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结之后,魏仁浦又说了关于军队的改制。
在涡口设镇淮军。
驭浪直水军充殿前司诸军,改驭浪军,扩军设左右两厢。
其次是控鹤军在伐蜀、伐唐之战中表现很好,官家又有扩大武备之心,所以控鹤军扩编,从左右两厢扩充为四厢,称呼为控鹤一厢、控鹤二厢、控鹤三厢、控鹤四厢,后续募兵扩兵陆续进行,将领会先行选拔出来。
说完军队的变动,接下来就是重头戏。
大朝会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非两司的高官变动。
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侍卫司、殿前司是两大主力禁军系统,谁掌握这两大禁军权力就在谁手中,比什么都直白管用,比那些乱七八糟的加衔和荣誉职务管用多了。
而且这时候的殿前司和侍卫司可不是后来宋朝阉割过的三衙,是实实在在掌握军队大权的,所以两司十位高官的花落谁家,实实在在的体现了权力的变化和掌握在谁手中。
所以当魏仁浦作了总结,讲了这两年的战争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人有功,哪些人有过之后,官家的宦官出来,开始代官家口述关于此战的奖惩,升迁和变动,一时间所有人都打起精神。
史从云也顿时不困了。
宦官说的是官家和他的亲信,枢密院商量出来的结果。
首先从下层军官说起,下层军官指挥以下(每个指挥按编制领兵500,实际情况是200到400左右),既都头(领100人),副都头;队长(领50人)、副队长;伙长(领10人)、伍长(领5人),可以由各军司衙门自行决定升迁奖罚,但之后要记录上报枢密院。
说白了,就是张永德和史从云这样的殿前司高官能够决定他们殿前司下辖诸军的基层军官调度和赏罚,而侍卫司也是同理,只要事后给枢密院提交报告就行。
随后就是关于众多指挥使、军都指挥使的奖励,多数都是按部就班往上升一级。
这些人都是史从云曾经的部下,许多人他听名字就能想起人来。
之后就是再高一层,到军都指挥使的奖惩,军都指挥使,最少的也是率一个军,五个指挥,兵力按编制两千五百人,至少也超过八百人。
到这一级别,就开始有分量了,很多人的名字在军中都知道,这些人都是史从云手下的大将。
赵晁领河阳三镇节度使,拜拜检校太保,不再领禁军,而是出镇河阳。
石守信擢升散员都虞侯。
董遵诲擢升铁骑左厢都指挥使。
邵季擢升控鹤一厢都指挥使。
申知义擢升控鹤二厢都指挥使。
王仲擢升虎捷左厢都指挥使。
罗彦环擢升虎捷右厢都指挥使。
慕容延钊擢升镇淮军节度使,镇守涡口。
韩令坤为镇安军节度使,镇陈州。
司超领驭浪军都指挥使。
李处耘领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等等。。。。。。。
。。。。。。。。
众人都是根据功劳升迁,史从云手下许多人都从军都指挥使做到厢都指挥使的位置。
几乎所有人都是奖,只有少数例外,比如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李继勋撤职,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因其在寿州被刘仁赡大败,损兵折将。
不过最后的重头戏还是殿前司十个高位。
宦官念完,换了一封诏书,这份诏书字少很多,但分量却更加重起来。
宦官清了清嗓子,接着高声念:“擢赵匡胤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拜检校太尉,兼侍中。”
史从云听着,这原本是他的位置,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是有实际权力的职位,太尉是荣誉职称和领俸禄用的,侍中是荣誉也有实际意义,就是说赵匡胤可以自由进宫面圣。
站在排黑脸的赵匡胤激动下跪谢恩。
等他谢恩完毕,宦官才继续念,之前人太多,分量没那么重不用他们一个个谢恩,现在开始的每人都要隆重谢恩了。
“擢王审琦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拜检校太尉,兼侍中。”
向来稳重的王审琦也脸面涨红,连跪下谢恩。
“擢史彦超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拜检校太傅,兼侍中。”
听到这时,史从云激动的捏紧拳头,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那岂不是侍卫司二把手!
而且这时候侍卫司一把手李重进被官家委以大任,在扬州防备南面之敌,掌控淮南,也就是说老爹虽是二把手的名头,其实是一把手!
因为李重进不在,侍卫司的许多大小事肯定是要他来决定!老爹地位越高,史从云越发觉得安全。
上面宦官还在接着说,“擢向训为归德军节度使,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他立即反应过来,官家是想留向训在身边出谋划策,所以授他节度使,又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可以和宰相们共同处理国家大事。
正想着,老爹和向训已经谢恩完毕,上面的宦官已经念到他的名字,“擢史从云为殿前副都点检,拜检校太尉,兼侍中,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啊?史从云愣了一下,他知道自己是副都点检,也知道给他个检校太尉的官拿俸禄,兼侍中是肯定的,他这样的高官肯定要能见官家。
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鬼?对他不能出任都点检的补偿吗!
