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两年清军还能逼近山海关去耀武扬威,现在居然都被明军打到盛京城外来了。
这里面的巨大落差,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啊。
多尔衮冷冷的说道:“洪承畴,你说说是为什么。”
洪承畴苦笑一声,道:“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明军变强了?”
洪承畴话音落下,顿时就有好几个人齐声发出冷笑。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冷笑之后,竟然并没有人开口反驳。
多尔衮右拳不知不觉间慢慢捏紧。
明军……怎么就变强了呢?
一个名字跃入朱慈烺的脑海之中,多尔衮情不自禁,喃喃将这个名字念诵出来。
“朱慈烺……”
所有的改变,就是在朱慈烺横空出世之后。
满清和大明之中的局势逆转,每一战都和朱慈烺息息相关。
若是没有朱慈烺的话,说不定满清早就已经入主中原了!
多尔衮面沉似水,心中暗自祈祷阿济格一定要抗住。
只要阿济格能抗住,今日就有希望将朱慈烺葬送在此!
就在此时,一名满清信使疾驰而至,滚鞍落马,连滚带爬的来到多尔衮面前。
多尔衮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极为不妙的预感。
信使带着哭腔,高声道:“睿亲王,刚刚得到的消息,英亲王……已经全军覆没了!”
这一句话犹如惊雷掠过天际,顿时将多尔衮惊得不能自己,后退两步,险些从战车之上跌落下来。
在多尔衮的周围,众多满清大臣更是不敢置信,纷纷怒吼出声。
“简直是胡说八道!”
“英亲王所率领的可都是我们大清的精锐,岂是能如此轻易就被明军吃掉的?”
“乱讲也要有个限度,来人啊,把这个谎报军情的家伙拖下去砍了!”
多尔衮心烦意乱,突然爆发了,一声怒吼。
“都给俺闭嘴!”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目光落在多尔衮身上。
多尔衮咬着牙,对着信使问道:“英亲王……还活着吗?”
信使摇头:“消息是一部分从明军包围圈之中逃出来的人带回的,根据他们的说法,英亲王和科尔沁部首领巴达礼如今生死未知!”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道:“去,立刻把那些人给俺带过来!”
片刻后,一群十分狼狈的溃逃军官、士兵跪在多尔衮的面前,乱糟糟的,还有人哭喊。
“睿亲王,明军太凶残了,我等实在是抵挡不住啊!”
“俺看到英亲王在几千骑兵的簇拥下逃跑了,就是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
……
多尔衮看着这一幕,一颗心渐渐沉到了谷底。
阿济格,看来是真的完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陷入短暂的沉默。
突然,有人开口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原本大军出城就是为了援救阿济格,现在阿济格人都没了,接下来呢?
多尔衮的嘴唇微微一动,正想要开口,突然一阵犹如怒涛的鼓声传来,打断了多尔衮的话。
多尔衮下意识的抬头望去,看到了极为震撼人心的一幕。
夕阳西下,西方的天空中遍布灿烂的红霞,阳光洒落,血色光芒照耀大地。
一支大军就在这血色光芒的映照下,犹如潮水一般向清军所在的方向而来。
多尔衮甚至能够在这支大军之中清楚的找到众多蒙古人的身影,但这些蒙古人不可能是来自于效忠满清的科尔沁部,而只能是已经投靠了大明的察哈尔部。
在无数明军的最中央,一名少年横刀跃马,身后帅旗飘扬。
“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将中军亲至!”
多尔衮一时间有些恍惚。
少年意气风发,这是何等令人热血激昂的景象。
只是,真正如旭日东升的不应该是刚刚立国几十年的大清吗?
为何那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明国,早该衰弱和灭亡的明国,如同这残阳般落寞多时的明国,却依然能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呢?
这光芒深深的刺痛了多尔衮,也刺痛了在场所有的满人。
这一刻,多尔衮异乎寻常的平静,开口下达了命令。
“立刻鸣金,全军用最快的速度,撤回盛京!”
没有任何人对多尔衮的命令进行质疑。
所有人一言不发,垂头丧气的调转了马匹,朝着身后的盛京城奔驰而去。
尖锐的鸣金声响起,众多清军将士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很快就在指挥官们的喝令下脱离了和明军的接触,飞速撤退。
李国桢呼哧呼哧的大口喘着气,看着刚刚还包围己方的清军突然撤退而去,劫后余生的喜悦涌上心头,忍不住放声大笑。
“蛤蛤……嗝?”
一旁的亲卫队长已经躺在地上,有气无力的说道:“将军,嗓子都已经哑了,就别在那蛙叫了。”
李国桢踢了亲卫队长一脚,毫不客气的在另外一边躺了下来。
黑暗渐渐笼罩天际,李国桢的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奶奶的,这一次回到京城,怎么也能混个侯爷或者国公了吧?”
384明军欢庆大胜利满清内部急如麻
夜深了,这场大战也暂时告一段落。
城外的明军大营之中,一片喜气洋洋。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即便是伤兵营之中的那些伤兵们也都各种吹嘘着战绩,憧憬着班师回朝之后获得大量封赏的生活。
帅帐之中,朱慈烺高坐上首,英国公、李国桢、李定国、阿布鼐等数十名汉蒙将军依此落座。
朱慈烺面带微笑,开口道:“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大明和蒙古之间确实是敌人,但本宫要感谢建奴,是他们的崛起改变了这一点,让大明和蒙古之间的联合成为了可能。”
阿布鼐非常恭敬的说道:“尊敬的殿下,早在几十年前,我的父亲林丹汗就已经和大明一起联手遏制努尔哈赤的建奴。”
“这一次,阿布鼐不但是为了遵守父亲的遗愿,更愿意带着察哈尔部加入大明,世世代代为大明永镇边疆!”
