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熙载笑笑,请他们吃喝,然后好言送走他们。
他知道这些将领的忠诚,也知道国主早没斗志,不只是国主,朝堂上下都是如此,当初史从云一战把他们打怕了。
国主都想着迁都避开周国兵锋了,怎么敢趁机发兵偷袭,夺回淮南呢,
无论如何,眼前的这番景象就是唐国如今写照,眼前同僚吟诗作赋,歌舞升平,漂亮的美妾姿态婀娜,翩翩起舞,在场众人红光满面。
他们不是不知道,遥望北面,大江对岸周军虎狼之师正在虎视眈眈,也不是不知道一个月前,周军主帅史从云,曾经打到他们金陵城下的周国悍将,再次于北方大败辽军,俘斩十万(传到这已经变成这样了),辽国皇帝仓惶逃窜,南院大王被俘虏,被史从云亲自押送进京,天下震动。
这是消息大家都知道,只是知道又能如何?
国主只想避祸,朝中风气也大体如此,大家都只想过一天是一天,好好安抚周国,现在周国国主去世,秦王史从云摄政,改元彰武。
作为周国附属,他们也必须跟着用彰武的年号。
但听到这个新年号时,不少人都心头一窒,彰武,这样野心勃勃,杀起外露的年号可谓少见,也令不少人心生不安。
国主慌乱的立即派出冯延鲁等人带着大量金银绢帛等贵重之物,组成庞大的队伍,北上朝见,祝贺秦王摄政。
而周宗一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几年前,史从云势如破竹,击溃他们十余万大军,横渡长江,兵临城下,结果他自己什么都不要,就抢走了六皇子李从嘉的王妃,也就是周宗的女儿。
当时人们还义愤填膺,不少人将周宪说成是以身饲虎,为国为民的巾帼女子。
之后史从云接连灭南平、武平、击败辽国主力,擒获辽国南院大王,以秦王身份摄政,总揽周国朝局,还改了个杀气腾腾的国号,结果风向一下就变了。
官员们纷纷往周宗府上走,还有人称赞周宗生了好女儿,甚至有人说史从云是英雄爱美人,还有坊间传闻他们的风流韵事。。。。。。。
这说明天下的形势在变化。
过了一会儿,老友徐铉过来邀他一起去饮酒,众同僚也纷纷请他。
韩熙载呵呵一笑,站起来举杯,大家都在高高兴兴的喝酒,吟诗作赋,盛情难却,他又能如何,人最怕不合群,他还想在南唐好好活着。
众人对着远处的辽阔长江吟诗作对,乐在其中,风雅之气在江边高楼上流转,他一面笑着一面心不在焉看向江面,可无论怎么看,都没有同僚词赋中所言的浩瀚景致,他眼里只看到江对面的枕戈待旦的周国大军。。。。。。
第264章 、讹诈
十月底,大梁越来越冷,史从云不得不和三个老婆报团取暖。
人逢喜事精神爽,摆平李重进,成功带回来在外的大军,安排好诸军赏赐,完全安插自己人掌控全国局面,这些只用短短一个月,算是天大的喜事了。
喜是喜了,还没爽呢,这两天好不容易放松下来,也快过年了,生活顿时有滋有味了。
院里,草叶枯黄,北院有一间较大的书房,四周火盆通红,史从云安逸半躺在床榻上,周宪正在不远处抚琴,她最近补完了霓裳羽衣曲,高兴的给他弹奏。
史从云慵懒听着,眼睛却离不开周宪美艳的脸庞,婀娜多姿的身躯。
周宪是他见过最漂亮的女人,这种漂亮是单纯的肉欲意义上的,不掺杂情感的去看,不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看对眼了,怎么都觉得好看。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史从云突然就想到这句诗,大概是他最近想蜀国的事情太多了,这一下突然想起句描写花蕊夫人的诗来、
当然了,他想的都是国家大会,死生之计,不是下半身想事的,史从云如此安慰自己。
周宪一曲弹完,史从云再忍不住,起身鼓掌叫好,走过去把她抱起来,“太冷了,来去床上取暖。”
周宪脸庞一下全红了,娇羞的没说话,史从云哪会不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还需要女人主动吗。
。。。。。。
天确实冷,一番摩擦生热之后,史从云暖和多了,身心舒畅,拥着美人安静想事。
周宪面部潮红,还没回神,他脑子里想这这几天的事,李筠果然不安分,朝廷道加封其为中书令的诏书到后,李筠接受封赏。
但几天后,昭义军那边又有官员上书说李筠此次大战有功,数年来一直戍守边境,打败北汉,请求封王。
之后几天还接二连三来了类似的奏疏,有的甚至以史从云被封王来举例,认为李筠也有战功,理应封王。
另外一件事则是上个月撤军时,李继勋没有随李重进、张永德回京,而是在河北南下后带数十人去投靠了李筠,李筠来信,请求留李继勋为自己部将。
如果平时,这种做法等同于背叛朝廷,其罪当诛,但史从云和李谷商量之后决定忍了,因为他们不能惹怒李筠等边境节度使。
李继勋和史从云不合,可能是见官家不在,怕回来之后受报复,所以投靠李筠寻求庇护。
大概是这件事让李筠越发跋扈,觉得朝廷怕他,所以来了这些奏疏。
史从云和太后看后顿时明白这封奏疏的意思,这绝对是李筠指使的,说白了就是要挟,不给他封王,他可能就要跟朝廷闹,甚至在这种时候,这些边关节度使完全可以重新站队。
史从云气得破口大骂,当着符皇后的面骂了好久,骂完之后连喝两大碗凉茶才稍微歇火,这李筠还真是个刺头。
符皇后连好言相劝,低声细语让他要冷静,不能在这时候跟李筠翻脸。
虽然此时举国上下都在欢庆,十万将士刚刚把辽国打得屁滚尿流,士气振奋,史从云的威望如日中天,三军用命,号令畅通。
