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没想还没出家门,就被从殿前司官署回来的老爹告知李谷早不在大梁了。
  早在十一月初,官家下令以李谷为主帅,王彦超为副帅,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韩令坤为前锋,率领侍卫司虎捷军,龙捷军总计两万大军已经先向南出发,率先部署攻打南唐。
  那时候他还在回大梁的路上。
  这更加确定之前的推测,官家打后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打南唐铺路。
  后蜀那边一有结果,这边大军已经马不停蹄出发了。
  而且打后蜀只派出五千禁军,而这边打南唐前锋就是禁军主力龙捷、虎捷两万人!
  后续投入肯定还会有,史从云已经不是两年前的菜鸟,也算得上沙场老将了,他敏锐察觉官家这次要打大战了!和伐蜀的规模是完全不同的。


第110章 、周朝宰相们
  这年头,战争似乎是稀松平常之事,就连孩子都是听着战争的消息长大,听着战争的故事入睡,以至于大规模的战争动员也没引起多大的恐慌。
  大梁城里一切照旧,大家该吃吃,该睡睡,仿佛就没发什么什么大事。
  史从云和赵小娘如胶似漆,毕竟一开始都是这样的,不过赵侍剑不是他,没那么放得开。
  第三天就脸红的催促史从云快去干正事。
  史从云一脸不爽的教育她:“赵侍剑,你要学会出淤泥而不染,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咱们干咱们的事,你害羞干嘛,管外人怎么看。”
  赵侍剑更羞涩了,这话听着似乎有理,冠冕堂皇,可这个时候从他嘴里说出来怎么总感觉不正经呢。
  开口反驳:
  “郎君要以大事为主,如今你有功劳在身,正是能见到朝中相公们的时候,等这事过去了,以后再去人家都不理你。
  别的事情又不用那么急,我。。。。。。我就在这呢。”
  说到最后,她声音越来越小,史从云哈哈大笑,悄悄把大手伸到后面摸了一把,“那你等我回来。”
  随后风风火火打马出门了。
  。。。。。。。。
  史从云也明白这个道理,这时候是他最有机会见到那些大人物的时候,所谓趁热打铁,往后对南唐战事一起,他那些功劳逐渐黯淡遗忘下去,就不会那么有分量了。
  所以史从云当天就去殿前司官署报告。
  殿前司官署里张永德正光着膀子练武,见他进来哈哈一笑,随后走过来道:“史厢主在关中打得很漂亮。”
  史从云拱手:“殿帅过誉了。”
  “某可没过誉,这仗肯定打得蜀国胆寒了。”张永德拍拍他的肩膀,随后道:“不过蜀国国主还真是不知悔改,给官家上书居然敢自称大蜀国皇帝,要某看,就该给你增兵,一举踏平成都,看他还敢不敢猖狂!”
