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这种情况,侧面的莫州和瀛州刺史虽是汉人也拒不投降,一时间局面开始对周军不利,因为瀛州、莫州在后方,周军是从宁州进军,直接越过两地进攻瓦桥关的。
之后几天时不时有辽国骑兵在周军附近出现,虽然没发生战斗,但对周军士兵士气打击很大,已经进入辽国境内,后方瀛州、莫州没有投降,辽国骑兵又经常出现在大军附近,难免害怕辽国大军也快到了。
史从云得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正在南下,准备从后方,从北面进攻瓦桥关。
他们已经从东面绕了一个大圈,一路走乾宁军出发,往北攻陷独流口,拿下淤口关,夺取益津关绕到瓦桥关背后。
一路从乾宁军出发,夺取平舒县,往北出文安县,夹击淤口关,往西面去往益津关,绕到瓦桥关后。
如果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有上帝视角,能看清全局的状况绝不敢这么嚣张了。
因为整个局面上,瓦桥关在整个局面上已经被周军数万大军包围了。
东面七八十里外的文安县已经被周军拿下,北面五六十里外的益津关和一百里外的淤口关已经尽数被周军占领,数万周军在益津关正在南下。
前方是史彦超,慕容延钊,向训,罗彦环的大军。
只要再过一两就会被合围。
果然五月下旬,两路大军从南北两个方向齐聚瓦桥关,数万大军从北面背后陈兵城下。
顿时之前还很嚣张的姚内斌顿时慌了,立即也被吓成了大周忠臣,开城出来对着史从云三百九扣,表面自己对大周忠心耿耿,早盼着王师北来了。
瞬间就成了大周的忠臣,还把他的副手推出来担了之前杀害周军使者的事情,就这样瓦桥关也拿下了。
拿下瓦桥关之后,消息很快陆续传开,莫州刺史刘楚信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他已经被包围了,北面的地方全被周军占了,立即举城投降。
随手史从云下令符昭愿率军南下瀛州境内,迫于这样的威势,辽瀛洲刺史高彦晖也立即开城投降,这样后周就收复的瓦桥关以南的地区。
如此大周从沧州往北半个多月,相继拿下瀛州、莫州、宁州、乾宁军、独流口、平舒县、文安县、淤泥口关、瓦桥关、益津关等地,夺取了益津关、淤口关以南的大片土地。
史从云采用分兵进击,大局面上从东面往北向西绕后,从背后击溃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三关,四处纵横驰骋,短时间内瓦解辽军在幽州南面的防御体系。。。。。。
第229章 、南北震动
五月的最后几天,数万周军齐聚瓦桥关城内外,接连的胜利让诸军士兵士气高涨。
就在这大好时刻,也出了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水军被困在益津关南面了。
随着大军北上,水道越来越窄,五月底,司超率领的水军前锋一艘齐云战舰因为河道变窄无法前进,再往前就会被卡住。
可狭窄的河道也无法允许大船掉头,于是所有的水军战船一百多艘都被困在益津关南面十几里的河道中,前进不得。
船上有大量辎重,大量粮草和一千前锋水军,原本是想一路往北到达幽州附近的。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已不可能,于是史从云果断下令,让水军弃船上岸,船上的辎重粮草全部就近搬到益津关城中去。
同时让闾丘仲卿迅速南下,召集河北民夫,重新从瓦桥关方向开辟后勤补给线。
这条道已经被大军打通,沿途州县全被周军拿下,没有后顾之忧。
还立即给官家上书请罪,也说明了这里的情况,如果他不自作主张,那么前方数万大军可能会有补给困难。
好在瓦桥关中辽军也囤积了不少的辎重粮草,大军陆路补给也有不少,能支撑十多天,以备后续的作战,不至于水路一断补给就开始跟不上,完全有时间做出应对。
而且史从云心里多少有这样的准备,因为北方不是南方,这里的河让周军大船掉头都做不到,不是南方那种动不动就数里宽的河面。
后勤问题解决,第一阶段全面进攻,闪电出击也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战要怎么打需要重新组织部署。
史从云经常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句话在战术层面有用,在战略层面却是不行的。
历史上因为没有长远考虑,只知道愣头青打一波,结果看起来节节胜利,等到对方反应过来,趁着己方兵疲粮少一波反扑直接团灭的例子可太多了。
等到敌人从惊慌失措中回神开始反扑时,接连打仗进军,已经精疲力尽,粮食补给困难的大军遇上敌军严阵以待的反扑军团,肯定凶多吉少了。
面对一个大体量又无法短时间内彻底消灭的敌国时,不做好防御的准备就贸然发动进攻,后果肯定是很惨烈的。
好在将领们基本都是冷静的。
史从云想到历史上官家拿下三关之后想继续北进,一鼓作气拿下幽州,全部将领都反对。
众将理由是他们打得顺,但辽国主力大军根本没来,如果贸然北上撞上辽国主力,前方坚城幽州又短时间内拿不下,大军会十分被动和危险。
看来现在诸将的想法可能和历史上差不多。
史从云感慨,毕竟现在这些将领各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历经五代十国乱世的,军事经验丰富,和后来北宋后期的将领不同。
他们虽然接连胜利,但这一路打的都是辽国南院的地方士兵,说白了就是各地招募的乡兵,都是除契丹族外的各族人,以汉人为主,还有渤海人,沙陀人,奚人等等。
唯一正规一点的只有乾宁军。
这些都不是辽国的核心战力,这些年来辽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主力是北院的契丹精锐大军,在北面草原上,十三年前兵入大梁的就是他们。
