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赵赞之所以能在后周立足,和他本人的本事其实关系不大,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母亲是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女兴平公主。
  清泰三年,石敬瑭叛乱,赵赞的父亲身为驸马领兵平叛,没想到石敬瑭引契丹大军南下,他只好直接投降,被送到北方。
  赵赞和他母亲留在洛阳,后来契丹人派使者接他们去北方,还授予赵赞金吾将军,他父亲范阳节度使。
  而宋琪身为出生在辽国幽州的汉人,就成了赵赞的幕僚。
  不过不得了的是会同四年,契丹人仿照汉制,在燕云地区开设贡举,宋琪前往应试,以进士及第,担任寿安王耶律璟的王府侍读,后来才被赵赞招为幕僚。
  史皇帝直接好家伙,耶律璟不就是如今的辽国国主吗,也难怪宋琪对契丹人那么了解。
  到了开运末年,契丹人大举南征,灭亡后晋,兵入开封,赵延寿得到重用,赵赞也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他就借机留在河中镇,没有在北上。
  后来后汉建立,赵赞被夺了兵权,授左骁卫上将军。
  之后没几年,后周又夺了后汉的江山,赵赞被任命为右羽林军统军,但权势进一步下降。
  之后又没几年,如今的史从云夺了后周的江山,赵赞移镇下蔡。
  这期间宋琪都一直在赵赞身边担任幕僚,直到朝廷因为官员不够把他从下蔡召回。
  史从云颇为感慨,想到他丰富的经历和经验,便下令把他调到枢密院任职。
  比起张齐贤,宋琪年纪大了很多,今年已经五十一。
  不过史皇帝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参谋一样的角色,毕竟他对辽国最为了解。
  他想重点培养的还是张齐贤这个寒门出身的年轻人。。。。。。。
  至于宋琪,史从云让他好好想想,把他所知道的辽国历史、地理、种族、军力、战术等都写下来,写成奏疏呈上。
  宋琪也没人让他失望,他生在幽州,做过耶律璟的伴读,又跟随过辽国大军,很多地方的详细情况和见解,连耶律挞烈都没他说得细致,也然史皇帝和枢密院的官员们不少都长了见识,之后大家就更加接受这个同事了。
  。。。。。。
  时间不知不觉又到十月底,很多事都落下帷幕,新法令的推行已经木已成舟。
  史皇帝也开始陆续算旧账,以各种理由将好几个之前带头放对新法律施行的人以各种理由流放,罢官等。
  有人还是老法子,大张旗鼓的约了门生故吏,故意挑着进出人流最多的时段,在京城往来人最多的南门外来了一次催人泪下,感动自己的送别,说了一些自以为针砭时弊,忠心耿耿的话。
  可惜,如今天下大势已成,天下人对新法律的接受程度非常高,而且都习以为常了。
  结果就是那些人自己感动自己,该配合表演的路人们却视而不见,不少人还像看猴子一样围观指点,最后几个老家伙老脸通红,羞愤而去。
  附近的武德司密探把消息回报的时候,史从云抱着赵侍剑笑道前仰后合。
  他其实还有后手,只是没想到他们连第一关都过不了。。。。。。
  武德司的间谍开始传回第一手情报。
  今年,赢来了丰收,


第455章 、进军路线
  林仁肇裸着一边胳膊,身上青色猛虎纹身格外狰狞,此时已经初冬,即便在大江以南,也已经冷得吓人,像他这样的着实不多。
  林仁肇生性刚强,武艺高强,身材魁梧,他站在船头,就如一只巨熊,旁边人看着都觉得自己变小了,加之身上虎形纹身,光看着就令人敬畏害怕。
  不过将士们倒是不怕,因为林仁肇和他们所有跟过的上司都不同,从来都是跟他们同甘共苦的,平日吃喝拉撒,都和将士们一样,这样的人物在军中打着灯笼都难找。
  他们只听说林将军原是闽国裨将,因为凶悍在当地很出名,人称林虎子,闽国灭亡后才到江南。
  如今身为南都留守,也是位高权重,这其中有十几年前在淮南立下的战功,也有朝堂中枢密相公陈乔的提携。
  他看着南岸,好久没有回神。
  过了一会儿,手下指挥使来交接,他们今天的巡江结束了。
  指挥使一面交接腰牌,一面说着江面情况。
  他们巡江在南都附近(南昌),林仁肇身为南都留守,附近的江防都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向来一丝不苟,而且十分谨慎,同僚们的轻慢态度让他十分不爽。
  他们都太过轻慢,麻痹大意,北方的国主说不会南下,他们便天真的信以为真,对北面卑躬屈膝,不敢反抗。
  国主再三交代他,在南都不得扩军,不得太靠近江南北岸,以免引来史从云的不满。
  林仁肇觉得十分窝囊,却也只能答应。
  因为他想起陈公对他的交代,枢密使公陈乔是提拔他的人,也是对他最好的人,他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恩情自然要还。
  他还记得当初送别他来南昌时,陈公送他到江边,还对他说“仁肇将外,乔居中掌机务,国土虽蹙,未易图也。”
  自那时起,他便将陈公视为恩人知己,好几次他差点和朝中大臣和国主闹翻,因为他们软弱怕事,根本不敢正视北面的威胁,最后都被陈公拦着。
  他如今还清晰记得,年前他曾借着入宫的机会,在宴会间隙面见国主,与花园中向其谏言:“淮南兵弱,秦国又连年用兵,先后平定西蜀、荆湖、岭南,千里奔波,士卒劳累,这正是可乘之机。
  陛下只要给臣数万兵马,臣就能夺取淮南。陛下可以对外宣称臣起兵反叛,那么臣若成功,淮南归国家所有,臣若兵败,陛下便灭我满门,以此表示陛下并不知情。”
  当时国主大惊失色:“你千万不要胡说,这会连累到国家的。”
  自那之后,国主再也不见他,还让他不要擅自离开南都。。。。。。
  唉。。。。。。
  林仁肇叹口气,这才发现对他汇报的指挥使也心不在焉,随意交接便想离开。
  他大怒道:“站住,江防大事,死生之重,北面大敌虎视眈眈,你怎么能这么儿戏!给我重来!”
