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大家微微抬头,似不经意的说:“你们夫妻间的房事如何。。。。。。我是说,有没有孩子,有了子嗣你的地位才能长久保住。”
老六脸红,连连摇头,上前一步抱住大姐的手臂娇嗔道:“大姐。。。。。。。。。”
“这有什么,男女之间的事有什么不同的,都是人伦大事,你大姐我见多了!”大姐连道。
老六心里信服,还是觉得有些害羞,小声低头说:“我起初很害怕,我就闭着眼睛,夫君就哄我,他老是骗我,欺负我,可我。。。。。。。。我死去活来的,反而更觉得离不开夫君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说到这,符六的小脸红得快滴出水来。
“他。。。。。。看他人高马大的样子,不也不怕压坏你。”大姐说着看了看她娇小的身躯。
“不会,夫君很小心的,不过他太大,我太小了。”
“是吗。。。。。。。。”大姐突然不多说了,符六跟在后面些,也不敢多嘴,小院回廊里,一下安静下来,姐妹两一前一后往前走。
等出了回廊,不知不觉已经到后院,远处池塘小亭中,几个姐妹们已经准备好了瓜果,符二正激动的向她们招手,让她们赶紧过去祭拜月神。
大姐叹口气,“要去对付最难缠的人了。”
符六有些不解的看向大姐。
大姐伸手摸摸她的小脑袋,“就是那个赵侍剑,她肯定又要跟我讨价还价了,也不知道你那夫君喂她吃的什么迷魂汤,让她这么死心塌地。。。。。。。”
符六不说话,她想夫君没有给她们喝迷魂汤,是别的。
。。。。。。。
中秋佳节很快过去,喜庆的气氛还在空气中弥漫,之后十六日的大朝会上,官家当着百官的面,让宦官宣读南方取得的重大战果。
百官朝贺,纷纷进言称赞,一时间让官家很高兴。
之后官家下诏正式确定在江陵设“荆南军”,以李汉超为荆宁军都指挥使。
在潭州(长沙)设“潇湘军”,以李处耘为潇湘军都指挥使,在两地驻扎,并招兵买马,所需费用由南平、武平出资。
官家亲口夸赞了史从云的功绩,历数之前取得的功绩,再次称史从云为“朕的冠军侯”,称赞其是国之栋梁,中流砥柱。
同时让翰林院撰写文书,表彰招讨使史从云的功劳,大家都看出官家的高兴,拼命的夸,一时间朝堂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之后,官家让枢密使魏仁浦公布南方战事后续收尾工作。
先是抽调河南,河北的官员去武平补缺,河南河北官员空缺则由今年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接替。
随后令史从云将从五六万大军之中,挑选出两个军,分别留给李汉超、李处耘,剩下的人依旧从襄阳,南阳一线撤回大梁。
同时令李谷后于大军撤退,以便为大军准备好撤退的粮草,全程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大梁。
诏令很快也往南发出。
这时翰林院的官员站出来,表示希望举行一次献俘仪式。
立即有人反对,觉得这样太铺张浪费,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出,天下皆知,足以慑服宵小,不必如此。
没想到翰林院的官员用古时的历史来说服官家:“当初唐朝高宗皇帝,令大将苏定方荡平三国。
每灭一国,皆生擒其主于百官面前献给高宗皇帝,于是威震天下,慑服宵小,隧高宗皇帝开疆万里,万国来朝,开盛事基业!
今日灭南平、武平,大将史从云擒获高继冲,周行逢等,正可仿效此举,昭示官家天威!”
有人都忍不住笑起来,“小小南平武平十二州之地,何德何能与三国相比?苏烈所灭乃突厥国、数千里外的西域诸国、隔海的百济,南平、武平何至于此?”
没想官家却很高兴,立即就决定了这件事,让翰林院的官员主办,也要学唐高宗李治来个献俘仪式。
朝中众人有些觉得不至于,这南平武平不说地方小,自古就是中国之地,和苏定方所灭三国有着本质的不同啊。
西突厥是漠北大国(大致今新疆一部分,蒙古国一部分)。
葱岭以西西域诸国,远在叶叶水附近(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他们当今连听都没听说过那些地方。
而百济虽小,可也远在今高丽南端。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外族大国,这打下南平、武平怎么能和当初苏定方所灭的这些国相比啊?
