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代河山风月-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季和王仲史从云则直接让他们带着家里人过来,来府上一起过年。
  邵季家原本是农户,家里人后来被契丹人南下劫掠时杀了。
  王仲则本来就是战争遗孤,连自己父母是谁都说不清那种,能活着长大简直就是个奇迹,而在如今的河北有不少这样的人。
  。。。。。。。
  年后,诸多事情开始走上正轨,史从云休息的时间也结束了。
  枢密院送来文书,让他回去点卯上直。
  控鹤左厢都指挥使。
  控鹤军总共有四万多人,是周朝四大主力兵团之一。
  龙捷、虎捷;铁骑、控鹤。
  控鹤四万多人,左厢两万三千二百,下设十军,每军两千多人,每军五个营,每营满编五百,实际四百多号人;每营五都,每都一百人,不过不少都不满员。
  禁军才经过官家的整改裁撤,加上常年打仗,不满编很正常。
  控鹤军经过老爹史彦超的整肃,也从龙捷、虎捷那边抽调过来不少老兵和骨干,有好些都是他认识的。
  控鹤军大营在城北,出封丘门还要走六七里地才到。
  两万人规模的大营可不是开玩笑的,营地处在一处缓坡脚下,西侧有黄河的支流支撑大军用水。
  整个大营从西面河边,一直到东边一片桃树林为止,足足有五六里左右,外围都是鹿砦壕沟,布满尖锐的斜立的尖锐木桩,每隔百余米还有三丈多高的哨塔。
  因为是长久驻扎地,大营正中有不少永久性建筑,土石结构的屋舍有上百,不全是营帐,中间贯穿东西南北的交叉主大道,也用砖石铺垫起来,能跑马车。
  史从云带着闾丘仲卿和十几个全副武装的亲兵,从西面进入大营,走大道去中军大营,引来不少目光的注视。
  控鹤军左厢的士兵早就听说了消息,那个在西面打胜仗的史从云是他们的新厢主,但都没见过真人。
  史从云这次没集结全军,集结两万人多人可没那么容易。
  只是下令召集十个都指挥使,在中军大帐中见个面。
  。。。。。。
  因为在伐蜀之战中立下的功劳,邵季为控鹤左厢都虞侯,王仲、罗彦环、董遵诲等人都是都指挥使。
  他们早几天已经到控鹤军中,熟悉了手下的士兵。
  今日听说史从云要来了,都早早的聚在中军大帐中等候。
  “待会云哥儿来了咱们要劝劝,让他争取争取,咱们也去南边挣点功劳。”罗彦环对众人说。
  董遵诲扯了把矮凳坐下:“你以为某不想么?云哥儿的性子你们都知道,什么都好,就是惜命避事,这种事情他肯定不会去抢着出头。
  也真是可惜,某要是有那一身本事,巴不得去呢。”
  王仲连忙辩解:“什么惜命,云哥儿是爱惜自家兄弟的性命,你懂个屁!”
  “性命当然重要,富贵功名也重要。”罗彦环出声。
  “这事你们说了没用,还是要云哥儿才有办法。”董遵诲摆摆手,“咱们还是多劝劝云哥儿吧。”
  沉默少言的邵季环视众人开口道,“大事云哥儿说了算,你们说的不算。”
  几人识趣的闭嘴了,因为没人是邵季的对手。
  邵季在黄花谷一枪挑了后蜀大将王峦,人人都对他敬畏,连杠精董遵诲也只会和王仲拌嘴,和邵季他不敢。
  剩下的几个都指挥是原本的控鹤左厢下的都指挥,这时都没怎么发言。
  不一会儿,帐篷外传来脚步声,就见着甲的史从云掀开毛毡进来,身后跟着一个中年文士。
  众人连忙围上去,热情的打招呼,大堆人以他为中心移动。
  可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没人开口。
  反倒是史从云抬手,随后利落道:“诸位落座,某有话说。”
  众人连忙归位。
  就见上方的云哥儿少了往日的嬉闹神色,似乎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某就是你们的上官,往后多指教!”
  简短言罢向众人介绍身边的文士:“这位是某从事官闾丘仲卿,山东人,往后就要与你们共事,希望诸位能鼎力协作,不要窝里横。”
  那文士礼貌作揖,众人纷纷点头。
  罗彦环有些忍不住,刚想站起来,那边云哥儿已经开口:“官家把我从西边前线调回来,肯定不是回来吃干饭的。
  南面的战如今已经开了个头,一时半会肯定打不完,咱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来了,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畏首畏尾。
  你们给某好好练兵,鼓舞士气,我自会找官家和枢密院相公们请命,咱们迟早要和唐军一战!”