阿布鼐的话说出来,在场的诸多大明将军脸上都不由出现意外的表情。
蒙古和大明都已经打了几百年了,如今阿布鼐作为蒙古大汗之子,竟然公开向大明宣誓效忠并愿意加入大明,这是极其少见的情况。
对此,阿布鼐的心中其实和明镜一般。
在见识到大明的火枪骑兵之后,阿布鼐就知道,属于蒙古骑兵的辉煌时刻很快就要过去了。
弓箭再怎么厉害也是有局限的,一个正常人随便五分钟就能学会射击,而弓箭的入门就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大明只要有足够的火枪,随时随地都能培养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火枪手。
而蒙古人呢?察哈尔部人口最巅峰的时候也就五十多万人,整个部落男女老幼全部加起来才和大明火枪手的数量一样多。
这仗还怎么打?已经根本打不下去了。
既然打不下去,那就臣服!
草原上永远都是弱肉强食,匈奴强大的时候所有草原人都自称匈奴,突厥强大的时候大家都是突厥人,再后来大家又都变成了蒙古人……
既然现在大明已经强盛到足以让人臣服的地步,那么草原上的人又凭什么不能变成大明人呢?
合理,非常的合理。
阿布鼐恭敬道:“等到此战过后,阿布鼐愿意请大明官员入驻草原,听从大明朝廷的指挥和调遣,绝无二心!”
朱慈烺看着阿布鼐,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郁。
“阿布鼐啊,大明就需要你这样识时务的臣子!”
众多大明将军也同样松了一口气,纷纷兴奋起来。
察哈尔部臣服,科尔沁部被打散,整个漠南草原从今往后就正式划入大明疆域。
这可是自从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开疆拓土啊。
他们,亲眼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历史!
朱慈烺笑着,举起手中的酒杯。
“诸位,战斗并未结束,所以今日只能饮上一杯。等到攻克沈阳灭亡建奴之后,咱们回到北京,本宫和你们喝上三天三夜!”
“来,和本宫一起,敬大明!”
众人大笑,纷纷举起酒杯。
“敬大明!”
城外的明军大营气氛火热,城内的满清皇宫大殿之中,却是一片死寂。
夜已经很深了,但满清辅政王多尔衮却依然无法入睡。
一阵脚步声伴随着香风而来,多尔衮下意识的抬头,看到了满清皇太后大玉儿。
大玉儿轻轻的将一碗羹汤放在多尔衮的面前,柔声道:“喝完这一碗就去睡吧,明天还要继续指挥作战呢?”
多尔衮摇了摇头,将大玉儿揽入怀中,叹了一口气:“眼下战局糜烂,我又如何能够睡得着呢?”
大玉儿螓首靠着多尔衮胸膛,柔声道:“我一介女流之辈也不知道那些,但大清建国数十年,总不可能会被一场失败给丢了元气吧?”
多尔衮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更紧的搂住了大玉儿。
……
……
……
良久之后,烟消雨散。
大玉儿离开了,衣衫不整的多尔衮身着睡衣,怔怔的坐在大殿之中,不知道是在回味刚刚的旖旎,还是在思考眼下的战局。
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多尔衮微微抬头,看到来人之后,眉头舒展了一些。
“郑亲王,你来了,请坐吧。”
来的不是别人,乃是之前和多尔衮并为满清两大辅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的脸上还带着伤,这显然是前几天被豪格囚禁起来的时候落下的。
看着多尔衮,济尔哈朗表情也非常复杂。
“睿亲王,老夫在听说了你重掌政权之后,就没想过还能活着和你再见面。”
多尔衮哈哈的笑了起来。
“郑亲王,你觉得我会杀了你?”
济尔哈朗呵呵一笑。
“如果老夫在你的位置,一定会在处死豪格之后,第一时间把老夫也处死,接着只要栽赃到豪格身上就行了。”
多尔衮微微点头。
“不瞒郑亲王说,其实有一段时间我还真是这么想的。”
济尔哈朗顿了一下。
“所以,老夫是不是应该感谢朱慈烺?”
多尔衮哈哈大笑了起来。
“是,也不是。”
“睿亲王此言何解?”
“郑亲王,你刚刚放出来可能并不了解局势,那我简单和你说一下吧。”
“睿亲王请说。”
“如今城外有十五万左右的明军,城中的大清部队则有五万左右。”
“五万?大清的军队只有五万了?”
“是的。”
“其他的部队呢,你带领的那支部队呢?”
“都没了,今天没的。”
“……”
济尔哈朗不敢置信的看着多尔衮,良久之后才再次开口。
“所以,现在大清……”
多尔衮点了点头。
“是的,现在的大清已经彻底陷入了绝境之中,郑亲王。明军随时都可能会攻破盛京城,而此时此刻你我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携起手来,发动所有力量守住这座城池。”
济尔哈朗沉默良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