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从云感受到他身上汇聚数不清的目光,那些目光中多是恐惧,害怕,对生的渴望,扫视一眼前方大量眼巴巴看着他的契丹兵。
史从云道:“朕是天下之主,你们那辽国国主敢妄自称帝,就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如今发现你居然会说汉话,也算不错,有上进心,孔孟经典学过没有。”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律沙立即接话,没想他立即来了这么一句,连史从云自己都有些惊讶了,心里也更高兴了。
摆足架子说,满意点头:“本来以为你们辽国不过夷狄之邦,化外之人,现在看你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看来也颇受圣人教化。”
“是是是,孔孟圣人之道,我学过很多,我辽国科举每年都会考察。”耶律沙急忙道说。
面对惶恐不安的众人,史从云再次开口:“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后方还有守军吗?”
耶律沙犹豫一下,终还是开口:“回禀秦国天子,这次来的不是禁军,多是各部族军,大致两万人,不过后军还没到,前军只聚拢万余人,就被天子击败,北面的人应该知道消息不敢南下,可能在雁门关附近。”
史从云听了点头,不过他没全信,只眼神示意李处耘,让他派斥候去核实情况。
李处耘也是他麾下老将,一个眼神便明白天子的意思,立即开始安排人手。
“看在你会说汉话的份上,今日朕便不杀你了,也可以给你们一条生路。”此话一出,顿时所有人都明白天子是什么意思,耶律沙连跪下磕头谢恩。
史从云抬手:“随大军北上,让雁门关的辽军退出雁门关,你们就能活。”耶律沙连点头答应。
他心里自有算计,他的凶恶行径早就够了,足以吓辽国。
还需有人回去传播才行,这些人不是辽国的中央禁军,而是辽国国土上四面八方集结过来的部族军,杀了也遏制不住辽国核心武力,他上次杀的是辽国中央禁军,那才是辽国核心战斗力。
放这些人回去,等他们回到自己的部族去,便能让史皇帝的声威和恐怖在辽国广阔土地上四处撒播,深入人心。
再者,他确实也想向辽国传递一个信息,好好学汉语,写汉字,说不定哪天就能保命,军事斗争是短期奏效立竿见影的手段,文化入侵是长期经营潜移默化的根本。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北面的雁门关还在辽人手中呢。。。。。。
。。。。。。。。
下午,数万秦军浩浩荡荡,压着三千多人的辽军俘,沿着河谷转向西面,随后沿山道前进,一路上不少辽军饿得晕倒在地,完全走不动。
这类人都被丢在路边等死,史从云也没下令给他们粮食,从代州到雁门关需要爬山,一大段山路大军不好展开,饿得半死不活的三千辽军很好控制,等他们吃饱了就是麻烦。
等第二天到雁门关下时,三千辽军还剩两千不到,很多在路上被扔了。
剩下的也不敢抱怨,不敢抵抗,只盼能早日逃出去。
雁门关在雁门山上,登上这座雄伟高山时,史从云心中感慨万千,雁门山,雁门郡,这里的血流得太多,这里的战争决定了数年前天下格局,从这翻过山口,后方就是朔州,以及老爹心心念念的云州,汉朝时云中郡!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即便在如今看来也是,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等外族,向北扩地,建立云中、雁门、代郡,从此这一片及其更北面的大同,内蒙南部等地就纳入中国统治。
之后赵国派大将李牧长期经营驻守雁门关,后来也在雁门北大败匈奴。
到汉朝武帝时控制进一步加强,雁门北面的代郡、云中郡成汉朝大军往北进攻沙漠、草原的重要前沿基地。
随着汉朝大军在漠北草原的纵横驰骋,这些地方在汉朝时也不同其他朝代,从边境逐渐变成安稳后方,大力开发和大军的长期驻扎,使雁门往北,后世大同,内蒙南部等地越发繁荣,出现“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局面,但汉朝之后,局面就变了,这些地方重新变成战争前沿,逐渐荒废。
在唐朝诗人的诗里,昔日云中郡的繁荣富裕只能作为一种追忆。
唐朝时,北方突厥等游牧民族崛起,屡有内犯,唐王朝于是驻军于雁门山巅,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常驻戍卒防守,慢慢便有雁门关,也就是如今的雁门关关城。
到北宋雁门关更是成对抗和抵御北方契丹的重要关隘,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就在雁门关附近。
此时抬头遥望去,远处关城漫长,位于山顶,外围城墙足有五里地左右,全建在山势最高的地方,把上下的道路扼守死,无论哪边想要到达城下,从南坡也好,北坡也好,还要爬一大段狭窄山路。
而关城里视野开阔,俯视南北,还能供大量人员生活生产。
这里一看都令人头疼,这样的关城肯定难打多,首先是视野太好,居高临下俯瞰南北山麓。
其次就是关城很大,能够长期驻扎大量人马,这点和南方的很多险关还有区别,如剑门关,嘉萌关,清流关等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关卡是险要,却难称雄关,险关是没法长期由大量人马固守的,也不适合高烈度战争对抗,
对敌人险,对自己也险,没法大量驻军就注定战争潜力有限,无法支撑高烈度战争。就像剑门关,历史上从北路入蜀的战例非常多,但号称天下第一险关的剑门关却很少能起关键作用,无法阻挡北面军队入蜀。
雁门关这样的雄关就不同,这山顶上建造周长五里多的雄伟关城,加上外围山坡的耕地,险要只是其一,其二则是长期驻扎大量士兵在这生活不成问题,必要时还能增兵。
能够长期驻守大量军队,就能应对高烈度战争和长期对抗,因此便能改变整个国家的战略格局。
如果把防线从河东中南部推到雁门关外,防御契丹人他只用从前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关键还省钱啊!
