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家有自己的考虑,臣子未必能看懂,大家都为史彦超鸣不平,对史彦超来说是有好处的。
  “爹,现在去北面也没法和契丹人决战,就算打点小胜仗也改变不了什么。
  往后有的是机会,如果按照王文伯的部署来,待到南方都平定整合了,中原富足,咱们再率几十万大军北上,那时才有机会一劳永逸,一战解决问题,夺回云州(大同)。”
  老爹听他安慰,只能无奈点头:“这些道理你比我懂,某只管打仗,不过你爹年纪不小了。”
  史从云一拍脑袋明白过来,他自以为是了,老爹不是没脑子,只是他等不了太久,这个平均寿命三十多的战乱年代,活到五十以上已经算高寿,多数时候也只有富贵有权势的人才能活到那样的年纪。
  而老爹已经四十多,古人过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所以他很着急。
  “爹。。。。。。。”
  “罢了,别想那些丧气鸟事,能打一年是一年吧,往后你有本事,把某和你娘的坟迁会云州就成。”老爹毕竟是杀人如麻之人,很快就看透了这事,也没什么多愁善感,就直言不讳的对他说。
  史从云点头,“爹你放心吧。”
  在他看,这未必不是件好事。
  还以赵匡胤为例,他篡位有很多意外,其中有一条就是历史上淮南之战赵匡胤战功最高,可因为他不是皇家亲族,赏赐反而没有张永德、李重进等人高。
  当时的舆论普遍为他鸣不平,将士和士兵,乃至一些官员都觉得赵匡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有功劳没有得到匹配的赏赐,这是后来众人拥戴他篡位的一个原因之一。
  当下老爹也是类似情况,将士和官员们为他鸣不平,觉得他该出镇河北结果没有,对他获得人心是有好处的。
  史从云想着想着连摇头,他老想赵匡胤的事情干嘛?
  这边他才和老爹没说几句,周围的将领和官员纷纷围过来为他说话,说得多是一些安慰的话。
  即便老爹平日再怎么冷着脸,这时也不好冷脸对众人,都一一拱手答谢。
  之后,二月初事情就定下来,张永德拜成德军节度使,率两万禁军精锐步骑,出镇河北,掌管成德军镇兵马,加上他带去的禁军,拢共约三万五千人,布防北面,提防契丹南下。
  而禁军这边,老爹在二月提议让他手下的原本龙捷军大将慕容延钊为填补侍卫马步军都虞侯的空缺。
  这是史从云教他的,老爹确实觉得慕容延钊能打,是个悍将,可以重用,但他并不懂得如何为部下谋福利。
  他不懂史从云懂啊,官家才违背众人意见,强行让张永德代替史彦超出镇河北,这时正是大好时机,于是让老爹赶快上书给推荐慕容延钊。
  果然那边官家正对他愧疚,舆论也觉得史彦超该出镇河北却没出镇,这时候官家有心补偿他,就答应史彦超的推荐,提拔慕容延钊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
  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相互妥协,试探,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史彦超不懂,史从云可是很狡猾的。
  慕容延钊十分感激,亲自上门拜谢好几次,老爹心直口快,很久就把是儿子教他这件事说出来,慕容延钊又到史府上谢他。
  史从云自己到是没有大动作,他忙着组建新的控鹤军三厢和四厢,高级将领大多人选他都是上书询问官家的,只有底层军官自己安排。
  他唯推荐的人一共两个,两人都是他的老部下。
  老有两个老,一个是这两人都跟着他打过很多战,一个是这两人都年纪比较大。
  其一原本是他手下的一个军校,控鹤左厢军校李汉超,一个五十岁的老将。
  跟随他打了淮南的正阳,紫金山,楚州等所有大小战争,功劳很大。
  史从云也发现他是真的能打,而且是个战争经验吩咐,很能打的主。
  另外一个是王全斌,四十九岁的老将,这个资格更老,还跟着他一起打过蜀国,那时在向训麾下听用;一起打过正阳大捷,在老爹手下龙捷军听用;之后直接在他手下听用,改铁骑右厢都虞侯。
  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而且打仗很有一套,当初打紫金山时,就是他作为前锋从北面率先杀入山中。
  最重要的是,史从云记得后来灭蜀的大帅就是叫王全斌,只是他不确定这两人是不是只是重名罢了,因为这时王全斌地位比较低,距离灭蜀的全军大帅,那距离也太大了。。。。。。
  所以他为新组建的控鹤军第三厢和第四厢推荐李汉超和王全斌为厢都指挥使,至于官家会不会同意他也不知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招兵,控鹤第三、第四厢主要骨干已经扩充得差不多,接下来只要不断扩充人员就成。
  史从云的生活也难得固定下来,有了规律,早上起来去城外大营,中午在大营和将士们一起吃饭吹牛。
  下午两三点左右去城北的火药作,看冯继升的进度,下午回家,和三个老婆吃饭,然后陪她们打牌或搞点琴棋书画之类的高雅活动,反正不用动脑子,夸就完事了,等天黑了随机即抽取美女一名陪睡。
  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对他来说实在难得,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五年,史从云无不感慨,要是个太平盛世该多好,这样的舒服日子他能过一辈子,他宁愿死在三个老婆的肚皮上,后人要笑就让他们随便嘲笑批判吧。
  可随即又想到,如果是太平盛世,他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他的权势和富贵都是打仗打出来的,一时间心里很矛盾。
  都说温柔乡,英雄冢,这话不假,不过他不想当英雄,也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许多时候都是被迫无奈的。
  他恨不能时间能够停在二月,永远这么舒舒服服的过下去,不过他也清楚的明白那不可能。
