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胡辇却面带忧色。
史从云不解,问她是不是不舒服。
萧胡辇摇头,好一会儿才看向他,直言不讳的说:“平定了南方,陛下是不是要出兵向北了,我们的大辽国不是陛下的对手。”
她说出这句话,说得很直率,不过却令史皇帝心头一跳,原来就连萧胡辇都看出了他的心思,那么北面辽国那么多人,他们会不知道吗。
“就像汉唐那样,千百年来你们的先祖也曾是中原王朝的臣属,中国混乱是你们壮大的机会,但当历史回归大潮,中国再次一统四海,你们也该顺应潮流,归顺中国。”史从云道。
萧胡辇不服的说:“那我们注定就要屈居人下吗?谁说上天有这样的安排。”
“上天没有安排,我安排的。”史皇帝轻捏她好看的下巴,“我安排你在下面。”
萧胡辇脸红了一下,随后道:“我知道陛下宽厚,准我什么话都说,可就算这样还是忍不住,并非不知感恩,只是我自小就这样。”
“你想说什么就说,不过只能在我这里说,如果被外人大臣们听去就不行,那会害了你。”史从云嘱咐她,对他来说,这些话没什么,大家讨论讨论而已,如果萧胡辇在大臣们面前说了这样的话,那就事大了,可能自己都难保护她。
萧胡辇听话的点头,随后拉着他大手:“如果是说晚上,我能屈居人下。。。。。。”说着她抬起头,脸色红晕,眼中水雾朦胧。
史皇帝一下有些难以把持,教育到:“白天你可以在上面!”
。。。。。。。
六月初,夏日酷暑初至大梁,随后一个天大的喜讯也到了,秦军大军进入金陵,唐国皇帝,文武百官投降,南唐灭亡。
一时间大街小巷,百姓奔走相告,三教九流,人人互相攀谈此事,整个大梁都陷入欢腾之中,这些年来,每隔几年就有大好消息,曾经的乱世似乎正在终结远去,昔日辉煌安稳正逐渐走来,在秦国,身为大秦子民,所有的日子都越来越有盼头,未来也充满希望。
南唐的覆灭,昭示南方的一统,天下再次开始回到曾经四海归一的天下。
第489章 、献俘仪式
江南唐国灭国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大梁,街头巷尾的议论还未散去,宫中已经放出新消息,江南国主和文武百官将会在六月底押解入京,穿过龙津桥献俘,于归德门外献俘,不过因为李煜识大体,顾全大局主动投降,太庙献俘仪式取消。
毕竟如果在太庙献俘虏,那就不简单的是围观壮国威了,还需要把李煜当着祖宗的面大骂一顿,让后再施惩戒。
有些惩戒是打几下,有些则直接会杀人祭祀先祖。
史皇帝免去太庙献俘这一环,只由国主去太庙告诉先祖功绩。
到六月底,曹彬押解李煜及南唐文武百官回到大梁,随行士兵五万余人,于南面水门入城,随后过龙津桥,入内城,到皇城归德门下。
李煜身着素服,形容枯藁,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绳子以示俘虏的身份,曹彬身着戎服在前,身边是各路大军将领,刘仁赡,李处耘,王审琦等。
而在归德门前,早已搭建好一个高台,装饰华丽,华盖高悬,旗帜林立,左右文武百官,再外围武装到牙齿的禁军戍卫,空出一大片地来。更加外围还有许多开封府衙役维持秩序,许多百姓汇聚在城墙下,老树边,树枝上,远处阁窗户边,还有栏杆,瓦片上都爬了人。
几个差役因怕危险好几次远远的喊叫过让人下来,不过依旧无人理会。
后方城头上旗帜林立,有禁军守卫。
场面很壮阔,虽说不上奢华,却很有厚重感和压迫感。
随后,曹彬领头,李处耘,刘仁赡,王审琦一同跟在后方,都声着戎服,不过不是打仗时穿戴的厚重甲胃,身着几十斤的厚甲大夏天参加这样的仪式,估计半道就给几个将军都闷熟了。
他们穿的都是武官的仪式用铠具,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武将,不过更加轻薄华丽,甲片十分轻便,穿起来更加不会影响行动,整体不过十斤左右。
曹彬将李煜牵着,在众多百姓和士兵围观之下送到身着华服的史皇帝和符皇后面前,随后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大概就是说依仗官家的英明神武,得以擒获李煜,都是官家的功劳啊之类歌功颂德的话。
随后李煜又念了一遍自己的降表,承认自己僭越神器,私自立国的罪过,又说自己识大体,顾大局,向秦国开城投降的功绩,请求官家看在他保境安民,顾全大局的面上给他一些俸禄和爵位赡养妻子儿女。
史皇帝听后没有答话,因为李煜那一堆遣词造句,辞藻华丽的长篇大论他没听懂,只抬手让身边的范质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关于李煜处理,他早叫宰相们商议过了。
很快,范质上前一步,开口用一封诏书给出了对李煜的安排,汴水边上的屋宅已经给李煜家人安排好,可以随时入住,加封李煜为越王。
这一下,汴水边上,已经住过了北汉、南平、武平、蜀国的各国国主,除了残暴的南汉国主刘鋹被处死之外,其余人都被安置。
李煜激动得立即跪地谢恩,边谢边哭。
随后就是江南文武百官,一一被献上,旁边的翰林院官员会陈述他们的罪过,让后做出判决,很多人作为庶民流放,不少人都面如死灰,不敢有丝毫反驳。
到徐铉的时候史从云忍不住道:“这个人不错,录入翰林院听用吧。”
没想到徐铉反而怒道:“我不是货物供人挑选,陛下也非我主,江南已亡,不求苟活。”
周围大臣脸色都不好看,史皇帝摆摆手:“等你冷静几天后再来说话吧。”
随后到一个叫张自的重臣押解上来的时候,身边的翰林院官员斥责他抵抗秦军的罪过,罪该万死,张自正色道:“我的罪过,早该死了。
我身为人臣为人主效命天经地义,见到自己主人不咬不叫,见外人就往死里咬的狗才是天下最好的狗。
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臣分了!”
