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太子的登基仪式也十分仓促,郭宗训不过是个六周岁的孩子,根本什么都不懂,皇后一身华服,雍容华贵,白金相织的凤袍将她衬托得格外美艳动人。
  她一手拉着紧张张望的小皇子,一手平举,让跪拜的百官起身。
  在她面前,武将为首的是殿前都点检,秦王史从云;文官为首的是左仆射,判三司事李谷。
  两人恭敬恭敬朝贺,随后史从云和李谷各自出列,念了一段朝贺词,史从云的词是周宪帮忙写的,李谷自不用他担心。
  随后领百官再拜,称呼万岁千岁。
  之后符皇后巡捕,新君继位,自明年开始,改元“彰武”,大赦天下。
  听到这个年号后,百官顿时一震,目光齐刷刷看向大殿最前方的年轻人史从云,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肯定是他干的,皇后看起来端庄漂亮,受百官膜拜,却决定不了大事,真正左右朝局的还是史从云。
  以史从云如今的威望和势力,完全可以做什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但他却依旧恭恭敬敬,对皇后恭恭敬敬,朝廷的规矩全部遵守,他都没带剑,除了把刀上殿,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僭越的地方。
  以至于众人都十分疑惑。
  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史从云,这些对于古人来说很有面子和格调的待遇,什么可以穿鞋上朝,可以不用小步快走之类的虚名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他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要调兵的招书,立即就有翰林学士起拟,让他过目,随后让闾丘仲卿加枢密院的章送到皇后案头,皇后就要尽快加玺印送到他手中。第二天,邵季就能带着大军出营。
  至于平时对皇后恭恭敬敬的,时不时给她拜一拜什么的,对史从云来说完全没问题,跪就跪嘛,又不要钱,只要她乖乖听话就好。
  反正跪女人对他来说没任何心里压力,大家互相跪嘛,多好。
  但这些这个时代的人们是不理解的,所以不少人都觉得诧异。
  登基之事,一直到下午,散朝时候百官已经很疲累了,不少年纪大的官员差点站断了腿。
  但很多人还是向着魏仁浦,李谷围靠过去,小心询问:“相公,这年号是不是秦王的意思。”
  魏仁浦一面走一面笑道:“诸位这是什么话,皇后摄政,这自然是皇后的意思。”
  官员讪讪一笑,不好再问。
  “相公,我等是真心求问啊。”
  “相公莫要推诿,就透露一些吧,我等小官小吏,哪有相公这样的机会,能知道内朝廷辛秘,相公位高权重,是朝廷的股肱,社稷栋梁,随便漏点口风也够我们说道了,对吧。”
  “对对对,相公说一些吧。。。。。。。”众人又围着发问。
  向来戆直的王朴见不惯他们这样,哼了一声道:“你们是怕了吗?这有什么好问的!朝廷做什么决定,身为人臣的勉力执行就是。”
  有枢密院官员不服,阴阳怪气说,“哼,王府尹常在京城,享着荣华富贵,说话自然痛快硬气,不像我们要奔波南北,风餐露宿,话没那么硬气,只好低声下气求人口风。”
  “你。。。。。。。”王朴涨红了脸,一下说到痛处,他是官家的幕僚,多数时候都是官家亲征,他坐镇开封府,而枢密院的官员经常是要跟着大军跑的,十分辛苦。
  “好了好了,你们各自少说两句,我给你们口风。”李谷开口,平息众人的口角,也吸引大家的目光。
  这次变化中,聪明人都知道李谷和秦王是站在一边的,立马竖起耳朵。
  “彰武这个年号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汉末蜀汉昭烈帝刘备用过章武的年号,章武是古乐舞名,章者彰也,想必也有昭示武功,荡平天下的意思。
  不过也始终有遮掩,底气不足之嫌,而且只用三年,刘备就死了。。。。。。。”
  有些急躁的官员忍不住,“李公,你就别说历史了,这事我们不感兴趣。”
  “彰武,彰显武德,荡平四海,比起含含蓄蓄的章武,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而且这个年号确实是秦王提出的。”李谷道。
  说到这,众人安静下来。
  “这样,秦王的心思就再明显不过了,大家也务须太多担心,各司其职吧,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呢;
  自显德元年起至今,秦王连年征伐,百战百胜,连契丹人也不是敌手,我想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从显德到彰武,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李谷停下脚步,认真的说。
  众人想了一会儿,纷纷点头,确实,这是个彰武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
  。。。。。。。。
  “彰武”,史从云缓缓写下两个端正的大字,字很大,但不好看,赵侍剑就很看不杀他的书法。
  “你懂什么,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杀气,懂吗。”
  这是他给这个国家的新年号,也是代表着他的时代的年号——彰武。
  一个年号基本可以代表统治者的意志,国家的方向等等。
  如李渊建立唐朝之后,改元“武德”,就是希望从武功转向德政,从征伐天下转向安邦定国。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改元“建兴”,也基本表明蜀国之后的国策。
  官家继位之后改元“显德”,而今是显德六年,看得出官家才继位时候朝中人心不服,国内人心浮动,官家想以仁德安抚地方百姓,安抚百官。
  而现在,在想德六年,史从云将国号改成了彰武,他的野心,扩张的欲望,都凝结在这两个字中。
  赵侍剑不服他的说法写了一遍,看起来更好看,但果然没有他写的有杀气,大概是他的很大,赵侍剑太俊秀。
  “皇后怎么看?”赵侍剑问。
  “她很听话。”史从云答非所问,“家里的钱怎么比我想的多。”
  “你以为他们只贿赂你吗,还有不少贵胄女眷走我和六妹,周姐姐这边的路子,我们都放在府库里了。”赵侍剑颇为得意的道,微微翘起好看的下巴,像是向他邀功。
  史从云哈哈大笑,“辛苦几位了,我定会努力把你们伺候好!”
