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下令邵季为行营监军使、排阵使,替他指挥前军两个营进攻。
  董遵诲为行营前锋,率领为数不多的骑兵负责侧应,如果遇到扎手的点子随时机动增援。
  王仲依旧负责组织斥候查探军情,回报前方战况。
  罗彦环则率凤翔府跟随他们南下的一千多辅兵和民兵,保证后方粮道畅通,照顾前方撤下的伤员。
  军令下达,众人依令开始执行。
  。。。。。。。
  待到半夜,喊杀声突然响彻山谷,盖过哗啦啦的流水声,山中鸟雀被惊醒,大半夜惊恐起飞。
  史从云带十六个亲兵护卫,披着两层甲,停马嘉陵江东岸山坡上远眺南面。
  月光下,隐越能看到远处的周军士兵身披这重甲,在夜色掩护下,如潮水般冲向蜀国军营地。
  史从云紧张的紧握双拳,一言不发看着远处局势变化。
  蜀兵反应慢,而且太过懈怠,没有打仗的意识。
  周军已经快越过外围栅栏,喊杀声起,营地中哨兵才发现,随后响起嘈杂的敲打金属声,军帐中蜀兵也没有立即反应过来,江边的几百顶帐篷是陆陆续续才亮起火光。
  如此,史从云心里大喜,已经来不及了!
  周军很快冲入营地,还在熟睡,来不及着甲的蜀兵遇上全身甲胄精良的大周禁军,即便距离很远,可后果也可想而知。
  惨叫夹在着喊杀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就完全平息下来,蜀兵崩溃得太快。
  史从云心里长松口气,他安排的第一次夜袭居然出奇的顺利。
  高兴之余也明白过来,蜀兵完全不适应战争的节奏,没有战斗意识。
  想起那些他沿途听来的说法,蜀国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
  可没仔细想过,中原还在虎视眈眈呢,蜀国士兵无备,大周可不会给他们机会。
  按照史从云的命令,第一个营寨攻下后,负责第一波攻打的两个营士兵换下休整,后面的两个营补上,继续趁着夜色和首战告捷的高昂士气向着南面杀去。
  夜色中,风声愈烈,喊杀声越发响亮,响彻山谷,跌宕不息。
  当夜,史从云一路跟在大军后面,山谷中满地都是尸体和血腥味,还有众多被俘获的蜀国士兵卸去甲胄,收缴兵器,羁押看守在路边。
  见到他连连下跪求饶。
  史从云下令,严禁杀俘,如果他不这么做,这些蜀兵只怕要倒血霉了。
  其实中国的认同感来自文明和文化认同而非民族。
  民族主义是近代西方崛起之后为整合人民加强认同感才兴起的,连“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也是到清末梁启超才提出的。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可不像他,有对中国的认同感,会把蜀人当自己人。
  对于这时的周军士兵来说,杀几个蜀兵简直毫无心理负担,可能和杀契丹人都差不了多少,后来的灭蜀战争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一路上,史从云不断强调,严令禁止滥杀俘虏。
  一直到旭日东升,山谷间弥漫起薄薄雾气,史从云才让身边传令兵去前锋下令,停止进攻。
  等到太阳高升,十个指挥和邵季一起来见他,人人脸上都是笑意。
  史从云落脚在一处山谷中的农舍中,四周种满桃树,屋后是大片竹林,屋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屋外桃林桃子结得很好,此时还比较青涩。
  史从云让士兵们不得毁坏老乡的桃园,来的时候如何,走的时候也要如何。
  邵季有些激动的向他汇报,“都使料事如神!
