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小皇叔-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婴自然不知道他不过一句随口之言就能让郝处俊在心里感慨万千。微笑道:“安州和鄂州好像也很近吧!如果某没记错的话从江夏县转道濒水就能到安州了,这次去江夏拜访完江夏王兄后郝卿要不要顺道回安州去看望一下家乡的亲朋好友呢?自从郝卿进士及第后好像也有好些年没有回安州去了吧?若非皇兄钦定让郝卿必须一直跟随着元婴。前些日子元婴就让郝卿同魏相公一起去淮南道了!”
“安州!”郝处俊往大江北岸遥遥一望,摇头道:“江南道地广,殿下岂能为了处俊一人而耽误了黜涉大事!而且处俊少孤,几个舅舅现在也都在京师,安州的亲朋却不多!”
李元婴点点头,虽然郝处俊之父也是一个县公,但显然他的母家更为显赫些,其中小舅许图师就是门下省的四个给事中之一。
※※
边煮酒论史,一边饱览大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只可惜如今词还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就连临江仙这个词牌恐怕现在也没有,李元婴脑子里的那《三国演义》的主题词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李义府也能感觉到滕王殿下好像突然变得有些意兴阑珊,连忙关切地问道:“殿下身体不适吗?”
李元婴摇摇头,突然瞥见大江南岸一座壮美雄奇的三层楼阁屹立在江边的矾头上,心中一动,指着那座三层楼阁问道:“那可就是黄鹤楼?”
郝处俊笑着点头道:“不错。殿下也知道武昌的黄鹤楼吗?听说这座黄鹤楼还是当年吴大帝孙权专门修建来用作防守成边的了望楼,如今四百多年过去了,它却成了元,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沧海桑田啊!”
李元婴心里暗道,这不废话吗?黄鹤楼在后世可是和他的滕王阁并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原本李元婴是打算抓紧时间到江夏去的,不过既然现在路过黄鹤楼,那当然是要过去瞧上一瞧,于是便让宋孝杰和宁飞将船靠岸,这年头上黄鹤楼可不需要什么门票。
船只有刚刚靠上渡其,李元婴就第
姚乒岸来。薛仁贵连忙惊道!“郎君山!”既然巳绍引,上。那这声“殿下”当然是不能再说出口了。
李元婴不以为意地笑道:“仁贵兄可是忘记了,想当年元婴也曾在暴风雨中的黄河上击水过!”
船上众人鱼贯下船,众人中也只有郝处俊当年游历的时候来过黄鹤楼几次,于是就让宋孝杰在渡口上守着船只,其他人则由郝处俊带路去黄鹤楼。不过刚刚走了几步,李元婴等人就被几个衙役模样的人给拦了
李元婴知道这几个衙役应该是来查验“过所”的,朝薛仁贵点了点头。早在李元婴决定微服私访的时候。就让李贞的扬州都督府用假身份给他们几个都开了“过所”。心里却是暗叹,前些天他们一行人在洪州可是微服私访了一圈,却没见到有什么人来查验他们的“过所
薛仁贵立刻会意,连忙走出施了一个礼,把“过所”交予这几个衙役查验。虽然在古代衙役属于贱籍。不过他们现在扮演的也是平头百姓。
“扬州都督府,你们是扬州人?”为的一个衙役大略地阅了一遍“过所。小,狐疑地看着薛仁贵,冷声道:“某怎么觉得你的口弃不像是扬州口音呢!”身后的那几个衙役闻言也顿时紧张了起来。
薛仁贵一愕,这一路上他们一直是畅通无阻,还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宁飞马上就操着扬州口音说道:“几位郎君有礼了,我们确实是扬州人,不过这几位因为徙居扬州的时日并不长,所以说话还是北人的口音!”
