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冬月,史皇帝在一次大朝会上放出风声,说他明年想要巡游江南。
  这话一出,很多人都不说话,虽然有人面带忧色,不过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有许久没说他坏话的范质一下跳出来反对,说天下初定,南方才经历战乱,天子南巡会加重百姓负担,不该大张旗鼓的搞这种奢靡活动。
  史皇帝痛快的一票否决了,反驳道:“打了这么多年战,我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见天子发火,大家都不出气,不过散朝之后,还是有大理寺的萧俨,御史台的窦仪等,都上疏劝谏,说他们都知道天子的辛苦和不容易,不过此时着实不该放纵,因为天下只是大体一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果天子想放松,在大梁也是可以,不必千里迢迢,抛开政务跑到江南去,天子是一国之本,不能久不居京。
  其中萧俨还以当初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情来劝戒他。
  万岁殿里,史皇帝让赵侍剑给他总结了所有奏疏的内容,听完之后全让放在桌上,又让赵侍剑将上疏劝谏的几个大臣都记下来。
  史皇帝自然不是要秋后算账,他只是觉得这几个大臣都不错,是敢说话的人。
  他之所以大张旗鼓去江南,并不是他贪图享乐,想带着美人去南面风花雪月,而是老赵给出的主意。
  就是要做一些让辽国放松警惕的事情,让萧思温等人敢于动作。
  如何让敌国放松警惕,在这个年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皇帝身上下手,帝国制度下,一切都是围着天子转的,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如果天子不在京城,是最能让人放松警惕的。
  老赵跟他说的办法是大张旗鼓的南巡,而且要提早造势,并且早和范质说好了,来和他吵一架,把动静弄大点,最好全天下都知道他去江南花天酒地去了。
  而与此同时,他也秘密派人北上,联络慕容延钊,郭进等人,让他们密切关注辽国那边的动静。
  史皇帝这边则时刻关注,他之所以去江南,就是因为去江南可以顺汴水进入淮河流域,让后走运河直入长江,一路都是水路,如果北方有变,立即从水路返回,两三天他就能回到大梁。
  而且他记得萧思温等人发动的政变历史上好像是在公元九六五年到九七五年之间,大概就是这几年,辽军的两次惨败,或许加速,或许推迟,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会加剧他们的内部矛盾。
  史皇帝想给他们营造一种错觉,让他们更加大胆一些。
  他和范质,赵匡胤,闾丘仲卿,李处耘等人仔细推敲过,如果萧思温等人要迎立永兴宫的耶律贤,那么他们必须有军队护送他北上,并且保证他在上京能够立足。
  而幽州的军队是由南院枢密使高勋调配的,要是发生大变,高勋肯定和萧思温是一伙的,他们两一个统领南院军队,给予耶律贤军事上的保障,一个说服群臣贵胃,给予耶律贤政治上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一旦辽国内部发生内乱,耶律贤的永兴宫在南面,想要护送他北上安全继位,并且与辽国上京的三大禁军抗衡,保证新国主的安全,那么高勋肯定会从南京抽调大量兵力。
  南京幽州距离上京近千里路程,一旦南院大军北上,幽州及其附近州县必然空虚,到时秦军来个全线出击,闪电进攻,他们根本来不及回防。
  刘仁赡则提出另一条更加快速的办法,那就是大批水军走海路沿海进军,然后从海河入海口朔河北上,直达幽州城下。
  这个提议史皇帝十分欣赏,这踏马不就是八国联军进攻大清的路线吗。。。。。。。然后痛苦的否决了。
  这个提议是可行,如果舰队从山东出发,绝对会很快,不过前线都已经到固安了,距离幽州不过连三天路程,再怎么也比水路快。
  不过史皇帝也同意他计划中的一部分,那就是依旧派出三十艘炮舰和一百艘支援船,从海河进入,在幽州附近给予陆军火力支援。
  毕竟舰炮比野战炮威力大多了,射程也远多了,可以帮助陆地上的大军清除一些难啃的敌人。
  而且可以想象,如果知道他们北上,辽国最可能的重要防线会设在城外桑干河畔,而根据前几次大军去幽州城下串门的经验,那条河是完全足够舰队炮舰通行的。
  正面战场则分两路大军,一路从河北固安北上,直接取幽州,由李处耘统领,为禁军精锐主力,预计兵力将达到恐怖的八万人左右。
  另一路则从河东出雁门北上,直取蔚州、云州等地,让后从幽州侧后迂回,由向拱统领,主力为部分禁军,以及河东士兵,总兵力在五万上下。
  当然,这些计划定下来之后,史皇帝也定了一个基调,即便他的南巡没有让辽国内部返送警惕引发内乱,最多康定四年,这个进攻计划也将实施。
  辽国内乱最好,那会大大减轻战争压力,如果他们不内乱,那就就是硬碰硬也要上,到时实力说话。
  这些安排只有几个宰相和他的几个心腹大将知道,秘密会议都是在城外上林苑开的。
  而表面上,冬月末的大朝,史皇帝又提起南巡的事,结果范质站出来跟他吵了一架,随后史皇帝气哼哼的一言不发直接走了,大臣们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敢陆续散朝。
  这就是闹得很大,大家都觉得天子是铁了心要去江南风花雪月,而范质也太头铁了,不过没人觉得不合理,因为范质那臭脾气一直就是这样。
  到腊月年关,各国使者都来朝拜,包括辽东渡海来的女直人,还有辽国、大理等的使者都在的大宴上,史皇帝喝得酩酊大醉,毫无形象的抱着美艳的周宪,又开始说起江南的事情。
  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天子想去江南,是老毛病又犯了,天下才堪堪平定就迫不及待想去江南搜罗美女。
  于是君臣相得的一幕又出现了,范质当场职责,史皇帝为此大怒,当着所有使者的面和范质大吵一架,最后还放狠话要把范质罢免了!
