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的身份又注定再难以有机会; 所以端午时官家派人赏赐他时,别人都说是启用他的前兆,纷纷来祝贺,一些曾经的老友; 如陈承昭也写信来祝贺,他却连连摇头; 不敢报一丝幻想; 怕期盼越多,失望就越大。
直到前两天宫中传出消息,说官家在殿前透露要启用他训练新水军。
消息是朝中传出的,几天前官家确实也让他入朝问过他一些问题,刘仁赡却不敢轻信,这种时候消息没有确认,他不敢随意见客。
只能静静等候; 一直到下午; 宫中官员带着天子诏书来到面前,随后焚香沐浴更衣; 才郑重领着家人出来接旨。
到了一半,却发现孙儿不见了,估计是跑去哪里玩了; 一面安慰圣使,一面连急匆匆叫人去找。
传旨的翰林院官员也耐性等候,没有丝毫不耐烦的样子,倒不是他们脾气多好,而是他们知道圣旨的内容,天子下诏,擢用刘仁赡为禁军都指挥使,同即将从蜀地调回的郭廷谓一起为朝廷训练水军。
除了圣旨,他们还带着加盖天子玺印,三省,吏部签押的制书,用于任命官员。
不一会儿,淘气的孙儿被找回来; 刘仁赡黑着脸也不好骂; 怕小孩子哭起来场面更加难看,小孩见大人们的凶恶模样,确实嘴一瘪; 差点哭出来; 好在最终忍住了。
随后翰林院官员开始宣读圣旨,刘仁赡领全家人恭恭敬敬听着,听到差不多,他整个人都开始激动起来,腿脚有些微微颤抖,家属脸上的喜色更是难以掩饰。
等诏书念往,翰林院的官员从旁边紫衫木盘中拿出另一份任命的制书,随后和诏书一起恭恭敬敬递送过去。
“官本降将,身贱位卑,官家不以臣卑贱破格启用,请圣使回禀官家,臣定全力以赴,肝脑涂地以报官家恩情!”刘仁赡信誓旦旦道,随后连示意自己的儿子,“去取些银来犒劳二位圣使,二位出来一趟也不容易,这样的辛劳老夫过意不去。”
南唐国中主李璟在位时,国中政治腐败,国势日颓,弄臣近臣大权独揽,这样的事已经成了惯例,不打理好那些皇帝身边的宦官弄臣,绝没好果子吃,到了大梁也习惯成自然了。
两个翰林院官员为难一下,随后连笑着摆手:“刘将军说笑了,我们这没这样的规矩,何况。。。。。。官家对这些歪风邪气深恶痛绝,这是忠告,要走好这条路,可不兴如此。”
刘仁赡也反应过来,连尴尬道:“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将军的话我们会如实回禀官家,官家也还有话让我们转告,官家说准刘将军两天时间准备,大后天起要去上朝,随后到枢密见天子,之后的事枢密院会安排。
还说‘此事事关重大,当初便觉得刘将军领兵有方,淮南兵败乃江南国主昏聩所致,非将军之过,身为一方大将,已经做得极好,我十分欣赏,希望你在我秦国也如当日在寿州一般’。”
两个枢密院官员如实转达天子的原话,刘仁赡一时间居然老泪纵横,身为儒将,他其实十分看重自己的羽翼名声,而南唐国淮南大败,丢了半壁江山却是不争的事实,身为参与其中将领,那场噩梦般的大败,如同一座山,终日压得他喘不过气,彻夜难安,他总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也撇不开干系,对大败负有责任。
如今当朝天子一番为他开脱的话,才彻底解开老将心结,也令他感激得涕零不止,再次郑重下拜:“多谢官家,臣定不辜负圣恩!”
。。。。。。。
刘仁赡亲自送两个传旨官员到巷子口,待传旨的官员走后,刘仁赡这才回头,对儿子道:“前来拜访的官员都可以让他们进来了。”
儿子一脸不解。
刘仁赡道:“你不懂,以往我们是羁旅之臣,败兵之将,无法面对他们。
如今我们是同僚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如今名正言顺,自然可以见面了。”
儿子懵懂点头,连去照做,刘仁赡抚着胡须,腰杆也挺直几分。
第371章 、魔幻现实主义的南汉
秋高气爽,晚风南渡,天清云淡,暖阳如水。
周宪温柔的拉着自己女儿胖乎乎的嫩白小手,那边奶娘正在喂奶,小家伙很乖巧,没她哥哥史进那么闹腾。
只是时不时把胖乎乎的小手往她这边伸过来,奋力的想要找妈妈。
看着可爱的女儿,她不由得笑起来,随后伸手把小家伙接过来,小家伙一过来,粉嫩的小脸蛋往她怀里蹭。
“小家伙,你爹可嫌弃你呢!”周宪笑着捏了捏可爱的脸蛋。
官家刚刚才走没多久,不过想起来她就撇嘴,脸色微红,官家可没心思没在孩子身上,老不正经跟女儿抢吃的。。。。。。
北方的胜仗传得神乎其神,不过她的心思多不在那些上,她更喜欢乐曲,诗词歌赋,她心里想的是如何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官家。
官家有次对她说,她是天下最美的女子,意乱情迷中她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至今没有忘过。
从那时起她觉得自己要时时刻刻漂亮,比谁都漂亮。
这几年来; 她能明确感受到; 不少人都在她身后追捧,且不说朝中,江南的官员也有不少,江南来的书信越来越多; 其中有不少是江南名门望族; 达官显贵,乃至代表江南朝廷的名义。
其中不少摇尾祈伶之词; 无非请她看在江南同族血脉的面份上; 在官家面前美言,不要派大兵越过长江; 以求得江南苟安。
或是盼着大军南渡之日; 靠着她的庇护,家族得以获全。
想起她当初是为何来的秦国,周宪便越想越气恼,对江南的举措不齿; 可站在血脉亲情; 故土难辞的角度去想; 她又难以拒绝那些懦弱之请。
在那之后; 她心里有另一番微妙情绪。
心想或许不该帮他们; 官家能过江更好; 江南如果有官家那样的君主领导; 至少不会像如今这样偏安一隅; 软弱可欺; 仰人鼻息。。。。。。
可又想起自己当初委身官家的原因,有些犹豫了; 那自己牺牲,自己的努力; 意义何在呢?
