府确实没什么地方可去。

    ※※※※

    从东市走下,李元婴遥遥地就看到李孝逸已经站在靖恭坊西门那里等候他了。连忙加快步伐走了过去,结果却发现了赵节、杜荷和贺兰楚石这三个老相识。

    不待李元婴走近,赵节马上就迎了上去,腆着脸笑道:“节见过滕王舅舅!”杜荷与贺兰楚石也紧随着前来见礼。李元婴微微错愕,疑惑地看向后面的李孝逸,今天李孝逸怎么和太子集团的人搅和在一起了?

    杜荷笑着解释道:“滕王殿下勿怪,今天上巳佳节,荷与赵节、贺兰楚石打算结伴同游芙蓉园,不想却和梁郡公不期而遇。听闻梁郡公在此等候滕王殿下,自当也要留下等候!”

    不期而遇?那就当是不期而遇吧!李元婴含笑点了点头。

    ※※※※

    刚刚看了一下书评区的留言,想了想还是就用鹰和狮吧。“霸”我也考虑过,不过感觉市井气浓了些,不大符合柴令武他们的身份和性格。“彪”,“三彪”好像也不大好听。至于有书友说“鹰”有草原的意味,这倒没什么关系,长孙皇后就是鲜卑族后裔。
………………………………

第六十六章 百济王孙

    三月三果然是这年代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李元婴满眼望去,四周都是前往芙蓉园踏青的游人,有男有女,三五成群,熙熙攘攘地在他身边走过。心中暗叹,就算是上次元日大朝的时候,怕是也没有这么热闹吧。说的也是,上巳节百官放假,肯定是家家户户都要外出踏青的,与渭水相比,他们显然对芙蓉园更感兴趣些。这不,一会儿的工夫,李元婴这一行人就已经碰到了好几拨的熟人了。

    杜荷望着芙蓉池上的粼粼碧波,笑叹道:“芙蓉池虽美,不过要说这芙蓉园的胜景,还属在禁苑里面啊!”

    赵节也道:“是啊!可惜禁苑不能随便进出,某长这么大,这芙蓉园禁苑也还没进去过呢。滕王舅舅应该随圣人驾幸过芙蓉园禁苑吧?”

    芙蓉园禁苑吗?李元婴顺着赵节的目光望去,微微摇了摇头。心里暗道,别说禁苑,就连位于芙蓉园外围的芙蓉池,他今天也是第一次来,而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更是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大安宫里,从来就没有出来过。

    贺兰楚石则笑道:“杜兄,赵兄何须感叹,待以后太子殿下登基,两位还怕没有随驾巡幸芙蓉园禁苑的机会吗?”

    李元婴和李孝逸面面相觑,这贺兰楚石也太大胆了吧,太子殿下登基,这可是相当于在诅咒李世民快点死掉啊。(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不过杜荷和赵节听到贺兰楚石的话后脸色却没有丝毫变化,杜荷依旧是那副淡然的笑容,摇头道:“贺兰兄,圣人千秋鼎盛,如果等到太子殿下登基才能一览芙蓉园全景,那时候恐怕荷也老了!”

    李元婴暗道,嗯,这个杜荷倒有些急智,一句话就掩盖了贺兰楚石话中的大逆不道之处。不过从贺兰楚石的语气中李元婴还是能听出这些太子党的人平时恐怕就是这么说话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真不能排除李承乾就是函谷道行刺事件的幕后主使人这个可能。

    想到此李元婴心里第一次收起了对李承乾的轻视,还是凡事小心点好,毕竟现在历史已经改变,在孙思邈的调养下,长孙皇后的身体愈发地健朗,李承乾并不一定就会像他记忆里的那样被贬为庶人。即使让李泰夺了皇位,李元婴也不愿意看到最后是李承乾登基,李承乾多次扬言要杀了他之事李元婴自然是心知肚明,只是当做不知道罢了。

    虽然李元婴心里已经掀起了万丈狂澜,不过表面上却跟没事人似的,将话题转移开来,指着前方一队好像并不是穿着唐服的人问道:“咦,那些是什么人?”

