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兵力达十万人!
十万大军,可以说出兵非常之多。
要知道当年灭蜀都只有数万人而已,而如今出兵十万并不是枢密院和三司还有宰相们觉得南汉比蜀国难对付,單纯因爲十余年的和平,据敌国門之外,加上战争的红利国家富庶了,打得起这样的大战。
没错,有钱有粮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就是可以多出兵,而多出兵又加大战争胜算,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说整个國家已经开始滚雪球了。
至于之后的战略安排,则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场,史从云只是召集所有刚刚被点名的官员和将领去侧殿商议。
战略部署是机密,不能随便透露。
。。。。。。。。
当天之后,休整一年半的禁军开始调度起来,各处禁军被紧急召回,京城快马奔向四面八方,城北的禁军大营开始忙碌起来,汴水畔的水军大营也开始动作。
沿途河道暂时被开封府衙役强制管制,大小商船民船只能沿一侧通过,而众多水军的齐云舰和广威炮舰沿汴水往南集结,准备进入淮河水域,在河上拉出长长十几里的战舰长龙。
这样的大动作即便没人说百姓也不是瞎子,要打仗的消息也很快传出宫中,整个大梁城上下都很快知晓。
皇城里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很快翰林院就写了文书,昭告天下,声讨南汉国主刘鋹对百姓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及对中国天子的大不敬之罪,最后天子史从云觉得自己的脸面没多重要,但为拯救南汉的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决定发兵岭南,同时让天下其他各国安心。
这份文书不只给百姓看,也是安抚南唐、吴越、大理等国,让他们心安。
沉寂快两年后,秦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第409章 、空前的舰队
时间春风里,万物复苏,矮墙小屋之后灯火昏黄,风吹散邻居家里的吵闹,在夜色中逐渐静谧,远处河边上还灯火明亮,不过也不多了。
这样的年代人们普遍睡得很早,柴火和灯油并不便宜。
矮墙之后,隐约能听见妇人的哭泣声,“好不容易有两年安身日子,你又要去打仗。。。。。。。
战场那么凶险,万一有三长两短,我们娘两可该怎么办。。。。。。。”
琐碎的哀怨夹再在夜虫鸣叫中,时不时掺杂远处的蛙叫,断断续续,零零散散。
妇人小声说了许久,才听男人的声音:“不打仗哪来的好日子过,村里就咱们家能吃上肉,还有那么些地。
街坊邻居,来来往往都羡慕得不得了,那都是打仗换来的。。。。。。跟着皇帝打仗,别人想还没那机会呢,娘们家,头发长,见识短。”
“可是。。。。。。。”屋里隐约传来妇女的低声啜泣,“我什么都不想,只想你好好的,平平安安。”
这下男人也不说话了,夜里顿时安静下来。
过了许久才听男人说:“这是天下大事。。。。。。。”
夜里,女人的哭泣并未停止。
风卷动屋外柳叶,飘向四面八方,夜色下,大梁周边的千家万户店都淹没在夜色离。
朝堂上的王侯将相,天子至尊高谈阔论,胸有韬略,拿捏乾坤,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又是别样的理由,多数时候是为了生存,活得更好。
当出兵的事情传开之后依旧是几家欢喜几家哀愁。
而大梁周边的二十万禁军及其家属自然是最先有反应的。
。。。。。。。
三月中旬,出兵的诏令下达之后,史从云派了不少官员去禁军家属聚集区代他慰问。
秦国既有唐朝府兵制,也有募兵制,但因为唐末以来战争频繁和残酷,如今的主力是募兵制的禁军,是专门打战职业军队。
府兵既兵农合一,平时种地训练,战时义务为国家作战。
而募兵制是唐玄宗之后在成型的,也是招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职业军队。
甲胄武器,吃喝粮饷全部由国家承包,平时什么都不用干,只用专心于军事技能训练的全职业军队。
养这样的军队无疑是十分费钱的,因为不只要养一个士兵,还包括他的家人,如果他受伤,战死,或是老了没法继续服役,都需要国家出钱。
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于耕战一体的府兵,职业化士兵能够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军事技能训练,平时的一切都只是为练就杀人的本领。
这样的军队将十分精锐善战,而且能够适应高烈度的战争。
可问题也就在这,这些职业军队有两大问题,一个就是花费是个天文数字,如果高烈度战争结束,却还保持这样的职业军队,不仅起不到保家卫国的结果,还能把国家活活拖死,大量国家财政消耗在养兵上,但养着兵又没大战打。
另外一个就是职业军队难以控制,特别是现在这样通讯技术交通手段落后,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府兵是更加忠于国家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田地家产,他们是为保护自己而战,他们不打仗也能好好生活。
职业军队就不同了,一个是他们很容易不为天子、国家而战,他们不像府兵那样为保护自己的土地而和国家捆绑。
如果再没有信仰,没有教育,那随随便便就会成有奶就是娘,管你是谁,给钱多就帮你打战,什么家国大义根本不存在,不给钱连箭我都懒得放一支。
