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些事他没说,因为只有自己知道。
  赵匡胤是个非常重亲情的人,不少史学家都发现,在晚年的时候,赵匡胤发现他弟弟赵光义势力很大,党羽众多,他怕自己的儿子难以继位,又不忍手足相残,于是想出一招想迁都,想从开封迁到洛阳,让他弟弟在开封培养的党羽没用,最后被赵光义劝住了。
  也就在几个月后,赵匡胤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斧声烛影之夜了,他的死成为大宋王朝最大的谜案。
  说到底,赵匡胤这个人太在乎亲情,在乎他的兄弟,不是个十分合格的帝王,这也是他最大的软肋;如果换刘邦、李世民之类的人来,赵光义早死十八回了。
  而史从云也是用这个弱点,赵家是个军事集团,赵晁,赵弘殷,赵匡胤都是禁军大将,他故意让枢密院把赵匡胤安排在边地守兵,安排他的长辈赵晁和父亲赵弘殷在京城担任闲职养老,同时准备把赵匡义(这时候还没改名,改赵光义是避讳,赵匡胤登基后给他改的)安排个不要紧的职务也留在京城。
  这样一来,家人在京城,赵匡胤在外,就能牢牢控制他。
  “李重进比官家还有资格继位,而且最要紧的是他带兵在外,这是我最担心的。”史从云紧紧盯着李重进的名字,宋朝那套把调兵的和带兵的分开,其实五代早就如此了,大周就是这样。
  枢密院有权调兵但不能带兵,各将领能带兵但调不动军队,只有皇帝既能调兵又能带兵。
  一个将领权力大不大,关键看他有没有带兵在外,因为在朝廷他是调不动兵的,可一旦他带兵在外,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发生在郭荣死一年后,办法就是谎报军情,让枢密院下调兵令,把大军带出城后突然反戈控制大梁,如果不谎报军情让枢密院下令,赵匡胤也是没法调兵的。
  历史上是官家临死前立即想办法把大军全部带回开封,解除将领的军权,可这次或许是打得太顺,顺到官家不忍撤军,结果他病重时多数大将都带兵在外,军权还在各个将领手中,这就十分危险。
  “我现在只盼着他们能把大军都带回来,一旦收回军权就不足为惧了。”赵侍剑之所以说他还很忙,忙的就是这些事情。
  “大军不能全部带回来,我一天都睡不安稳,李重进,张永德是皇亲,李继勋和我有过节,偏偏他们手中还有大军。。。。。。。”史从云道。
  “剩下的就是各路节度使,像李筠那类人。。。。。。。”史从云道,人们都觉得赵匡胤陈桥兵变好像很简单,但兵变只是开端,兵变之后大约有五六个节度使都准备起兵造反。
  但由于赵匡胤应对得力,杀伐果断,所以最终造反的节度使只有两个,但如果当初稍有差池,就会再度天下割据,瞬间分崩离析。
  这点也是隐患,好几个节度使只是碍于没事可以发难,对中央早就爱理不理的,只要给他们个理由,比如清君侧,诛逆贼之类的,立即就会跳起来。
  “这是两种人,我觉得要分开处理。”赵侍剑道。
  史从云放下笔,把手伸进被窝里暖和,“你说说看。”
  “李重进、张永德、李继勋这一类和李筠他们不同,他们是朝廷大将,强大是因为日手中有兵权,想办法让他们交出兵权就毫无威胁了。
  可以借皇后的力,让皇后出面,皇后摄政,大将在外回京之后理应交兵权,官家不在就交给皇后也合情合理,只要收回来立即给他们安排闲散官爵,就不会有事。”
  “要是他们不愿意呢。”史从云话到一半,突然笑道:“老子傻了,他们交兵符要进宫。。。。。。我掌着皇城防务呢,现在就怕路上出事,或者他们领兵在外,直接不回来了。”
  赵侍剑说:“这也可能,如果他们感觉到危险,不敢回京,上书要求领大军戍守边境,也不敢逼迫他们。。。。。”
  史从云无奈,“只能听天由命。”
  “李筠那些节度使在地方势大,想削他们的兵权是不可能的。”赵侍剑接着说。
  “那就必有一战了,先对付李重进那些人,稳住节度使,等控制全部朝廷军队,才能收拾那些地方节度。”史从云感慨。
  “嗯,我觉得要一步一步来才稳妥,千万不能逼急了让他们站在一块儿。”
  “你说的都有道理,官家当初也是无奈之举,大周开国时危机四伏,为了打仗为了对付外敌,只能对那些飞扬跋扈的节度使再三忍让,但往后这个国家要有长远的未来,必须把这些地方小朝廷给收拾了。”史从云说着说着又笑起来。
  “不过这些只是眼下困难,只要挺过去,往后的前途就是万丈光明的。”说着得意哈哈大笑起来。
  赵侍剑不解:“这么多忧愁烦恼,你好笑得出来。”
  “我不笑,难不成我要哭吗。”史从云得意道:“你啊,聪明归聪明,小女子气,要多看看远处的事。
  当下确实困难,但只要我能稳定国内局势,再之后呢?