  。。。。。。。
  冬天说来就来,大梁的第一场雪来的很快,而且不知不觉,史从云一大早起来的时候北方小院里已经是一层浅浅的积雪。
  这些天他忙得脚不沾地,多数都是在核定对将士们的奖赏。
  李谷度支司的人过来从史从云府邸的后门拉钱货,史从云也不白让他们拉,而是让他们写下欠条的。
  经户部司,度支司连续几天的盘算,加上终于不断的节省和克扣,终于弄出一个靠谱的奖赏方案,在赏赐禁军将士和之后,还能给国库留下二十三万贯的应急钱。
  不过这掏空了史从云的私人小仓库,同时也节俭到连官家坟头的石雕也要缩减。
  史从云心里愧疚,只能派范质去给官家烧香道歉,并保证等周转过来之后定会补上,这关如果过不去,不把出征的十万将士安排好,怕激起兵变。
  史从云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便而轻松的办法赏赐将士,那就是缴获契丹人大量的铠具,马匹,马鞍,营帐,兵器等,这些东西都很值钱,如不上交发给士兵们拿起换钱财货物他们肯定愿意。
  但他不肯,咬牙也要把这批铠具甲胄,马匹营帐全收缴上来,因为不收缴,这些东西要么流落到地方武装,如豪强大族,节度使手中,要么流落敌国,往后还是他的大麻烦。
  他已经写出了彰武两个大字,这些东西都不能落入敌手,咬牙也要收回。
  而此时不只国家内部的困难,李重进的事还没有结果,邵季和郭廷谓还没带来确切的消息。
  彰武两个写起来很简单,但开头就让他焦头烂额,万事开头难,彰武的第一年注定是一道难关吧,史从云想。


第260章 、心头大患
  东十月,史从云顶着小雪,亲自在封丘门外送别王审琦。
  王审琦而今正值壮年,三十四的年纪,如今却威名赫赫,无他,王审琦性格沉稳,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又是外地迁居来的人,最得史从云信任。
  只要史从云打过的战,基本都有王审琦的功劳,很多时候王审琦都是史从云麾下最心腹的几个领兵大将之一。
  史从云看着身边威武的爱将,心里也很不舍,在他心中,王仲、邵季、王审琦、董遵诲、罗彦环是最先跟着他的人,也是忠心耿耿,他最放心的那几个人。
  两人骑着马并排往前走,众多亲兵护卫身边,大道边草黄树枯,远远延伸向远处。
  “王将军,这次河阳就交给你了。”史从云缓缓道,“河阳三城堵着河东南下的出路,护卫洛阳,拱卫潼关,如果李筠有二心,要成大事,只有南下占据河阳,渡河占据洛阳,切断关中。
  如果他真那样,必成心腹大患。”
  史从云说着认真道:“某手下最信任的大将中,邵季骁勇却没法独当一面;王仲太过轻浮;董遵诲和众人不合;罗彦环虽然忠心耿耿,但才能不够。
  只有你能独领一方,也最令某方心。”
  “大帅!”
  史从云回头道,“河阳这地方,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你去我才放心,河阳三城的兵你要练好,李筠与朝廷之间肯定是必有一战的。
  限制李筠,保卫洛阳,潼关的重任全交给你了。”
  听了他的话,王审琦神色颇为激动,这倒不像向来古井无波的王审琦了。
  “秦王放心,某在河南,贼定不敢往南半步。”
  史从云放心点头:“有你在,我确实放心。”
  望着王审琦北去的背影,他其实还有一点没说。
  周朝武将大多有很深厚的背景家世,慕容延钊父辈就是开州刺史,领兵大将;
  赵匡胤、背后的赵晁,韩令坤,赵弘殷等赵氏集团;
  李重进,张永德背后是皇家;董遵诲、高怀德等人也是一家,背后是高行周的高家,高行周封齐王,追赠秦王,足见多煊赫。
  地方更不用说,河北符家,太行山东面的李家,静难军的折家。
  他们史家,史彦超,史从云,王仲,邵季,这些都是嫡系班底,也是个集团。
  而王审琦是辽西人,迁居洛阳,无依无靠,完全靠着勇武和本事起身,身后没有集团支撑他。
  司超也一样,司超是河北人,也是孤微发迹,靠的全是本事。
  官场有一个潜规则,高官都是跟出来的,和本事关系并不绝对。
  像司超,王审琦,李处耘这样的将领,即便有本事,路也走不远,因为他们背后没有人支持,历史上司超、王审琦都没走到极高的位置;而李处耘虽有本事,但和慕容延钊有冲突,虽然李处耘有道理,他为百姓着想,北宋朝选择了慕容延钊,放弃了李处耘。
  道理很简单,慕容延钊背后不是一个人。
  这就是这些武将的尴尬,他们背后没有深厚的背景,没有庞大的集团,处处必须小心翼翼,也没人会为他们说话,就得不到更好的机会,想要上升全靠自己,机会渺茫。
  这也正是史从云格外看重王审琦,司超,李处耘等人的原因,他们势单力薄,他们急需依附于人。
  无论是感情上还是理性上,他们都是史从云最依仗和信任的一批人。
  王仲,邵季,王审琦,司超等孤将是他最倚重的,这就和他格外信任赵侍剑一个道理,史从云从没想过要求别人做什么道德圣人,忠君大于利己之类的。
  那不可能,简直书呆子话。
  人都是首先为自己考虑的,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