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小皇叔-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臣弟以为贺兰楚石罪不当移送御史台。元婴敬佩侯相公不徇私情,不过私以为除名是不是太过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有这句俗话吗?我怎么没听过?”李泰小声嘟囔了一句,他对昨日事情的起因当然心知肚明,欺凌嫡母,这在以孝立国的大唐,罪名也不小,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不过韦挺可就没这么好打发了,厉声叫道:“滕王所言差矣!纵然是他们的家务事又如何,贺兰楚石有理又如何,难道就能在皇家禁苑殴打功臣之后吗?哼,武元庆袭封应国公,竟被贺兰楚石一个东宫千牛所辱,不治其罪如何能平朝臣之心!”
※※※※
继续召唤推荐票!
※※※※
推荐朋友的一本新书,二十几万字了!
'bookid=冒牌龙骑士》'
………………………………
第八十八章 冲动是魔鬼
韦挺再次把矛头指向贺兰楚石东宫千牛这个身份,李元婴心知这个李泰的马前卒是铁了心要把李承乾给拉下水。不过李元婴才不管他们有什么目的,只要自己能撇干净就成了,反正他是把昨天的情况解释清楚了,至于接下来嘛,那就得看天可汗哥哥的乾坤独断了。正色道:“元婴只是认为以贺兰楚石之罪还没有严重到需要移送御史台的程度,可从来没有说过贺兰楚石没有过错,韦大夫慎言!”
“昔高祖大武皇帝论太原首功,诏应国公武士彟恕一死,如今应国公的后人却折辱于竖子之手,滕王殿下之言,恕挺不敢苟同!”韦挺将衣袖一抖,冷哼道。
话音一落,李元婴就知道韦挺要完了,好嘛,连便宜老爹李渊都被他给搬出来了,这可是犯了天可汗哥哥的大忌讳啊。李元婴自然不会跟着犯傻去接这个话茬,现在可不是意气之争的时候,淡淡一笑,重新退了回去。只怕再过几天,李世民肯定会像当初贬谪杜正伦那样,随便找个由头就把韦挺打发到岭南喝西北风去了。
韦挺见李元婴一声不吭地就退了回去,还道是滕王被他问得哑口无言了,有些自得地笑道:“滕王殿下可是理屈了?”
不过李元婴不反驳可不代表李承乾不说话,冷声道:“大唐以孝治天下,昨日武氏兄弟对应国夫人无礼在先,贺兰楚石虽然莽撞了点,不过却有错无罪。想必韦大夫对此也应该心知肚明吧,不知如此视而不见又是出于何意呢?”
李元婴差点就忍不住笑了出来,不过这里是两仪殿,他也只能使劲憋着,君前失仪可不是闹着玩的。韦挺刚刚在李世民的面前把便宜老爹李渊给搬了出来,结果李承乾就很配合地抛出“大唐以孝治天下”这句话,好像有种“指着和尚骂秃子”的意味啊。李元婴偷偷地瞄了一眼殿阶上的李世民,脸色果然阴沉如水。
“都不必说了!”李世民黑着脸冷声道,“二十二郎,武氏兄弟对应国夫人无礼,这又是怎么回事?皇兄记得应国夫人好像还是皇考亲自为应国公做的媒。”
李元婴含糊其辞地说道:“这个臣弟也了解的不多,想来应该是因为应国夫人不是武氏兄弟亲母的缘故吧。”
“不是亲母,亦是嫡母!承乾说得对,大唐以孝治天下,看来应国公的爵位,他们也没必要再继承下去了!”
李元婴微微一怔,李世民竟要褫夺武元庆身上的爵位,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心里不由腹诽,你小子杀兄逼父,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李元婴也知道李世民这是在为他自己正名呢。
“父皇圣明!”李承乾得意洋洋地瞧了李泰一眼,大声喊道。
李泰自是大为不忿,武氏兄弟刚刚投入他麾下,结果就被褫夺了爵位,这要是传出去,他的脸面还往哪里搁,连忙拱手道:“父皇……”
“青雀不必再言!”李世民摆摆手阻止了李泰的说话,转而对侯君集道,“侯爱卿,你是吏部尚书,不知岭南道是否还有县尉的出缺,让他们赴任去吧,以观后效!”
