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杀了我罢,我不想活了!”
她一边哭一边骂,似乎真豁出去了一般。
史从云吹着江风,搂住她的肩膀任由她无力敲打,得意哈哈大笑,等她终于不哭了,冷静下来才一把拉住她的手:“别在跟我说什么回孟府了,等到大梁就去皇宫,我喜欢你这样的女人。”
费氏不哭了,眼眶通红,安静的蜷缩在他怀中,两岸崇山峻岭,时不时传来鸟鸣和猿猴啼叫。
“快点想,想好了点头。”史从云毫不留情的催她。
费氏被逼到墙角,无奈说了一句:“你是天下最大的坏人。。。。。。。”随后便点头了。
史从云一把把她抱起来,“老子大,那是你的福气,以后别在我面前提孟昶。”
花蕊夫人脸全红了,连紧紧搂住他的脖子,小声道:“那。。。。。。那以后不许再骂我了。”
。。。。。。。。
周国大军攻陷成都,蜀国灭亡的消息早在上个月就到了大梁,之后河北,淮南等地也都传得沸沸扬扬。
大梁的百姓自是欢欣鼓舞,除去周国将士打仗立功各有封赏,家人高兴之外,随着接连的对外战争胜利,对内的各种爱民举措,如今国家也越来越有凝聚力,人心向背开始体现出来。
前方战事胜利,举国上下与有荣焉,大梁城里不少人都在议论纷纷,气氛热闹。
相比起以前,百姓对国家的战事也更加关心了。
大家都对秦王史从云议论纷纷,茶楼里讲故事的又有了新故事可以说,他们这些人说书卖唱的可爱死秦王了,这几年来秦王史从云夺淮南,伐关中,灭南平,平武平,败契丹,如今又灭了蜀国。
先后收回江北十四州,关中四州,南平三州,武平九州,关北五州,蜀地两府四十八州一军镇,提供了大量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如今秦王的威望在国内已到达一种前人只能瞻仰的状态,哪怕是先帝也无法比拟,不仅是朝中,连普通百姓都觉得不管是收复失地,开疆拓土,还是外族来犯,抵御强敌,只要秦王出马,就没有搞不定的事。
如此勾栏酒肆里自然到处都在说秦王的传奇故事,当然秦王的桃色趣闻也不少,毕竟这最能抓住大众的口味,再者秦王自己确实也是以身作则,就没掩饰过自己好色的事。
不过这些在盖世之功面前就不足挂齿了,毕竟秦王还年轻嘛,可以原谅。
只是最近不知从何时开始,勾栏酒肆中,也开始流传起一些流言,据说最初是军中传出来的,但到底哪里来的,坊间也搞不清,大家都不敢声张,却都在窃窃私语,私下讨论。
。。。。。。。
“凯旋之日,策秦王作天子。。。。。。。”空荡荡的坤宁宫,周围太监宫女都被屏退,符太后反复念着这句坊间传言,她昨天去二妹府上听到的,她知道是谁散布的,是她弟弟和宰相李谷等人。
官家已死,父亲想到二妹回河北去,另找一户人家嫁了。
二妹为了等官家,一直没有出嫁,如今已是二十五六的年纪,她和自己说不想回去,她也害怕再会被父亲嫁到别的地方去,这那年头兵荒马乱的,因为秦王在,大梁反而是最安全的。
她明白二妹的苦,便替她回信,家里人或许也是觉得对不起二妹,就让此事作罢,二妹继续留在大梁,同时嘱咐她给二妹安排门婚事。
家里人大概以为她是摄政太后,权势很大,什么样的婚事都能安排,只是哪里知道她的难处。
听说秦王已经开始班师,再过十天半个月,她这个摄政太后就要到头了,到时会是如何她也不知道。
别说摄政和权势,只要能保全性命她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秦王居然让弟弟符昭愿把这件事提前告诉她,那就是说秦王对她是信任的,这种信任让他颇为感动,其实当初官家都没信任过她。。。。。。
她长呼口气,把心里的不安和郁抑都呼出去,随后就见二妹穿着她的华服,高兴光着脚丫跑过来。
“大姐,你这些衣服真好看,你平日都不穿吗,多浪费啊。”她高兴的穿着有长长裙摆的裙子在大殿里绕圈。
“这裙子可以拖地了。”
符太后好笑的看着不知世间烦恼的二妹:“什么拖地,这是皇后祭天大典上的礼服,你在这里穿穿就成,可别让外人看见,否则要有人弹劾了。”
一个人在宫中无趣,如今宫里没有男人做主,也没那么讲究了,她有时便会找二妹进来和她一起住。
“在外面求我穿我也不穿,会绊自己哩!”二妹过来,抱着她的胳膊在她身边坐下。
“大姐,听说妹夫要回来了,六妹可高兴了,说这月十八请我们去她府上赴宴,你去不去。”
“你干嘛叫他妹夫,他是秦王。”符太后连道,二妹天不怕地不怕的活泼性子从来没改,可现在的妹夫已经不能乱叫了。
“我不,我和他有仇,叫秦王觉得他和父亲一辈份,他压我一头;我叫他妹夫,他就比我小,我压他一头!”二妹神气的说。
符太后哭笑不得,“你就为这个。。。。。。。
罢了,再过十天半个月,你也叫不成秦王,叫不成妹夫了。”
“为什么?”二妹不解问她。
她勉强一笑,随即认真叮嘱:“到时你就知道,不过这两个月你不能乱跑,不要出城去玩,尽量少出门,要么待在王府,要么来宫里和我住,可别乱走,否则会危及性命。”
见她严肃,二妹也认真点头,“出什么事我护着你,我在魏州和父兄偷学过武的。”
第300章 、天下大势
五月下旬,天气逐渐炎热,史从云的船走得很快,计划从成都顺江南下进入长江,从长江顺江而下,在江陵接上宰相王溥,随后进入巢湖水域,到达庐州,北上淮河、汴水回京。