但也没办法,官家兴致很高,十分高兴,刚登基时官家曾自比唐太宗,这次胜利又让官家有了自比唐高宗的心思,他们也无法阻止,只好不再多说。
于是官家要携百官举办献俘仪式的事情也在当天定下,并且快速颁诏,八百里加急送到还在武陵的史从云手中。
第210章 、交锋
八月中旬,大梁天气逐渐转凉,千家万户开始捣衣了。
唐代诗人李白参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所谓捣衣就是捶衣服,这个时代的衣物不少都是用葛、麻等编造而成,非常粗糙,若不用力锤过,十分坚硬,穿在身上是受罪。
而秋季天气转凉,冬日加衣之前必须将新旧衣服都捣过一遍,让它穿起来柔软舒适些,即便如此,不少普通百姓在冬日也要受冻的,那时就只能靠着身体硬抗。
所以隆冬对于乱世中的百姓而言,是另一种严苛考验,而大梁城中的百姓已经好太多了。
对于能穿得起绢帛的高门大户,便少了许多这方面的考虑。
大梁城中捣衣声到处都是,也是许久没有的热闹场面了,以往每年冬天,大梁城都有不少冻死的人,少数有人认领的归还家属,不少无家可归的会被开封府衙役丢到东门外,大周建立数年之后,这样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少。
史府上,太仓官员两天前笑呵呵的用马车送来史从云的俸禄,这其中除去钱币,还包括绢帛布匹,柴薪,油,茶叶等。
太仓是户部司官员掌管,向来傲慢,毕竟官员的俸禄都要去太仓领,他们掌管百官的衣食钱粮自然就傲慢了,态度也很不好。
不过如今史府的俸禄都不用自己去领,他们就笑脸送上门来,大抵也是因为谁都看得出,史家的权势已今非昔比。
今年来,陆陆续续来史府上走动送礼的官员更多了,特别是南平、武平大胜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
加上官家的数次赏赐,南唐那边的送来的礼物,其实史府已经十分富庶了,赵侍剑管着的小仓库都快满了。
她只好以家中侍卫家丁增多,需要再次扩建为理由,又悄悄命人在后院新修了几间阴凉处的房来当仓库。
随后,官家肯定还会有赏赐,关于平南平、武平的功劳。
赵侍剑一时间都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她已经许久么有来得及清淡如今史府上的财力,因为已经清点不过来。
随着几十年的战乱,你方唱罢我登台,便没有了固定的货币,货币纷繁复杂,不少割据势力,入主大梁的政权都发行过自己的货币,不过他们都是几年或十年年就倒台了。
这样一来,反而让百姓和官员们都对货币越来越不信任,周朝发行的货币也不过几年前发行的。
所以史府里的许多东西其实都是珍贵物件,要估量价值没那么容易,以前少的时候她还来得及一件件去理清楚弄明白并记录下来,如今东西一多完全来不及去弄清楚了,只能先存起来再说吧。
那天晚上,史皇后又和她说话了,话里话外都提出要让符家的年轻一辈子弟到是史家军中去参军。
其实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只是说了去,但去了肯定要额外的提携。
符家有威望不假,不过符家的威望多在河北,难以延伸到朝堂。而且符家的军队是节度使的地方军,与中央禁军完全不同。
经历三个朝代的赵侍剑很懂一个道理,谁的军队强,谁就有说话的本事。
以前符王的天雄军强,自然大家都要拉拢,如今朝廷大梁的禁军已经接近十八万众,接连的胜利也让大梁禁军战争经验丰富,装备精良。
随着中央禁军扩编壮大,官家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地方节度使的权威再不断被削弱。
最简单的道理,以前经常顶撞或是不服朝廷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这两年来也老实了,随着中央禁军越来越强大,节度使的其实是变相的被削去权力。
这样一来,像是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的权力也会越来越弱,而禁军大将,朝廷重臣的权力会越来越大。
如此,往后的大势肯定是让后辈往禁军中扎根比在河北更有前途,符家要想长久就必须往禁军和朝廷中心去发展。
赵侍剑心想,符皇后真是个及其聪明而有见地的女人,虽然令人讨厌。。。。。。
她很清醒,也看得清楚,所以才会想让符家年轻人进入禁军任职,而不是待在河北继续享受父辈蒙荫,因为长远的看,这些地方节度使越来越没有前途了,因为官家不是庸主,将帅中有许多人才。
不过她也不是吃素的,赵侍剑想到这有些得意的翘起可爱下巴,她那天其实很快就明白了符皇后的意思,惊讶之余,她自不会去替符皇后考虑,她是史家的人。。。。。。想到这,小娘脸色微红。
她自会替史家想问题,符皇后想要史家给他们符家后辈进入禁军的机会,那她能给出什么呢?
赵侍剑心里其实很清楚,当今符皇后还有的无非两样,一是符皇后的身份,让她得以总览朝中大事,朝廷的风吹草动,官家的风吹草动,乃至一些辛秘变化,她肯定会比外朝文武了解更多。
二来就是符家在河北的威望,如果史家想在河北立足,必离不开符家的帮助,如果符家想把年轻子弟送到禁军中来。
史家也可以把亲信借机送到河北去,在河北扎根,河北对于中原来说可无比重要!
大梁就在黄河边上,而北面没有燕云十六州屏蔽,河北就成了京城最重要的防护墙。
河北一丢,那周朝也就到亡国的时候了,虽说黄河是大河,可以算作天险,但黄河反而不比淮河,长江,一来能渡河的地点实在太多,很难守住。
二来是黄河位置太靠北,冬天会结冰的,这使得在黄河边上的大梁其实及其被动。
河北一马平川,北方大军万一南下到了黄河边,那一切都完了,再下去只是时间问题。
而天雄军治河北魏州,之下还有博州、澶州等地,位于黄河北岸,对于朝廷意义重大。
如果周朝江山想要稳固,这几个地方必然要牢牢固守。
而每个节度使都有自己的从事官,推官,判官等,这些官员任免虽然要上书请示朝廷,不过多是象征性的,完全是由地方节度使自己决定。
而史家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亲信的人安排到河北去,做得好能在河北扎根,再不济也能了解河北的山川地形,各种关系,如果有朝一日。。。。。。。
有朝一日朝中有变,控制河北肯定是第一要事,赵侍剑在心里小心翼翼的想。
不过她不敢擅自做出决定,但在和符皇后的讨价还价之中,她已经给对方透露一些态度。
她不知不觉回想起那天在魏王府的对话,皇后请她喝茶,小亭中她们对坐在白玉石桌两端。
月光在四周水池中荡漾,像是一汪灵动清泉的流光反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