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谷想了一下,才点头长叹口气:“这一恍惚,恩公后人都长这么大了,老夫常年在外奔波,也不了解你们家的事,恩公在北方殉国之后,我曾令人送了一批钱财给你父亲,不知道他收到没有。”
  赵侍剑点头,“收到了,若非仙君(郭威)和诸公资助,家中早就难以为继了,恩德铭记在心,不敢忘记。”
  “嗯,知书达理,落落大方,不愧是赵公后人。”
  “当初晋朝时,老夫还是枢密直学士,受冯玉、李彦韬等奸臣排挤,若非赵公庇护,老夫也无今日。。。。。”李谷长叹,似乎回忆起以往的艰苦岁月,老脸上都是伤感。
  “如你在何处安身,过得如何?”
  赵侍剑看了史从云一眼,小声道:“我在史将军府上,寄住在小姑那,史将军和云哥儿对我都很好。”
  史从云也跟着陪笑,这是他和赵小娘串好的台词。
  李谷目光在两人脸上来回,史从云很紧张,他生怕赵侍剑把他卖了。
  看了一会儿,李谷对赵侍剑道:“若在史家不如意,就到府上来,赵公的恩情老夫一直记得,定待你如义女,悉心照拂,给你找个好人家。”
  听到这,史从云心都快跳出来了。
  靠!他大意了,没想到李谷这老家伙不讲武德,居然会突然来这么釜底抽薪的一招。
  可能以他老辣的眼光,已经看出他和赵侍剑的话里有异样,怀疑赵侍剑在史家的待遇了。
  他有些慌了,连忙看向赵侍剑,万一小姑娘背叛革命了怎么办?
  李谷确实给得太多,如果是他只怕已迫不及待答应了。
  赵侍剑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礼貌的回答:“谢李相公厚爱,我在史家过得很好,小姑也过得很好。主母和家主待我都很好,不敢背弃。”
  李谷点点头,露出笑容,“那好吧,若以后有事可到老夫府上找我,赵公恩情老夫都记在心里,从来没忘。”
  赵侍剑优雅点头,又拜谢,应对得体,很有教养,面对李谷这样的人物也没怯场慌乱。
  等于赵小娘说完,李谷终于看向史从云,脸上的笑顿时收起来了,“老夫就不与你绕弯子了,你是个精明小子,这么想方设法要见老夫,必是有所求。
  若是以往老夫连开口的机会也不会给你。
  不是看不起你,也不是厌恶,只是老夫年纪大了,不想劳累,不想掺和太多尘世间纷扰之事,你明白吗。”
  “明白,李相公乃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的真人。”史从云连忙道。
  听话听音,迎逢的话不是重点,李谷的话重点就在“必有所求”四个字。
  若是平常人只怕听完会去忙着迎合,史从云却听到重点,所以不用李谷开口,他已经接着说起来:“某今日来有一事相求,官家准备调整两军司实力,点选精兵,整肃禁军。
  殿帅张永德力荐赵匡胤,但家父刚直,从不结党营私,对官家也忠心耿耿,这事该由家父来做,烦请相公说句话。”史从云一五一十的说,在李谷这种人面前,撒谎显然不明智。
  “这是你父亲的意思。”
  “咳咳,是我的意思。。。。。。。”
  李谷看了一眼,抚着胡须想了一会儿。
  慢慢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轻放茶杯后终于松口,“看在故人之后的面子上老夫答应你这次,开口可以,不过成与不成不敢保证。”
  。。。。。。。
  成与不成不保证,这是李谷的原话。
  可史从云从来都明白,天下向来没有百分之百能保证成功的事,每一次努力只是增大成功的概率!
  李谷一旦为他开口,成功率就从零变成了五成!
  这是个巨大的成功和突破,出李府之后,他高兴得抱起小姑娘转了两圈。
  今天赵侍剑的表现也让他十分满意,面对李谷那样的优厚诱惑,她居然完全没有动摇!这是让史从云出乎意料的。
  李谷开口,史彦超就有机会。
  如果史彦超能代替赵匡胤负责整顿禁军,那历史就真的被改写了!
  史从云还是第一次有种自己在搅动天下风云的感觉。
  哪怕这风云可能只有他一人知道,也只有他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如果老爹来调整禁军,他就能通过老爹趁机把当初龙捷军中的兄弟都弄到自己手下。
  同时把龙捷军的精兵强将都换到殿前司来,也可以让王仲、邵季、董遵诲等人名正言顺的领兵。
  最重要的是,留下的和新招募的禁军士兵都会感念史彦超的恩情。
  不少禁军的将领肯定会想方设法与老爹走关系,那时候他就可以大展拳脚!
  官家整肃禁军无非三个原因,一是培养壮大自己的心腹殿前司,削弱先皇的侍卫司;
  二是高平之战中部分禁军表现太拉胯;
  三是为明年开春打蜀国做准备,后续扫平天下做准备。
  但他肯定没有想透彻这样做带来的负面效果,或者说潜在影响,否则定会亲自来主持这件事。


第58章 、郭荣的决策(上)
  见完李谷后,史从云能做的已所剩无几。
  再之后的努力,完全没有太多意义,无非就是他稳住,敏感时期不要出去浪,不要给老爹惹事。
  随后的日子里,他天天待在家中,但时不时通过一些途径打听上面的种种消息。
  这时说来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潘美,一个是一起喝过一次酒的张永德。
  但两人有天壤之别。
  张永德与他相交甚浅,顶多算酒肉朋友。
  且两人身份地位差距犹如天堑横亘其中;意味着他没可能直接去找张永德,只能张永德心情好,偶然来内殿直时会主动和他透露几句。
  史从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经验老道把握得当的,说不上老奸巨猾,至少洞悉人情,不至于昏头做出些幼稚举动。
  虽然张永德与他一起喝过酒,一起吹过牛,但身份差距摆在那,就意味着他绝不能主动去找张永德,他们之间的交情只能是张永德主动见他,并非相互的。
  如果哪天他史从云不知好歹去找张永德攀关系,那这交情十有八九也就到头了。
  潘美不同。
  潘美和他如今已算知心之交,两人正副手的关系,什么事都能一起平等谈论,说话少许多顾忌。
  虽然潘美时不时会去宫中向官家汇报内殿直的情况,他自己也很尴尬愧疚,可史从云根本不在乎。
  他巴不得皇帝知道自己的表现。
  可根本没机会让皇帝知道,别说他,许多他这个级别的军官,除非打仗有突出表现,不然谁能入官家法眼?
