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福九年,在铁丘一役中,符彦卿率数百骑兵陷阵,救回被数万契丹骑兵围困的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
同年,又随义成节度使李守贞讨平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乱。
开运二年,在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白团卫村之战中,大将杜重威畏战,府彦卿等人力主死战,奋力还击,大败契丹接近十万大军,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只身北逃。
显德元年,北汉联同辽朝入犯后周北境,符彦卿奉命从磁州(今河北磁县)固镇路行军,对汉辽联军后方造成压力。周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时,符彦卿又奔赴忻州,防止辽朝南下救援,史从云也是那时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符王。
符彦卿和契丹交锋不是一次两次,而且取得的战果非常漂亮,人们说阳城之战可视为五代十国的淝水之战,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这么说。
接近十万契丹大军南下,是规模空前的一次,因为符彦卿等人的奋力作战大败而归。
只是纵观这些战斗,其实符彦卿多数时候都胜得很险,在兵力和实力上与契丹人差距很大,就只能靠着不要命的勇武和智慧去找补取胜。
这种打法看起来精彩,最后胜了也堪称传奇,可其实心理压力很大,对于将领来说就是噩梦,可能再也不想经历一次。
这恐怕是符彦卿不想北上的原因之一。
史从云也不想打那样的战,他宁愿以大欺小,以强取弱,除非万不得已。
“让神火都先走,我们等一会符昭愿吧。”史从云下令,传令兵连去传令去了。
史从云便和众人等在魏州城外的驿站边一颗大柳树下躲太阳。
等了一会,张正海滔滔不绝跟史从云说着这些天在魏州的经历,看得出他到魏州后受到的待遇很好,毕竟人人都知道他是当朝都点检的人。
史从云听着他吹牛,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随即对身后众人道:“你们在这等着,我有事去见魏王。”
说完打马往魏州城方向赶去。
。。。。。。。
魏州城大道边,发须花白的符王对着年轻的儿子道:“这次北上你要多小心。契丹狗贼向来狡诈,为父给你交代的你要记住。
契丹人如果骑着马逃跑千万不要追。
如果遇上小股契丹人能打过就要快些打,不能拖,他们的增援不比我们,来得很快。
如果打不赢,要跑的时候把铠甲全丢了跑,越快越好,不要停才不会被追上。
这几条你要牢牢记着。
如果到时候出了事,有人告你畏战,你就抵死不认,说要回朝廷由官家治罪,到时老夫定会想办法把你捞出来。”
“爹,这。。。。。。。”年轻的符昭愿有些迟疑。
“你别说话,都听我的。”符彦卿立即打断了儿子的话,随后道:
“史从云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又是你姐夫,如果跟着他能建功立业你就好好跟着,但也要审时度势,善于自保。
老夫这辈子见过厉害的人物太多了,能善终的却不算多。
史从云如今只手遮天,往后还不知道会如何,我心里其实不踏实,又有些后悔把老六嫁给他。”
符王说着叹了口气:“可偏偏是你大姐说的,她有上进的心,又是皇后,我怎么能不成全,只是怕这种事情会给我们符家招来祸端。
老夫见过的死人太多,什么风风雨雨,天下大事也都见过,我们符家的富贵已经够了,只求我们这些人,你们这辈人能平平安安就是好事。
当年在阳城死的人堆起来把护城河都填平了,那一代的魏州年轻人几乎死绝,算是挡住契丹人的十万大军,你们这代人。。。。。。
老夫不盼着这样的命落在你头上。。。。。。”
说到最后苍老的魏王话音低沉,眼眶中隐约湿润了一些,不过很快掩饰过去。
“这次他们说我胆小也好,想我无能也罢,老夫不敢北上了。。。。。。。。”
“爹。。。。。。。”符昭愿鼻头一酸,也差点落下眼泪。
符彦卿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好的去,好好的回来。”
符昭愿点头,父子两就这么对视,却没做出别的举动来,大概他们都不善表达。
正在这时,大道那头传来马蹄声,符彦卿连收起情绪,远远看去,见一人一骑向着他们的方向而来,他下意识把手放在刀柄上,等人近了一看原来是史从云才放开手。
“大帅。”符彦卿连拱手。
对方靠近后下马回礼。
这个女婿总给人一种彬彬有礼,年纪轻轻却老奸巨猾的感觉,符彦卿相信自己的直觉,这女婿可不得了,他也不敢怠慢。
而且史从云现在就已经位极人臣了,自古以来权臣和君主之间是很容易发生矛盾的,五代以来则更加直截了当,一般直接取而代之的。
这让符彦卿觉得自己这女婿迟早会与官家起冲突,他只想平平安安过日子,所以刻意和自己这个自来熟的女婿保持距离,开口便道:
“大帅去而复返,有什么事。”
对方笑道:“突然想起件事情。
当初岳丈在阳城一战中击败契丹十万大军威震天下,某刚刚想起来,就来请岳父教我,当初是怎么打败契丹人的,之后北上作战也有益处啊。”
原来是这事。。。。。。
符彦卿心中戒备顿时放下,说起这件事他眼中也亮起光来,心中豪情油然而生,哈哈笑道:“当时情况危险,但其实也简单。
开运二年(945年,高平之战前九年)的阳城之战中,老夫学的也是古代兵法名家的打发,只是做出一些改变。”
“兵法名家?请问岳父是哪位。”史从云好奇问。