如今的岭南可不是后世的广东、海南,去岭南当一个九品小县尉,估计比流放也好不到哪里去。李元婴心里暗叹,昨天他还特意敲打了那俩兄弟一番,没想到武氏兄弟转瞬间就把他的叮嘱给抛诸脑后了,自作孽不可活啊!也不知这一贬,能不能让他们兄弟的脑袋好好清醒清醒。
侯君集的表情依旧没有什么变化,点头道:“遵旨!不过陛下,那不肖婿贺兰楚石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怒色稍霁,“贺兰楚石,正如二十二郎和承乾所言,有错无罪,罚俸半年!”
“陛下,臣还有本要奏!”韦挺见李世民不仅褫夺了武元庆的爵位,更把那兄弟俩都贬到岭南去了,而贺兰楚石却只是轻飘飘地罚俸半年,自然不会甘心,再次站了出来。
“韦卿家又有何事启奏?”李世民强压下心里的怒气,冷声道。
韦挺当然也知道李世民已经处在发火的边缘了,不过今天他和魏王、崔仁师满怀信心地弹劾贺兰楚石和苏烈,目的自然是为了扳倒太子,结果却是让自己折损了两个人,要是不把贺兰楚石也给贬到岭南去,那他这个御史大夫也当得太窝囊了。定了定心神,恭声道:“启奏陛下,臣听闻昨日在芙蓉园,贺兰楚石除了殴打武氏兄弟以外,还和上巳节到芙蓉园踏青的百济使团发生了冲突,而臣今天也从鸿胪寺那里得到消息,百济使团惊恐之下已于昨日匆匆离开京师回国了。”
“百济使团,就是那个扶余隆吧,怎么,元日大朝后他们一直都留在京师吗?”李世民奇道。说来扶余隆也够悲哀的,滞留在长安城好几个月了,正主李世民却一点都不知道。
韦挺点点头,转而对李元婴冷笑道:“挺听说昨日贺兰楚石殴打百济使团的时候,滕王殿下也曾参与其中,不知滕王殿下这回作何解释啊?”
不待李元婴开口,韦挺得势不饶人,又继续咄咄逼人地喝道:“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陛下圣德,被尊为天可汗,四方共臣之,百济不远万里前来进贡,滕王殿下却将其折辱而去,岂是天朝上国之所为!”
李元婴不屑道:“百济番将扶余福信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什么百济第一名将,出言挑衅贺兰楚石和某滕王府的亲事府典军薛礼,可没当大唐是天朝上国啊,要是不好好教训一番,他还真以为我大唐无人了!韦大夫身为大唐的御史大夫,不过听语气,元婴怎么感觉韦大夫好像是在以百济为尊,敢问韦大夫,您这又是什么居心呢?百济蛮夷来我大唐的目的无外乎是请求大唐出兵帮助他对付新罗,难道说韦大夫是收受了百济的好处了?”要说孔子的这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历朝历代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不过李元婴却深知他那天可汗哥哥可不是这句话的信仰者,从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灭过去就能看得出来了。
“你——”韦挺身为御史大夫,虽然哪次皇位之争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但在这方面却一直是洁身自好,李元婴竟然诬其受贿,登时就气血上涌,脑袋一片空白,冲上来就要拉扯李元婴的衣服。
不过韦挺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又是一介书生,李元婴岂会被他抓到,快步退了回去,冲动是魔鬼啊,戏谑道:“韦挺,君前失仪,不知你这御史大夫可知这又该当何罪呢?”
※※※※
继续召唤推荐票!