路上史从云在江陵停留一天,迎接为东路军筹备粮草的王溥上船,然后检阅了荆南军,和王环交代一些事。
王环原本是河东人,曾是后唐、后蜀大将。
史从云第一次打后蜀关中四州时被俘,当时他死不投降,后来被他俘虏送到京城。
官家对王环的事很感慨,没有杀他,而是评价:“三州已降,王环独自坚守。数次以书招降,而环不答,至于力战就擒。虽不能死,亦忠其所事也。用之可劝事君者。”
随后加官右骁卫将军,之后在淮南之战中与司超一同领水军,在史从云麾下立下大功。
王环的骁勇史从云也很欣赏,所以知只要打仗就会调他到麾下,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很多功劳,如今已是独领一军的军镇大将。
王环这人年纪不小,已经五十四,没什么谋略,就突出一个骁勇不怕死,还和当初在秦岭大山里第一次交手一样。
曾经的对手,此时也是他最信任的骁将之一,所以史从云才在这种关键时候,换下李汉超,让王环替他镇守江陵。
白天检阅过江陵的镇淮军,当傍晚史从云在江陵城外一处江亭中和他喝酒,屏退左右,两人一边喝一边说事。
“这次事前很大,江陵之地放在谁手里某都不放心,只要让你来。”酒酣,史从云看着对面滚滚长江,对王环道。
“某定不会辜负大帅,大帅尽管放心,南边哪里都翻不了天!”王环信誓旦旦的说。
史从云点头,“如果有情况,可以问问南面的潘美。
王将军年纪不小,这些年到处东征西讨也辛苦你了,等这次事情过了,如果你想安享天伦之乐就找人来和我说,某把你调回大梁享福,如果还是喜欢沙场,便继续替我镇守江陵。”史从云道,王环的年纪确实不小了,而且像他们这样的骁将,因为常年冲锋陷阵,身上伤也不少,年纪大了很容易顶不住。
所以像赵晁等人,年纪差不多了,官家就给他们安排个高官,不再让他们打仗了。
王环连拱手跪下:“大帅,我那点功劳都是跟着大帅来的,当初我在伪蜀国,打仗再厉害,再不怕死,同僚早投降了,在怎么也没用。
跟着大帅才有了这些年的功劳,我是老了,力气还在,还能跃马驰骋,上场杀敌。”
史从云点头,伸手扶他起来:“那自然好,某还舍不得你退,如果你能坚持是最好的事。”
“老夫儿孙不少,也不怕死了。”王环认真的说。
史从云点头,“那江陵就托付给王将军!”
。。。。。。。
在江陵停留一天,史从云和王溥交谈一番,随后率军继续顺江南下,到从长江到达庐州,又检阅当地驻扎的镇淮军,见了司超,嘱咐他要注意大江南面的动向。
随后北上淮河,到达正阳和寿州,这地方史从云印象深刻,当年他的发家之战,也是第一次指挥大战就是从这开始的。
同时也想起了一直在京城做闲官的刘仁赡。
心里想着等回大梁,一切尘埃落定就去见见他吧,如果刘仁赡还有出仕的心思,可以启用,是难得的良将。
大周十万大军兵临淮南,他困守孤城守了一年多,还主动带兵出城反攻李继勋大营,大获全胜,如果蜀国有这样的人守剑门关或者夔门,那他们只怕进不了蜀地了。
官家不用刘仁赡自有道理,因为刘仁赡对周军的打击很大,当时李继勋报上去的伤亡不多,但真实情况很惨。
虎捷军是周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数倍兵力围困城池结果被刘仁赡带兵偷袭,死伤惨重,将士的仇怨也在,所以官家即便惜才也不敢随意起用刘仁赡。
可如今情况不同了,当年的事过去五六年,等他上位所有事可以重新翻过,到时就是机会。
五月下旬,大军转涡口北上,进入汴水,过了宋州很快进入大梁地界。
到了五月底,大军已经到达城北大营,距离大梁城只有五十多里。
史从云却没有急着回大梁城,只是派人把小黄花和费氏送回府里,同时派人入京去告诉朝廷,自己在此安顿大军,等候走陆路的大军到达安置好,再回京见官家,汇报战果,交接兵权。
这样的举动并未令人起疑,毕竟大军需要安顿,不能进城,每次打仗回来都是常规操作。
不过另外两支军队的异动却还是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首先是京城巡检王仲陆续将原本分布在大梁城各营地中的士兵向北大营聚拢。
普通人没看出有什么,但聪明人已经觉察异样,这动作毫无道理。。。。。。。
大梁周围有好几个大营,不少是陆续增设的。
大梁不像长安,周围一马平川,唯一险要就是北面黄河,所以平日需要重兵把守,城外各方向都有好几个大营。
像长安,要拱卫京都代价很小,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等,西面黄河阻隔,渡口稀少,派少量兵力就能保护京都安全。
潼关一带被称赞“百二秦关”,意思就是一百个人进攻,只用两个人就能守住。
依靠山川险要就能大大降低成本,少量部队就能保护京城安全。
但大梁不行,开封四周除北面的黄河不结冰的时候还算险要,周围无险可守。
黄河也因为渡口太多没法长久守住,五代以来北方渡河战争不少,没有一次黄河最终能守住的。
黄河上能过的渡口多,流量也远不如长江,这时候冬天还会结冰,简直防不胜防。
这种情况下要安全防线只能靠兵力堆,在京城周围到处设大营,驻扎大量军队。
北宋被拖垮的一个大原因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