“老夫学的就是汉朝时大将军卫青对付匈奴人用的车阵,又结合自己打仗的经验做了一些改变。
当时老夫在阳城附近取农民耕作时所用的车,用坚绳把这些车的辕干连接起来,再把耕牛套在车上放在外围。
再厉害的士兵面对贼人骑兵都有畏惧感,车阵外圈如果用士兵防御很容易就会畏战。
况且契丹人狡猾,他们会时常借着马力绕着大阵走就是不发起进攻,将士本来就畏惧马匹,举盾还要时刻注意他们动向,时间一长就会疲惫松懈,到时契丹人就能有机可乘冲入车阵中。
但如果把牛放在车阵外围就没这样的顾虑,牛根本不怕马,而且也不会疲惫。
这样可以防止贼兵骑兵冲破我方战阵,贼兵也不敢冲外围的牛群;
待贼兵骑兵靠近后就用弓弩射击,凭借牛和车作掩护将士可以集中射杀对方的骑兵或者战马。
待到对方骑兵冲击受创后,再出动己方以逸待劳的骑兵进行最后的一击,置对方骑兵于死地。
当初阳城大战我们就是这么胜的。”
……
第224章 、大战全盘部署
离开魏州之后,大军继续北上,关于符彦卿告诉他当年打败契丹人的方法史从云觉得有借鉴意义。
不得不说,卫青确实是个开端,从他之后其实中原很多将领都在不断重复他的战术以来对付游牧民族。
大军一路往北,很快进入贝州境内。
这次不同于去山西打仗,路很好走,到处都是平原,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为大军行进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史从云预计只用十多天他们就可以到达前线,这可比当初去打山西打仗好走太多。
而到了贝州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战争的痕迹了,大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修着高高的哨塔,有当地青壮在上面值守,如果契丹人南下能远远的就看见他们的踪迹,通知乡亲百姓快点逃走。
路边时不时还有遇到地方自发组织的乡兵,都好奇的看着他们这些南方来的禁军,胆大的还会和他们搭几句话。
他们的甲胄只是在胸腹部位披挂了曾薄薄的皮甲,或者说都不能叫皮甲,就是羊皮穿了洞用麻绳挂在肩膀上,人人都带着长短兵器和一把弓,弓多是家里的猎弓。
这种现象在南方很少见,那是因为南方不用直面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河北自古以来就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前线,耕种只是任务之一,他们还需要常年备战。
晚上史从云在村子里留宿,还看到村口有些被烧焦的残垣断壁,村里的人告诉他,那是去年契丹人南下时留下的。
贝州是去年契丹人南下深入到最南面的地方,还和赵匡胤他们发生了一场大战,最终契丹人无奈退走。
村里的老人告诉他,那场大战他们都听说了,不过他们说得都很夸张,什么契丹数万大军被本朝大将军十万人打败云云。
其实人数一旦多起来,少有人能一眼就看个准数,史从云是知道内情的,他明白那场大战双方兵力加起来大约一万,确实可以算大战,但远没有众人说的那么夸张。
到五月二十左右,大军已经靠近沧州。
后方的信使来给他报信,说五月十九,官家以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京城,大内都部署李谷总览朝政,而自己已经率领两万大军渡过黄河,到达澶州坐镇。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史从云立即做出反应。
史从云立即问身边的闾丘仲卿:“我们现在哪。”
闾丘仲卿从袖口拿出地图看了一会儿道:“已经过来贝州,应该在冀州东面,距离沧州还有八十里左右。”
史从云看了一下天色,又问身边斥候:“前方最近的村镇是哪。”
“回禀大帅,前面五六里的大道边上有一个叫南霞口的村子。”斥候立即答应。
史从云招手,让传令兵过来,然后吩咐道:“两个命令,其一让各军停止前进,就地休息,让各军都指挥使以上将领都到前面的南霞口等我。
其二,立即快马加鞭北上,让沧州派些熟悉北面情况的向导过来,至少十个,来去要快,明天这个时候回不来老子扒了你们的皮。”
“诺!”传令兵答应,随后立即出发开始去传达命令。
史从云就近对王仲道:“让神火都也停下,就地休息,你跟我去霞口。”
“好嘞!”王仲答应,立即去吩咐众人停下,随后骑马与史从云一起往北面的霞口村赶去。
到了之后,亲兵已经先走一步,借用了村里一家老乡的宽敞院子准备好清水等候他到到。
史从云进去之后端起水喝了两瓢又把葫芦瓢递给后面的王仲等人,让他们依次打水喝,这几天正是酷暑时候。
很快各部的将领都陆续到来,史从云对旁边惴惴不安老乡道:“老伯别担心,我们用一天就走,不会拿你的东西,也不会害你,到时候还给你钱。”
瓦房的主人一家将信将疑,连连点头,把小孩子和年轻人都打发去亲戚家,只剩下一个五六十的老伯在这守着。
史从云没阻止,由着他们去,说完后就坐在院子的屋檐下乘凉想事。
随后诸多将陆陆续续到来,每人一到都要去打水喝,院子里半大瓦缸的清水很快被喝得见底,老伯连拿出扁担和木桶去给众人打水。
史从云则一言不发,还在神游天外,想着事情,在场的所有人中除了符昭愿就他年纪最小,但众人偶读不敢去打扰他,而是待在外面的院子里晒太阳,好在老伯家院子一角有颗枣树,众人都挤在树影下乘凉。
不过那地方也不大,史彦超往那一站就少有人靠过去了。
老伯回来之后见他们那么站着,又连去家里拿凳子出来让他们坐。
不过那样的小凳子哪里经得住他们这些人高马大还披了一身甲的军中壮汉一座,王仲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