  南方的南唐、西蜀、南汉、南平、武平、吴越,北方的北汉、契丹,有许多事情逼着他必须从温柔乡里爬起来,而不是在那舒服的等死。
  二月二十五日,南唐国主李璟派他的宰相冯延巳北上,献给周朝犒劳军士的银子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
  三十日,李璟派他所任命的郡公徐辽进奉买宴钱二百万,并派伶官五十人与徐辽一起来为世宗祝寿,因为三月就是官家的生日了。
  期间还专门派了周宪的的同族表哥来史从云府上拜会,献黄金一万两,上好绢五百匹,上好瓷器二百件。
  史从云是真没想到,这南唐还这么有钱,而且中主李璟看来是被他的兵临城下给吓傻了,讨好起大周那叫不余余力。
  他当初只要一亿钱是为江南百姓考虑了一下,淮南打了两年,江南百姓已经交了两年的战争税,之后的战争赔款肯定也会层层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
  他当时想的是江北十四州已经拿了,将士们有足够的犒赏就成,狮子大开口伤的到底还是江南百姓。
  结果他这时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太天真了,他不盘剥,别人也会盘剥。
  这李璟为讨好官家,给官家祝寿送上的东西,差不多是他当初索要的战争赔款的十倍!李璟为了偏安一隅,为了自己皇族的延续,真是豁出血本了!他大概是想送的多,送到大周都不好意思打他。。。。。。。。
  这已经不能用愚蠢来说事了。
  一万两黄金太多,这么大笔财富当然不是周宪的表哥送的,而是南唐朝廷送的。
  周宪见到亲戚还是很高兴的,和她表哥问了许多家里的事情,问了父母,弟弟和小妹是否安好。
  史从云收了黄金,转身就到宫里,要把黄金全上交国库,收收自己人的礼,那顶多是贿赂,在这年头如果不想闹大也只是道德问题。
  可收外国的重金那就是政治问题了,说不准就是里通外国的叛国罪,可以抄家灭族的,史从云脑子很清醒,也很狡猾,更想要黄金,所以立即就去找官家。
  一万两黄金,那至少值一亿钱啊!
  他到了官家那里,立即就说明情况,并劝说官家把一万两黄金收入国库,当前大周正缺钱,往后还要出兵,而他来担收受外国贿赂这个恶名。
  官家听了很感动,连连狂赞他是大周忠良,不但没要他的黄金,让他自己收着,还赞赏了他一番。。。。。。。


第186章 、李处耘献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日大梁下起小雨,汴水开始涨水,扩军的不只有控鹤军,还有驭浪军,那边也开始了繁忙的训练。
  好在有不少人是南唐的俘虏加入周军,并不是全部从新兵开始训练,所以驭浪军的训练容易很多。
  汴水上来来往往船队和士兵越来越多,路过的人都看在眼里,任谁都觉得接下来要有大动作。
  二月底,冯继升已经按照史从云的要求,配出第一批,三种不同比例的火药,史从云激动的想要去河边测试威力,可因为连绵的小雨一拖再拖。
  这也是初期火药的的一个弱点,受天气制约。
  但对于火药的前景史从云是十分看好的,因为此时天下大乱,往后有的是战要打,只要打仗,军事技术的进步就会远超过和平时期。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
  战争既是人类文明的毁灭者,同时也是科技进步的最大推动力。
  因为战争是“死生之地”,如果打败了,那什么都没了,所以巨大战争压力下,人们越迫切的想要取胜的手段,就会不计投入,激发潜能去开发任何有助取胜的东西。
  最明显的就是南宋,到南宋时,火器的普及已经发展到一种超越普通人认识的地步。那时蒙古帝国东到日本海,西到维也纳(今奥地利首都),版图之大,前所未有,即便不能完全整合,也对南宋有着压倒性的力量,可硬是和半壁江山的南宋打了四十多年,还吃了不少败仗,死了一个大汗才最终灭亡南宋,其中火药起了很大作用。
  平时不能打,被逼到死路上,那就开始想方设法了,火药的厉害也体现出来。
  根据南宋大臣李曾伯在宝祐五年调查静江(今广西桂林)兵器贮存情况报告中,荆淮之地常备存铁火炮超过十万只,江陵府每月就能造铁火炮1000到2000只。
  又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建康府(今江苏江宁县南)两年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创造、添修火攻器具六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件”。
  正是这种庞大基数的火药武器,才使得南宋得以抵御远比自己强大太多的蒙古帝国长达四十多年。
  不过这时期的火器整体体现为一种冷热结合的状态。
  大概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性,亦或者是火药威力、铸造技术等的限制,人们多数时候想到的还是利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光、热和声响杀伤敌人,而不是想着把爆炸时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杀伤敌人。
  两宋也有火药动能武器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可以说是火枪的老祖宗了,不过威力并不理想。
  为什么不理想,气密性可能是原因之一。。。。。。
  不过,史从云从冯继升写下来给他的火药配方中也看出了大问题。
  他拿着冯继升送来的配方纸张,一面看一面念,另外一边赵侍剑负责抄录,要重新归入他的“档案”之中。
  “火药法:
  硫磺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霜一两,麦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炉灰一两,丹砂一两,元水半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