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则上,翰林院承旨等官员就是为他把旨意写成旨意,但翰林院的官员多数都是读书人,他们主要作用就是用辞藻装饰,写成文书各式。
  最初从皇帝口中出来的政令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兹事体大,需要周密的考虑,他才会想到问问符太后。
  符太后听他把所有来龙去脉听完之后也忍不住张大小嘴,随后道:“官家心系天下百姓,是万民之福。”
  “唉!这也没办法,谁叫朕爱民如子呢,从登基以来就夙夜忧叹,纷争百年,兵戈不止,百姓太苦了!
  朕自登基以来,睡都睡不好,天天想着天下百姓啊。。。。。。。”史从云听了很高兴,习惯性的顺势装了个逼。
  符太后脸红了,要不是某人在她身边睡得跟死猪一样,她说不定就信了。
  不过也懒得跟他争论,这些天的相处以来,她已经知道官家的脸皮有多厚了,在大事上她也不敢耽搁,开始思考起来如果自己摄政,会如何下各种政令。
  一面想一面说,官家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或问她问题。
  说着说着,史从云已经不知不觉间把符太后抱坐在大腿上,没办法,他这人就这样,晚上睡觉不抱点什么东西都睡不着,少说也要抱个枕头。
  坐着的时候也喜欢抱点什么,符太后耳根红了,不过没有反抗,依旧给他讲事情。
  史从云记了一会儿,又让符二妹送来笔墨,把一些记不住的东西写下来。
  符二妹见他好不知廉耻,大白天把大姐抱在怀里,手也不老实,神色不忿,但不敢说什么。
  史从云一面听她说,一面让她帮自己记下来。
  听她说得井井有条,处理老道,史从云则感慨道:“李筠没有接受朕的封赏,十有八九是要闹起来的。
  北汉,南唐,南汉,吴越,辽国都在,往后兵戈不止死肯定的,即便这些都被吞并或臣服,还有静难军,党项人,羌人。。。。。。。。”
  有些不爽又无奈的道:“朕是做不了太平皇帝的。”
  “官家。。。。。。。”符太后欲言又止。
  “所以我想,如果我在外面,朝中有你这样的人摄政是天大好事,也就不用操心那么多了。。。。。。”史从云颇为恼怒,见识了皇帝的为所欲为之后,他最不爽还是自己不是太平天子。
  要是天下太平多好啊,就符太后,他能玩好几年,家里的老婆各个千娇百媚,然后他还能搜罗天下美女,后宫佳丽不说三千,弄个三百总行吧!
  生活也不用勤俭节约,天天想着军费哪里来,天天考虑百姓吃不饱怎么办,他也可以山珍海味,酒池肉林,可以游览天下,看看别人的老婆,反正他是皇帝麻,也没人敢说,那才是他渴望的生活啊!
  可惜现在根本没那条件,真是越想越气,最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三天之内把天下那些割据势力,还有北方的辽国骨灰都给扬了。
  听他这么说,符太后连道:“妾身没有那样的本事,请官家不要再说了。”
  史从云不说了,他怕符太后太操心。
  忙了一天,见天下逐渐暗淡下来,便道:“唉,天黑了,回宫的路又远,朕准备在这留宿了。”其实魏王府在大相国寺对面的大街,距离皇城可一点不远,不过他是皇帝,他说远那就是远了。
  符太后哪会不知话外之音,再说都抱了好久了,虽说是天气冷抱着取暖,可现在都火热起来了。
  府二脸色更不好看,可他是皇帝,便不敢说什么,咬牙跺脚退了出去。
  史从云把早就如软泥的太后抱起来,“待会你自己使力气,朕日理万机,操劳国事都累一天了。”
  符太后不说话,紧紧把脸埋在他肩头。
  。。。。。。。
  秋天,秦国天子史从云先后颁布两道重要的诏令。
  其一是河北接连三年大丰收,导致粮食价格暴跌,朝廷将让各地官府以过去年份的价格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都可以卖给官府。
  史从云对此事很重视,所以他直接派了年轻的王溥和军队一起押送朝廷拨款,去河北监督执行此事,直接派一位宰相去坐镇。
  其二则是徭役改革,以往历朝历代,百姓为朝廷疏通河道,修建运河,都是需要百姓自己带衣物鞋子和粮食去给朝廷干活。
  现在改为所有给朝廷修河道的百姓衣服和鞋子由朝廷提供,吃饭也由朝廷提供,当然是没工资的。
  两条政令一出,一时间天下震动,百姓欢呼雀跃,纷纷都高呼当今天子是圣君明主!
  特别是河北和大梁周边在运河附近,汴水附近的百姓,更是欢喜雀跃。
  原本别的年份,到了差不多要疏通运河的时候,不少人都是愁眉苦脸,乃至有些直接想办法逃离故乡,去别处避祸。
  这样的乱世,有些普通百姓原本已经吃不饱,如今还要自带粮食和衣物去给朝廷干活,日子根本没法过。
  可不去又斗不过官府,斗不过军队,被抓住了后果更严重,还有些直接杀了,都没被抓的机会。
  现在好了,只要去朝廷给吃喝,不少本来就吃不饱的百姓也踊跃的想要给朝廷干活。
  “今年终于不用东躲西藏。。。。。。。”
  “老天开眼,菩萨保佑啊!”
