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南唐朝堂上下如炸开锅一般,不少人心中都隐隐压抑着一股欢腾。
  史从云自己解散自己的王牌部队,为什么?
  肯定这其中有大事,难道说秦国有兵变?还是说秦国内部出了乱子,有人想要夺权?
  各种猜测不断,不过都实令南唐君臣喜上眉梢,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江南更加安全了,秦国越乱,越是内部出事,他们越安全啊!
  消息坐实之后,南唐朝廷都弥漫一股喜气,如过节一般。
  陈乔则抓住这个机会,趁着国主心情好时私下求见,向国主李煜提出不杀林仁肇,留着他听用。
  秦国解散主力禁军,很可能他们内部出了乱子,想想几十年过来的中原诸国,梁、唐、汉、周,说不定秦国也要步他们的后尘,也会分崩离析了。
  如果真是那样,必须留着大将将来趁乱北上取地,夺回淮南,甚至恢复大唐时的光景也未可知啊。
  这番说辞深深打动了李煜的心,一来南唐自诩大唐王朝后裔,有志恢复唐朝的荣光,二来他最近心情大好,也觉得林仁肇不是什么非杀不可的罪过了。
  于是李煜下令绕了林仁肇的死罪,还没有将其完全贬为庶人,而是留在九江做了一个地方厢军指挥使,以示惩罚。
  而原来的镇南军则完全由朱令赟接管了。
  神火军解散,一时让江南很多人都松了口气,不过也更加密切的关注起北面的局势来。
  。。。。。。
  大梁,很快到了冬季,天很冷,史皇帝经常换着地方的找老婆们报团取暖,摩擦生热,小日子过的还可以。
  不过他着实低估了解散神火军引来的后果,居然不只是神火军内部的问题,还因为这次解散,让国中一些人产生了恐慌的情绪,还以为又会有兵变什么的,有些人家甚至离开了大梁,跑洛阳去了。
  毕竟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兵变的事太多,百姓们都有些杯弓蛇影了,好在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
  。。。。。。。
  日子就这样又过一年,到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赵侍剑、周宪、符六妹和花蕊夫人都前后怀孕了,这次连小黄花也有了身孕。
  还有就是周玉英也有了身孕,这让史皇帝多少觉得有些不是人,人家才十八岁啊。
  不过想想如今的世道,他又觉得没什么了,比他禽兽的大有人在。
  他还给周玉英改名为周女英,因为周宪的字叫娥皇,她妹妹叫女英,那不就是娥皇女英了吗。
  对于这次改名,不止在后宫,连朝堂上的都有不少人以娥皇女英的典故来恭维他,说他贤比尧舜。
  史皇帝对此很是不满,那什么尧舜有他英明吗?当然这话他不会说出来,只是心里这么觉得。
  又一年开端,这一年却格外不同,军中上下都十分忙碌。
  因为枢密院,两军司高层都明白,今年将发起对南唐的灭国之战。
  经过几次会议商讨之后,大家最终将出兵的日期定为秋收之后。
  因为那时正好是初冬时节,既不耽搁秋收,又刚好赶上江河枯水期,对打江南很有利。
  出兵的准备各方面都已经差不多,年初,扬州的赵匡胤又上疏一次,说去年扬州丰收,后勤准备更加充足了。
  随后,到三月,经过半年左右的整改,所有的军级单位都配备了炮兵营地,由军都指挥使直接指挥调度。
  而神火军则只留神火直,编制大约两千人,负责炮兵的培养和训练。
  当然神火军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因为炮兵到了哪里都是宝贝疙瘩,各军都爱护有加,毕竟一个炮兵营就能救很多人的命。
  特别是在攻城战和攻坚战中,这就好比没人会得罪随军的大夫一个道理,那都是生死相关的利害。
  对内战争准备充足,对外的外交欺骗也在继续。
  端午节,史皇帝先是假惺惺的给辽国的萧思温写了一封信,问他女儿的病情,催促他早点把萧绰送来给他享受,兵叮嘱差不多准备好今年的牛羊,不要耽搁。
  随后又给江南送去慰问的诏书,字里行间也暗示快点把过节的孝敬送来,和往年几乎没有区别,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南唐国很懂事,很快送来一份礼物。
  史皇帝高兴的写信夸奖了他们,让后从武德司望江楼的间谍那里得知,南唐那边都在传言秦国解散神火军,是不是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史从云和几个宰相商议之后敏锐察觉这是可以利用的。
  于是故意在给南唐的回信中写,北面有家事要处理,江南只要安分守己就能安然度日,让江南更加确信秦国内部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处理,没功夫搭理他们。
  随后史皇帝又下令在五月,召回秦国在江南的使者卢多逊。
  卢多逊去年就去江南了,负责监视江南和安抚江南君臣,以防他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北方,察觉北面的备战。
  卢多逊的任务完成得十分漂亮,据回报,他在江南和唐国君臣处得很好,还以各种言语和北面的事情来麻痹江南君臣,一直给他们造成一种两国之间关系很好,只要安分守己,秦国就不会渡江进攻江南的错觉。
  要知道这里面很需要把握尺度,过了或者不到位都难以令人信服,卢多逊做到了。


第466章 、出兵之时
  江宁宫城,位于江宁府衙以东,再往东面是武会府。
  内秦淮横穿内城,画舫缓缓移动,热闹非凡,遥望去如同一条灿烂星河落在人间。