到目前为止周军进展十分顺利,可与辽国主力没有任何交锋,压力尚在。
当晚,史从云在瓦桥关驻扎下来,随后召集诸将到城中府衙大厅赴宴议事。
史从云让人去瓦桥关旁边村子里跟老乡买了只羊来,宰羊宴请诸将,军中粮草补给中也有一批活羊,但身为大帅公私要分明。
老爹史彦超、向训、慕容延钊、罗彦环、申知义、邵季、王仲、张正涛、符昭愿、潘美、赵匡胤、王全斌等尽数到齐。王审琦、董遵诲、司超、王环也骑马从北面赶来赴宴。
这不只是宴会的事情,主要是要解决接下来怎么打的大事。
大家都是军中汉子,坐下之后都张牙舞爪吃喝起来,等吃得差不多,上座的史从云才问起:“接下来怎么打,大家有什么意见。”
说起着这个,大家都放下手中碗筷,抹了满嘴油水,认真起来。
在史从云这,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跟着他打仗了,由于他长期养成的习惯,大家都不惧场,纷纷踊跃发言,向训先起身:“大帅,某觉得拿下益津关就够了,再往北于大军不利。
辽国主力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看见,如果我们北上幽州,毫无依托,到时幽州坚城久攻不下,粮道漫长,士气顿挫,如果正好这时候辽国大军南下幽州与我们决战,将会使我们陷入两面受敌的不利境地,很有可能招致大败。
末将觉得应该据守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做好应对辽国大军反扑的准备,这样我们就能完全占据控制三关以南的土地,等这些土地经营打理好了,来日再度发兵幽州,距离前线不过二百里(一百公里),直接从关南之地补给,粮草补给容易,大军北上无后顾之忧,才能一举拿下幽州。”
向训说完不少人都出声表示赞同,随后王审琦也发言:“大帅,要么拿下幽州,要么干脆不打,没幽州三关以北土地拿下也不守。
末将也觉得打幽州太危险,如果辽国大军南下和他们打一场是最好,可现在不知道辽军主力何在,有什么打算,反而很危险。”
王审琦说完坐下,史从云点头,其实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打仗不怕敌人多,不怕敌人厉害,就怕完全不知道敌人动向。
史从云见老爹神色有些焦急,看来众人中只有他盼着继续往北打,不过老爹没开口。
赵匡胤站起来,“大帅,打幽州大军需全军北上,数万大军一旦北上撤退就没那么容易了,末将觉得契丹大军来了可以与之决大战,但不能在幽州城下打,否则对我们十分不利。”
史从云点头,赵匡胤说到点子上了。
周军并不惧怕辽军,但打仗不能这么打。
他想到淮海战役前期时,杜聿明的部署是以部分兵力坚守前方坚城,把机动兵团布置在后方。
意图当解放军南下攻击某一坚城顿挫时,出动后方机动兵团来行决战。
这种部署是十分高明的,不过杜聿明的思想并未得到贯彻,国军很快摆了一个传说中的搞笑一字长蛇阵,形成处处挨打的局面,这点和大宋的边军布置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宋有没有八十万禁军,那肯定没有,很多是将领官员吃空饷的,但大宋的边军巅峰时可能是接近八十万的。
史从云只觉得那样的部署搞笑,就和国军的一字长蛇阵一样,自己把战争主动权交给对手。
他不够博学,不够多识,但很有悟性,这么几年的战打下来,结合以前看过的李得胜兵法,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战争理解。
主动权的争夺很重要!
史从云抬手制止众人的争论,起身准备说话,大帐里瞬间安静下来,其实这场仗的打法他已经有了心里的设想。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这道理我也明白。
我们大周的将士不惧契丹人,不是打不过,是不能去幽州打,屯兵坚城之下,拉长补给线本就是大忌。
这样做就还会把主动权交给契丹人。
我们在幽州南面,契丹人要防守的地方很多,如果想救援就必须分兵,他们不知道我大军主力所在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一旦到了幽州城下,我们就必须聚集一处,让契丹人完全没了顾虑,只用集中兵力攻我们一处就成,等于被动挨打。如果那时前方的幽州坚城还不能迅速拿下,那么前有守军,后有援军更是雪上加霜。
这就是此战的难处!
所以我最怕的是辽军按兵不动,如果他们南下来行决战反而最好。”
这就是当下打幽州的难处,战场是处在战争迷雾之中的,他们不知道辽军主力何在,辽军主力到了哪里,有什么打算。
反过来辽国人也不清楚,所以在发现他们大军主力之前,辽国人也是心虚的。
可问题在于幽州那样的坚城就像太原,像寿州,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想打就必须全军北上,用大量部队保护攻城部队。
一旦那样做,他们主力暴露,那辽军就毫无后顾之忧了,不怕被他们偷袭设伏,不怕一不小心撞上他们的主力而全军覆没等等。
大军屯兵幽州城下,辽国就完全了解他们的意图,知道他们的动向,只用调集四面八方的部队全部驰援,围着打就成,他们全盘变成被动防守,再无战争主动权。
这是史从云最怕的一种情况。
所以他怕的不是辽军大举南下,而是怕辽军按兵不动,等着他们打幽州。
这就和杜聿明设想的战略有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机动兵团摆在后方,让对方攻击坚城,这样兵力就会汇聚,待到对手在坚城下攻击顿挫,立即出动后方机动兵团与之决战。
这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
众将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