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时光飞逝,腾龙二年很快便走到末尾,这是难得平静的一年,史从云没有主动对外发起战争,反而与最大的敌手辽国议和,保持和平,让天下人都以为秦国是不是准备放缓对外征伐的脚步了。
  只是这些和平之下,秦国新水军组建完毕,职业禁军扩充到二十万!
  新炮舰开始批量制造,列装水军,大炮已经上了船,汴水河畔的工坊不停,积累大量火药,一门门大炮也被加班加点生产出来,到明年秦军的大炮就会超过一千门!
  所有的所有,外界并不知晓,他们只看到史皇帝勒索辽国的郡主,游历古都洛阳,对南汉的挑衅没有发起雷霆反击只是适可而止,游山玩水,游手好闲。
  但只有他身边的大将和宰相们,汴水河畔延绵数十里的工坊工匠们熟知天子的野心,和平静下积蓄的恐怖力量。
  史皇帝虽然在河东以一当百,但他不是莽夫,心里明白进退隐忍,取舍之道,智者不打没准备的战,也不会怒而兴师。
  一切都是基于整体利益的考量,和天下形势的判断,当然。。。。。。萧绰除外。
  总之史皇帝自以为自己是个好皇帝,他的蛰伏和等候不会白费,终有一日会爆发出来,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袭卷南北,一统天下。
  而腾龙二年,就是积蓄力量的一年,也是难得安慰平静的一年。


第405章 、下决心
  东去春来,草长莺飞,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腾龙三年。
  过年的时候吴越,江南,高丽等国都派出使者来大梁,女直人也再次派来使者,从渤海渡海到齐地;  千里迢迢而来。
  女直人的使者兴奋的向他报告,说因为去年因为乌古、室韦各部叛乱,辽国朝廷派出被服宰相萧斡领大军三万多人平叛。
  他们也乘机发起反抗,虽然没能占稳脚跟,但依旧杀了好几个辽国在渤海国的官吏,造成不小的混乱。
  还杀了一百多辽国士兵,劫掠了周边几个县城仓库。
  不过到秋天之后他们就不敢再动作了。
  他们原本以为北面十余部联合叛乱;  怎么也有数万部众,人马众多,会和辽国打上几年,他们也有机可乘。
  一开始也确实如此。
  叛乱去年便开始,辽国地方军队和叛军作战焦灼,互有伤亡,打了一年多还没结果,导致叛军越来越多。
  可没想到今年辽国北府宰相出兵之后,形式立即起了变化。
  辽军北府宰相派出的前锋叫耶律休哥,是个猛将,在北面草原上接连打胜仗,几个月内接二连三击败叛军,追着叛军到处跑,所到之处叛乱悉数平定,有几个反抗的部族甚至除了不高过车轮的孩子和被杀得一個不剩。
  以其强大的战斗力,狠辣的手段,一年不到的时间就通过数次大小战役,将乌古,室韦的众多叛乱部族镇压下去,辽国大军随时可能回上京。
  这使得女直人也吓到了;  迅速往北面雪林中撤退,甚至主动让出几个已经占领的县城。
  史从云听了也皱起眉头了,嘴里念叨了一下“耶律休哥。。。。。。”
  看着女直使者激动的讲述,也不知道话里的真假各占多少,如今辽东太远,鞭长莫及。
  不过辽国发生了叛乱应该是真的,耶律休哥的名字史从云也是知道的,毕竟辽国的很多人很难记住,可萧绰,耶律斜轸,耶律休哥还是太出名了。
  这也给他提了个醒,那就是聪明人不知他一个。
  他以为自己暂时和辽国议和是为抽出手来专心对付南方,是大手笔,大算计,技高一筹。
  现在看来辽国高层也不是傻,他们同意议和甚至答应了赔偿的条件,也是为忍辱负重;  有自己的目的;  是他们内部也出了叛乱;  为抽出手来对付北方的叛乱,而又保证南方能和秦国和平共处,原来也有自己的算计。
  这么想着,史从云顿时有些警觉,他还是太轻敌,之前有些飘了。
  随后女直人的使者也说出此次来意,那就是他们希望继续得到秦国的财物支持。
  特别是铁质武器,因为辽国对他们的封锁,加上他们那里的技术落后,很难制作出铁质武器和辽国地方军队对着干。
  他们多用自己打猎的猎弓,埋伏袭击辽国士兵,可一旦短兵相接,缺乏足够铁制武器的他们空有勇武也不是辽军对手。
  这件事上他没有犹豫,立即便同意了。
  史从云不知道女直使者说的有几分真,但给他们支援几千支矛对于大秦来说微不足道,如果他们在辽东和辽国对着干,是他乐于看到的局面。
  女直使者也十分高兴,说他们习惯了骑马打猎,在马背上长矛是最好用的武器,而南方生产出来的铁矛头又格外的好,远超过契丹人的。
  。。。。。。。
  高丽国使者也是跨海而来,除了送来高丽特有的秘色,金银珍宝,还有送来了二十名高丽美女。
  所谓秘色就是一种很好看的瓷器,价值高昂,因为据说只有高丽那边才能烧制出那样的颜色来,而史皇帝不太敢兴趣,无非就是地理上的特殊造就的,他反而对另外的贡品感兴趣。
  高丽这种隔着海还要渡海来朝拜的行为一般人根本不理解,但朝中上下都习以为常,并不奇怪。
  就连史从云都没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宋、辽、金、元、明、清高丽都是老老实实朝拜的,没错他们连“大送”都主动朝拜,同时还朝拜辽国,金国,基本是谁大就朝拜谁。
  这种做法也被称为“事大主义”。
  而有这是被汉唐打出来的后遗症,朝鲜历史上两次灭国,一次是武帝灭了卫氏朝鲜,直接在朝鲜半岛设了四个郡,控制朝鲜半岛,直到东汉后期才逐渐失去控制。
  第二次是唐高宗灭了高句丽,直接控制朝鲜半岛北部,之后控制的时间又更短一些。
  有了这两次灭国的灭顶之灾教训后,朝鲜半岛就养成了“事大”的传统,就是无论西面谁强大,立即就去朝拜,交保护费。