史皇帝听了一愣,一时间分不清这个人到底是为活命还是真有骨气了。
于是问身边的曹彬,“这人在江南什么身份?”
曹彬拿出手中卷宗看了一下,立即回道:“官家,这个人是南唐举进士出身,累迁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知枢密院事,在江南恩宠第一,他和已经自杀的陈乔是力主据守,抵抗我军的人。”
史皇帝看他一眼,这个人不管是不是真有骨气,这样的机敏和应变能力也不错,举进士出身说明他博学多才,做过礼部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又参与过枢密院的事情,说明他是个有阅历有本事的人。
只要有本事,史皇帝就不太在乎他的缺点,只要不是太大的缺点都可以接受,但没本事就是尸位素餐,为祸百姓。
于是他开口道:“这个也留用吧。”
这次,张自没有像徐铉那样抵触,只是一声不吭的被押下去。
接下来不断有人被押上来,之后到了叫萧俨的老人,史皇帝看了一下他的卷宗,因为卢多逊给他讲过萧俨掀李煜棋盘的事,史从云知道他是个刚烈又正直的老人。
直接问他:“萧公,可愿为我朝效力。”
萧俨哼了一声,虽然发须杂乱,衣着有些褴褛,依旧硬气的说:“一臣不事二主!”
“朕听卢多逊说你素来刚直不阿,是个直臣,本想让你去御史台和我朝那些能臣干将试试,没想到你也是徒有虚名啊。”史皇帝摇摇头。
萧俨却一张老脸涨红,气得说不出话来。
等把他带下去之后,史皇帝才对身边人道:“这个也可以留用。”
。。。。。。
最终,被允许在秦朝保留官身,继续为朝廷效命的只有三成左右,而且多数都是科举取士晋升的新人,余下官员大多被贬为庶人,准许回乡。
还有些被将士举报,有恶劣抵制秦军行为的顽固分子,总共十一人被判处死。
自此,江南的国主和他们的文武百官有迎来自己的命运,到下午,史皇帝率百官,和皇后一起入太庙,告慰先灵,告知他们此次大捷,剪除南唐的功绩,随后下诏昭告天下。
第490章 、土地变革+吴越国策
盛大的献俘仪式之后,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后续处理跟加复杂和漫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论功行赏。
各级将领的赏赐少不了,大多都按惯例加官进爵,只有两个人比较特殊。
一个是党进,因为他在大战中被擒,少有的打了败仗,随后抓了卢绛,加之其它军功,算功过都有,所以加官进爵了,但也不多。
另一个就是赵匡胤。
作为扬州转运使,他很好的完成了给养大军的任务,且在年初正月和二月时,两次击败了南唐地方部队的反扑。
那段时间江南的部队也看出扬州是秦军东面后方重要补给中心,所以派兵偷渡长江袭击,都被赵匡胤率领地方厢军击退,也是不小的功劳。
这样的功劳不可能不赏,可让赵匡胤领兵史皇帝始终放心不下,思来想去将他调到枢密院来,作为枢密直学士,参与军事决策,但不直接领兵带兵。
而对中下层将士的赏赐则更加复杂,也是一件工作量繁杂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史皇帝不断兑现他的诺言,就是给予士兵土地,这些土地怎么来?自然是从这些年他新打下的蜀地,河东,荆楚,河北中部,淮南,岭南,江南等地来。
这些地方经过他的武力清扫,很多豪强大族,官员地主都被连根拔起,许多土地空余出来,这些土地一些分给当地百姓,一些作为军功奖赏赏赐将士。
但这是个繁杂且工作量很大的事,简单的来说,他的禁军士兵来自五湖四海,要给他们赏赐土地首先要给邻近他们驻地或是祖籍的,由禁军士兵自己挑选。
其次如今的禁军是职业军队,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在服役,他们的土地多数都没法自己耕种,所以也有些士兵会要求将土地换成等价的钱财,这样的要求枢密院也必须统计好,然后一一兑现。
而余下的土地分给百姓能就近最好,但不能就近就只能迁百姓过去。
如河北受灾后耕地大幅减少,很多百姓已经没有土地耕种,而江南在很多官员和地主被贬谪收拾之后,许多豪强大族垄断控制的大量土地都闲置出来,多达百万亩,于是当年秋收之后,国库充裕。
史皇帝和宰相们商议决定颁布新政策,河北没有耕地的百姓,如果愿意迁居江南则能获得耕地,去江南的队伍由官府统一组织,路上供给粮食。
这样的政策会持续几年,整个过程也会持续几年,而就在颁布当月,就有很多百姓积极响应。
而对于河北的豪强地主,史从云也一直没忘记。
七八年前他第一次北上河北去打辽国时就记得,乱世之后,因为局势动荡,人员外流,他经过的河北有大量土地抛荒,普通百姓却不敢去耕种,因为那些都是豪强大族的地。
那时他就觉得,这样的威胁比辽国更甚。
那些豪强地主可不简单的是门阀,很多是唐末之后乱世中的大小军阀,地方豪强,有自己私人武装,这也是他们宁远抛荒也不给百姓耕种,百姓却不敢反抗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史皇帝只能望而兴叹,不敢有什么作为,就连当初的官家郭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