唐玄宗导致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大转折点,安史之乱毋庸置疑是一個。
这个转折点就是因为募兵制军队失控招致的,而安史之乱的余波至今还在,之后的军阀割据,军队做大,朝廷控制不了,天下大乱的情况自安史之乱后就开始了。
所以史皇帝心里其实也是犹豫的,又一次他就和赵侍剑在宫里的老树下说过这件事。
如今他的大秦有中央职业禁军二十万,地方各州县都有少数职业军队,加起来全国大致三十五万左右的职业军人。
朝中有不少将领,包括王审琦,李处耘,司超等都给他上书过,因为继续扩军,将禁军至少扩充到四十万,全国职业军队保持在七八十万左右。
因为以后还要伐辽,还要对付江南,需要更多军队,当下兵力远远不够。
可他自己却是犹豫的,因为唐朝的教训还在,他以前自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上下五千年历史,以为能有什么超凡脱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理解,但真当他做了皇帝,身处时代浪潮天下大势中他才明白,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
他不可能对才逝去没多久的唐朝教训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扩军自然简单,他现在风头正盛,名声正大,国家逐渐富庶,扩军不成问题,也养得起,可后续呢,扩建简单,以后要削减就困难了。
他手下的大将倒不是有什么心思,只是国家在上升期的时候大家头脑都很热,大概想着四十万禁军,直接踏平上京,恢复故土的丰功伟业。
作为皇帝,史皇帝却不能头脑一热,不然他就是下一个唐玄宗了。
而这件事他也不好和外人说,连皇后都不好说,因为符家就是河北最大军镇之一,只能和赵侍剑私下商量。
最终他心里也有了一个定数,扩军是需要的,而且不能缓,接下来十年必有大战,但也不能因为空压力和害怕而过度扩军,否则就会回到唐朝老路上去。
那几天他让赵侍剑帮忙,仔细查看了户部司的奏疏,翻阅这些年来的朝廷收支,看了户部的户籍统计,估算了全国的人口,最终心里有了个底数。
全国的职业军队保持在五十万以下最合适。
这里的职业军队不包括很多辅兵,乡兵,是纯粹的地方职业军队,加中央职业禁军。
其中中央禁军保持在三十万,地方常备厢军保持二十万。
平时务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支援作战的府兵则弹性很大,如果实在需要时能快速征召起来。
这样一来,中央职业禁军再扩充十万已经是极限了,再往上他就要小心对待。
当然第一步史皇帝的计划是争取五年之内扩军八万,使他的秦朝职业禁军达到二十八万。
这可不是小事,这年头的职业军队不只养士兵那么简单,还有大量家属需要妥善安置。
。。。。。。。。
三月二十二日,水军大小战舰一千二百艘,包括辎重和粮草准备完毕,要率先出发。
史皇帝亲自道汴水边为大军饯行,而不只是他,还有众多给子孙,丈夫,亲友送行的百姓也挤满汴水边,密密麻麻人山人海。
京城巡检王仲领上千人开道,才为史皇帝开辟一条到达河边的坦途。
天子亲临也引来不少人的目光,百姓们纷纷作揖行礼,史皇帝是骑马来的,也在马背上回应,引来四面人群一阵沸腾。
。。。。。。
当天从早上开始汴水全部封锁,商旅船只不得通过。
这次水军都指挥使是郭廷谓,总领水军,
史从云到达汴水边上,在众多文武簇拥下首先看到的就是最前方的二十号艘广威战舰,修长舰身沿汴水排列,柔和线条格外好看,上面每侧各十二门大炮分上下两层摆放,隔着射击孔能看到漆黑炮管,充满力量感。
在战舰于东岸投下的巨大阴影中,史皇帝心里也很激動,如果不是朝中事情很多,這次他也想去看看,看这些战舰怒吼的樣子,那绝对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又那么一刻,他甚至有点想临时改主意,让范质那老头主理大事,他自己去了。
不过最终他還是按捺住了心里的激动,因为他已经是皇帝了。
千言万语话成对诸将的一句鼓励:“朕在大梁等你们凯旋!”
身后诸将立即齐刷刷跪下,行礼大礼。
随后,史从云和郭廷谓一起主持仪式,杀牛羊以血祭帅旗,随后礼部官员出来占卜,毫不意外的是大吉的结果,适合出兵,得天庇佑。
在场的将领都神情平静,他们都是过来人了,祭旗、占卜是出兵之前必须经过的仪式,那占卜更是早就安排好的,跟多的是忽悠大字不识的大头兵,他们这些将领多数都明白背后怎么回事的,那礼部官员除非不想干了,否则怎么都是大吉。
随后鼓角声起,将士们在远处亲友注视下登上舰船,人群中隐约有呜咽和哭泣,离别愁绪哀怨充斥在十余里岸边。
号角长鸣,上千艘船的舰队都整齐的扬起风帆,随后缓缓开始移动,众多士兵在甲板上与家人亲属挥手道别。
史皇帝远远看着空前庞大的舰队,这是秦国最大的次水上出兵。
大小舰船一千二百多艘,水军兵力达到四万人,如果加上后勤人员,船夫,整个水军舰队中有五万人之多,这样空前庞大规模的水军舰队,也注定其和之前所打过的战都不同,在战略规划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410章 、江边的套路
“陛下,秦国出兵了,秦国出兵了!”
湖心亭白玉石阶上,张洎匆匆穿过回廊,嘴里紧念叨着,不过很快就被拐角身着金红鳞片甲胄的禁军将领拦住。
拦他的是一个年轻人,正是江南大将皇甫晖后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
“我有要事,让我进去。”张洎不客气的说,皇甫继勋毫不给脸面:“天大的要事也要等陛下开口你才能进去。”
“你不过小小禁军统领,耽搁了大事你负责得起吗!”张洎有些恼怒,说着就要往里走。
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