  御街从东北向西南,斜穿城内的秦淮河,灯火阑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皇城南角楼高耸,艳红灯笼挂满楼角,能俯瞰大半个江宁城。
  城西龙光门,城南长千桥,那些繁华都尽收眼底,与大梁相比,此地只是地方更小了些,卢多逊心想。
  回过神来,角楼高处夜风习习,觥筹交错,轻歌曼舞,笑语喧阗。
  远处楼角到处都是珍贵蜀锦,席间诸多珠光宝气的琉璃宝杯,葡萄美酒,美味佳肴,珍馐美馔,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尊贵奢靡,他在大梁是从未享受过的。
  卢多逊忍不住想,这么多珍贵蜀锦,大多都是从蜀地买的,对秦国来说是大好事。
  在大梁可没这样的享受,官家会宴请他们,但无论是琳琅满目的菜品,还是婀娜多姿的美姬,官家的排场都远不如江南。
  可要说带甲之兵,赋税田地,疆土人口,秦国却又远胜唐国。
  他不经想,是奢靡享乐招致的水衰落,还是衰落招致奢靡享乐,不思进取。
  不过思绪稍回归,张洎、刘澄等人已经端着酒迎过来,卢多逊立即热情的与他们交谈起来。
  这次来江南,他交了很多朋友,其中刘澄是国主李煜的心腹,张洎也是。
  他这些年跟着大军走南闯北,见识的人多了,心里有判断,刘澄不过是一个会阿谀奉承的人,李煜却觉得他很有才干和真知灼见,大概是正好切合心意吧。
  这些事他只在心里想。
  说了一些话之后,那边国主要见他,他便过去了。
  这次宴会最主要的就是为他饯行,因为官家已经派人来,让他月底回大梁。
  他心里明白,这说明官家准备对唐国动手了,才会让他先走,而且如今已是夏季,等到秋冬枯水使节,就是大军渡河的大好时机。
  不过表面上她依旧不动声色,与众人交谈甚欢,乃至到了国主面前,被以上宾相待,他便拿出一副恋恋不舍的姿态说:“承蒙国主款待,若非君命在身,我都不舍得离开这江南金玉之地,鱼米之乡。”
  众人也十分感动,卢多逊在江南没有太多的官威和架子,和他们相处很好。
  原本众人还以为卢多逊会很难伺候的。
  最后,李煜亲自向他举盏,然后道:“希望上使回到大梁之后,向天子说明我们的恭顺和心意,我们勤勤恳恳,忠心耿耿侍奉大国,没有忤逆的意思。
  江南作为属国,向来也以大国马首是瞻,往后有什么吩咐,只需天子明言,我们定会尽心执行。
  每年的供奉岁钱,不敢丝毫怠慢,定会呈送,如有耽搁,可能是道路阻隔,尽可派使谴问。
  再者,吴越王与我们有仇,他向来奸诈,希望天子不要轻信他们。”
  卢多逊连点头:“国主放心,我在贵国多受款待,最明白这里的情况,也知道江南赤诚,回去之后定会向官家说明。
  也请国主放下心来,我朝出兵,向来不是持枪凌弱,而是有理有据的。
  刘鋹狂妄自大,辽国、北汉再三挑衅,主动出兵,蜀地残害我关中百姓(秦国说法),以至于给自己招来兵祸。
  而像是如今的江南,吴越,我朝从未有加兵之意,宗主名义已定,国主尽可安心。”
  卢多逊接连安慰,心里感慨不已,在南唐这么久,他越发觉得李煜此人胸无大志,优柔寡断,他既不甘像吴越王那样放低姿态,以求安民治世;又没胆气如官家那样杀伐果断,开疆拓土。
  他想安然享乐,又不甘屈居人下;想光复李氏唐国,又没有本事和魄力。
  思来想去,只有“心比天高,志比纸薄”来说他,这样摇摆不定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
  宴会中,他再三安抚李煜,并以各种理由安慰他,秦国决不会出兵。
  在这样的气氛中,自然是宾主尽欢。
  卢多逊表面与众人欢谈,心里却想着如何立功,他一直想找个法子弄到唐国的图经(地图),可直接向李煜要又不合理,怕打草惊蛇,私下去弄说不定也会暴露。
  但他却十分想立下这个功劳。
  饯行宴之后,明天他就要回大梁了,半夜卢多逊在床上思来想去睡不着,就在辗转反侧时,他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个主意了。
  。。。。。。
  第二天上午,南唐国主为卢多逊准备了众多珍贵礼物,其中包括一箱黄金。
  卢多逊推辞再三还是收下,之后南唐派出士兵护送他过江,同来送行的还有国主的亲信刘澄。
  还有不少和他相处融洽,或是想要讨好秦国的官员都到江宁城外送行。
  一直到正午后,他的船才出发,到了江心,卢多逊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一拍脑袋对送他过江的刘澄道:“差点忘了间事,快折返回去!”
  对方见他这架势,连让士兵掉头,又回去了。
  之后卢多逊匆匆折返见了李煜,又是道歉之后才道:“之前官家说要补修天下图经(地图),如今只缺江南的了,曾交代我带回去,结果差点忘了,特此回来向国主讨要。”
  他说得像是一件不经意的事,才想起来一般。
  李煜不疑有他,一听说史从云点名要的,根本不敢耽搁,连下令召集翰林院的人来给画出来,也没有怀疑其他。
  一来卢多逊和南唐君臣关系都处得很好,如好友一般。
  二来他是到了江心突然折返,就像不经意之间想起的事情,大家都没有起疑心。
  之后又等了两天,南唐翰林院官员才将图经画好,交给卢多逊,随即告辞之后返回大梁。
  。。。。。
  当年六月,史皇帝在准备好了军队,准备好了渡江方案,准备好了后勤补给之后,南面出使回来的卢多逊又给他带来一个大好消息,他居然一个人搞到了南唐的地图。
  此事可谓是最令史皇帝意外的,和枢密院,武德司比对之后也惊喜不已,这地图画的实在太精细了!就如艺术品一样,南唐不愧是艺术氛围很浓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