    贺兰楚石皱眉道:“那些应该是百济人,去年十二月百济的带方郡王扶余璋遣王孙扶余隆来京师朝贡,也去东宫求见过太子殿下,当日正好是楚石在东宫当职,所以认得他们。距现在都已经三个多月了,楚石还以为那个扶余隆已经回百济了,没想到却还留在京师。”

    “百济王孙扶余隆?”李元婴重复一声,心道百济不就是在后世的朝鲜半岛吗?原来是几个棒子的祖宗。

    说到百济,李孝逸也从刚才的惊愕中恢复过来,不屑地笑道:“听说百济的国都泗沘还不如我们大唐的一个州治所,那扶余隆虽说号称王孙,又有多少见识,怕是早就被长安城的繁华给迷失了眼睛,哪里还舍得回去,哈哈!”

    贺兰楚石附和道:“是这个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乐不思蜀,对,乐不思蜀!杜兄,某没说错吧?”

    李元婴笑道:“贺兰兄,‘乐不思蜀’这四个字可是蜀汉后主刘禅说的,你这可是在诅咒那个扶余隆的百济灭国啊!”心道,记得百济后来好像是被苏定方给灭掉的吧,看来这个扶余隆以后确实逃不过刘禅那样的命运,贺兰楚石那张嘴还真准。

    “灭国就灭国,一个小小的百济有什么好留念的,还不如全家搬到长安城来,那百济王怎么说也是先帝册封的带方郡王,圣人肯定会赏赐给他们一个大宅院的。”贺兰楚石打心里就看不起百济。也是,当年号称控弦百万的东突厥汗国在大唐面前顷刻间灰飞烟灭,西突厥则内乱丛生,不值一提。而夜郎自大的吐谷浑步萨钵可汗慕容伏允,在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六路大军面前,最后也只落得了兵败自杀的下场。如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百济,作为东宫千牛的贺兰楚石当然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李元婴在修仁村跟着薛仁贵学了三个多月的箭术,眼力和臂力确实是提高了不少,虽然他距离那群百济人不近,不过远远地还是能看清楚为首的那个百济人的模样。这个叫扶余隆的百济王孙长得倒是挺白净的,不知是来到长安后收敛了还是本性如此,走路的时候一点也不张扬,反而显得有些弱势,摇摇头道:“某看这个百济王孙并不像是乐不思蜀的样子啊!”

    杜荷点头道:“滕王殿下说的是,这个百济王孙能被带方郡王扶余璋认同作为入唐的使者,当然不会太差。当日扶余璋到东宫求见太子殿下的时候,荷也正好在显德殿,所以扶余隆之所以还留在京师的目的荷也知道一点。”

    “应该是和新罗有关吧?”李元婴心里突然一动,脱口而出。

    杜荷诧异地看着李元婴,颔首道:“滕王睿智!”

    “杜舍人!”杜荷正要说下去,突然听到前方有人在叫他,原来那百济王孙也看到了他的身影。

    扶余隆这几个月在长安城里日子可不好过,除了元日大朝那一回才远远地见到了天可汗陛下一面外,每天只能在鸿胪寺的客馆里和那个典客令打交道,就连鸿胪卿都不一定能见得到。上次好不容易见到了太子殿下,结果又是无功而返,想起临行前祖父交给他的任务,心底泛起一阵无力感,食不知味,寝不遑安。也就是今天是天朝的上巳节,这才带着几个随从跟着人流来这芙蓉池边散散心。不过越想越心烦,正准备打道回鸿胪寺的时候,却发现前面那个俊秀的少年郎好像是他在东宫显德殿有过一面之缘的太子舍人杜荷,记得当时在东宫,这个杜舍人对他的态度还不错,于是也不管有没有认错人,就叫了起来。
………………………………

第六十七章 扶余隆的烦恼

    大唐东北方三国中,高句丽最为强大,当年如日中天的隋朝之所以顷刻间土崩瓦解,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比起从前,如今的高句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但也绝对严重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另一方面,百年前新罗和百济这两个原本属于高句丽附庸的国家趁着当时高句丽祸起萧墙之时联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