所以他早想拿下雁门关了。
不过现在,雁门关还在辽军手中,城头到处是辽兵身影,是耶律沙前军经过雁门关时留下守卫的部队,加上后来赶来集结,听说南面战局不敢南下,等候在这的辽国部族军。
根据耶律沙的说法,这些人加起来大约五六千,如果他们真拼死据守山顶雁门关城,五万大军也难打上去。
史从云押着耶律沙等人,让耶律沙挑选一个心腹去联络城头的辽兵。
耶律沙照做,之后找了三个亲兵,举着双手靠近城墙去与城头辽军说话。
双方隔着五丈左右的高低差叽里呱啦说了半天,说了大约两刻钟,三个亲兵回来,对耶律沙说了一通。
城头守军说要见耶律沙确认情况。
荆嗣主动请命,身披重甲,带了几个亲兵,押着耶律沙去城下与城头契丹人对话,双方又是一番听不懂的对话,这次更是说了半个多时辰。
过了许久,荆嗣押送耶律沙下来,耶律沙连过来向史从云转述:“他们说不敢与秦国天子对抗,明天便走,但也请天子信守诺言,不要追杀他们。”
接着又连补充一句:“也请放了我们。。。。。。”不过最后一句显然是他自己加上的。
史从云懒得和他计较,心里只有雁门关,就道:“朕是天子,自会一言九鼎!”
。。。。。。。
当日晚,大军在山道上扎营,但整夜都没放松戒备,不少辽军俘虏饿得去吃路边的树皮草根,史从云却依旧不给他们食物。
直到第二天天亮,雁门关城城头没了人影,史从云派十几个胆子大的士兵上山去看,结果城门被他们奋力一推就推开了!里面空无一人,契丹人真的跑了。
随后将士们欢呼,史从云命荆嗣为前锋,领兵率先进入雁门关城,很快山顶上这唐朝时修建,城门裹铁,城墙长达五里多的雄伟山巅要塞就落入秦军手中。
三军欢呼,原本以为打这样的城恐怕要大费周章,要死很多人,将士们心里都是打鼓的,没想到如今没死一个人就拿下了。
史从云也激动不已,进入关城,登上城头俯瞰北面的苍茫大地,可惜没有看到朔州,也见不到云州,心中有些遗憾。
耶律沙连上来,再三请求他遵守诺言。
史从云命人把剩下的一千九百多俘虏押送到雁门关北坡,然后给还活着的辽兵每人发五个粮饼,信守承诺放他们走。
临走前还对耶律沙交代,“你回去告诉你们国人,终有一日朕会领麾下雄师去上京逛逛,会一会你们的国主。”
言罢不顾耶律沙脸上惊恐,拍拍他的肩膀道:“到时把汉语说好,能写好汉字,说不定能保命。”
“是是是,我一定记住天子教诲!”耶律沙连低头答应。
“对了,这次南京留守萧思温也派兵了,前年朕才绕他性命,让他回去,如今他竟不知好歹敢派人南下。
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朕很生气,准备发兵十万,踏平他的幽州城,如果不想死把他女儿萧绰送来给朕暖床,哈哈哈哈!”史皇帝说着说着嚣张笑起来。
耶律沙只敢应是,不敢回话,直到史从云给他一袋粮饼,真的放他下山为止。
第352章 、雁门北望
之后两天,史从云一直赖在雁门关没走,倒不是这边风景好,只是有很多事需要安排了结。
对于这地方,他心里有许多期待和不舍,可都不是时候。
山上的军队留下的不多,主力已经退到山下,郭进则领兵往东北方向去,控制繁峙县。
如果再往北,就要穿过山路去灵丘县了,那已经属于燕云十六州中蔚州的辖地,此时掌握在辽国手中。
战打到这,延绵一千多里的后勤补给线也开始日趋紧张了,这么远的补给线,粮食有两分能送到前沿大军手中都算高效,更多的都被路上的辅军,民夫和牲畜消耗。
他原本以为打下北汉就能缩短补给线,构建一条新的,从太原附近出发,往北补给大军的新后勤通道,拉近补给距离,支撑他越过雁门关,进攻后方的朔州,寰州,应州,云州等地。
但打下太原城之后他才发现,北汉国这些年来战乱不断,以地狭产薄之地供养一支大军,加上不断对辽国朝贡,和李筠打仗,西面还有李继勋,折德扆等人袭扰进攻,军资耗费巨大,已经是外强中干,没什么油水,河东百姓都快被榨干了。
这样的河东完全无法给养一支超过五万人的大军,加上十余万的后勤人员。
而他的补给线已经一路从黄河边、潞州延伸到雁门关来,最远的足足一千多里之遥,加上要翻山,越发难以为继。
而且三月底时,卢多逊办事也出了漏洞。
他约束不住手下各州来的辅兵,起初发生小规模抢掠百姓财物,霸占别人妻女的事情,他又放不下读书人和当官的架子去调解处理,导致运粮辅兵和当地百姓起冲突,耽搁了粮草运输。
史从云得知后大怒,下令派手下判官彻查,随后将涉事的二十六名州兵毫不留情全部处死,告示全军,告示沿途州县百姓。
同时直接也把卢多逊下了。
他当初启用卢多逊是有私心的,一来想给年轻人机会;二来嘛。。。。。。。卢多逊是个读书人,拍他马屁拍得史皇帝很高兴,当初兵变时就是卢多逊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