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小皇叔-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让李世民见到了武媚娘,那刚刚拐了个弯的历史恐怕就又要回到原点了。李元婴对李世民并没有多少信心,要知道,李世民的后宫里有个阴德妃,其父阴世师本为隋朝大将,李渊攻长安时,他作为隋朝长安守将,不仅杀了李渊第五子李智云,而且还挖了李家的祖坟。就这样一个大仇家的女儿,最后竟然还能被李世民册封为仅在皇后之下的四夫人之一德妃,纵使最后阴德妃之子齐王李祐谋反,她也只是被降为九嫔而已。所以李世民比起他那位抢了儿媳的重孙子唐明皇也好不到哪里去。

    长孙无忌的脸色就更加得难看了,从腾王的表情变化上看,就知道他妹妹所言非虚。虽说他是不大愿意把女儿嫁进腾王府,卷进皇族里的争斗,但是这么明摆着的被人拒婚,就是普通的农夫脸上都挂不住,更何况是贵为三公的长孙无忌。他可不信,凭腾王的聪慧,还会看不出陛下的意思。“武士彠!哼,虽说也是高祖的从龙之臣,但都已经死两年了,俗话说人走茶凉,武家岂能和孤的长孙家相提并论!”长孙无忌在心里暗骂,原本对李元婴的好感随之消失殆尽,这也算是阴差阳错了,不可不谓世事难料啊!

    听到长孙皇后提起武士彠,李世民也不禁伤感起来。武士彠乃是参加过太原首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物之一,武德末年,有人诬告经略江南的赵郡王李孝恭有异,武士彠遂为扬州都督府长史,监视李孝恭;贞观初,利州都督李孝常谋反,武士彠临危接任利州都督,可以说武士彠深受两代皇帝的信任。两年前李渊病逝,武士彠悲痛成疾,随之病卒于荆州都督任上,所以李世民对武士彠还是很有感情的,低喃道:“记得当年武卿家的婚事就是由皇考亲自做媒,桂阳长公主主婚,物是人非啦!”

    感觉到天可汗哥哥没了乱点鸳鸯谱的兴致后,李元婴立即谨慎地说道:“皇兄、皇嫂!现在就开始筹划臣弟的婚事实在是早了点吧,再说皇考孝期刚过,这么着急就定下婚事,难堵悠悠之口啊!”虽说若是能把阿武给领进腾王府,那就一劳永逸了,这也是两年来李元婴定下的既定目标之一,但是他刚刚才在李世民面前提出推迟讨论婚事,如今要再改口,不仅是扇自己的耳光,也是在扇天可汗哥哥的耳光。向来想天可汗哥哥之所想的新时期好弟弟的楷模李元婴当然不可能这么做,只好违心地否决了这个诱人的提案。

    注:李世绩避讳改名为李绩是在唐太宗去世后的事情。
………………………………

第九章 择师

    继续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可能是因为提到武士彠,使得李世民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关于腾王李元婴婚事的讨论,就暂且告一段落,而且看样子天可汗哥哥对武家小娘子也是兴趣缺缺,并没有想要召见她的迹象。这让李元婴又惊又喜,看来他这只小蝴蝶还是有作用的,有着贤惠得不像话的长孙皇后在天可汗哥哥身边,天可汗哥哥还是有一点唐朝好男人潜质的。

    亲事没能结成,两仪殿里的四个人都有些尴尬,最后还是长孙皇后打破了沉默,微笑道:“陛下,虽然二十二郎天资聪颖,不过这几年在大安宫里却也荒废了学业,眼看二十二郎都要大婚了,是不是让二十二郎到弘文馆修学呢,有二十二郎这个皇叔在弘文馆,稚奴他们应该也会认真点!”

    李世民的脸色才渐渐好转,点头道:“皇后说的不错,二十二郎须知江郎才尽的故事,虽然你自幼聪慧,工书善画,但是在经史方面却没有丝毫建树,这样以后还怎么为二哥守牧一方?”