没人的时候,她时常一个人陷入这样的矛盾之中; 最后她也难以开解,想不到什么必然的理由说法; 只能不去想那些事。
。。。。。。。。
不过有些事确实是本能的; 她会时不时将南唐那边的朝中动态,无论是家书中说的,还是各种讨好书信,或是亲戚朋友的来信中的琐碎消息都如实告诉官家; 她想那样或许对官家有帮助。
虽然她依旧纠结,其实已经本能的做出了选择; 只是有些选择是下意识的; 被埋藏心底的潜意识支配,待到回神已水到渠成。
这样她亦能安慰自己,不算背叛故土,不断背叛亲朋好友吧。
。。。。。。。
不过远在异乡,她心里其实也有危机感,身为女人,特别是后宫的女人; 心里自然有自己的心思。
虽然皇后符氏性格好; 赵侍剑是直话直说的人,大家一起打牌; 一起玩闹的时候也十分开心,可一旦分开,回到自己的宫中; 一个人独处时,她也时常会胡思乱想,害怕孤立无援的境地。
所以很多时候,她也想把江南的消息告诉官家,以此获得更多的宠爱,提高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因此她并没有拒绝江南的联系。
。。。。。。。
下午,清风拂柳,晚风习习,最贴心的宫女又给她送来南唐使臣冯延鲁的书信。
宫女叫了一声,周宪专心致志没应答,宫女便站在几步外等候。
她正在研究补全唐朝时的《霓裳羽衣曲》; 历经唐末战乱,曲谱不少都遗失了; 不过她在乐曲音律上十分有天分; 想以此给官家一个惊喜。
仔细咀嚼韵律; 寻找其中规律; 慢慢去补全,不由得轻轻歌唱起来。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一曲唱过,余音绕梁,那边煮茶扫地的宫女缓缓才回神。
“是什么事?”周宪问。
宫女回神,递上手中书信。
周宪一看是冯延鲁写来的,大体就明白了。
打开一看,前面写了一些问候的客气话,态度十分恭敬。
后面则说了这次她们周家那边也有亲戚到了京城,就住在鸿胪寺驿馆那边,问她有没有时间出去看看。
周宪心里十分高兴,她已经很久没见到娘家那边的人,当初官家也说过,若她在大梁苦闷,可以让娘家那边的人过来陪她,只是当时官家在外打仗,她牵肠挂肚,茶饭不香,也没想起来这些事。
现在官家回来了,心落回来,才想起那些事情来。
信中说有她的至亲来了,周宪想了一下,家中至亲母亲和父亲都已故去,几个哥哥还在,但不太可能过来,过来的只有可能是表亲或堂亲那边来人吧,她心里想。
这么想着又有些失落,随即道:“给我准备纸笔。”
宫女们很快照办,淑妃向来喜欢文墨,宫里时常备着,所以准备也很迅速。
她提笔写了几句慰问风尘的话,随后想了想,提笔嘱咐,如果有时间她会出宫去探望,又从自己的府库中那出一些钱财去让送出去赠送给亲属,怕他们在大梁生活不容易。
她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无论怎么说能见到家乡的人,是一种莫大安慰,她想了想,“下午我去告诉官家。”
。。。。。。。。
秋雁南归,长风万里,北风横绝,大梁角楼城头充斥苍凉,而史从云的目光却不在北方。
从这皇城四角的角楼登高远望,远处屋舍鳞次栉比,红墙黑瓦,一片片如漆黑的庞然巨兽身背的坚密鳞甲,浑然一体。
从这个角度看起,整个大梁,整个秦国就像一头森严雄伟,遍布坚固鳞甲的凶悍猛兽。
城头青石砖路平坦,他一面缓缓踱步,手里一面拿着的是潘美从潭州(长沙)送来的奏疏查看,奏疏中全是说与潭州毗邻的南汉情况。
潭州便是后世长沙的位置,往南还有衡州,随即便是与南汉的交界之地。
潘美镇守潭州,除了训练潇湘军之后,也常派间谍进入南面南汉地界刺探情报,为下一步军事进攻做准备。
一方面,当今圣主,说的也就是他,英明神武、睿智明略的史皇帝气吞天下之势已经显现,即便他不说,谁都明白大概率有往南吞并江南,南汉的志向。
另一方面连年来秦军征伐不断,其国主史从云行伍出身,几乎马不停蹄,一路打仗,天下人都觉得他还会打下去,不会像当初后唐庄宗那样半途而废。
最后自然是潘美的私心,继续打下去,他们潇湘军最熟悉当地情况,最靠近南汉国,必为前驱,建功立业的机会随之而来。
各种心思史从云都可以理解,他确实也有南征之意,也绝不会留江南、南汉在那裂土称王,割据一方。
只是看过潘美的上疏之后他也确实大开眼界,觉得这南汉国的事着实精彩,比很多作者写的都要好看多了,当得起“离谱”二字。
五年前南汉国主刘晟离世,终年不过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长子卫王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