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河山风月-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正午后,尘埃落定,东岸全部阵线被占领,张齐贤被命令沿着东面一条小路和其他部队一起推进,直到幽州城下,还有很多部队被留下来打扫战场。
他领命,并带领部队迅速执行,和其他友军部队一起,张开一张巨大的包围网,向着幽州推进。
如果是十多年前,他们绝不敢分散兵力来对付辽军,可这次完全不同。
一路上遭遇的辽军溃兵多数早已心惊胆寒,根本不敢防抗,见到秦军立即投降,还有大量尸体倒毙路旁,一看就是被前锋李继隆部追杀杀死的。
等到太阳西斜时,他们一营人马,已经推进到幽州城外一里多的地方,占据了城外一个村庄,一路俘虏五十六人,有七八个反抗的被他们瞬间弓弩齐发射死。
在他左右翼的友军也陆续赶到,齐聚城下,到天黑时,已经超过万人在城下集结,火光冲天,将幽州城团团围定。
大量来不及进城的残兵败将被困城外,哭喊着过来,跪地祈求投降,说着蹩脚的汉语。
少说有数千人,不过他们中很多根本没着甲,一看就是临时抓来充数的青壮。
对于他们的生死,张齐贤和其它指挥使无权决定,只将他们全部收押,等候大帅李处耘的到来。。。。。。
第510章 、全线进展
三月二十三,秦军中路主力突破桑干河防线,齐聚幽州城下,将幽州城围困得水泄不通。
与以往不同的,幽州守将战死,而幽州城中主力在北方,城内空虚,根本没有多少守军。
李处耘率中军到达城下之后,各军汇报过来,俘虏的辽国人已经超过一万五千人,城外几个村寨全挤满了俘虏,不过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着甲,没有经过可靠的训练,是被临时抓来充数的。
辽军战俘的交待也验证了这样的说法。
众人向李处耘请示,如何处理这些俘虏,话里话外都觉得他们只是普通百姓,不必大开杀戒,心里也担心李处耘会下死手,毕竟大帅向来以狠辣著称。
事实也和诸将说得差不多,幽州空虚,守军只有两三千人的规模,剩下的都是秦军北上之后,强征来的青壮,大多数是来不及跑的。
屠杀这样一群人对于秦军将士来说毫无成就感。
最重要的还是如今的秦军自身太过强大,如果与辽军交战取胜艰难,心有余悸之下他们可能赞同杀戮青壮,削弱辽国力量。
可面对不堪一击的辽军,他们生不起杀戮之心来。
李处耘没有赶尽杀绝,不过也没轻易放了他们,而是让大军驱赶他们去城下集合,叫城里的守军开城投降,只要献城,保证所有人安全,如果五天之内不开城门,城外所有人都会被处死。
他知道这些青壮在城里有众多家人和好友,而城中空虚,人心不稳,这无疑极大的动摇城内人心士气。
而且十多年前,史从云在三关以北的那场大屠杀还令许多人心惊胆战,绝不怀疑秦军敢不敢干出那样的事来。
结果到第二天,城内军民果然打开城门,迎接秦军入城,李继隆部前锋率先入城,接管城门。
随后李处耘兑现了自己的诺言,释放所有俘虏,并且保证城中军民的安全。
对于秦军的到来,城内没有太多抵触,因为幽州本就是汉人居多,很多人都有归附南面朝廷的想法。
入城时,所有人都欣喜不已,激动万分,穿过黝黑城洞,他们自启夏门进入。
入城不久,李继隆立即骑马过来汇报,“大帅,仙露寺那边的安东门,白云寺那边的通天门都已经控制了,全城只有甘泉坊那边还有人在抵抗,是南京留守萧思温的私宅,有上百私兵。”
李处耘一听到萧思温,眼睛就亮起来,他当初是怎么上位的,不就是淮南之战中俘虏了周宪,很有眼力的给官家送去了,之后就一路平步青云了。
他早听官家念叨过几回,说萧思温有个漂亮的女儿,大名叫萧绰,小名叫燕燕,要是也能俘虏了给官家送去,那他岂不是
“我带兵过去看看!”李处耘了立即道,随后又吩咐郭进:“郭将军,你带人去控制府库,没有命令不得私开。”
又对孟玄喆道:“孟刺史,你给官家写个捷报,派人立即南送。”
又对他的长子李继隆吩咐:“李前锋,你派出斥候,查探幽州周边情况,同时派人去联系西路军,看他们打到了哪。”
“张指挥,你去查点府库,登记造册,还有辽国官员的名册也都准备好。”
张齐贤拱手领命,随后李处耘立即兴冲冲的点了五百精兵,去围攻萧思温的府邸了。
三月二十五日,秦军完全接管幽州城,而李处耘也率人围困了萧家宅邸。
为不伤及里面的人,他主要采用围而不攻,劝降的方式。
在僵持一天,知道城中全部陷落后,萧家人也绝望投降了,可结果去令李处耘大失所望,他才知道数天前,萧绰居然被人带到上京去了!
