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火药生产重在安全,防火是重中之重,万一走水,可不是其它地方能相比的。”史从云提醒。
“官家提醒的是。”冯继升拱手,随后接着说:“上次河东之战,之前的关北之战,将士们也逐渐发现一个问题,遇上阴雨天气,火药容易受潮,炮打不响,甚至会炸膛伤了自己人。
这件事枢密院也上报过,我们机要司的工匠一直想方设法,想解决这个问题,最近终于有了些眉目。”
史从云好奇又激动,连问:“什么眉目?”要知道火药防水问题一直是限制神火军战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好辽军不知道他们惧怕阴雨天气打仗的秘密,否则很多战争都不会那么顺利,现在工匠们居然说有了解决的眉目,他心里自然高兴又激动。
冯继升连往前走几步,招手叫了个人吩咐几句。
过了一会儿,几个青袍官吏恭恭敬敬用陶碗端着一小碗黑色颗粒过来。
史从云起初还没看清,等他们端近了才一下反应过来,这居然是火药,因为闻起来很像,但却是一颗颗老鼠屎一样的颗粒,比普通火药粒更大些。
他抓起几个,在指尖搓了搓,又闻了闻,“这能防水?”
“回禀官家,做不到是成的防水,当阴雨潮湿之类的全然不怕,我们试过,即便用水泡了也有打五成左右的情况能打响,而且把它做成这种颗粒状后,威力好像也大了一些,运送的时候还不容易松散散落,更加方便。
当下做不到完全的防水,但阴雨天气也能用了。”
冯继升激动的说,随后又抓了几粒火药粒讲解:“官家,这东西也不复杂,主要就是用鸡蛋清把火药粉搅成糊状后塑形,晾干之后就成了。”
史从云点点头,“鸡蛋可不便宜,不过比起将士们的命就便宜太多了,等下你带朕去看看你们的试验,如果真有作用,朝廷还能拨钱,这笔花费值得。”
“是,臣绝不敢欺瞒官家!”冯继升信誓旦旦的说。
很快,在众多禁军士兵,官员的簇拥下,百余人的队伍穿过长长的嘈杂工坊区,后面一段因为前天刚下过小雨,道路有些泥泞,史从云直接把穿了一身男装的小黄花抱起来走,不少人看得瞪大眼睛,不过天天跟着史从云的亲兵却见怪不怪。
工坊区后方是一片荒地,外围有士兵把守,里面就是机要司的试验场,这一片驻扎有四个营的禁军,主要就是负责保护工坊区及其周边安全。
试验场上,冯继升和几个机要司的官员工匠一起,为史从云展示了新大粒火药的防水性能,确实比之前的粉状火药好了不少。
史从云十分高兴,大手一挥,直接给机要司再此拨款,用于火药的防水处理,虽然做不到完全防水,但效果确实十分明显。
当天下午,史从云又查看了工坊区的几个重要渡口,一直到天快黑才十分满意的起驾回城,临走也给机要司定下了目标,今年要生产至少一百门质量上乘的炮出来,明年他要亲自来汴水畔打炮,可要打爽了才行。。。。。。。
第369章 、被自己的英明神武折服
从汴水边上返回时,天子行伍在陈桥驿站,队伍没有照例走北面的封丘门,而是走了水门,史从云想见见大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
前一天晚上,因为天色暗了,来不及回京,圣驾留宿程桥驿,史从云随意在驿站周围走了一圈,大概因为这大名鼎鼎的名字,突然想到被闲置的赵匡胤来。
说起陈桥驿,很难不让人想到陈桥兵变,说起陈桥兵变,就很难不想到赵匡胤。
驿站后方的一个池塘边上,史从云招手叫来担任京城巡检的王仲,随意问了赵家的近况。
“他们家里变卖了不少家当,日子没之前阔绰了。”王仲立即答道,他是京城巡检,自己外出打仗也掌握京城军权,京城里的消息他最为灵通。
“赵匡胤在前朝可是宠臣,他那点俸禄不说,先君赏赐都不知有多少,现在不同,官家给他虚职,有俸禄但没了恩宠和赏赐,他赵匡义被免了官,怎么可能还有往日风光。
这些都怪他自己,当初官家给他多好的机会,他却不识好歹跟了张永德,这能怪谁。”王仲口无遮拦,“那还是官家仁慈,要我少说把他发配去掏鸟窝。”
史从云也跟着笑起来,随后说:“不过始终是个有本事的人,这样闲置有些浪费了,现在风头也过去了,朝中也稳定下来。各个节度使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没以前那么担心。
不少人可以重新拾起来用用了。。。。。。。”
“那赵匡胤打仗确实是把好手。”王仲撇嘴,“不过他那嘴也太会说了,比他打仗还厉害,看起来就不是个老实人。”
史从云点点头,王仲说得也对,就不再多想,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看看再说吧。”
“我不在的时候李重进、张永德的情况如何。”这句话就问得严肃了,王仲也不敢嬉皮笑脸,认真起来。
如果说在众人心中赵匡胤只是个站错队的倒霉将领,那李重进、张永德就是前朝皇亲国戚,还是领兵大将,地位身份十分敏感,天子主要防范对象。
王仲想了一下,随即道:“他们两在京城倒是十分老实,官家也给他们了官身俸禄,封赏也不少,张永德和李重进在京城都基本不怎么走动,过着他们的富贵生活。
相较之下,李重进还喜欢领着随从去打猎,不过也很少和其他人往来。”
史从云点点头,心里有了一些判断,“李重进倒是个能打仗的人,可惜了。。。。。。”
“官家觉得可惜把他拉过来打仗就是,他还能不从不成。”王仲大大咧咧道。
史从云摇头:“你懂个屁,他身份摆在那,很麻烦。”
“那某就不懂了。。。。。。”王仲摇摇头。
“回去之后你去义仓领十万钱,给赵匡胤送去,就说天子赏赐。”
“诺!”王仲领命,然后小嘀咕:“这不浪费钱吗。”
。。。。。。。。。
第二天,回京之后史从云立即准备做一件大事。
召集枢密院,三司官员商议一件大事。
等他领着小姑娘到达垂拱殿侧殿的时候,魏仁浦,王朴,范质,闾丘仲卿等诸人都已经在等候。
进入后,史从云习惯性来了一句:“免礼。”
随后直接走到上方,指着侧殿正面挂着的一张庞大地图,“朕今天找你们来是想说说往后的大略规划,河东已定,北面防线已经退到雁门关北,足够稳固。
朕说过先南后北,这点没变,我想先攻掠南方,出兵北地只是形势所迫。
如今我想回兵,主力经营南方,不过朕历经军旅,也深知往后要打过大江,一支强大庞大的水军必不可少。
朕准备训练水军,扩充军队,当前朝廷水军依旧不足,朕准备在汴水畔练水兵,扩军两厢四万人左右,把水军兵力维持在六万出头。
将来往南发兵才能游刃有余,况且这种事也不能零时抱佛脚,至少提前几年筹备训练。”
“官家圣明!”