  西蜀、南汉不堪一击,辽国被打怕了,北汉的事他们肯定不敢再伸手,到时我可以把防线推到雁门关以北,吴越向来尊奉我朝,南唐也独木难支。
  到时就能一统四海,再次恢复汉唐雄风,还有我想打通河西,夺回西域,西域啊。。。。。。。”
  小姑娘抬头看他,似乎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连低下头,“我本来就是小女子,你是大丈夫成了吧。”
  史从云哈哈傻笑,再次把怀里的小女子抱紧些,心里有了许多波澜。
  西域,范指后世新疆,中亚一带,自汉朝掌控,到唐末丢失。
  这一丢就是沧海桑田,人间变幻。
  五代十国,宋、元、明都没能重新掌控河西走廊,掌控西域。
  控制不了西域,通向中亚,走向世界的的道路就不掌握在手中,中国就只是区域大国,直到清朝时隔将近千年终于再次收回,取“故土新归”之意,命名新疆。
  故土新归,这四个字无比沉重。
  最重要的是从地缘上说,中国的农耕区和游牧区分化十分有特点,农耕区处在青藏高原、西域、蒙古高原三大游牧区的C形包围封锁中。
  要打破这种封锁唯一出路就是占领河西走廊,掌控西域,从中间将封锁切开,就能削弱分化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两大板块,并逐渐掌控。
  这就是汉朝做的事情,以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为开端。
  反之,如果没法打破封锁处在三大游牧区的包围中,农耕区在战略上就会及其被动,处处挨打,长此以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就只是时间问题。
  人们常以宋朝打胜仗的概率来说明宋军其实是能打仗的,那确实,但战略上的失误战术是没法弥补的。
  这就是汉、唐之所以强大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宋、明乃至元都没做到的事。
  史从云发现他的野心越来越大,想的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远,再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保全老爹,保全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小人物了。
  。。。。。。。。。
  五天后,黄河北面来了消息,郭廷谓带着大军回来,正在渡河。
  听到这个消息时史从云稍松了口气,但并不是他最关心的。
  他关心的是李重进的大军。。。。。。。。
  九月底,郭廷谓率大军到达开封,众多百姓到城外围观大军凯旋,史从云带皇后和百官前去迎接将士们回来,同时郭廷谓和各将领交出兵符,等候封赏。
  将士们没立即得到奖励有些不满,数万大军乱哄哄的让让,把皇后和几位朝廷要员吓得脸色发白。
  好在史从云乘车巡视三军,向将士们保证,封赏绝不会少,但后军还没回来,等所有人都回来了再一起封赏,这才安抚大军,之后各军回营地,在城外大营驻扎下来,暂时等待后军。
  史从云心里更加担心起来,李重进大军还在郭廷谓大军的南面,现在郭廷谓大军都到大梁了,他们的军队却还没南下的消息,如果李重进没有犹豫他自己都不信!
  召集手下将领谈了许久,也没什么办法,他们不敢催促李重进,传唤李重进入宫现在连人到哪,大军到哪还没确切消息。
  正当他忧虑万分的时候,前方驿站官员回报,说李重进三万大军已经到了黄河北岸,北岸官员正在准备渡船,要过河了。
  得知消息时,史从云和他手下的心腹将领都松了口气。
  但令他们想到的是,第二天等来的不是李重进大军过河的消息,而是一封快马加鞭的信,李重进写给史从云的。
  信中要求史从云到黄河边一谈,谈完之后再决定大军渡不渡河,回不回大梁。
  瞬间气氛紧张起来,史从云也陷入两难之中。。。。。。
  李重进不是一般人,他资格老,南征北战战功很高,还皇亲国戚,比官家还有资格继承皇位,在军中的威望除了史从云无人可比。
  历史上赵匡胤篡位后对后周旧臣十分宽厚的,唯独李重进,是千方百计逼迫他造反,连李重进主动要求进宫拜见都不准。
  之所以如此很大可能是赵匡胤害怕,怕李重进在军中威望和他相当或者比他还高。如果不是后周朝廷莫名其妙把李重进弄去淮南,远离朝廷中央,赵匡胤很大可能是不敢兵变的。
  李重进在军中威望很高,手里又有大军,如果和他决裂,绝对有能力分裂这个国家。
  夜里,史从云又反反复复看了李重进给送来的书信,揉揉太阳穴陷入两难之中,李重进不渡河而要求去黄河边会谈,无疑是知道一旦渡过黄河他就不是自己的对手,也没有退路了。
  去与不去是个难题,他怕有危险,如果是半年前,他会毫不犹豫,小命要紧,天下大事关我屁事。
  只是现在屁股坐的地方不同了,想的也不同了。。。。。。


第258章 、钱钱钱
  “军中人心肯定是在大帅的,他没有机会。”闾丘仲卿有些着急的说。
  “大帅切不可北上,现在京城需要大帅坐镇,有很多事需要你亲自处理。”
  史府大厅里火盆通红,大家随意围坐,满满当当都是人,大约有四五十人的样子,闾丘仲卿靠在上面,坐在四出头梨木椅上,史从云坐在上位,拿把椅子反过来坐,下巴顶在椅子扶手上。
  下面众人乱糟糟的,一个接一个的大吼大叫。
  史从云很恼怒,不耐烦的的道:“都闭嘴,要说话一个一个来,想说的先举手。”
  结果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举手了,学着他反着坐凳子的王仲更是整个人都快从椅子上蹦起来了。
  “就你话多,你少说点!”史从云不耐烦道,随即看了比较沉稳的王审琦,王审琦被他提拔为河阳三镇节度使,为了防备昭义军李筠,但暂时还没有去上任。
  “你来说。”
  王审琦拱手,起身要说话,下面诸将还是乱糟糟的。
  史从云忍无可忍,他这两天本就被乱七八糟的琐事弄得十分烦躁,连和赵侍剑,周宪,符六等人玩游戏的时间都没有,“都给老子闭嘴!这是猪圈吗,乱嚷嚷什么。”
  “那大帅可是头猪哩!”不知谁起哄一句,顿时满堂人都在憋笑,史从云被他们气得肝疼,却也懒得计较了,“滚滚滚,快给老子说正事吧,不然今天让你们混顿饭老子要亏死。
  王审琦说话谁敢插嘴,某切了他舌头!”
  特殊时期,他确实不想让这么多人来史府白吃白喝,但李重进不渡黄河是件大事,事态紧急,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