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个奏疏汇报一下,特别是占城国的事情,多写清楚些。”
“是!”陶谷连领命,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十分郑重的记下了,这可是天子亲自交代的事情。
。。。。。。。。
腾龙二年春很快到了末尾,今天异常的宁静,因为相比之下没有任何一场战争发生,中国没有主动出兵,外国也不敢在挑衅这些年拳打北方霸主,脚踢南方诸国的秦朝。
连老对手契丹也格外老实。
到三月中旬,辽国和秦国遵守盟约,开始削减北方边境的驻军数量。
当然史皇帝也只是做做样子,把地方厢军往南撤退部分,精锐禁军则一个都没撤,放而在三月末,让李汉超领禁军五营北上去接替慕容延钊,放而是增兵了。
让慕容延钊回来的圣旨里史从云写的是关心他,让他回来大梁享享福,让李汉超去轮换,其实真正的心思是怕慕容延钊领着数万禁军在那日子待久了又成了新的边境土皇帝,就跟五代十国那些军阀一样。
加之如今正好两国议和,边境压力没那么大,就轮换一批人。
这样的心思史皇帝是不会与任何人说的。
到四月,慕容延钊回京,史从云亲自设宴接风洗尘,老爹史彦超也来了,毕竟慕容延钊是他的老部下,慕容延钊能够混出头也和如今太上皇史彦超举荐有很大关系。
酒宴上,史从云问了不少关北的情况,又给慕容延钊赏赐了不少钱财。
慕容延钊脾气倒是和他的额老上司,如今的太上皇史彦超很像,果敢,打仗总是身先士卒,身上满身是伤。
他跟史从云讲了他在关北主动出击,放过来时不时打辽国草谷的事,还说自去年雁门关大败之后,契丹人没有一匹马敢南下,十分激动得意。
史从云笑笑,没有批判他,心里想的却是大可不必,因为关北以北,大多数还是汉人,他们以为报复契丹人时不时过去抢掠,苦的还是南方的汉人百姓。
不过史皇帝最终没说,因为当天刚好下了小雨,慕容延钊和他做了不到一个时辰,就两次旧疾复发,疼得冷汗直冒,大口大口喝酒来麻木自己。
想他这样的猛将,打了大半辈子战,常年奔波,风餐露宿,肠胃疾病少不了,加之身上到处都是伤疤,上了年纪之后暗疾、旧伤时常复发,是要命的。
慕容延钊五十一的年纪,如今已坚持不常住了,史从云也明白他没机会回关北了,还能活几年都是问题,也不想再苛责这样一位老将,话出口便都是宽慰,还给他赏了很多钱财,一处宅邸,让他在大梁好好休息。
第402章 、天子杀伐
“占城国。。。。。。。”
史从云扒了几大口白米饭,嘴里念叨,那边周宪和赵侍剑正和奶娘一起,给两个小家伙喂食。
“哪有你这样当爹的,自己吃得那么香,孩子都不管。”赵侍剑娇嗔道,一面说一面给正在指手画脚,呜呜哦哦,白白胖胖的小家伙擦去嘴角旳口水。
“哪里不管,我这不是吃饱了才有力气管孩子吗,再说我又没奶喂他们。”赵侍剑羞恼的拍了一下他,史从云哈哈笑着放下碗筷抹抹嘴,旁边的宫女递上手帕,他擦了手,才把大手递过去,小家伙一下咯咯咯笑起来,颤巍巍的小手紧紧抱着他的手指。
顿时一种血脉相邻的感觉涌上心头,十分微妙,令史从云猛男的心都有些酥了,微微勾了勾手指,逗弄小家伙。
随后又把一边的妹妹史敏抱起来,相较于活泼好动的哥哥,妹妹就安静多了,史从云在她脸上啄了一口,她也只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呆呆的看着爸爸,史从云高兴的抱着女儿,对着儿子道:“你看看你史进,怎么就不能学学妹妹。”
周宪温柔温柔的给两个孩子擦擦口水,史从云把嘴巴已经逐渐瘪下来的女儿送到她怀中:“别哭别哭,妈妈就在这呢。”
一到妈妈的怀里,小家伙立即由阴转晴了。
“快吃饭吧,吃饭可是天下头等大事,你不吃为父可抢了。”史从云逗她道,顺带把周宪逗得面露酥红。
“吃饭是天下头等大事!”史从云又强调了一遍,这次不是给两个小家伙说的,而是给自己说的。
之前看关于南汉的奏折,他便想到了南汉南面的交趾,也就是后世越南。
越南,特别是其东部沿海地区,秦始皇时候派兵南下第一次被中国征服,到汉武帝灭百越之后建立稳固的统治,一直到唐朝。
不过到唐末宋初就独立了,自此之后越南彻底独立,再没有被北方中国统治。
史从云一下想起越南,倒不是想着立即去把那片地拿回来,在他眼中越南的优先级远比不了云贵,两广,燕云十六州,辽东,河套,河西走廊,西域等地。
毕竟地理位置摆在那,他感兴趣的是传说中的占城稻!