  昨夜诸营将士轮番上阵,攻势片刻不停,势如破竹,一夜内推进三十里,拔除四座蜀军营寨,斩首四百余,俘获八百多人。
  前两座蜀军还敢抵抗,后两座营寨蜀军早已畏怯,以为我大周到了数万大军,都不敢接战,一些投降,一些往南面山谷溃逃。”
  史从云心里也很激动,一拍桌子站起来,“妈的,早知道某就不召回你们,一路杀到凤州去了。”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几个指挥纷纷拱手向他请战。
  史从云抬手,很有逼格的道:“不必,既然我们已经暴露,再想突然袭击也打不成了。
  还不如好好休整,养精蓄锐再堂堂正正和他们打,到时蜀国照样不是我大周儿郎的对手。
  再说你们和军士都劳累一晚,好好休息,往后有的是战打。”
  众人纷纷服从安排,显然经过昨夜一战,史从云在军中威望已经树立,众将都愿听他的话。
  史从云想了想对身边亲兵道:“找个会说话的,去向王景大帅报捷!”
  。。。。。。。
  休整两天后,大军沿着嘉陵江岸边大道继续向南推进。
  事情居然依旧顺着史从云的预料发展,周军禁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争经验丰富,加上裹挟之前连战连胜的士气,一路将蜀军打得溃不成军。
  蜀军防御重镇武威城北面的营寨接二连三被周军拔除。
  之后的几场战,史从云每次披好三层甲,在十几名亲军拱卫之下亲临前线“指挥”。
  其实实际的战术安排都是邵季在做的,史从云的作用更多的是打着大旗,让士兵看见他在那,以及调度各军部署,人员调换,保证后勤,让大军每天打完仗有粮食吃。
  同时一天到晚死死盯着前方战事记人,把能打的往上提拔,不能打、不敢打的滚下去。
  就是这样一个他自己都没太在意的举动,却意外让控鹤军士兵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将士和士兵争先恐后,甚至有好几个指挥都不坐镇后方了,直接带兵冲上去砍人。
  面对这样的周军,蜀兵更没法招架,沿着嘉陵江一路往南溃退。
  经过一天的强攻,他们再次攻破蜀军在武威城北面的第五个营寨。
  史从云率领的周军势不可挡,连破五个蜀军营寨,让蜀兵十分惧怕,后面的营寨抵抗开始没那么强烈了。
  又经过五天的战斗,周军已经连破蜀军八座营帐,沿着山谷推进到距离武威城十几里外的黄花谷!
  期间斩首蜀军六百七十多人,俘获一千四百多人,周军自身只有二百多的减员。对蜀军的杀伤最多是在第一次夜袭中造成的。
  接连的胜利让指挥和士兵们各个士气高昂,骄傲无比,高呼蜀国不愧是鼠国,都是一群鼠辈,没一个能打的。
  这时候理智的反而是史从云了,他一开始也很膨胀,想着就蜀军这战斗力,直接和众人杀到武威城去岂不是易如反掌。
  不过他很快想起初入大梁城后那个教训,又想到他脑海里记得的历史上那些名将,什么白起、卫青、霍去病、李靖、苏烈、岳飞、哲别等等。。。。。。
  和人家一比,自己这杀几百个人的小胜仗算得了什么,这点微小的战功,凭什么就飘了?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这么一比顿时脑袋就冷静下来了。
  也发现问题。
  他们虽然连战连胜,但因为进军速度太快,后方的后勤部队已经逐渐跟不上了,罗彦环已经向他反应过这个情况,只是当时一直在赢,史从云觉得没关系,反正可以抢蜀军粮草,就没放在心上。
  回神之后才觉得心惊,粮道可是大军的命根子。
  于是在黄花谷,史从云不理会众将意见,力排众议要求大军停下休整,众人虽有些不满,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