那为的衙役听到熟悉的扬州话,也随即释然,将手中的“过所”送还给薛仁贵,拱手歉然道:“刚才打扰之处,还请几个见谅”。
李元婴不禁暗暗点头,没想到鄂州的胥吏衙役竟然如此和谐,这年头的公务员好像没讲究什么微笑服务吧,心里面对江夏王李道宗的好感当然也就更多了。
走出渡口后,郝处俊又回头看了看,也忍不住对李元婴赞道:“鄂州吏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而在刚才的渡口上待李元婴一行人的背影彻底消失后,其中的一个衙役小声问道:“董校尉,您说他们会不会是”
如果现在李元婴的耳朵还留在这里的话,肯定是一脸错愕,刚才这个为的衙役竟然被人称作“董校尉”。
那董校尉冷笑道:“那是自然。世子曾经说过,滕王元婴是在扬州开始微服私访的,而这几个人的“过所,也都是扬州都督府所开的,而且你们刚才就没注意吗?那个操着河东口音的男子拿出“过所。的时候那双手可是老茧丛生,走路的步伐也是透着网猛,其武艺恐怕不在我们大王之下,不是那个滕王府亲事府典军,河东薛仁贵还能是谁!”
那假衙役不由惊道:“董校尉,那我们怎么还不快跟上?要是把滕王给跟丢了,那我们怎么向世子交代啊!”
董校尉不屑地看了这个假衙役一眼。指了指李元婴那艘停在不远处的船只淡淡道:“你们看那艘船上还有人留守,某估计滕王应该是想去登一下黄鹤楼吧,跑愕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只要在渡口守着不就成了。何必要尾随他们身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呢,盛名之下无虚士,河东薛仁贵可不是平庸之辈。不过。世子那边还是要通报一下的,这样吧。你现在快马回江夏去通报一下,就说滕王已经到武昌县了
※※
路上也有不少人三三两两地结伴同行,与李元婴等擦肩而过,不用问也知道他们也是要去登黄鹤楼的。爬了一会儿的山路,郝处俊指着前方,喘着粗气说道:“郎君,黄鹤楼就在这里了,郎君是否现在就上去?”
李元婴却依旧是神采奕奕,爽朗笑道:“当然,某还想天黑之前能赶到江夏呢!”不过见郝处俊和李义府都是一副气喘吁吁的模样,也只好摇头道:“那我们就暂且在这边歇息一会儿吧!”
李义府连忙道:“郎君不必管我等,和仁贵兄先上楼去吧,我等随后就到”。
“也好”。既然李义府都这么说了。李元婴当然也没有反对。不过正要准备上楼的时候,却听到黄鹤楼上的声音突然嘈杂了起来,不由为之一愕,不一会儿,就看到不少文人游客或骂骂咧咧,或生着闷气,从黄鹤楼上走了下来。
郭迁见状连忙拉过其中一个文士,指着上面不解地问道:“敢问这位兄台,莫穿上面出了什么事情了?”
那文士在李元婴等人的身上扫过一眼,叹气道:“听这位郎君的口音应该不是鄂州人吧,今天你们是不巧了,你们刚才没看到一斤。锦袍男子带着几个随从上毒吗?他就是新任武昌令家的小郎君呢!”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西贝
谅本和李义府起坐在路旁大青石卜歇息的郝外俊听到哦的声音后,也不禁站起身来快步上前蹙眉道:“新任武昌令家的小郎君,那又如何?”
这名文士犹豫了一下,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黄鹤楼,把郝处俊给拉到一旁,这才小声说道:“那徐家郎君也是两个月前才跟着徐明府到我们武昌的,不过自从他来到武昌县后,每隔几日就要携友到黄鹤楼上饮酒聚会,临江赋诗。(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几位郎君应该走路过武昌的吧,如果不着急赶路的话大可在武昌城驻留一日,明天再来登黄鹤楼吧!”
