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场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不少目光自陈桥驿开始就时不时汇聚在吴越王身上。
  宴会上,史皇帝还打破常规的邀请了他平日不怎么喜欢的大相国寺高僧陪席,主要是因为吴越王钱俶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
  十年几年前他复兴杭州灵隐寺,请智觉延寿为中兴第一世。又迎请螺溪义寂讲法华经,特赐“净光大师”之号。复遣使赴日本、高丽,求取天台论疏,致令天台教观绷然而起。又于杭州建普门寺,于钱塘建兜率院等。
  虽然史皇帝本身不喜欢那些白吃他财税的秃驴,但为了政治目的他也不介意利用一下。
  宴会上钱俶与大相国寺的“大师”们相谈甚欢,十分融洽,而这几位“化外高人”,不在俗世的高僧情商也很高,脑子活络,不然人家怎么是大师呢。
  他们十分清楚史皇帝为什么会请他们来这样的场合,在一脸高深莫测的与钱俶谈经论道时,时不时也会一副世外高人的中立口吻给他讲一些“舍得”“放下”之类的佛学哲理,这让史皇帝也觉得这几个秃驴顺眼了不少。
  钱俶则似乎听得感触很深,听得连连点头。
  一天的接风洗尘,宾主尽欢,随后便是鸿胪寺官员安排下休息。
  不过吴越王始终没做出什么令秦国君臣期待的举动。
  不过第二天,就有鸿胪寺官员通报,说吴越王请求面圣。
  再次于垂拱殿见到吴越王的史皇帝还尚存的焦虑立即褪去,因为吴越王与他的王妃盛装打扮,捧着玺印,奏疏,还有年轻子女跟在身后,捧着象征兵权的玉制斧钺,准备归还天子。
  原来吴越王是讲究人,非常注重仪式,昨天那样的场合太过草率,而且他风尘仆仆,并不体面。
  今天他焚香沐浴更衣,换上来吴越王袍冕,带着他的王妃和子女一起来见天子,其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其实就算这次吴越王还抱有其它想法,他人已经到了大梁,史皇帝也不可能让他回去了。
  吴越王郑重表示自己愿意纳土归降,让天下重归一统,还说了一段大义凛然的话。
  史皇帝连连点头,不过却有些惊喜得心不在焉了,都没仔细听他的话,只是让人叫来几个在政事堂上直的宰相过来做个见证,又叫来翰林学士记录,让起居郎都过来。
  在众人见证,翰林学士,起居郎记录之下,史从云郑重接过了吴越王的玺印,斧钺,兵符,同时也让翰林学士和起居郎将吴越王的大义记录在桉。
  钱俶十分感动,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身后之名往往看得很重,而史皇帝给了他足够的名声。
  象征意义的事情做完之后,宰相和翰林学士们也纷纷向吴越王行礼,并对他歌功颂德,称赞他的大义。
  钱俶十分喜欢这样的话,也满面红光,与几位宰相说起话来。
  之后,史从云留钱俶全军在宫中吃饭,这次是德妃费氏做的一些家常饭菜,就如两家人私人聚餐一样,轻轻松松的吃了一顿饭。
  而在聚餐之后,还有很多事需要解决,权力的交接首先是武力的保证,之后要安排秦国军队接管吴越,同时税务系统,官吏系统,法律系统的改革交接也需要跟进。
  这也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预计需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好在史皇帝有着优秀的宰辅系统,这些事多数时候不用他来费心费力,特别是细枝末节的地方,大方向上给出指示就行。
  虽然接下来的交接需要数年时间,但吴越王在众人见证下识大体,顾大局,将十三州一军之地纳入秦国,真正实现南方一统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
  在天下人的眼中,如今已经是天下一统了。
  而对于吴越王的安排,史皇帝自然也给予他所有国主中最优厚的待遇,与所有那些曾经被他抓来,安排在汴水之边软禁的国主不同,史从云允许吴越王在京城自选地基,由八座司为他建造宅院。
  同时加封他为邓王,给他的供奉也是真正的王爵级别,同时准许他组建一定规模的私人武装,确保他在秦国依旧享有权力,所以加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另赐剑履上殿,书诏不名的待遇。
  而吴越十三州一军,全数纳入朝廷管辖,吴越的地盘不是很大,却大多十分富庶。
  十三州有杭州:辖钱塘、钱江、盐官、余杭、富春、桐庐、于潜、新登、横山、武康十县。
  越州(东府):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萧山、上虞、新昌、剡八县。
  湖州:辖乌程、德清、安吉、长兴四县。
  温州:辖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
  台州:辖临海、黄岩、台兴、永安、宁海五县。
  明州:辖鄞、奉化、慈溪、象山、望海、翁山六县。
  处州:辖丽水、龙泉、遂昌、缙云、青田、白龙六县。
  衢州:辖西安、江山、龙游、常山四县。
  婺州:辖金华、东阳、义乌、兰溪、永康、武义、浦江七县。
  睦州:辖建德、寿昌、遂安、分水、青溪等五县。
  秀州:辖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
  苏州:辖吴、晋洲、昆山、常熟、吴江等五县。
  福州:辖闽、侯官、长乐、连江、长溪、福清、古田、永泰、闽清、永贞、宁德等十一县。
  一军则是安国衣锦军(今杭州市临安区),是钱镠的诞生地,故特升为衣锦军。
  这些地方的全部纳入秦国,诏书于正月十八发出,昭告天下,自此,统一的秦国,一个整合的南方作为大后方。
  这些史皇帝曾经在十六七年前的设想,在他南征北战,辛苦耕耘之下,终于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实现了。
  他从一个为求活命,随波逐流的少年,变成了国家的领袖,三十出头的壮年人,众多孩子的父亲,好几个漂亮老婆的丈夫,在看着秦国如今庞大疆域地图时,史皇帝都唏嘘不已。
  于是对身边的起居郎道:“回想起来,当年我在河东,年轻气盛,鲜衣怒马少年儿郎,一个人杀了一百二十多个北汉兵将,现在感觉自己都有些老了,真是岁月如梭啊。”
  起居郎如实记录天子的言语,然后才道:“官家正是壮年,怎么会老呢!”