占城稻那可太有名了,在精简的历史书上都能留下名字,这并不多见。
因为宋朝的农业进步就是最大的佐证,即便疆域辽阔如汉唐时,中国人口也未过亿,首次人口过亿是在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稻种的改良,粮食的增产。
而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中南半岛上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引进和推广。
吃饭永远是一等一的大事,交趾他不稀罕,但占城稻是稀罕啊。
他之前一直还不知道为什么叫占城稻,听陶谷说了之后才明白,原来越南那疙瘩还有个小割据势力叫占城国啊。
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两广他是肯定要的,但对交趾就没那么多热情。
因为那地方真的不好打,也不好统治。
宋朝时高粱河车神不止在北方飙车,也在交趾折戟。
当时打越南的模式就是宋军势如破竹,交趾军化整为零打游击,然后天气热起来了,疾疫横行,被反击,撤军。
到元朝也曾三次兵发交趾,而且每次剧本都格外的一致。
第一次势如破竹,几个月攻占交趾首都河内,交趾国王逃到海上打游击,进入夏季天气炎热,疾疫横行,元军撤军。
第二次势如破竹,又几个月攻入河内,交趾国王逃到海上继续打游击,进入夏季天气炎热疾疫横行,元军撤军。
第三次势如破竹,又双叒叕几个月攻入河内,然后交趾国王又双叒叕逃到海上打游击,拖到夏季天气炎热疾疫横行,元军撤军。。。。。。。
到明朝,曾经趁着交趾内战果断发兵,短暂的控制了二十年,随后又丢了,情况和元军差不多。
到了清朝,回望宋、元、明的教训,直接就放弃了,只要你称北方为宗主国,给个面子就懒得理会了。
纵观交趾逐渐脱离中国控制的历史,只能说人是很难和自然抗争的。
即便是后世,因为有科学的利剑让很多人盲目自大,但依旧没法改变自然的塑造,就像中国东部沿海的繁荣,从小了看自然可以把它归结为人的奋斗以激励人。
但像史从云这样熟知地理却不觉得,地球北纬三十度线因为受行星季风的影响都是物资匮乏,不适生存的沙漠,唯独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出现了例外,一下变成雨水充沛,适合生存的温润之地。
成都、重庆、武汉、合肥、长沙、南京、南昌、杭州、上海等自古以来就重要的城市都分布在附近,这是人类的主观选择吗?
不是,因为板块碰撞,西面隆起的喜马拉雅山脉及其余脉挡住了行星季风,保护了东面的地区,使得中国成了北纬三十度这条全球沙漠带上的例外,发展出与众不同的文明。
说到底还是自然的塑造,地理的塑造,即便人类科技再厉害,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保护,面对行星季风,人是做不了什么的。
正因为有科学而超越的认知,史皇帝对于全局的把控是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与自然规律对抗是讨不了好的。
而在汉唐控制的疆域中,有两个地方要出兵就必须避开与自然对抗的风险。
一个是越南,一个是朝鲜半岛。
打越南不能拖到夏季,打朝鲜不能拖到冬季,这是当地气候决定的,和人厉害不厉害,国家实力如何没关系,如果违背自然规律,纵有百万雄师都要吃亏。
而反过来,越南和朝鲜的当地人肯定是明白的。
越南人会想打不过就拖,拖到夏天情况就会好转。朝鲜人也会想,打不过就拖,拖到冬天情况就会好转。
像这些有风险的地方,而且风险无法掌控,他没法改变自然规律,所以在史皇帝心里从来不是第一目标。
但占城稻他却十分渴望,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最渴望的就是粮草,如果粮草补给充足,他也敢像当年卫霍那样,深入北方草原。
于是在脑海里,史皇帝为了“吃饭”问题,脑子里已经开始思索起来跟多延伸的计划。
派使者去要是不行的,两广敌对,交趾战乱,道路不通,而且那点稻种起不来什么作用,江南之广,中国耕地之多,至少一次取回上万斛才够作稻种,自己慢慢育种不知道要多少年,黄花菜都凉了。
。。。。。。
夜色微凉,清辉满月投下冷色幽光,史皇帝看着庭院中生机盎然的春色,最终还是在南汉地图的下方圈了一笔。
他在南汉之南画了一个小圈,不过这一下却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
踌躇犹豫许久之后,史皇帝终于下了一个决心,去都去了,他的王师将不在两广止步,不惧酷暑狰狞,还少要到占城去,更多的牺牲和付出也在所不惜。
“一切为了吃饭。。。。。。。”史从云总结性的在地图旁边写了一句,别人不懂只有他懂的话。
但随着维度降低,气候变化,士兵水土不服难以持久是肯定的,他都不用出兵就能料到。
别说到越南中南部去,便是广西境内的湿热蒸腾就不是很多人能受得了的,再往南肯定更加难以适应气候。
所以史皇帝接着写了几个字“快进快出”。
没错,他准备将越过两广的出兵定义为一次快打快撤的快速作战,目的在于掠夺和示威,获取稻种,而非控制。
史从云想过,等到拿下南汉,获得两广的跳板,他将在秋冬时发起进攻,并赶在夏日到来前撤军。
汉、唐之所以能够统治交趾,是因为那段历史时期,那些地方及其落后,在汉朝记载中交趾很多地方几乎茹毛饮血,但随着北方的技术和文化传播,历经千年发展肯定也今非昔比。
当他们壮大和发展起来后,又有地理的优势,地处偏远而中央帝国鞭长莫及时,脱离控制便顺理成章。
所以对再次完全控制交趾,史皇帝没有太大预期,但可以用别的方法控制。
。。。。。。。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夏日,秦朝国中一切都条不紊,很多事按部就班。
政事堂,枢密院,三司,机要司,八座司等,都热火朝天,汴水大营中的新战船试航归来,一天增多。机要司的作坊里大炮源源不断产出,南北来的货船运输各色矿石,各种商品几乎要塞满汴水。
史从云为此专门让沈义伦去管理汴水通航,协调调度船只。
而闲暇下来的史皇帝则着手大力整治另一件事,那就是五代遗风之一的“贪腐之风”。
腾龙二年,光禄少卿、卫州知州郭玘贪赃事发,当地百姓到京城告状,史从云派御史台官员查实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