李处耘顿时恼火,恨不能立即发兵直取上京。
这并不是什么疯狂的想法,秦军在占据幽州之后,完全稳住阵脚,因为南面空虚,辽国的兵力不足以抵抗,之后立即向东面的顺州,檀州,蓟州等地派出斥候。
其中距离幽州最近的顺州,守将也是个汉人,听说幽州陷落之后,明白南面空虚,没有抵抗立即开城投降过去的秦军。
而檀州则关门据守,准备对抗秦军,东面蓟州则还没有消息,周边县镇见到秦国大军到来,大半已经投降。
而西北的唐代军都关,辽国称居庸关的长城雄关还在据守,拒不投降。
李处耘于三月二十六日晚,在幽州嘉宁殿中召集众人讨论接下来的进军方向。
一面他们必须防备北面辽军的反扑,周边州县要尽快拿下,而且西路军此时的进展也已经送过来。
西路军在向拱的率领下也取得很大进展,不过他们以河东军为主,禁军不多,所以面临火力不足的尴尬境地,而且最重要的是西路军没有水军的炮舰支援。
但好处在于辽军于西面设防更加空虚,西面的州县人也远比东面少。
西路军主力由向拱率领,过雁门关北上,攻下朔州,正向应州进军,前锋击败了应州外围部队,目标是北上云州。
朝中人人都知道云州是太上皇的家乡,所以西路军立功心切,士气很高,即便没有水军舰炮支援,战斗及其迅速。
另一路则由杨继业率领,自代州出发,走繁峙县,向西北出飞狐口,攻下灵丘(蔚州),向新州进发,准备打下涿州后进攻宣州,随后向怀来进军,从另居庸关另一侧与中路军一起发动进攻,攻下居庸关。
至此,十六州中的涿州(关北之战时夺取),莫州(关北之战时夺取),瀛州(关北之战时夺取),易州(关北之战时夺取),寰州,朔州,蔚州,幽州,顺州已在秦军掌控之中。
不过也有一条坏消息,那就是水军主帅司超病重,几乎下不了床,一直在大帐中休息。
根据水军那边的回报,是因为老将军清理辽军的沉船时,为激励将士,不耽误战机,亲自顶着北方春末的寒冷河水,带头赤膊下水,终于赶上桑干河的会战。
之后又亲自领兵上岸,击溃辽军剩余防守,手刃数人,胳膊还中了透甲的一箭,之后就高烧不退,整个人下不了床,而且昏昏沉沉,几乎快没气了,不少人都担心老将军只怕挺不了多久了。
舟车劳顿,千里奔波,军旅艰苦,旧伤复发,受伤加上河水苦寒的折磨,让年近七十的老将倒下了,这样大战关头,一路大军主将病重不是好消息。
第511章 、喜忧参半
三月下旬,史皇已经提前到达大清河畔,天子鸾纛没有渡河,行辕就在河南面。
主力大军已经渡河,由王审琦率领,符昭愿,刘清川等听用,过河之后作为总预备队。
这次史皇帝让邵季率领东西班天子亲军,邵季身为猛将,有点像老爹史彦超,每次都打前锋,史皇帝这次将他留在身边,有让他歇歇的意思。
赵侍剑第一次来这么北方的地方,裹了一件紫色狐裘,都缩在大帐里早晨都不出来。
还有大堆的文书需要她处理。
这里已经十分靠近前线,忙碌的装运士兵,大量运输粮草的马匹,牛车正沿着大道组成长龙,四面征调过来的民夫们吆喝着北上,一路扬起稀薄的尘土,往来的骑兵时不时穿梭其间。
一大早,空气还夹杂厚重寒意,史皇帝搓搓手看,正看着被征召的的民夫苦哈哈运送物资时,身后赵侍剑刚刚出来,带着她的小本本大致的给他汇报了一下各军现在的位置进展。
这已经是潜移默化的流程,他的书记官和从事官都知道将文书先给贵妃娘娘,然后贵妃会向总结提炼再官家汇报。
“中军主力已经攻入幽州,控制顺州正。”
“什么!”史皇帝一下惊了,“幽州拿下了?什么时候的消息。”
“下半夜来的消息,你睡得太沉,根本叫不起来。”赵侍剑脸色微红,之所以脸色微红,在于史皇帝起不来,是因为上半夜硬是拉着她在大帐中做了一些体力运动。
史皇帝激动得屏退左右,抱着赵侍剑转了一圈,然后激动的高喊了两声!
只要稳住幽州,夺回燕云十六州是早晚的事。
随后小声对赵侍剑道:“下次这种事,一定要叫醒我!”
赵侍剑点点头头,不好意思的连推开他腰间的大手,虽然都是老夫老妻了,可远处有士兵正假装漫不经心的往这边偷看,她可没有史皇帝一样的厚脸皮。
“说国事!”她连道,随后又给史皇帝说起北面的事情:“顺州投降,李处耘将军已经派人接管,檀州还在据守。
西路向拱部已经拿下朔州,寰州,正向应州,云州进军,杨继业已经拿下灵丘,预计三天之后到达新州。”
史皇帝听着,赵侍剑也贴心的把图经拿出来,铺在他面前的临时桌面上,他看了一会儿,忍不住道:“我想到南面兵力空虚,只是没想到进展这么快!幽州就算再没人也是坚城,桑干河还在那摆着呢,没想到他们这么几天就打过去了!
战报上有没有说怎么打的。”
“水军和陆军在桑干河边集中使用四百多门舰炮和三百多门野战炮,他们说打了半个时辰,人过去的时候辽军已经没什么大规模抵抗了,只有零星战斗。”
史皇帝一愣,忍不住道:“这么简单?”
“战报里就是这么简单。”
史从云有些愣住了,忍不住问,“伤亡多少?”
“阵亡七十六人,受伤三百二十,这是中路军的伤亡。”
“打仗还能这么容易?”史皇帝有些恍惚,“老子当年打仗拼命要死要活的。”他心里有些不平衡了,虽然他知道辽军主力不在幽州,可他们有桑干河和幽州城,不该那么简单,只能说是只能说了
即便他身为天子也没想到,十年来秦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
如果说最开始的炮兵部队只能作为奇兵使用,如今的炮兵部队则完全能左右战场的胜负,成为致胜的力量了。
对于这个变化,其实史从云自己都没注意到,炮兵部队的组织架构改进和技术进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十多年来的点点积累,所以他才没察觉,可在十余年的缓慢积累之后,量变终于引起质变,并且在这一战中完全爆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