  后周时就有高丽的使者来朝拜,如今秦国威震四方,他们赶紧跨海来朝拜也在意料之中。
  史从云十分高兴,不得不说这高丽国王挺会来事的,知道他喜欢啥。
  二十个水灵灵的朝鲜美女,听他们使者说有几个是皇族出身,要给他介绍,不过史从云不管那些,管你皇族不皇族,漂亮就成,他都没选秀,怕劳民伤财,后宫里正没人呢,现在好了,吧选秀这这件事让给高丽去做吧。
  随后又照例让他们带点文化产品回去观摩,参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至于钱那没有,他要留着打仗呢。
  当天晚上,史皇帝就迫不及待的验货了。
  。。。。。。。
  月初,当春寒散去之后,史皇帝有一次到了汴水河畔视察供方的生产情况,同时新的炮舰也生产了八艘,每艘上装二十四门炮。
  史从云看了很高兴,当场问冯继升,到四月底能够造出来几艘。
  他这话一出,不少人都留了个心眼,为什么是三月底?在场文武都在心里猜测,而有些聪明人则已经明白过来,因为到五月,春耕结束,征发各州民夫就不会耽搁春耕了。
  冯继升保证道:“官家,这造船都是头几艘难,往后工匠熟络了速度也就快了,到四月底,臣能保证至少造出二十艘来,装上四百八十门火炮!”
  史从云听了,缓缓点头,回头问身后的潘美:“你觉得如何。”
  潘美神色激动,“官家,够了,完全够了,即便只有十艘,臣也能保证让岭南水军头破血流。”
  史从云没有立即下决断。
  因为他已经召见潘美谈过好多次关于岭南的情况,岭南还是有人才的,还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
  。。。。。。
  二月初,史从云又领百官亲自到大梁城东的田间地头去视察春耕,和当地的百姓交流了这几年来他们生活的情况,一直到傍晚才回宫中。
  二月初八,南面潭州同知来了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奏报,南汉侍中,洸口大营都指挥使邵廷琄正在洸口练兵时被人告谋反,随后被南汉国主派使者赐死!
  这个消息来的时候史从云看得一脸懵逼满头问号,都不明白南汉国主是怎么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件事立即加重了他出兵的决心。
  之前想做万全的准备就因为南汉国主虽然迷信神佛无所作为,可他手下还有有能人的,这洸口大营练兵的邵廷琄就是其中一个,潘美也曾跟他说过。
  如今这么一个人突然就被赐死了。。。。。。。
  史从云不知道缘由,但敏锐的察觉到南汉国的政治可能已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或许他真的有些高估了对手。
  于是在二月十五日的大朝会山,史从云下令三司开始筹集粮草,同时下令让在夔州的剑南军都指挥使曹彬、江陵的厢军都指挥使王环、庐州的镇淮军都指挥使司超立即入京来见他。
  到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天子下定决心了。。。。。。。


第406章 、庙算(上)
  三月,史从云亲自下诏,就如当初对齐云舰的命名一下,亲自给新的炮舰命名为“广威舰”,以为广布威德。
  这个名字其实是翰林院和集贤殿商议出来的。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命名方式,就好比出去打仗灭国,镇压叛乱的大将一般都叫“安抚大使”,那还真是物理安抚了。
  之后,下水的大船很快被交给水军用于训练,而神火军中最精锐的士兵也开始上船,协助水军作战。
  短时间内要训练合格的炮手并不简单,而上船之后因为风浪,射界,射角等问题,即便是神火军中最精锐的炮兵也需要大量训练和适应。
  时间不等人,史从云下令神火军的士兵直接用实弹训练,不用节省,要尽快适应船上作战。
  于是整个春日,汴水河畔炮声大作,热火朝天,隔着几里外都能听到轰隆隆的炮声,汴水畔的商旅和百姓中逐渐也有了雷神发怒,晴天霹雳之类的传说,甚至吓得不少人去拜河神土地。
  当然,禁军那么多,真实的情况也有不少人知道。
  于是汴水边上也多了许多慕名而来观看禁军训练的,不过真能看到的其实很少。
  。。。。。。。
  三月除,草长莺飞,天气回暖,枢密院官署中人头攒动。
  二府,政事堂,枢密院。
  四司,度支司,盐铁司,户部司,机要司。
  两军司,侍卫亲军司,殿前司。
  所有朝廷的高官都集中在这,商议大事。
  “官家,臣以为还是直接取番禺为好。”枢密院官署,李处耘手指着中央的巨大沙盘。
  这个沙盘弄得也不简单,因为自唐末以后,已经数十年没有对岭南的掌控了。
  而史从云也不可能往前把两广的山川和道路,水路都记得清楚。
  好在范质领着翰林学士,翻阅了两个多月唐朝留下的典籍和地图,甚至还从洛阳的旧宫殿藏书中运过来一大批,东拼西凑终于把南汉的所有地图,包括山路,水路都复原出来。
  之后便是按着地图制作沙盘,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沙盘从春秋战国便有使用,打了这么多年的战,枢密院的官吏对此早就驾轻就熟。
  李处耘说着指着沙盘,“从郴州南下,我们的大军可以沿着北江水陆并进,陆地上的火炮舰作为掩护。”
  李处耘说着顺着沙盘往下指:“从郴州南下,走韶关,英州就能到达番禺。全部的难处只在这里。”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