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大概是想,既然皇帝说了只要土地,别的赏赐给将士,那就让将士们自己去取把,看上什么了直接就去拿,省得麻烦。
结果这恶端一开,数万伐蜀大军瞬间不受控制,乱成一团,劫掠蜀地。
从他后来种种作为来看,他并不是存心想要把蜀地搞成那样,甚至他自己都被搞得自暴自弃,准备放弃认责;他就是完全没想到,开了放纵的口子,结果居然是数万伐蜀大军直接原地爆炸,再也控制不住。
王全斌能打是没错,不过还是五代十国乱世走过来的糙汉子,很多事没有那么精明的算计,长远的考虑,也不懂人性恶根,一下开了个口子,瞬间自己都管不了军队了。
史从云就是怕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才跟着过来的,“虽然这样一来很多事十分困难,而且以后说不定还会遇到更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必须顶住,不能开恶端。”
说完他特意嘱咐王全斌:“王将军,你战功赫赫,是我大周中流砥柱,朝廷的赏赐也不会少,但在处理事情上你需要更谨慎些,不能什么都是打仗那套想法,怎么便捷,怎么最快速高效怎么来。
如果有事情不懂,可以来问某,也可以问问潘美和魏公,这样将来仕途前程才能一帆风顺,老将军也打了一辈子战,要为后人,为家室考虑考虑。”
史从云这番话关怀中带着提醒,王全斌连连道谢。
随后他才接着说:“至于蜀军不交代,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你们不懂蜀地士兵为什么不敢指认军官,那些军官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士兵们是不敢得罪,怕将来回去遭到报复,这倒是很好解决。”
史从云对旁边的冯继升到,“去造个牌匾,长要三尺,高一尺,写上施恩门。”
冯继升一头雾水,但立即领命去做了,众人也多有不解,纷纷看向他。
。。。。。。。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史从云命人将牌匾挂在南门城头,随后下令将所有蜀军俘虏都押送到城南空地上。
此举令不少俘虏惊恐不已,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十国以来,大规模杀俘的事并不少见,也算不上最残酷的,还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军阀割据守城之后人口不到三万的事,剩下的哪里去了,不是敌兵杀的,都在自己人肚子里。
现在把他们赶到一起,还是城外空地上,不少战俘都慌了,以为周军是要赶他们出来杀,惊恐不已。
过了一会儿,史从云带着数十亲兵骑马过来。
他没有下马,这样就能俯视众人,也让后面更多的人看见他,随后史从云高声下令让俘虏们坐下。
史从云骑马走到众人面前,高声道:“你们不必担心,本王不是来杀人的。
这次把大家聚集过来是告诉大家,我们朝廷大军是正义之师,王师这次来蜀地,不是来烧杀抢掠,也不是来杀人放火,是来解放你们的。
你们想想看,孟昶一家和他们的党羽,从北方带着大军来,进了蜀地就鱼肉百姓,他的宫殿用玉石建造,尿盆都要镀金,据说他宫殿里有上万美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没有人知道给某说说。”
立即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禀大将军,小人知道,我是成都的,听说皇宫有两万女人。”
“嗯,你们看看,那可都是你们的妻子女儿,这个孟昶简直十恶不赦,是占山为王的土匪,蜀地自古就属于朝廷,朝廷大军来讨伐他,与普通军民无关。”
说着他侧身指向身后南门门头才挂上去的巨大牌匾,“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
上面写的是施恩门,是当朝太后亲笔写的,出兵前由本王带着入蜀,代表太后恩德,宽恕蜀地臣民,所以你们不用怕,只要从这牌匾下过去,以后就是大周子民,就受本朝太后恩赦,你们就不是俘虏,不是蜀军,是周军了。”
战俘们一听,瞬间炸开锅,有人连带头询问,“秦王,这是真的吗!”
“我怎么会骗你们,这是本朝摄政太后的手笔,你不信天恩吗。”史从云信誓旦旦的说。
“周朝太后的字。。。。。。。。”
众人喃喃自语,随后纷纷开始往南门挤,史从云让士兵在道路两边维持秩序,随后就由着他们去过那道门。
一时间,人潮汹涌,大量俘兵涌向大门,拥挤着往里面冲。
只要过去的士兵都如释重负,坐在地上,有些甚至如劫后余生般解脱,直接哭起来。
之后,实现身份转变的将士也陆续站出来,开始揭发混在人堆中的蜀军中高级将领,很块众多蜀军混在人群中的中高级将领都被住出来。
足足有三十多人,不少家室都在成都,而且有权有势,他们中超过八成都是当初跟着孟知详从北方打进蜀地的人及其后代。
史从云对这些人就没那么宽容了,而是直接收押在利州监牢中,准备以后处置。
众人都惊呆了,知乎大帅高明,又都纷纷不懂,为什么不就是过了个门,一下就让这么多战俘改变态度了。
史从云很得意,心里则大笑,他跟人学的啊,不过嘴上不会这么说,“你们不懂他们怕什么,人最怕没有归属之地,这些士兵中不少都是无奈才来打仗的;
如果他们在这指认自己上司,即便以后活着回成都还是蜀国人,怕遭报复清算。
到时如果蜀国不认他们,我们又没表态,那他们就没有荣容身之处,乱世之中最可怕的就是这个。