  “真是圣君啊,几百年了终于出圣君了!”有些短短几十年历经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秦朝的老人,纷纷都热泪盈眶。
  在村子前后的山上或者村口大树下给天子立庙,天天膜拜。
  这种现在在河南,河北由为明显,为新建立的秦国获得了空前的人心。
  。。。。。。。。
  十月,不少地方官员上表,说百姓自发请求为他立庙,这既表达民意,也讨好皇帝,地方官何乐不为。
  慢慢的还起了跟风的浪潮。
  史从云批示,不准地方任何官府给他建庙,因为鬼知道会不会有人以此为为借口敛财和压榨百姓。
  百姓的心思是好的,感恩他的仁政,不过皇帝的脑袋要清晰,千万别把手下官员都想成好人,要时刻明白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十月初,还有另一件事,洺州团练使郭进上奏,说李筠的昭义军似乎有招兵买马的迹象。
  因为他手下有人偷偷把军中器械偷出去卖,被抓获后交代说给他大价钱买军械的人没有透露姓名和来历,只知道他是从东面来的。
  洺州东面就是昭义军李筠的核心地盘了。。。。。。。
  史从云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警觉起来,他不知道郭进说的是不是真,但大概率可能是,因为李筠之前拒绝了新朝廷的封赏,他派出去的使者也还没回来。
  至于这个洺州团练使郭进虽为武将,却像个心细的人,史从云在心里记住了这个人。
  第二天散朝后,他开始召集枢密院和两司诸将来讨论李应对筠的事情了。。。。。。。


第311章 、阴云密布
  九月,碧云天,黄叶地,北风斩百草,万里晴空送秋雁,澄澈天地间,几匹快马往南飞驰,席卷大片黄沙。。。。。。。
  再往南就是潞州西北的太平驿。
  驿站楼建在河边,控制后方桥梁,过了五丈长的桥往南就是秦国昭义军的地界。
  所以太平驿往北一直是北汉与中国交战的前沿,驿站便也与其它的不同,驻守有一营人马,设置大量鹿砦拒马,前沿挖满壕沟,时不时就有冲突。
  每天驿站都会派出五人一队的骑兵往北探查北汉那边的情况,而北汉国也默契的将自己的前哨设在距此地二十里外的山口,将中间的平坦之地空出来,作为两家缓冲区域。
  这也导致中间这二十多里宽上的数百户百姓遭殃,这样长期对峙的情况下,中间地带意味着两边都不当自己人看。
  遇上些性情不错的边将还好,可能会安排退到后方控制去,如若不是下场会很惨。
  显然李筠并不是良善之将,夹在中间的百户河东百姓也很惨,除一些人家连忙搬走之外,两边的交战,趁乱的劫掠,奸淫掳掠的,没跑的几乎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这还只是小规模战争对百姓的损害,一个州的战争。
  去年李筠攻占辽州之后,兵锋直达太平驿北面九十里的武乡县,因为李筠还被当时的周国摄政太后加封武乡王。
  到了今年年初,北汉趁着史从云出兵蜀地,趁机发起反扑,重新往南打了数十里,夺回武乡县,李筠军一路撤退,一直到太平驿附近,据守桥头和北汉江相抗。
  两军在此对峙厮杀将近半年,接连对峙下来,双方都死了超过百人,最终听到史从云已灭蜀国,大梁的主力大军回京之后,顿时不敢再有动作,连往北撤退,脱离对峙,退到数十里外的武乡镇及其外围山口。
  就这样,其实争夺辽州的战争持续接近两年才落下帷幕。
  去年李筠突然发难,几乎把辽州几个县全部拿下,而北汉因为迫于辽国的命令,主力必须走北面镇州去救辽国幽州,没法管南边战事。
  后来主力在土门村被周国大将李重进大败,随后辽国主力也被史从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反倒是北汉主力只是被击溃,并没有被围歼,所以实力保存下来,之后听说史从云那个煞星去了蜀地,立即发起反扑。
  起初李筠几乎占据辽州全境,但战争并没有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地方要受得住才行,北汉腾出手之后立即开始反扑。
  夺回北面武乡县,榆社县和泌县,夺回大半个辽州。
  这场战争的结果,经过前后两年,最终李筠夺得和控制一半不到的辽州,而太平洋则是两家分界最前沿。
  而北汉不敢再反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史从云率主力从蜀地回来了。
  总体来说还是李筠赚了、
  过了一回儿,几匹快马对了口号,急匆匆冲进驿站前的院子,然后带头伍长来不及去马房,就连道:“某要见指挥使!有大事相报。”
  很快,他便见到太平驿的指挥使李管。
  李管六七年来一直是指挥使,因为其为人狠辣,立下战功,虽然如今还是指挥使,但已从昭义军外镇指挥使变成外牙军指挥使,内牙军指挥使。
  如今因为太平驿关系重大,所以驻扎在这的都是李筠心腹内牙精兵。
  一营人马一般是五百人,但多数时候马军只有二百人左右,步军如果常年打仗也会不满员。
  但在太平驿站驻扎的这一营精锐,足有八百多人,因为这里是战争前沿,要时刻防备北汉。
  “什么事,伪汉贼兵来了?”李管一脸络腮胡,皮肤黝黑,身形高大。
  “不是,那边的人给咱们送了蜡丸,还说要給咱们节帅!”回来的伍长连禀报,然后小心从怀中掏出一个蜡丸。
  李管不是没见识的人,他自己是乡里豪强,从小就有见识,知道这玩意是大人物之间用来交换书信的手段,用蜡封了就不怕水,里面藏的应该是书信。
  随即顿时大惊,伪汉国主给他们的节帅送信!
  两家可是敌对,而且偏偏秦国刚刚立国这样的节骨眼上,稍有脑子的人都该察觉其中问题。
  他也不敢打开看,便吩咐:“今天的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去,快去交代你的手下。”
  说着让左右备马,来不及换行装,只叫来副手交代他统领兵马,拿了手边木桩上的牛皮水带,去后面马房边水井灌一带清水便上马往南赶去,往北八十里便是武乡王牙兵所驻扎的潞州城。
  。。。。。。。
  潞州府衙,大厅坐北朝南,装饰非常简谱,还有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