  史从云哈哈一笑:“殿帅说得不错,不过依我看现在还不是兵入成都的时候。”
  “你说话和王文伯一样。”张永德不再多说这件事,随后道:“好不容易从前线回来,你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好好过个年。
  在此之前还需与枢密院交接,往后你便是控鹤左厢都指挥使了。”
  “诺!”史从云拱手答应。
  正要离开去枢密院时,张永德突然叫住他:“对了,史厢主,你知道大相国寺对面的魏王府邸么。”
  史从云点点头,有些不明白张永德怎么突然会提这个。
  “有空去拜会拜会吧,魏王掌控魏博精兵,你多跟他学学。”
  史从云再次应诺,心里嘀咕,跟着魏王学学?符彦卿不是在河北么,他去学个鬼。
  不过脑子一转动,很快就明白怎么回事,这话说不定是皇后那边让张永德带的。
  符家想嫁给他个女儿,可符家有魏王,手握魏博精兵,还有一个皇后坐镇宫中,总不可能来求他去娶,反而应该是他上门求亲。
  但这样的话直接让符皇后说不可能,于是就需要一个中间人了,中间人就是张永德。
  难怪会说出这么矛盾奇怪的话,史从云心想。
  张永德的暗示他懂了,什么时候找个机会去符府拜会一下吧,只盼着符家的老六不是个丑八怪。
  。。。。。。
  之后,史从云按命令去枢密院报道。
  枢密院官署门口的门吏在他报上名号后惊异看了一眼,随后便放他入内了。
  进入之后魏仁浦在里面,见了他点点头,直接道:“是张永德让你来的吧。”
  史从云应是。
  “坐罢,史厢主的委任状老夫早准备好了,这就让人送过来。”说着已经招手让人去拿。
  之后不再说,又低头干自己的事情,手中毛笔舞动,史从云识趣的安静坐在一边。
  过了一会儿,去拿委任状的枢密院官吏还没回来,魏仁浦已经放下手中的笔,顿时有了空挡,屋里很安静,乃至有些尴尬。
  魏仁浦开口打破尴尬:“史厢主知道官家为何寒冬腊月出兵吗,官家那群御前问策的读书人中不少人都觉得不妥,认为天寒地冻不该出兵。”
  史从云听出了魏仁浦有些考校的意味,连忙坐直身体,想了想认真的说:“我觉得官家和相公们冬日出兵是有道理的。
  虽然天寒地冻确实不适合出兵,不过打南唐要渡淮河,冬天是枯水期,适合在河上架桥强渡,冬天出兵最好。”
  魏仁浦眼睛一亮,点头道:“不错,不愧是能打败李延圭,击败蜀国大军的人,少年人少有你这般看得透彻。
  老夫见过不少人,自认为文韬武略,学富五车,谈论起事来滔滔不绝,可别说去做,就是连一些常识都不懂。
  南唐要守淮河,咱们要渡淮河,冬日枯水期是最好强渡架设浮桥的。
  只要在冬天渡河架桥,守好桥头,来年开春后续大军南下就能一举渡河,大举南攻。”
  史从云感慨了一句:“官家和诸位相公真是深思熟虑。”这句是心里话。
  魏仁浦自己也抚着胡须笑了,史从云的马屁显然拍对了,对南唐进攻计划制定有他的份。
  过了一会儿,官吏终于回来了,送来是史从云的委任状和一张有枢密院印签的明细表,告诉他凭此去太仓领东西。
  大概是厢主的官服铠甲仪仗用具之类的。
  随后史从云客气的告辞魏仁浦,退出枢密院。
  心里有些感慨,周朝的几个宰相班底,除了史从云没见过的范质外,李谷、魏仁浦、王溥、王朴等人都是很有水平的。
  平时官家决策肯定都有他们的参与。
  劳苦功高能干实事的李谷自不用说,不说他以前就立下的功劳,高平之战中李谷筹集大军粮草,黄河泛滥是李谷去治水,到官家要南征南唐以李谷统筹调度各军为前锋。
  魏仁浦则属于战场参谋类型的人物,之前的高平之战他就在官家身边出谋划策,回来之后掌管枢密院,总理对外用兵之事。
  王溥则非常年轻,刚刚三十出头就位至宰相,处理政务十分有能力。
  而王朴性格刚直,却非常有大智慧,具有战略眼光,根据潘美和向训给他透露的消息,官家一统天下的战略布局和规划多是王朴制定的。
  只能说大周不只是武将人才辈出,什么史彦超、赵匡胤、王全斌、向训、潘美、高怀德、王审琦、韩令坤、王彦超、王景、张永德、李重进、李继勋、史从云、慕容延钊等等,还有以后的曹彬、李处耘等。
  而文臣里也有不少的人才,几个宰相多数都是有能力的实干派。
  这也更加坚定史从云的内心想法,一定要和这些相公们搞好关系!