………………………………
第八十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李泰和崔仁师也没想到韦挺竟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当下就把韦挺给拉了回来。恢复冷静后的韦挺登时脸色惨白,慌忙跪伏在李世民面前,双手不住发颤,战战兢兢地说道:“罪臣一时失态,请陛下恕罪!”
李承乾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韦挺是从三品的御史大夫,自从李泰两年前大发神经把朝中一干宰相都给得罪个干净后,他无疑就是李泰手下在朝中职官最高的那个人了,而且御史台负责邦国刑宪,肃正朝廷,朝中百官,包括他这个太子在内,那是想弹劾谁就弹劾谁,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半年前他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就给贬到岭南去了,今天要是不把李泰的左膀右臂也给砍了,他岂能甘心。冷笑道:“如此之人,岂能再为御史大夫!”
而李世民从刚才韦挺把李渊搬出来后就对他积着一肚子怨气,何须李承乾再落井下石,拂袖怒道:“韦挺君前失仪,出为象州刺史!”
“象州刺史……”韦挺眼睛一花,差点就昏了过去,那里不仅匪患严重,而且时不时就有僚人造反,被贬到象州去,只怕他有生之年是回不到长安城了。
李承乾大喜,立刻踌躇满志起来了,没了韦挺,看李泰那竖子还怎么蹦跶,心里一思量,继续奏道:“父皇,儿臣以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右庶子于志宁立身严正,公忠体国,可为御史大夫!”韦挺留下来的缺,李承乾当然要尽力争取,虽然他对整天在他耳边就跟苍蝇般的于志宁并没有好感,不过列数他东宫的那些人中,能够被他父皇看上眼的,怕也就只有于志宁那老头儿了。
不过李世民这次可就没怎么搭理李承乾了,转而对侯君集和李元婴问道:“侯爱卿、二十二郎,你们以为呢?”
李元婴心里一登,他一个闲散亲王,虽然顶着金州刺史的头衔,却也没有之官,御史大夫乃是三品大员,李世民怎么突然询问起他的意见来了,有些不对头啊。马上道:“皇兄恕罪!臣弟年幼无知,在弘文馆修学已有数月,却仍然未通一经,岂敢妄议朝政!”
说到弘文馆,李世民不禁摇头,这几个月来李元婴在弘文馆里都干了些什么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不过李世民也清楚他这个幼弟虽然在书法上极有天分,不过从小对经史之类的东西都不屑一顾,而青雀就不一样了,虽然书法上的成就远不如二十二郎,但也称得上是工书善画了,而且自幼雅好文学,才华横溢,熟读经典不说,还致力于著书立说,这也是他对青雀之宠在诸子之冠的原因了。
要是二十二郎和青雀的优点能够互补就好了,李世民佯怒道:“还好意思提弘文馆呢,连雉奴的功课都不如,也不知你这皇叔是怎么当的?”
李元婴自是不敢答话,心里腹诽,皇叔怎么了,不过辈分上比李治大了一辈而已,虽然他是长得高大,看起来好像比李治大了四五岁,可是谁不知道他还小李治几个月呢,李治的功课比他好有什么奇怪的。
李世民见李元婴的样子,心知他也听不进去,不过这样也好,这样懒散的性格,也不必担心他长大以后会对皇位产生什么想法。摆摆手道:“罢了,只要你能通一经,那皇兄就特许你业成了。”
李元婴顿时喜形于色,昨天他还在琢磨着怎么逃离弘文馆那个牢笼呢,没想到今天就看到希望了,赶忙谢恩。通一经,虽然对他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比起通四经来说,已经是很幸福了。
刚刚还萎靡不振的韦挺顿时像打了鸡血似的跳了起来,大声嚷道:“陛下不可,弘文馆故事岂能因滕王一人轻言改易!”不过他马上就被崔仁师又拉了回去,要是再遭贬谪,那就不是象州刺史那么简单了。
李世民脸色一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