  指挥使被吓一跳,也不敢反驳,立即挺直腰杆,认认真真的报告了今天巡逻的情况。
  林仁肇听完,这才让他离开,船上气氛一时有些压抑,旁边的士兵也吓得连直起腰杆来。
  他的书记文官连笑道:“将军,他们也是无心之失,这几年来,北面的秦军从来没有过什么动作,也不怪将士们不上心,何况国主那边也再三交代,不能与秦军起冲突。
  大江沿岸,咱们的同僚也没那么上心的,只有咱们的将士在死撑并不。。。。。。合适。”书记官斟酌了一下用词,最终突出合适两字。
  林仁肇看他一眼,一脸严肃:“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他们怎么做事不能影响我们。
  他们都是蠢货,轻信秦国,如果在你嘴边放一块肥肉,就算是条蠢狗也知道去咬上一口,他们居然会蠢到以为史从云能放着不咬!”
  书记官吓了一跳,连道:“留守,可不能说这样的话,被外人听去,咱们有麻烦的。”
  林仁肇十分不满,却也没办法。
  他如今驻守的位置是国家的西大门,沿江往西,就是秦国的荆南,江陵。
  他早想过,如果秦国要出兵江南,他们的主力不太可能直接走大江对岸过来,因为万一渡江不成,主力大军被堵在江畔,很可能就前功尽弃,到时再绕路就来不及了。
  最稳妥的主力进兵方式,是走颍州,下襄州,从荆南,江陵,沿着长江从西向东进军江宁府(金陵),这样一路上上有很多地方都方便渡江。
  基于这种判断,他好几次向国主上疏,希望加强武昌守备,同时将镇南军的兵力加强到奉化军镇去。
  镇南军在洪州附近(今南昌附近),看似重要腹地,实则如果秦国真打过来,都不会多看一眼,国家在那囤积大军,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粮饷。
  反而是北面江州(今九江市),湖口一带才是关键,那里的奉化军应该加强,如果他这里的南都(武昌)军团作为第一防线被突破,那九江,湖口必成第二防线。
  可惜他的所有上疏都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应,之后还收到陈公的秘信,说让他不要在上疏,国主对此已经厌烦了,对他不好。
  从那之后,他便不再上疏,只能不断加强自己的武昌守备。
  而南面新上任的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据说是国主钦定的大将,不过见面之后他却觉得是个怂包,和其关系也不太好。
  或者说与同僚以及朝中官员,除去陈公,以及徐公之外,就没有谁和他关系很好的。
  徐公(徐铉)是他一一个看得起的文人,在和朝中那些软骨头不同,虽然都是读书人,但徐公格外有骨气,见面不多,可他映象很好。
  林仁肇不管将士们的抱怨,又在下午重新制定了计划,加强了南都武昌附近江防部署,虽然沿江其它同僚大多散漫不当回事,可他却一刻都不敢放松。
  。。。。。。。
  “主力走唐州,襄州(襄阳),荆南(今荆州市),沿江陵动进,进攻南都武昌。”枢密院中,魏仁浦提出自己的建议。
  年关将至,战争准备已经进行一年,枢密院里摆着暖和的炭火,门窗都留了缝隙,一圈人正一面烤火,一面围坐着商议光于进攻南唐的进兵路线。
  如今打南唐,可谓敌我最悬殊的一次战争,南唐的实力完全没法和秦国相提并论。
  所以这次打仗,史皇帝定下了目标,不只是能打过去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少杀人,少破坏南唐的经济基础,不让百姓受苦。
  基于这样的要求,枢密院提出两点。
  一、沿江进攻,不向南纵深展开开兵力,主力军队打沿江重镇。
  二、各路军队直取其首都江宁城,打下江宁其它地方自然就臣服投降。(既金陵,南唐改为江宁,但北方人大多数时候依旧习惯叫金陵)
  三、战争如果不顺利,就改为消耗战,不发动强攻,大军不就地就粮(就地抢粮)。
  史从云十分同意,第一点从战略上来讲,如果拿下江边重镇,那南唐基本也就亡国了,而南唐几个重要军镇,武昌朕,镇南军,奉化军,镇海军,江阴军,基本都是沿着长江部署的,不向南打,能加快战争速度,又能避免战争的大规模破坏。
  第二点则最为重要,直取金陵,其它不管,这样能把对南唐全国的破坏降到最低,而南唐战斗意志也不强,如今他们已经三面被大秦国土包围,成了小的国中之国,只要金陵陷落,其它地方绝大多数也就投降了。
  第三点则是基于两国国力来说,根据卢多逊和武德司间谍的秘密回报,南唐国人口大致在五百万左右,这和如今地大物博,人口两千万左右的秦国来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即便不能迅速取胜,耗也能耗死他们。
  闾丘仲卿就提过,据他的推算,就算情况最坏,秦军渡江都不成功,也之需要常年袭扰,让南唐国在长江沿线保持三十万军队,那也只需十年,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后勤补给就会让他们的国家完全撑不住而崩溃。
  当然,那是下策,史皇帝等不了十年,他也不想要一个饿殍遍野,人口锐减的江南。
  他想要的江南是物产丰富,鱼米之乡,人丁兴旺,美女很多的江南。
  正当史皇帝踌躇满志,用手划过襄州,荆南,江陵等沿江城市时,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