  河谷的地形都是嘉陵江塑造的,有些地方狭窄,通过困难,就会成为大军驻守的地方,有些地方宽阔,则其中就会有村落城镇。
  在黄花谷附近,嘉陵江有一个S形大弯,水流变缓,河谷也变宽,但两岸高山依旧高耸,只是坡没那么陡峭了。
  这也是史从云为何要在这休整的原因,宽阔的河谷能让大军聚拢而非排成一字长蛇扎营,更安全。
  二来从此地往南直到武威城,河谷随着嘉陵江水流变缓越来越宽,地势开阔,许多地方都超过百步宽,已经足够一定规模的大军展开了。
  甚至有些水流缓慢的河滩,都能有一里宽。
  如果再冒进说不定有危险,史从云胆子没多大,怕死得很,始终记得这一带蜀军兵力有两万五。
  在狭窄地带他们还有以少胜多的把握,如果在开阔地撞上,对方大军得以展开,靠人数就能把他们包围,打侧击,打绕后就能将他们击垮。
  所以再从黄花谷往南,他选择谨慎。
  。。。。。。。
  当天傍晚,史从云和王仲、邵季、董遵诲等人登上东面山坡,眺望地形。
  黄花谷是一个三岔路口,往西还有一条小道可以去唐仓镇,往南就是重镇武威城。。。。。
  史从云越看越觉得这地方很重要,他都开始幻想起蜀国会这么迫害他了,想着想着突然菊花一凉。
  “噫。。。。。。。”史从云对身边的邵季、王仲说到:“如果我们继续往南,蜀国派兵从唐仓镇来这抄我们后路断粮道怎么办?”
  众人听了相互看了一眼,随即有指挥道:“蜀人没那胆子,他们见我们就败,怎么敢打得这么大胆。”
  “咱们一鼓作气打到风州去,还怕他们在后面搞小动作。”董遵诲插嘴。
  史从云听了没表态,继续俯视远处的三岔路口,心中惴惴不安,对于关乎性命的事,他从来就考虑得不简单。
  不过史从云并不知道,在河谷南面,武威重镇后方,周军势如破竹,数日内连破八个蜀军营寨给后蜀带去怎样的震动与恐怖。。。。。。


第72章 、“单枪匹马”
  六月中旬,周国前锋大将、控鹤军都指挥使、蔚州团练使、西南面行营前锋史从云率周朝殿前司下控鹤第一军、第二军数日内连克八座蜀军营寨,到达武威城北十几里的黄花谷。
  消息很快沿着陈仓道传遍南北,武威城中蜀军震恐,兵将不得心安。
  武威城驻守的是蜀国大将李廷圭。
  李延圭本是山西人,孟知祥奉命出兵灭前蜀时他随军入蜀,到后来孟知祥自立为帝,建立后蜀,他被授予军职。
  后主孟昶继位后,对李延圭信任有加,以其为主要军事将领。
  也正因如此,这位年过六旬,白发苍苍的老将可不像蜀国其它那些不知兵的将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北方老将。
  李延圭有些微胖,面色不显老,大概是天府之国太养人了。
  披甲之后显得十分壮实,站在两丈高的武威城头,身边军官将领环伺。
  “可探清楚对面什么来头?”他沉声问。
  “根据探子回报,对面是大梁来的禁军控鹤军,领兵的是周国第一猛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之子史从云。”左手边的将领立即回答。
  李延圭看着北面山谷:“那年轻人不简单。”
  “据说他在高平和北汉国、契丹人都打过,还都打赢了。”有人插嘴。
  “难怪。。。。。。”李延圭左手紧握剑柄,有些不甘的说:“老夫以为他会恃胜而骄,轻于防备的。
  早在武威城东布好大军等他撞上来,没想到他居然见好就收,很冷静的停在黄花谷。。。。。。
  这人年纪轻轻,打仗却有些章法。”
  “大帅,咱们城中有五六千兵马,只要坚守不出他能如何。”右手边将领说到。
  李延圭摇头:“半个月之前死守可以,但现在我军连战连败,丢了八个营寨,士气低迷,士兵见周军就脚软畏惧。
  武威城也不是什么金城汤池,直接守很难,先集中兵力胜一阵稳定军心再守才是上策。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