  可如今有潘美,皇帝关心内殿直情况顺便能知道他的表现,潘美对他又有愧疚之情,简直一举两得。
  。。。。。。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时常晴空万里无云,关于要整肃两军司的消息几乎人尽皆知,连他身边的人都开始担心起来。
  下午在内殿直上直时王仲就神秘兮兮的凑过来说:“听说这次咱们内殿直可能要去一半的人。。。。。。”
  “你听谁说的?”邵季问。
  “我有个以前的弟兄,如今在东西班当值,他们天天在官家身边,消息自然灵通,天天跟着官家哩,知道的事可多了,你懂什么。”
  董遵诲哼了一声:“胡说八道,官家明明说只是剔除老弱,我们内殿直哪有老弱。”
  王仲本来就对董遵诲不满,又见他反驳自己便回嘴道:“你哪只耳朵听到管家说话,你连官家都见不到哪听来的。”
  “你。。。。。。。。”董遵诲气得脸色铁青,“当下人人都是这么说的。”“我看你是傻了,我王某人不是人么?”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能不能讲点有用的,嫌劳资现在不够烦吗?”史从云不满的道,两人这次互相瞪了一眼,随后乖乖闭嘴。
  “最近好好约束弟兄们,某有大事要做,内殿直千万不能出差池,如果事成了内殿直没人会走,如果不成那就说不准了,我把你们全弄回家养猪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云哥儿今天哪来的脾气,顿时也顾不得斗嘴,纷纷围上去一言我一语调笑起来。
  。。。。。。
  如果说大梁城是大周的中心,那么垂拱殿是半个大周的中心。
  官家都在垂拱殿接见大臣,商议天下大事,很多决策都在这做出,很多国家大事都在这里最终决定。
  “早在高平朕就已经有一些想法,樊爱能、何徽所部无能,望风退败,几乎断送大周江山社稷。
  高平一战,参战军士数万,太原围城更有十余万之众,但能决定胜败的却是少数精锐。
  百户农户尚不能养活一名甲士,冗兵累累只会加重天下百姓负担,让百姓苦不堪言。
  故兵贵在精锐而非数量众多,应该一一挑选检验,让悍勇之士得到提拔,老弱则剪除,侍卫亲军司与殿前军诸军司成为精锐之师,而非虚耗国库,疲敝百姓。”
  郭荣着黄袍,腰挎玉带,于垂拱殿中一字一句说道,声音回荡在大殿中,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下方站的文臣有宰相李谷、王溥、范质,也有枢密使魏仁浦,知开封府事王朴等。
  武人有李重进、张永德、史彦超、向训等。
  此时有资格参加这样会议的老派武将许多都在外镇,如刘词、王彦超、韩通等。
  众人听官家说法,纷纷开口称善,无非就是说官家说得有理,官家说得对之类的话。
  其实官场上做事是有潜规则的,明白道理的君主在推出变动较大又不是必须执行的政策之前,会有意放出一些风声来,看众人反应。
  之前官家还没动作就已弄得禁军中几乎人人皆知,就是给将领和士兵一个缓冲时间,有意见要早提,毕竟那时管家还没真的开口,还有余地。
  等事情到这步,官家金口玉言都说出来才跳出来反对,那就真是蠢了。
  这种浅显的道理,连史彦超这样的大老粗都懂,所以他干脆不主动说话,相公们说什么他就跟着说。
  见大家无人反对,郭荣满意点头,“因此,朕将在殿前都指挥之上设殿前都点检,殿前副都点检,以让两军司高官相当,并调整两军司士兵,平衡实力。
  朕有意选派一人,为朕处理此事,并监督点选天下猛士,去弱取强,以充实禁军实力。
  诸位以为谁可充任?”
  话音落下一会儿,就有人站出来。
  “如此大事,官家自有圣裁,臣以为。。。。。。”枢密使魏仁浦率先开口,这句话与其说拍马屁,试探的性质更多些。
  郭荣却没和他们绕弯的心思,微微抬手制止魏仁浦继续发言,直言道:“朕心中踌躇难定,固有此问,诸位直言,无需顾虑。”
  魏仁浦拱手退下,一开始也没人说话,特别李谷、王溥、范质几个宰相都没站出来。
  倒是张永德第一个站出来,直接大声说:“陛下,赵匡胤是个忠勇有才的人,某觉得他定能胜任这件事。
  而且他向来有一心为公的名声,让他去做这件事肯定不会徇私。”
  张永德声音很大,话说得很直接。
  众人都安静听着,等他说完,大家也都没发表意见。
  上首官家也没发话,似乎还有些犹豫。
  原本历史上赵匡胤是在张永德力荐之下才得以启用的,其实也不难理解,赵匡胤毕竟还不是禁军高官,把这么大一件事交给他,官家郭荣的犹豫在所难免。
  但张永德可不是一般皇亲国戚,由于其特殊身份,他的意见身为官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