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给蜀兵新身份——大周子民,有了新的依附,心里才会踏实,才敢舍弃过去的容身之所。”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听懂的其实不多。
这就是乱世的残酷,如果在太平盛世,即便你是个宅男宅女,不与人接触也能自过自的,而且自己的小日子依旧能过。
但乱世之中,生存艰难,孤立等不堪一击。
为了在残酷环境中生存,只能报团取暖,只能依附强者,这些俘兵怕的就是指认上司之后,被蜀国抛弃,大周也不要他们,孤魂野鬼在乱世等于自寻死路。
史从云给他们新身份,他们自然就愿意指认了。
。。。。。。。。
大军在利州休整三天之后,南面传来好消息。
利州并非全军休息,在城池陷落当天,史从云立即派出两支部队,邵季和慕容延钊各率两千人顺着河谷往西南。
斥候报告,王昭远出逃之后,率兵从利州西南的桔柏津撤退,慕容延钊的职责就是继续追击王昭远。
给邵季的任务则是去攻占利州西南三十里外的嘉萌关(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附近)。
两天后,捷报送到利州,邵季成功攻占嘉萌关,因为主帅王昭远跑路,南边的士兵基本都跟着跑了,夺关没遇到什么阻力。
第三天,慕容延钊也派人送来捷报,他们一路沿着河谷往西南追击,攻占剑州(今剑阁),王昭远逃到南面剑阁方向去了,他们没有贸然追击。
府衙里,史从云看了战报,又递给旁边的魏仁浦看。
“王昭远往剑门关方向跑是意料之中的,让邵季拿下嘉萌关就是等着他这一手。”史从云镇定道。
“天险剑门关,只要过去蜀地再无险要可守,成都门户大开了!”魏仁浦有些激动,“从出兵到现在,才过去一个月,没想到会打得这么顺。”
史从云想了想,“不休息了,不能给蜀军重新休整部队,收聚散兵的机会。”
随后招来传令兵:“下令各军,原先休整计划取消,今日一天准备,明天早上立即南下在剑州会师,随后进军剑门关。”
传令兵得了,立即去下令。
。。。。。。。。
周军是百战之师,执行力很强,第二天,除了留下魏仁浦和辅军守利州,其余大军立即南下。
顺着利州西南河谷,沿着江往西南剑州方向行军。
当天到三十外的嘉萌关附近,邵季带人来见他。
史从云下令在此处分兵,一路走嘉萌关小路往南,这条路最终能绕道剑门关南面。
虽然都说剑门关是天下险要,但能绕过去的路其实有好几条,能让大量军队过去的就是嘉萌关起头的这条。
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谓天险也要看守军的,天险能成倍放大守军优势,但这种放大的本身要求守军有过硬的本事。不然零的多少倍都是零。
这次,史从云思来想去,决定让最凶悍的邵季领兵去走小路迂回,同时让刘清川跟着他,因为路上可能要问当地百姓路怎么走,刘清川机灵。
大军则继续沿着大道南下,在剑州和慕容延钊汇合之后,史从云立即下令全军渡江,向南面剑门关进军。
。。。。。。。
剑门关是诸葛亮时期建造,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长达三十里的阁道,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是难得天险。
于是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
关城主要位于大剑山中断处,十分险要,一次过去不了几个人,而城门孔洞则十分狭小,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
当然,剑门关这险关也有自己的短处,一来有其它路可以绕后,知兵的将领都知道,不是抱着一个天险剑门关就能守住敌人的,这里不能独守,还需要守住其它路,以防自己被抄后路。
二来因为山间阁道狭窄,敌人的大规模兵力展不开,己方虽接着阁楼有优势,也同样没法部署大规模的兵力。
但即便没法一下子全部署进来,把兵力留在后方,不断轮换补充,就能很好堵住来犯之敌。
从利州逃回来的王昭远第一天还在剑门关前发下毒誓,誓要在此地堵住周军。
可三天后听说史从云已经率大军南下,冲着剑门关来,他立即吓得留下部将带兵守关,自己直接领兵退到剑门关南十里外的汉源坡去了。。。。。。。。
第280章 、北面兵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自剑州南下之后,大小剑门山之间的群山万壑,史从云第一次有了蜀道难的感慨,他是农村人,家也住在大山里,但这里的山陡峭程度依旧颠覆他的认知。
此时他们已经翻越秦岭,应该进入大巴山地界,这里应该就是大剑山,两边悬崖陡峭,几乎九十度垂直,崖壁上的葱郁树木就像用胶水黏上去的,就生在陡峭崖壁之中。
更要命的悬崖峭壁上的阁道,也叫栈道,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有杜撰的部分,但也早人尽皆知,也随着汉初传奇,栈道好像对中国人完全不陌生。
可这种明明很熟悉,却又陌生的东西,真见到的时候,史从云差点吓尿,脚都有些软了。
这些栈道的承重粱直接是在接近九十度的岩石悬崖上凿出洞来把木桩打进去,随后在上面建造框架,铺上木板的。
看起来有些路段直接就是飘山崖上,下方就是几十米深,树木葱郁的河谷,要是一不小心掉下去绝对没命,而且踩在上面,史从云总生怕这些木制的栈道会承受不住他们这么多人的重量而断裂。
但经过将士们小心尝试之后,却发现这种栈道看起来挂在悬崖峭壁上,却出乎意料的牢固,大军一次往前走也没什么问题。
史从云还是很精明,让别人先走,他看会儿再走。
好在蜀军也没法在栈道上部署常驻兵力,不然光是这栈道的争夺就是大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