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正色道:“父皇此言差矣。在儿臣看来,大明政坛之中的派系应该是越多越好。儿臣这么假设一下,如果大明的政坛之中有几百个派系的话,那么他们在商议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就只能听从父皇的命令。

    反过来说,若是只有那么一两个派系,那这些人就可以掌控朝政,甚至将父皇的命令抛在一边,像张居正、魏忠贤之流不都是这样的吗?

    只有更多的竞争,才能够迫使他们都需要父皇的支持,才可以让父皇真正的掌控最高权力,一言九鼎!”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这番话之后,直接震惊了。

    “一言九鼎?”

    想到这里,崇祯的目光之中也是闪出光芒。

    大明的皇帝,从来都不是一言九鼎的,纵观大明一朝,各种权臣、权宦不要太多,甚至连张居正这种架空皇帝的超级权臣都出现过。

    不像入关之中的满清,雍正时成立军机处,真正让皇帝成为了一句话决定天下事的人物。

    当时的翰林徐骏就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雍正直接斩首,开启了清朝字狱的先河。

    清朝的字狱是非常严酷而惊人的,普通的读书人写书写诗说朝廷一点不好就直接杀你全家。

    从雍正到乾隆字狱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最大的一次,数以万计的人因此而死。

    哪里像大明这样,一群言官天天上奏章跳脸骂皇帝这不行那不行,还能活的好好的。

    这些大明言官要是在清朝的话,株连三族那是小事,祖坟都要被清朝的皇帝刨掉。

    这也就是为何在崇祯听到“一言九鼎”四个字的时候,会一下子心生向往的原因。

    大明的皇帝,真的做不到啊。

    崇祯终于下定决心:“既然烺儿你这么说了,那就让英国公兼任兵部尚书,并且入阁议政吧。”

    朱慈烺笑道:“父皇英明!”

    英国公之前能够参加廷议,那是以京营提督的身份被崇祯特许参加,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

    现在成为兵部尚书入阁之后就是名正言顺,朱慈烺在朝堂之中也是真正拥有了一名铁杆盟友。

    崇祯看向朱慈烺,道:“那蓟辽总督呢,烺儿你有什么建议?”

    由于辽东方面满清的存在,蓟辽总督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比兵部尚书还要更加重要的职位。

    朱慈烺胸有成竹的笑道:“如今辽东辽西都已经被建奴所占据,大明手中已经只有蓟州,这个所谓的蓟辽总督早就已经名不副实了,直接取消便是。”

    崇祯闻言,眉头也是一皱,道:“那将来对建奴的战事怎么办?”

    朱慈烺道:“山海关方面已经有兵马驻守,可以任命一个山海关总兵。若是建奴从其他方向开战的话,那么大明再组织大军随时迎战,届时任命统帅便是,若是设立专门的职位,到时候不免又会出现像关宁军这样的军阀做大局面,对大明反而不是好事。”

    崇祯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取消蓟辽总督,其实崇祯也是考虑过的,这也就是为何这几年大明迟迟没有任命新的蓟辽总督。

    直到北京城给李自成重重包围,被逼无奈才把这个职位给了吴三桂。

    崇祯有些不确信的说道:“现在真的是取消蓟辽总督的最佳时机吗?”

    朱慈烺肯定的说道:“正是!”

    朱慈烺一直都觉得,大明这个设立蓟辽总督的办法很扯淡。

    打仗的统帅怎么能有常设职位呢,这不是相当于唐朝时候的节度使了吗?想想安史之乱吧。

    也就是满清确实很强,把这一个个蓟辽总督打得抬不起头,不然的话迟早都是要出事的。

    崇祯闻言,也是终于下定决心,道:“好吧,那就依你所言吧。”

    蓟辽总督的撤销,兵部尚书的任命,无疑都是需要在正式的廷议上通过,然后才能公布天下的。

    但此刻,这些任命随着这对父子的商议,其实已经成为了事实。

    崇祯又问道:“关于其他的官职,烺儿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朱慈烺笑了起来:“儿臣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哪里能有那么多的建议?父皇才是大明的陛下,这些事情就请父皇自行操心吧。”

    说完,朱慈烺朝着崇祯拱了拱手,然后大大方方的告退了。

    看着朱慈烺离去的身影,崇祯沉默半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朕的烺儿,真的长大了。”

    朱慈烺走出御书房,心中同样也是一片轻松。

    虽然不知道崇祯接下来会任命哪些官员,对朝廷、内阁进行怎么样的清洗和改组,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大明朝廷之中反对和掣肘朱慈烺的势力,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冒头了。

    朱慈烺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的重振大明。

    就先从干掉李自成开始吧!

    朱慈烺信心满满,走向宫外阳光明媚的天地。

 127大明军南下反击李自成震惊担忧

    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完毕,终于在这一天,大明五万雄师浩浩荡荡,开始南下。

    英国公张世泽作为主将,襄城伯李国桢担任副将,太子朱慈烺出任监军,这就是大明军队的“三巨头”。

    之所以只有五万人,是因为经历过山海关的激战后明军也有不小损失,同时还要分兵派驻守卫京师以及北直隶各个战略要地。

    此外,粮草开始紧缺也是一个原因。

    站在崇祯面前,主将英国公张世泽倒是信心满满:“请陛下放心吧,臣等这一次一定能够收复济南,若是那李自成再敢来犯,臣就让他好看!”

