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你们各军知道怎么样培养炮兵,怎么修检火炮吗,这岂是一朝一夕能学的事。”
“对,明年大战在即,人的调度,兵籍变更,装备变更,这些都不是小事,哪会来得及。”立即有神火军的将领附和。
王审琦冷静的说:“确实不是小事,可不能只想眼前这几年的事,明年的战不算难,往后才是硬战,改变越早越好,官家,长痛不如短痛。”
“你就是说得轻巧,什么叫短痛,数万人打散那叫短痛吗?大家都是历经生死,情同手足的弟兄,一下叫我们分开,各奔东西,那叫什么短痛。。。。。。。”
“那和我朝家国大事想比都不算什么。”
“少说好听话,你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是你鼠目寸光。。。。。。”
“。。。。。。。”
场上双方说着说着就吵闹起来,火药味很重。
“朕叫你们说意见,不是叫你们来吵架,再闹叉出去!”史皇帝一句话,顿时才让场面得以控制。
双反又回到了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之中。
神火军的愤怒可以理解,但史皇帝心中却越来越认同李处耘和王审琦的观点,随着帝国的扩张,疆域的壮大,一支或小部分军队厉害是没法满足国防和扩张需要的。
秦朝需要的是所有的军队都能打,而且这件事越早越好,长痛不如短痛,因为这几年他们只是打江南,过几年就要打辽国,打河西,打辽东了,战争只会更加困难。
于是一直到了下午,史皇帝让林尚宫诶所有在场的将军和武官们准备了酒食,大家就在枢密院外的空旷石砖上席地而坐,就地吃喝。
史皇帝也端着酒碗走到他们中间,下了最后的定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大秦要更进一步,就不能故步自封。
神火军是当初朕下诏组建的,战功赫赫。”
他一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聚过来。
“不过我朝禁军二十余万,不能只有神火军一家独大,所有各军都能打才是长远之计,才于国家有利。
至于朕的脸面,没有将士们的性命重要,更没有国家前途,天下苍生福祉重要。
这件事也确实宜早不宜迟,长痛不如短痛,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江南,战还好打,正好也可以试试效果,往后如果对上北方强敌才知道临阵磨刀,那就为时已晚。
朕心意已决,往后炮兵要下放配属到各军,各厢中去,至于神火军。。。。。。便解散吧,降留神火营,作为炮兵培养的基地。
至于各军,各厢具体炮兵配置,需要你们和枢密院,兵部商量清楚,上奏疏来。”
“官家英明!”
话才说完,众多将领高呼。
神火军的几个高级将领也说了,不过话才说完,就当场嚎啕大哭起来。
不单纯是权力的滑落,军人出生入死磨炼出来的战友情也是原因之一。
只不过为了国家的未来,史皇帝容不得心慈手软,而且也因为他的威望在这,才能轻松压住将领和士兵的不满,如果换个人来做类似的事,或在二十年前,说不定就要起兵变了。
对内,是军事改革,把炮兵下放到各军,各厢级战斗单位中去。
。。。。。。
几天后,消息开始传开。
在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消息一出,都如同地震。
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原委和具体执行细节,只是记住了最关键的几个字“秦国解散神火军”。
无论是国内百姓舆论,还是天下各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一片哗然,震惊不已。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无论是国内国外,都知道秦国大名鼎鼎的神火军,使用各种战争器械还有独有的火炮,可谓连战连捷,战功赫赫,是秦国王牌部队,天子亲军。
如今一下突然要解散,不解之余还有不少人猜测是不是神机军要造反?或是秦国天子听了谗言之类的。。。。。。
总之各有说法,莫衷一是,全天下都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表示担忧,掀起一阵风波,而真正知情的秦国军方,却在执行着一次十分巨大的改革和变动。
神火军没了,但秦国禁军各军,都开始根据人数,战斗力,兵种兴致等,每军配备一到三个营的军属炮兵营。
而各厢则配置配厢属炮兵军,从下而上改变着部队的战斗力和军队架构。。。。。。
第465章 、南北
“北面有什么新进展。”史从云问。
万岁殿西,天子书房,史皇帝正单独会见王仲,他是每月按例来汇报武德司的事情。“幽州那边新招了一个间谍,是城里的商人,他帮我们做事主要想从南面倒卖东西去幽州发财。”王仲道,“这样的人会不会不可靠?”