李元婴也跟在那名文士身后走了过去,诧道:“以某观之,兄台也是个读书人吧,既然贵县徐明府家的郎君在黄鹤楼以文会友,那兄台和刚才那些朋友们为何纷纷走下黄鹤楼。仿佛对那徐郎君弃如敞履一般?”
那名文士怔了一怔,他也不是瞎子,当然能感觉到跟他说话的这一行人中是以李元婴为的,而且虽然李元婴如今一副平民缺胯衫的打扮。但是他还是能从李元婴的举手投足中看出李元婴的不凡来,于是抱拳苦笑道:“这位郎君有礼了!学生李疑,草字思恩,乃是鄂州州学的学生,今日旬假,故与几个同是武昌人的同窗好友一起游览黄鹤楼。徐明府家的小郎君,学生哪敢弃如敞履,只是因为学生和刚才那些朋友们一样,都是寒门出身,而徐郎君之友,却都是本县赞府、少府家的小郎君,我等寒士,岂能入得他们的法眼,当然就被他们给赶下楼来了!”说到此,这个李疑也不免有些怒气,冷声继续道,“若是不小心打搅了他们的诗兴,那可就不仅仅只是被他们赶下黄鹤楼这么简单了!”
李义府同样走出身寒门,对此当然也是感同身受,当年入仕前客居永泰的时候受过不少人的白眼不说,后来成为监察御史后,更是被时任御史大夫的韦挺嗤之以鼻,立刻就怒道:“岂有此理!若非亲见,义府实难相信一个小小的武昌令之子竟然如此霸道跋扈,哼,看来那武昌令也难辞其咎!”
那个叫李疑的文士闻言色变。惊恐地就朝黄鹤楼的方向看去,现没有什么动静后提在嗓子眼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后怕地说道:“学生看几位郎君也不像是一般人,但毕竟你们都是外乡人,那徐郎君之父可是本县明府,小心祸从口出啊!”
“多谢思恩兄提点!”李元婴朝李义府摇摇头,拱手微笑道。
李疑又看了李义府一眼,心道这些人的胆子真不是一般的大,若是跟他们走得近些恐有池鱼之祸,于是借口他那几个同窗好友已经等急了。就与李元婴等告辞匆匆离去。
郝处俊奇怪地说道:“郎君,刊才我们在渡口碰见的那几个查验“过所,的衙役尚且能彬彬有礼。怎么这个武昌令之子却如此的飞扬跋扈,为了自己会友竟然把黄鹤楼上的众学子都给赶下楼来
李义府则不屑道:“处俊兄刚才没听那行小书生说吗?这个武昌令也不过是刚网上任而已,那渡口衙役当然是前任武昌令之功!有子如此,其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李元婴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淡淡地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上黄鹤楼去看看那武昌令之子如何赶某下楼再说吧!”
不过郝处俊却看到薛仁贵并没有跟随上来,再是还站在原处低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不由催促道:“仁贵兄你怎么了?”薛仁贵要是没有跟在身后,郝处俊可不敢让他家殿下上黄鹤楼去,那个武昌令之子在上楼前他们也是见过的,身边还跟着好几个家幢呢。
薛仁贵回过神来,摇头笑道:“没什么,只是刚才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小
就在李尧婴等人停下脚步,回头等着薛仁贵跟上来的时候,耳朵突然听到一声叱喝,“你们是什么人?不知道今天我们明府家的小郎君要在黄鹤楼上宴请宾客吗?闲杂人等一律回避!”
李元婴转过身来朝黄鹤楼的方向看去,却见有两个应该是和他们一样也打算登黄鹤楼的人被几个家幢给挡在了黄鹤楼外。这几个家幢不用问也知道是须臾前上山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的武昌令家的家幢。虽然从这个方向上看不到那两个人的样子!不过李元婴从他们那略显矮小瘦弱的背影中还是能看出他们应该也是像刚才李疑那样的书生。
“明府家的小郎君?”其中一个:“可是武昌县令徐斯文之子?”声音倒也清脆,看来这名书生的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