    英国公的回答还是让崇祯比较满意的,他点了点头,又和李国桢说了几句,接下来就走到了朱慈烺的面前。

    父子四目相对,虽然没有说话,但却胜似千言万语。

    崇祯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正色道:“记得要好好的回来。”

    朱慈烺笑道:“请父皇放心,儿臣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归来!”

    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京师,正式南下。

    骑在马上,感受着夏天环绕身边无处不在的滚滚热浪,朱慈烺突然非常想念起现代。

    要是这个时候开着一辆有空调的汽车南下,那舒适程度简直不要提升太多。

    休息的时候,英国公凑到了朱慈烺的身边。

    “太子殿下,你觉得李自成会去救援济南吗?”

    英国公现在对朱慈烺的军事才能是非常信服的。

    朱慈烺给出了早就已经思考过的答案:“会,但又不完全会。”

    这答案听起来有些拗口,但英国公却立刻明白了过来:“殿下的意思,莫非是觉得李自成只会派一支偏师前来,但主力不会亲至?”

    朱慈烺点头称是。

    这并非是基于对战场的判断,而是朱慈烺对李自成这个人的判断。

    别看李自成这两年先破西安再围京师,大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但实际上这家伙一直以来在面对大明官军的时候,都是以跑路为主的。

    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李自成的打仗风格都是能跑就跑,实在跑不过了就打一仗,然后输了继续跑。

    就是在这么不断的“李跑跑”人生中,大明的中原被李自成霍霍成一团烂泥,无数灾民云集李自成麾下,精锐的大明官军也因为欠饷缺粮等原因纷纷倒戈,这才有了李自成历史上对大明的胜利大翻盘。

    说白了,李自成的打仗水平是非常有限的,但他这种“运营”的水平倒是挺高。

    眼下大明官军又一次的在军事上形成了对李自成的优势态势,那么李自成就不可能率领主力继续前来和大明官军硬碰硬了,最多也就是派一支偏师来袭扰一下。

    李国桢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一旁,插了一句嘴:“现在就是有些担心李自成从山西袭扰京师,又或者趁着我们围攻济南的时候再次渡过黄河北上进攻北直隶,和我们玩一个围魏救赵。”

    英国公思考了一下,道:“山西应该不太可能,李自成自从撤退到开封后,已经从陕西、山西、山东抽调了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只留下一万乌合之众守卫济南,这就证明了他眼下的目标还是以固守河南为主。倒是北渡黄河”

    看着英国公踌躇不语,朱慈烺突然笑了起来:“如果李自成真的选择主力不来救援济南而是北渡黄河,那我们就赚大了。”

    英国公和李国桢同时愣住,脸上都带着明显的疑惑表情。

    朱慈烺正色道:“李自成渡过黄河之后,进攻的无非就是北直隶,按照这个方针,他应该是想要威胁到京师,迫使我们撤围济南,对吧?”

    两人同时点头。

    朱慈烺继续道:“但是呢,要注意到京师是在北直隶的最北边,而李自成渡河之后要从北直隶的最南边开始进攻,这就意味着他得打通整个北直隶才能抵达京师脚下。到那个时候,我们早就已经攻克济南啦!”

    英国公和李国桢愣了一下,同时恍然大悟。

    英国公笑道:“还真是当局者迷啊,若不是太子殿下指点,老臣居然都想不到这一茬了。”

    李国桢同样道:“想不到殿下在战略方面竟然也是如此纯熟,实在是让臣佩服。”

    朱慈烺呵呵一笑,对这些表扬照单全收。

    会夸,你们就多夸点!

    明军南下的消息,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开封。

    李自成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赶紧召集众多心腹前来商议。

    “朝廷的兵马又南下了,这一次看起来是想要打济南,都说说,应该怎么办?”

    听完李自成的话,在场的大顺臣子也是一个个面带忧色。

    三个月前,大顺政权君臣上下非常乐观,都觉得这一波能够推平大明,建立新王朝。

    可现在呢?大明居然能从眼看着就要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重生了过来,甚至再一次的对大顺发动了凶猛的反击,这心理落差实在太大了。

    不仅如此,像原本李自成的几大智囊,牛金星被朱慈烺给抓走,宋献策在保定城破之后就不知所踪,还有许多大顺将士也是悄悄不告而别,这些同样都非常沉重的打击了大顺军的士气。

    也就是李自成这些年起起落落的都习惯了,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他还能东山再起,依然继续跟随,不然早就散伙了。

    片刻的沉默过后,李岩站了出来,道:“陛下,臣觉得这济南还是应该救的。如果不救济南的话,大明的南北又将再度联通成为一体,到时候我们的局势就越发的困难了。”

    李自成闻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当初李自成的战略为什么先选择三路齐发,先破河南山东再攻京师,就是为了切断江南对大明京师的运输线路,如今大明想要重新打通这个线路,李自成当然也很难无动于衷。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并不代表就无人反对。

    李自成的侄子李过站了出来,沉声道:“李岩军师的这个话,我不能同意。眼下的情况,朝廷方面的兵马已经比我们更加的强盛了,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再去为了济南和朝廷决战,那不是就中了朝廷的下怀吗?我们应该主动放弃济南,争取保住现有的山西、河南和陕西,慢慢的和朝廷周旋,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