“官家目光卓绝,实有远见,我等没有异议。”这次连倔强老头范质也没多说什么,立即表示赞同。
这点史从云也料到了,毕竟秦国的军队数量确实逐渐跟不上扩张速度,扩军势在必行,否则难以匹配如今秦国体量,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的打算。。。。。。
“朕想了很久,水军的事情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所谓术业有专攻,让北方将领去训练水军,难免为难,到最后得不偿失,朕决定让江南的将领,如郭廷谓,刘仁赡等来督训水军。”
史从云图穷匕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大,他也必须用权衡之术,不可能呢把朝廷所有军权都交给北方将领,何况随着往南征服扩展,也逐渐要给南方人权力,否则国家就会不安稳,不平衡。
“官家,郭廷谓是老将,可那刘仁赡是降将,再说北师善战,让一个江南将领去管理这样的大事,只怕。。。。。。不妥。”王朴犹豫的说。
“官家,我朝能臣干将极多,何须用一个投降的降将,再说江南人都狡诈奸猾得狠,怕出乱子。”
“。。。。。。”
史从云哭笑不得,好家伙,都上升到地域攻击了,摆摆手,“江南水乡也,朕当年跟南唐国交战时就觉得他们的陆上兵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水军却是卓绝,刘仁赡虽然当初和朕作对,我也十分恼怒,但正说明他却有其能,是个人才。
再者朕要征服天下,就要放眼天下,江南也好,南汉也罢,往后都是我朝国土,都是本国子民,哪有什么不同,都该一视同仁!
这件事上你们不能糊涂,天下一家,天下大同,是大势所趋。”
他一番话说得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站在大义一边,诸多官员只能点头。
史从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随着往南征服,政治上他也必须开始逐渐往南倾斜,在朝中安插南方的要员,否则等大军占据江南,朝中却没有能代表江南利益的重要官员时,很可能就会失衡,导致国家动荡,对南方控制力下降等问题。
所谓走一步看五步,不只是军事上的准备,政治上史皇帝也开始为将来的战略做出倾斜,有时他都不得不被自己的英明神武所折服。。。。。。
第370章 、儒将刘仁赡
没两天,刘仁赡将被启用的消息就已经传出朝堂,甚至在诏令下达,制书送到之前,不得不说,八卦是人不可磨灭的本能之一。
几天后,启用刘仁赡的诏书正式下达,早在此前史从云已经召见刘仁赡接触询问过,也透了底。
此前因为天子的赏赐,早已有不少人闻风而动,开始接触刘仁赡。
刘府,院子装饰朴实,没什么华贵家私。正中用碎石围着两棵石榴树,半个拳头大小的石榴大多熟了一半,一半透红,一半青绿,石榴树下,两个孩子正在嬉戏玩闹,年轻的母亲担心的擦去额头汗水,吆喝着孩子。
院子那头屋檐燕子窝下,刘仁赡端正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看着孙儿玩闹,与多数将领不同,刘仁赡是真正饱读圣贤书的儒将,对儒家的礼乐教化十分看重; 觉得为将者就要有为将的作风; 从来对自己约束及严,对手下军士约束也严。
“父亲,外面又有官员来求见,这次似乎是兵部的人。”
刘仁赡依旧道:“还是不见; 就说老夫病了。”
“这。。。。。。。”儿子刘崇谅犹豫一下; “父亲,会不会不太好。。。。。。
我们在大梁孤立无援; 远离故土; 本就没有根基,诸位同僚也是好心而已; 如果都这样推拒; 往后在大梁只怕。。。。。。。。。。不好立足啊。”
刘仁赡看了儿子一眼,倒没有生气,只是道:“我自有分寸,现在不是见客的时候; 你去回绝他们。”
儿子无奈; 只能去照办。
刘仁赡表面古井无波; 心里其实也是惊涛骇浪; 他确实没想过自己还会有再被启用的一天; 原本以为这辈子就在大梁庸庸碌碌; 默默无闻的死去; 封头土堆只有儿孙祭拜; 三尺墓穴就是归宿。
他毕竟是敌国降将; 又击败过后周大军,与不少人结仇。
可如果说他心里一点念想没有也不是; 儒家最追求入世,讲究学以致用; 刘仁赡作为儒将,心里也盼着能建功立业; 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不甘碌碌离世。
可他的身份又注定再难以有机会; 所以端午时官家派人赏赐他时,别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