第111章 、年轻人就要联络感情
  “云哥儿这次在汉中可出尽风头了,真让咱们羡慕。”酒楼里,赵匡胤举杯哈哈大笑,一张黑脸格外引人注目,胡须上还沾着酒珠子。
  这时大梁的酒楼没那么讲究奢华,肯定比不了天下太平时候的。
  在座的有史从云、王仲、邵季、潘美、董遵诲、罗彦环、王审琦、赵匡胤、赵匡义。
  赵匡胤对他弟弟很好,到哪都带着,有朋友也带他结识。
  不过赵匡义显然与当前氛围格格不入,几乎插不上话,几次开口也没人接,因为他说的是大梁城的风花雪月,众人说的都是沙场铁事。
  “赵兄也不用羡慕,官家已经对南唐用兵了,以你的才干迟早有机会。”史从云表面笑呵呵,心里其实笑不起来,他是把老赵视为威胁的。
  没想到自己出去拼命厮杀一趟,好不容易升到控鹤军左厢都指挥使,回来老赵就因为被官家看重,直接出任殿前都虞侯,和历史上一样,比他还高半级。
  是金子总会发光么?史从云心里有些不爽,凭什么金子就可以空降,他是在清前线拼了命,身先士卒杀出来的功劳。
  “要我看南唐国说不定也和蜀国一样不经打。”董遵诲插嘴:“前锋就是龙捷、虎捷两万人,他们怎么挡得住。”
  邵季赞同点点头:“龙捷、虎捷都是百战的精兵,和别的兵不同。”
  “咱们也能去就好了,说不定能再捞一把功劳。”王仲急急忙忙插嘴。
  “官家千里迢迢把咱们调回来,肯定不会闲置,这点你们倒是可以放心。”潘美在一边说。
  史从云听到他用了“咱们”这个词,心想不知不觉间潘美已经认同自己是他们这些人中的一员了。
  史从云提醒:“可别小看南唐国,不然要吃大亏。”
  “他们和蜀国有什么不么,还不都是打。
  在西面山沟里咱们的骑兵没用武之地才,南唐那块地方,多数地方都能跑马,还有什么好怕的。”董遵诲没太在意。
  王仲也附和:“这次说不定就打几个月,最多半年,咱们还没往南,南唐国自己投降了。”
  潘美摇头无奈笑着说:“你们是不知道南唐有多大,。”
  “大是其次,关键是咱们没法在河面上跑马。”沉默少言的王审琦难得开口,“南唐国到处都是江河湖泊,战舰水军很多。”
  史从云觉得王审琦说到点子上了。
  “确实,南人的水军向来厉害。”赵匡胤也啧嘴。
  “。。。。。。。”
  在史从云的记忆中,南唐是到北宋建立后又拖了许久才被彻底消灭。
  而且他记得对南唐的战争是郭荣继位之后最主要的大事,连续好几年,最终虽然夺取长江以北大片土地,依旧无力将南唐彻底消灭。
  和后蜀国不同,南唐国力强盛足以和中原抗衡,人才济济,能征善战的大将也不少,周国打起来并不容易。
  可惜的是臣强主弱,以致很多有能力的大将含恨而终,能力得不到发挥,这倒是和后来的大宋很像。
  众人讨论南唐的战事说得正高兴,赵匡义插嘴说了一句:“说起史厢主在黄花谷那几句长短句,在下有些见解。。。。。。。”
  “老子不信他们就住在河里不下船,只要他们敢下船就杀个片甲不留,谁怕谁!”
  董遵诲大嗓门的喊道,他正和王仲、潘美、王审琦争辩,这一嗓子一下打断赵匡义的话,也吸引众人注意力。
  赵匡义说话温文儒雅,声音小,被董遵诲这么一搅合,除了史从云在座这么多人都没听见或在意他说什么。
  纷纷都与董遵诲争论去了,谁让他是杠精呢。
  另外一边,赵匡义嘴角抽了抽,几次想插话却没引起众人注意,偶尔有机会说两句也被众人瞬间带过,因为他说的话题难引起众人兴趣,连他哥赵匡胤也不例外。
  在座的都是军中厮杀过来的汉子,说话比较直来直去,连沉默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