    “啊?上学……”李元婴顿时一脸苦涩,老天,前世从小学到大学,整整在学校里呆了十五年,好不容易才熬到最后一个暑假,没想到穿越后还要继续受这种罪。想想今后就要开始和“之乎者也”一起过日子,李元婴不禁气苦,好日子终于到头了,天可汗哥哥亲自下的敕命,谁敢说不去。

    李世民瞧他幼弟那不情不愿的模样,心里同样奇怪得很。(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他这个小皇弟的“腾王体”就连虞世南、欧阳询这样的书法大家都推崇不已,按理说应该从小勤奋好学才对,但是事实却截然相反,李元婴对经史一类向来敬而远之,只不过当初他年纪还小,后来又因为父皇驾崩,所以李世民在此之前,并没有提过这些事情。

    沉思片刻,李世民自知以李元婴的身份和聪慧,弘文馆的那些直学士们怕也管不住他,对他这个幼弟,李世民还是很上心的,于是对长孙皇后说道:“看来还是得先为二十二郎择一位王师的好,为他辅正过失!”

    不料长孙无忌却首先反对道:“陛下,亲王未出阁则不开府乃旧制,腾王殿下还未出阁,现在择王师似乎与礼不合啊!”

    李世民眉头微皱,辅机(长孙无忌表字)应该不会因为二十二郎委婉拒婚而心生怨恨吧,怎么鸡蛋里挑起骨头来了。不过他也不会让这位自己的布衣之交兼大舅哥下不了台,点头道:“辅机说的有道理,不过还是可以变通的。”思量一下接着说道:“这样吧,授二十二郎为金州刺史,许不之官,诏金州别驾知刺史事。”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心意已决,只好闭口不言,毕竟他和李元婴并不是什么死敌,犯不着忤逆进谏。他又不是靠讽谏起家的魏玄成,只是心里依旧忿忿不已。

    李元婴暗叹,今天算是把长孙面团给得罪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天可汗哥哥还有当媒人的嗜好。(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长孙皇后生怕她哥哥又弄出什么言论,使他和李元婴的关系变得更僵,连忙笑盈盈地说道:“二十二郎,不知你对王师有没有什么中意的人选呢?”说到察言观色,长孙后算是行家中的行家了,否则也不会虽病体却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李元婴正要回答,不过他的天可汗哥哥却抢先道:“既然二十二郎工书善画,那就拜虞监为腾王师吧!”

    长孙无忌愕然,他着实没想到李世民会钦点虞世南。这可不成,就算是他的亲外甥,已经十九岁的魏王李泰,也才在今年三月拜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师。王珪原是息隐王李建成的旧部,影响力哪能比得上虞世南,已经对李元婴心存芥蒂的长孙无忌当然不会让李元婴太过得意,于是进言道:“陛下,虞公年已八旬,若为腾王师,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李世民神色一凛,他倒没有想到这一点。确实,虽然孙思邈被他强留在长安,但孙思邈毕竟不是神,虞世南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可是除了虞世南,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了,房玄龄、杨师道这样的宰辅级别太高,若为腾王师势必会引起朝野的误解,更会把李元婴推上风口浪尖,而书法名家欧阳询则是东宫属官,而且官阶也较低。

    李元婴前些日子正打算求天可汗哥哥迁阎立本为腾王师呢,如今正好,马上推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你说刑部侍郎阎立本?”李世民有些为难,虽然阎立本善画,也颇具才干,不过比起五绝虞世南来说,那差的就不止一筹了,并不是李世民心目中的好人选。

    不过长孙无忌却劝道:“腾王工书善画,而阎侍郎也是家学渊源,臣以为拜阎侍郎为腾王师正是人尽其才。”心里则暗道,李元婴聪慧过人,而且又善于逢迎陛下,长大以后势必尾大不掉,既然他敢拒婚,那不如趁现在让他跟着阎立本当个画匠,消除太子以后的隐患。