  这话一出,范质演技很到位的后退一步,气得一屁股坐在坐垫上,直接说不出话来,随后便愤然离席,没有给天子面子。
  不得不说,大概是近朱者赤的缘故,范质这老头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了。
  史皇帝也大怒,醉醺醺的当场叫来翰林院承旨,让他写昭书,自己要罢免了范质的宰相职务。
  这一场大戏,所有在场的使者都看在眼里, 东北过来的女直人,大理和河西那边过来的使者虽然有些面面相觑,不过他们并不清楚秦国内部的情况。
  可辽国人是一清二楚的,一来两国互为对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知己知彼,大量的边界线接壤。二来各自都在对方国内安插间谍诸多。
  。。。。。。。
  之后几天,范质没有被罢免,但天子想去江南巡游因此和宰相范质闹得不愉快的事情就传开了。
  这件事不止在朝堂,就是在民间百姓听来都十分合理,以天子好色的本性,想去江南搜罗美女是很正常的。而范质则向来以刚直着称,人们都说他是秦国的魏征,不过范相的权柄却比魏征大多了。
  等年过完,各国使者回去之后,这件事就不止在秦国国内传播了,几乎天下人都知道了。
  毕竟秦国毫无疑问是当今天下第一大国,身为秦国天子,一举一动多格外受到关注。。。。。。。
  史皇帝感慨,他真是为国献身,不惜毁坏自己的一世英名啊,什么去江南搜罗美女,指天发誓,他是一丁点心思都没有啊!


第497章 、技术的进步
  整整一年,史皇帝都在进行各种准备,一方面放出明年他要去江南,不理政务的烟雾弹。
  一方面,又以年关述职为由,将北面郭进,慕容延钊,李汉超,向拱,杨继业等大将召入京城,准备给他们交代一些事情。
  这个年代,如果不提前交代,指挥十分困难,特别是相距千里的前线,虽然史皇帝已经改革过军中的传令兵系统,再三加强,但最快的命令从大梁传到河北前线也需要两天两夜左右,这已经是人马不停,昼夜不歇的极限了。
  这时间依旧很长,对于战争而言,足以产生很多变数。
  自从他拿下河东之后,向拱一直就在北面守卫边塞,确实辛苦。而李汉超,郭进,慕容延钊等人更是,早在之前就长久的守备在关北前线。
  正因如此,他们没有机会参加对岭南,对江南的战争,功劳自然没有别的将领大,升迁也没那么快,不过史皇帝心中是有数的,这些战争更好打,就像他当初想抢着去打蜀国捞功劳一个道理,虽然都是打仗,都危险,可比起往北面打,在南面获得军功是更容易的。
  所以这些边将这几年来没有打战,史皇帝却记得他们的功劳。
  北面的铁壁,永远是秦国最重要的防线,因为一旦天下整合,南方其实就没什么威胁了,再往南的交趾也好,西南的大理也好,他们只有能力保全自身,没有能力威胁秦国,所有的威胁都在北面,自古就是如此。
  而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国家,核心板块陆地交通通畅,少海岛,没有海洋阻隔,情况就更加恶劣了。
  年前,机要司那边给了史皇帝一个惊喜。
  因为上次在江南造大炮失败的额教训,他们也意识到材料强度的问题,虽然浪费了一大笔钱史皇帝没有责罚也没有怪罪,不过机要司很多人都以此为耻,觉得对不起天子的恩重。
  终于,在年前,机要司一个名叫薛白的年轻铁匠终于炼出了更高的钢。
  他的秘密不在于新的操作流程,而是发现了新耐热材料。
  这薛白原本是江陵人,史皇帝荡平南平、武平之后才被工科举士吸纳入机要司的,他原本就是铁匠,原来是帮南平王军队打造兵器的。
  而他发现的新耐火材料居然是武平一带盛产的一种砚石,铁匠都是对高温格外敏感的,特别是各种物件的耐热性,他小时候就偶尔发现的,掉入火中的砚台格外耐烧,就算能把炒钢融化的高温也对它奈何不了分毫。
  那是他们江陵附近的山里特产的砚石,也非常有名,他想过如果将那些砚石研磨成粉末,加入黏土烧制更加耐火的器具,岂不是能把生铁加热到更高的温度,说不定能炼出比炒钢法更好的钢材。
  他对父亲和叔伯们说过这件事,但是当时大家都一笑置之,说他异想天开,而且给他算账,那些砚石开采后做成砚台卖出去有多贵。
  当时这件事就此搁置,直到后来,他进入机要司为官,加之天子的大把大把投入金钱,他终于有了试验他儿时想法的机会。
  没想要一试之下,发现真的炼出了更好的钢,在强韧度,硬度上都远超过之前的炒钢法。
  炒钢法是从汉朝就开始使用的,虽然经过一些改进,可实质上的大进步并没有。
  而现在薛白炼制出来的钢则完全不同,他并不是技法上的进步,而是纯粹的有更加耐高温的器具,用更高的温度炼更高品质的钢铁。
  史皇帝亲自去试验了他们用新式钢锻造出来的弯刀,随后又在汴水畔看了他们对新钢铁的测试,无论是硬度还是韧性,都要优秀很多。
  最令史皇帝感兴趣的是,他们重新用这种新式钢造了一把突火枪,这次枪管不再像去年那样使用铜,而是用这种新式的钢。
  在汴水的演武场上,前辈们让年轻的薛白给天子演示,用那把新枪,一枪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