  史皇帝哈哈一笑,看着面前的地图,确实有沧海桑田的感觉了。。。。。。。


第492章 、整合
  随着吴越王纳土归降,南方彻底回归一统。
  淮南,江南,吴越,荆楚,岭南,南方时隔百年,再次重归一统,正月二十五,百官大朝。
  吴越王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入朝,虽然史皇帝给予他带剑入殿的待遇,不过他没有鹤立鸡群,就像普通官员那样身着官服,没有带剑入殿。
  大朝会上,百官纷纷出来恭贺天子一统天下。
  史皇帝则郑重的表扬了邓王的大义,随后做了一些年轻工作的安排。
  主要就是接管吴越的事情,这方面有很多安排。
  这件事一般是政事堂安排,不过因为这件事政治意义很大,也不涉及什么军事机密,无须保密,所以史皇帝觉得应该大张旗鼓,让所有文武大臣都知道。
  不过安排上,很多官员依旧只是走个过场,真正能参与进来的大多是二府三司的人。
  在朝会的最后,随着国家一统,史皇帝最终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康定,以今年为康定元年。
  当然所谓大赦也没赦到哪里去,就是赦免了一些小罪而已。
  康定元年春,史皇帝率文武百官在城郊祭祀天地,随后又祭祀太庙,告诉先祖一统九州的功绩。
  当然,如今幽州和辽东还在辽国手中,但形势上的一统已经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秦国上下都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因为吴越王的到来,李煜及江南众臣的到来也没太多人在意了,这对于李煜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因为忙着对吴越的接管,史皇帝也没有审理或是认真处置李煜的心思,最终在群臣商议之下给他一个南宁王的封号,让他领取不错的俸禄用来养活家人。
  他的府邸同样被安排在汴水边上,待遇自然比不上钱俶。
  之后史皇帝还曾召其入宫,宴会招待了他,在宴会上史从云也没避讳什么,李煜此来之带来他的五个媳妇和十二个仆从。
  史皇帝准许他在大梁找护院,同时告诉他,没事多写写诗词歌赋,虽然他治理国家不行,打仗不行,文章还写得不错。
  虽然李煜年纪比史从云大,不过还是一副受教的表情连连点头。
  史皇帝当初去江南的时候最恨的就是李煜这样老写些诗词让他背诵的,他读书的时候都想撕课本,不过后来他想通了,现在李煜就是写了,自己也背不到啊!那是留给后人背诵的。
  他现在是前辈先人了,怎么能不为千年之后的年轻后辈们多谋点福利呢,还是让李煜多写点吧,不用谢,都是应该的。
  不过总体上,李煜的待遇虽不及钱俶,特别在军政事务上,他毫无发言权,给他的封号只为给他俸禄,不过相比之下待遇好很多,因为他是主动开城投降的。
  江南的文武也有一些获得秦国任用,史皇帝也考虑过,江南的土地纳入秦国,那么也必须给予江南人对应的权力。
  如之前硬气的徐铉,虽然那一下说得大义凛然,悍不畏死,不过冷静下来之后,对于天子的任命也没有拒绝,进入翰林院成为翰林学士。
  徐铉是江南大名鼎鼎的才子,文采斐然,学富五车,让他担任翰林学士绰绰有余。
  原本不得志的北方人韩熙载,在江南为消除国主猜疑,只能日日宴饮,避免嫌疑,原本也想启用,没想到他因为家境困苦,在秦军攻破金陵的时候也病死在家中。
  南唐的宰相陈乔是个很不错的人才,卢多逊也跟史皇帝说过,只是没想那人太过刚烈忠诚,秦军入城那天,他在家中上吊自杀了。
  同样的还有南唐的沿江巡检卢绛,被俘之后绝食而死。
  张自则虽然嘴上强硬,但吏部官员去的时候他却十分有礼,而且没有抵触,顺滑投降了,被启用于礼部任用。
  而萧俨则最强硬,是南唐的大理寺卿。
  大理寺,掌管天下司法,相当于后世最高法院,负责刑狱桉件审理,一般都需要刚正不阿的人掌管,秦国的大理寺卿长期是窦仪兼任的。
  而卢多逊在江南那么久,向他汇报时觉得最是人才的人也只有三个,一个远啦南唐大理寺卿萧俨,一个原南唐枢密使陈乔,一为原先后担任南唐沿江巡检,镇江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南都留守的大将林仁肇。
  这三人陈乔自杀殉国,剩下的萧俨和林仁肇都是史皇帝重点关注的人。
  林仁肇不用说,早在十多年前的江北他们就交手过,是个能人强将。
  萧俨卢多逊对他的评价是为人方正,刚直不阿,断事明允,清廉如水,对南唐朝廷忠心耿耿。
  见面之后也确实如此,是个死硬派,在大理寺牢狱中只求一死,就是不投降。
  不过史皇帝也有自己的杀招,那就是让李煜去劝说他投降,唐国已经没了,江南只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已,他饱读历史,应该知道这些。
  最终面对昔日君主李煜的劝降,老头彻底绷不住了,大概是大喊了一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确实,如果连国主都投降了,那么他效忠江南还有什么意义。
  大哭之后在大理寺牢狱中要了纸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