第173章 、定格局
史从云反应很快,立即跪下谢恩。
随后还有一些加封,如潘美擢西上阁门使,左骁卫大将军、曹彬加右骁卫大将军。
赵侍剑曾经跟他说过,西上阁门副使和正使都是皇帝近臣,都是文转武的征兆,如今果然让潘美担任武职了。
不过五代十国因为国家乱,情况乱,各种文武之职权也很乱,以至于除了两司禁军的体制,其它地方的很多东西他其实搞不懂,太复杂,这就要问问一些“懂行情”的人。
之后还奖赏了以王溥为首的一批文官,王溥、卢多逊等人。
王溥加参知枢密院事。
此前王溥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如今给他加参知枢密院事,是允许他参与枢密院的军事决断,大概是历经淮南之战,官家觉得王溥也有军事上的才能。
卢多逊加左拾遗,进翰林院士,加知制诰。
其余受赏的文官也有不少,不过史从云没怎么注意,因为他不怎么认识,而卢多逊和他很熟。
在此之后,官家起身,众人顿时安静下来,官家脸带笑意,环视众人然后道:“唐国疆土三十三州,朕今取其十四州,几至半数!
从此之后,唐国龟缩江北,已无法威胁我大周。”
“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众人还没说话,王溥先开口道。
史从云很机灵,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话,但王溥带头了,立即也把王溥的话重复一遍:“官家文成武德,功在千秋!”
众人诧异看向他,几个机灵的纷纷开始跟风说起来,很快带动众人,慢慢整个朝堂都是夸管官家的声音。
官家显然是高兴的,没有阻止众人就说明他心里很受用。
待众人声音安静下来,官家才接着说:“此番悉平淮南,取十四州,很多人都有功劳,但有两人之功最大,朕十分感激。
其中一人就站在朕面前,正是朕亲自委任的淮南招讨使史从云。”
史从云脑子哼灵活,张嘴就开始发挥他的特长巧舌如簧。
“成不敢当!
都是官家臣子某一展才能的机会。天下有大才的人不在少数,有能力的数不胜数,他们多数默默无闻,不为世人所知,也不像臣一样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只因他们都遇到不明明主,没被伯乐看一眼,
天下才士何止千万,天下的人主至尊却只有官家,所以臣是幸运的,该感激官家才是!”
这番话说得很肉麻,不过郭荣喜欢听,脸上露出笑容。
“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淮南之战你功不可没,天下才士虽多,可你是甘心为朕出力卖命的。”
说罢又把一封奏书递给史从云,让众人传阅,史从云大略看了一下,是李谷的奏疏,陈述种种,讲义官家亲征,时间是官家第二次亲征时,也就是今年年初。
众人这才一下明白过来,原来官家亲征,是李谷上书劝说的啊。
“李相公当下还在淮南,为朕安抚淮南之地,他也是朕说得第二人。
史从云替朕领军征伐,南征北战,李相则为朕给养大军,足衣足食,史从云是朕的韩信,李相公就是萧何。”
众人无不感慨李谷的功劳,纷纷开始七嘴八舌的夸奖起来,而且说到李谷,文武官员的口径都是统一的,因为他毕竟是文人,文臣称赞他的功劳。
李谷又不是一般文臣,他是实实在在做事的官员,不像王溥、魏仁浦这样参政议政,参与决策的,武人也十分敬重,无论是高平之战还是淮南之战,十几万大军都是李谷供养着的,军人们也敬重他,他还领过兵,淮南之战的首胜就是他打的,他第一个领兵杀过淮河去。
要史从云说,李谷既像张良,也像萧何,如果没有李谷,官家确实很多事都做不出。
这也是为何李谷想退休,写了好几封信求官家让他退休,他毕竟五十出头的人了,可官家是无论如何也不让他退。
史从云记得历史上李谷是在回京路上不小心染了病,实在没办法郭荣才让他退的,即便如此,每有大事还要派人去他家里问要如何决策。
不过因为史从云的到来,历史改变了,他在淮南打得太顺,李谷中途没有回京,也没有染病,加上心情好,压力小,现在还好好的。
官家随即看着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道:“卿代朕撰文,赞李公之功德贤明,撰写完后呈送给朕,朕修饰后亲自回赐李公。”
翰林学士承旨陶谷连忙拱手:“遵旨!”
这样的重视让大殿上的众人都十分羡慕,五代这样战乱不断的时代,加官进爵比其它时代容易,一是战多,而是忠臣几乎没有,皇帝为笼络臣子只能不断封官进爵,可像李谷这样皇帝亲自写信称赞的就少了。
此举之后,官家接着说,“此前,李公任司空、门下侍郎、判寿州府事(临时掌管淮南政务),也叛过三司事,回京之后仍判三司事。”
众人纷纷称善,史从云也不太懂,就跟着说是。
。。。。。。。
等所有赏赐完后,众人也谢恩之后,大殿中气氛一片热烈,大家相互恭喜,人人脸上都笑开花,毕竟受赏肯定人人都喜欢。
而史从云这边受关注的最多,大家不敢随意走动,不过他能感受到目光汇聚过来。
毕竟这一下他们史家可谓是位高权重,权门高户了,父子两人分别担任侍卫司和殿前司二把手,而且史彦超这二把手其实是实权的一把手,能不关注么。
正当众人互相道喜时,官家又开口了。
“朕欲擢魏仁浦为宰相,助朕理朝中大事。”
史从云听了先是一愣,啊?魏仁浦是枢密使,不就是宰相吗?
不等他疑惑,那范质为首的众人纷纷站出来开口反对,理由都是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不能为相。
而且抱着这样说法的人很多,官家皱起眉头,不过没开口,史从云已经看出官家不悦,那边站在前面的魏仁浦也有些尴尬。
史从云心里灵机一动,他是想拉拢魏仁浦的,可他以前不好开口,那不是当着官家的面讨好勾结枢密院上官吗,官家不高兴怎么办。
可现在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