史皇帝摇摇头:“能收买的同样好控制,打探消息,他重利还更好,这样的人钱给够了,说不定他爹妈都能卖,何况是一点消息了。
万一暴露也不心疼,这样不重要的角色可以多收买些,混淆视听,也能保护重要的间谍,不过绝不能给他们透露什么核心机密。”
“诺!”王仲拱手,然后道:“辽军抓住了我们一个人,我们也抓住了辽军两个,他们说要换人。”
“这件事你来决定吧。”
王仲点点头,间谍被抓住,一般下场都很惨。
去年他们一个在辽国的间谍暴露,被扒了皮处死,而他们抓住的辽国间谍也没什么好下场,一般能得好死就算好下场了。
“望江楼那边能不能弄到江南的图经。”史从云问。
王仲摇头:“有些难,前两天张永福才来了书信,图经是唐国机密,只有宫中才有,外面弄不到。”
史从云点头,“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
秋日,大将南岸一片金黄,鱼米之乡,天府之土,又迎来一年丰收。
不过在此之前,朝中却出了一些风波。
月前,南都镇南军将领朱令赟上奏,说南都留守林仁肇擅自调兵,没有请示朝廷就将镇南军往北调往九江等地,他们低下的将领想阻止,想先上奏朝廷,请示国主,被林仁肇大骂一场,还拔刀威胁。
国主李煜十分生气,当堂质问枢密使陈乔有没有这件事,枢密院有没有发调兵的命令。
因为自从吸取唐朝教训,历经百余年动乱,各个国家都怕了藩镇作乱,最终都形成一套新的军队管理机制,外将想要大规模的调兵,都需枢密院同意,把调令给国主加玺印再发下去。
镇南军五六万人,调度起来可不是小事。
显然李煜震怒于他根本没看到过什么调兵的奏疏,要么是枢密院擅发军令,隐瞒了他,要么就是林仁肇目无国法,自作主张。
事已至此,枢密使陈乔也不敢怠慢,立即撇清关系,表示他们枢密院近来从未发过什么军令,可以让枢密院上下所有官吏和兵部的官员作证。
这一下,顿时所有事情都落在林仁肇身上。
国主李煜立即派人去南都查明情况。
几天后,御史回来,一同到的还有林仁肇请求调度军队,说明九江之重的奏疏。
御史在南都并没有见到林仁肇,他人在武昌,没回南都,不过也证实了朱令赟等人的奏报,林仁肇确实准备擅自将镇南军调到九江去。
这一下,罪名都坐实了,奏疏还没到,没被枢密院批复,国主加玺印,林仁肇就已经擅自调兵。
国主大怒,下来将林仁肇革职待审,派御史去将林仁肇押解入京,随后下令朱令赟接替镇南军节度使,镇守南都。
命令军队立即从九江,武昌等地撤回去,拱卫南都。
一系列命令之下,枢密院的陈乔等人觉得不妥,因为这样西面江防会空虚,而且除了林仁肇,他们想不出别的什么人还能看守武昌。
但随着林仁肇的落马,很多人立即落井下石,借机发挥,各处弹劾的奏疏一直不断。
其中还有借机弹劾枢密院纵容外将的,导致在国主的气头上,枢密使陈乔等人明知这样布置不妥,也一句话不敢说。
而国主本来就不懂兵事。。。。。。
对林仁肇的弹劾可谓花样百出,其中最离谱的还有猜测的,如江宁府尹上疏说当初林仁肇曾请命趁秦国大军在蜀地时给他两万精兵去夺回淮南。
可如今看来,很可能他不是去夺地,说不定是想带兵过去投降的,毕竟秦军强势,他又是个目无王法,不将国主放在眼里的人。
这几乎是要把林仁肇往死路上逼了。
。。。。。。。
望江楼里,陈乔与老友徐铉对坐,满脸懊恼:“是我害了他啊。”
徐铉没有接话,只小声道:“我查探到一点消息,江宁府尹是收了皇甫家的钱。”
“皇甫家?”陈乔点点头,“我懂了,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如果林仁肇死了,只怕要空出很大的位置来,他们那些草包早就虎视眈眈。”
“这事也不能全算陈公的错,林将军太过冒失了。”
陈乔摇摇头,他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国主只喜欢风花雪月,很少管兵事,所以以往他们枢密院的批复只要上去,国主几乎一眼不看,照例加玺印就发回来,然后执行就可以。
正因如此,他又觉得林仁肇比他在军事上更有见地,所以只要是林仁肇的奏疏到了枢密院,几乎他都会准许,然后递上去加盖玺印。
久而久之,林仁肇和枢密院都有了默契,因为军事调度,往往需要时间准备,所以他那边上疏之后,就可以直接准备,因为不存在会被枢密院拒绝的情况。
等批复回去,刚好准备工作也做好了,直接调动就成。
前几年他们一直如此,没想到如今却被人抓了把柄。。。。。。
陈乔心里明白,朱令赟,皇甫继勋等人肯定是有备而来,专门抓住这个缺漏要扳倒林仁肇的,他却毫无办法,一不小心,枢密院也会卷进去。
“我会尽量走动走动,只求能活命。”徐铉最后安慰。
陈乔郑重拱手谢过,然后望着栏杆外的大江北岸:“我忧心的不只是林留守的安危,还有北面啊。
这几年来,每到冬日,到我都会睡不好觉。”
“江宁太冷了?”老友问。
陈乔起身,摇摇头,抚着栏杆北眺:“因为北面如果要横渡长江,肯定会在冬季江河枯水的时候发起进攻。”
徐铉一时说不出话来。
。。。。。。
之后的时间里,朝廷对林仁肇的处理开始,经过几次审查之后,林仁肇供认不讳,革职基本是没跑,关键是能不能保命的问题。
朝廷上有不同争论,有人说欺君罔上,无视国法,其罪当诛。
也有少数人,如徐铉,陈乔等人提出,林仁肇还是很有才干的,可以削除官职,贬为庶人听用。
不过国主对于此事非常生气,加之大多数人都觉得林仁肇该死,国主也偏向与处死林仁肇。
就在陈乔等人觉得无力回天,林仁肇死定的时候。
秋日,北面传来一个震惊朝堂的消息。
北方秦国天子史从云下令,解散秦国禁军中的王牌部队神火军。
这个消息才传到江南时,谁都不信,毕竟神火军是秦军主力,史从云手中的王牌,经历这么多的大小战争谁都知道。
没想到几天后传言越来越多,很快消息被做实了。
一时间,南唐朝堂上下如炸开锅一般,不少人心中都隐隐压抑着一股欢腾。
史从云自己解散自己的王牌部队,为什么?
肯定这其中有大事,难道说秦国有兵变?还是说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