但只有李谷,符皇后等几个高层才明白朝廷此时的困难,最后一场打得太大,十几万军队,差不多四十万后勤补给人员,国库已经打空了,如果不是史从云用私库填,赏赐都发不下去。
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休养生息,有两种方法,一是不打仗,等明年赋税,一种是去抢,无论哪种都要稳住李筠。
史从云最后问符皇后的意思,他相信这些东西符家长女肯定比他了解。
符皇后想了一会儿,出主意可以封李筠为武乡王,武乡是个县的名称,是李筠从北汉手中夺取的,这样既有奖励他的意思,也让他的王爵比王景的太原郡王更低一级,和魏王,齐王,秦王这些更没法比了。
同时应该下令武乡王李筠派兵去北面,协助赵匡胤守边。
这种时候是最好的,所谓给一颗甜枣,再打一棒子,李筠既要接受朝廷封赏,那朝廷抽调他的军队也无可厚非。
史从云听完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是个大聪明”,随后按照符皇后(太后)的建议去做,派人加李筠为武乡王,但同时以北面防务空虚为由,抽调他的军队去北边。
李筠刚受封赏,也不好拒绝,只能不情不愿的让朝廷的使者从他军中抽调两千士兵,北上增援赵匡胤主持的北方防务。
符皇后这种处理方式事后让他突然想到历史上刘邦封的故事,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结果韩信拿下齐国之后不派兵来增援,反而是要求封他假齐王。
意思也很清楚,不封就不来救,刘邦气得骂人,张良陈平制止他,立即封韩信为齐王,随后调韩信的军队打楚国。
符皇后说的这个办法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气归气,不爽归不爽,他回来好好想之后发现,这个看起来忍气吞声的处理办法结果上是最好!甚至比之前他想的安抚李筠的办法还好,他借机不只用一个王爵安抚李筠,还抽调了他的军队啊,至于王号一个虚名而已,等哪天老子腾出手来,迟早把他收拾了。
李筠得了个名,俸禄都不是朝廷发的,反正向来他自己收,而自己不只是安抚了李筠让他暂时安分,还借机抽调他的士兵,削弱他的力量。
之后史从云越发觉得符皇后很聪明的一个女人,有些事除了问几个宰相,也会可以去问问她怎么处理。
史从云倒是不怕给李筠封王这种虚头衔,怕的是他得寸进尺,害怕引来其它节度使的效仿。
大周封的王不少,如王景的太原郡王,他的秦王,高行舟的齐王,追赠的秦王;符彦卿的卫王,魏王等。
但关键是李筠的功劳完全比不上这些人,但他又实际控制着昭义军几个州,数万兵马,令人头疼。
相比之下向来防备的符家经历这次风波之后让他放心不少。
符彦卿的功劳很大,符家盘根错节,影响更大,但符家不像李筠,没有那么桀骜不驯,只想着保全子孙荣华富贵,保住自家。
这次动乱中,符家没有任何动作就是证明。
否则符家的女儿是摄政太后,魏王又掌控天雄军,手下精兵万数,皇后肯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京城的消息。
如果符家有野心,立即率军南下,掌控京城,拥护符家的女儿摄政,拥立外孙登基,号令天下,那比史从云可名正言顺太多,也迅速太多,因为他们就在魏州。
而且有摄政皇后的教令,大军也能迅速入城,掌控局面。
可符家没这么做,就证明他们没有野心。
。。。。。。。
正当他想着这些大事的时候,周宪回神,轻轻在他怀中拱了拱。
“前几天让你担惊受怕了吧。”史从云抚摸着她光洁的背,关心的说。
周宪摇头:“侍剑一开始怕吓着我,没跟我说,后来说的时候大军已经回到京城了。”
史从云点头:“这种事往后不会再发生了,我已经掌控了大局。”
“夫君打败了辽国大军,从此天下就安稳太平了。”周宪高兴的说。
史从云笑笑,没有接话,只是把她抱紧些,“嗯,以后的好日子长着呢,江南派来使者,带来大量金银布匹,倒是缓解了我的一些困难。
过几天我请他来府上,你可以问问他家里的情况,如果想家了可以让你的亲戚来大梁走走,小住一段时间,大周和江南这几年能相安无事。”
“多谢夫君,你这样为我着想,我无以回报。”周宪十分感激的说。
史从云坏笑,“一家人,说什么报不报的,不过你硬要报我也没办法,来我教你。”
说着凑到她耳边说起来,周宪听完嗔怒的拍了他一下,脸红红钻进被窝里。
周宪是在和平中在长大的孩子,很多事情史从云是没法说清的。
在江南的温柔之中成长,所以她不明白过了长江,过了淮河是怎样的残酷,大梁这座城市看起来繁华安全,其实上一次改朝换代被大规洗劫不过是在八年前,上上次契丹人劫掠大梁在十三年前,再往上都是血泪。
其实不止唐末,自中晚唐开始,就时常有叛乱,兵戈。
都说大地是母亲,真是一点不假,在这样的乱世,如果能生活在长江以南,对于个人那必是幸运的,大地母亲保护着你,黄河,淮河,长江,众多水网都是天赐屏障。
所以周宪以为打了这么大的一场大胜仗,那该天下太平了吧。
确实,如果在长江以南,歼敌五万的大战至少可以保数十年的和平,但对于没有长江、淮河保护的中原,河北、河东、秦地等来说,不进攻就是等死,不进取就等于慢性灭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