    李元婴迷惑地瞥了长孙无忌一眼,他刚刚明明已经感觉到长孙无忌对他的不满,怎么转眼间就又开始为他说话了。不过李元婴也没有想太多,有了长孙无忌的进言,天可汗哥哥应该不会再反对了吧。

    果然,在李元婴殷切的目光下,天可汗哥哥最后还是同意了让阎立本为腾王师,授银青光禄大夫。其实当李元婴说出阎立本这个名字的时候,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阎立本的胞兄,将作大匠阎立德,只是随即一想让将作大匠当王师,说出去实在不好听,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阎立本。

    离开两仪殿,李元婴心情还是不错的,不仅推掉了长孙胖子的亲事,又得偿所愿,阎立本从此之后怕是要贴上腾王的标签了。而天可汗哥哥并没有召见阿武的打算更是意外之喜,刚才在两仪殿的时候,李元婴就已经有了历史重回轨道的觉悟,没想到却是虚惊一场。

    李元婴的腾王府位于平康坊,而长孙宅所在的崇仁坊仅和平康坊相隔一条春明大街,所以离开两仪殿后,李元婴和长孙胖子正好同路。

    长孙无忌看着李元婴一路喜形于色的样子,心里就不由窝着一团怒火,难道孤长孙家的人就这么不遭待见吗?李元婴知道今天把长孙无忌给得罪了,不过也没办法,谁让杨保媪那么多嘴来着,所以也不敢乱说话,免得把“面团团”彻底惹毛了。

    延喜门,几个监门卫一头雾水地送走脸色阴沉的长孙无忌和一脸笑意的腾王,这么多年来,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国舅爷出宫后这副模样,难道是被陛下训斥了?看他身边腾王幸灾乐祸的样子貌似很有可能,不过好像没听说国舅和腾王有隙吧?

    不得不说这几个监门卫还是很有狗仔潜质的,没过几天,朝野中就有了长孙司空与腾王不睦的传闻,而且还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腾王殿下,老夫这就告辞了!”两人一路无话地走到崇仁坊西门前,长孙无忌勉强露出一丝难看的笑容,拱手说道。

    “司空慢行!”虽然李元婴也知道长孙无忌肚子里指不定怎么骂他,但他表面上可不敢废礼。即使长孙无忌因为避嫌辞去了相位,但依旧是天可汗哥哥最为信任的老伙计,如果说长孙无忌是棵大树,那他只是一只小小的蚍蜉。不过只要天可汗哥哥一天在位,以他的强势,李元婴并不怕长孙无忌出什么妖蛾子,至于再以后的事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注:李建成被追赠隐太子是贞观十六年的事情,此前一直称为息隐王。
………………………………

第十章 随驾

    今天第三更!

    李元婴兴致盎然地骑在一匹小马驹身上,郭迁和王伦则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紧跟着,不敢有丝毫松懈,不过他可一点体谅那俩小太监的觉悟都没有。虽然在大安宫两年多时间,李元婴已经学会了骑马,但是今天却是他第一次在野外奔马,可把他给憋坏了。还是穿越好啊,要是搁在现代,他一个穷学生哪能养得起如此的神骏。

    虽然经常把卫士们的队型给冲得七零八散,不过从陛下让腾王殿下随驾巡幸洛阳宫就可以看出腾王身上的圣眷,所以谁也不敢坏了李元婴的兴致。而且从长安城到洛阳宫,一路基本属于京畿之地,全国府兵有三分之一的折冲府都集中在这一带,不用担心有什么宵小之辈冲撞到陛下,即使阵型被李元婴冲散,亦不会造成多少影响。

    说来这匹小马驹还是去年天可汗哥哥让尚乘局为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由于奔跑起来如一团赤焰一般,故被李元婴命名为“赤焰驹”,听说它还是从西域石国进贡来的御马呢。来到大唐这么久,李元婴当然知道石国其实就是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