  原本几个控鹤左厢的老都使听了连应诺答应,只是跟着史从云进来的几个人都有些懵了,不可置信的对视一眼,这还是原来的云哥儿么?
  。。。。。。。
  下午,史从云从控鹤左厢大营回家,一路上心里苦苦盘算着如何和官家或者枢密院的相公说上话。
  吃过晚饭,他刚要走时老爹提醒道:“你如今是控鹤左厢都使,后日起也要早朝,到时候打扮得体些,跟着某去就是,站在那别乱说话。”
  史从云这才反应过来,是了!
  他如今是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已经有上朝面见官家的资格了!
  那他还苦思冥想干嘛,不终于能和官家说话了吗!
  这下他也终于理解为何之前赵侍剑说的能和官家说上话很重要,很难得。
  他为了这样的机会付出了多少啊!在高平,在凤州,风里雨里,拼命厮杀两年,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
  以前他想说上一句话,自己没有开口的机会,只能别人转达,还要苦思冥想用尽办法去走关系,绕圈子。。。。。。。
  这么想来,史从云突然很有成就感,老子终于又资格上朝了,终于能和官家说上话了!
  。。。。。。。
  周朝可不是太平盛世,这样的乱世中做事讲究效率而不是排场,所以虽然保留了唐朝朝会的习惯,但是频率减少,而且多数时候只有能涉及决策的高层文武才有机会参加真正议事的朝会。
  至于那种外国使节朝见的场面,史从云以前就有机会去,不过去了也没用。
  史从云走到如今自觉十分不容易,对朝会也充满期待,他终于可以和官家面对面了!


第116章 、仿佛彩排过的朝会
  正阳镇,位于淮河边上,地处寿州城西面五六十里。
  正阳北面淮河地段,每到冬天枯水期河水流量变小,有些年份甚至会断流,可惜今年不是。
  而且此地河面很窄,往东是个交汇口,水流变得平缓。
  李谷选择此处作为渡河点。
  渡河之前花了八天在南岸造船,搭建浮桥,以舟船并排为桥身,铁索连横,上方铺设木板,以供大军人马渡河。
  李谷本以为桥头会有一场大战,把精兵都调度到前头,还令自己的副手,身经百战的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亲自前往主持指挥渡河大事。
  最后关头还用五十多艘船,将八百多披甲精锐死士送往对岸,以求为大军争取架设浮桥的时间。
  结果河对岸居然毫无守备!
  大军顺利渡河,随后急速沿淮河向东,进军寿州。
  副帅王彦超,先锋都校白延遇先后在寿州城下和山口击败南唐军,拢共斩首五百余人,俘获三百余,溃者不计。
  对于这样的胜利连李谷自己都有些意外,之后抓住正阳的南唐官吏一问才知道,原来寿州监军吴庭绍命令撤除沿河守备,认为这样浪费粮食钱财。
  那吴庭绍是宫医出身,一朝得宠居然被提拔为前线监军,哪知兵事险恶,自以为是干出这样的事来。
  南唐国主这样用人,败得也不冤啊。
  李谷没有离开正阳,只是派出王彦超、白延遇率军东进,筑起堑壕,围攻寿州城。
  他自己则率剩余大军,以韩令坤为将,戍守正阳。
  正阳浮桥即是大军退路,又是大军补给通道,稍有见识的将领都明白,想要击败他们,首要攻击正阳,烧毁河上浮桥。
  如此南面大军没了退路和补给,只有死路一条。
  想到这些,李谷不由得想到南唐寿州节度使刘仁赡,此人确实有见识。
  大军才架起浮桥,他就率军出城向西,想要直接杀向正阳焚毁浮桥,只是他当时行动仓促,拢共只收聚千余人。
  最终还没到正阳路上被王彦超撞上击败,再次退入寿州城坚守。
  虽然没能得手,不过这份见识和果断令李谷觉得这人有见识,有胆略。
  南唐国有这样的人,他更放心不下,和王彦超,韩令坤等人商议后决定留下五千人把守正阳保护浮桥和后勤通道,李谷亲自坐镇,韩令坤领军。
  王彦超,白延遇率剩下的一万多大军东进围攻寿州。
  可之后战事就开始不顺了。
  那刘仁赡不出所料果然不是等闲之辈,先是在寿州被四面围困的情况下率少量士兵主动出击,虽被打退,可其人勇气也令手下将士折服,连周军中也有将士开始畏惧他。
  带几百人就敢出城冲击围城营地,这种人物在城里,全军都有压力。
  之后刘仁赡开始死守寿州城,其人调度有方,布置恰当,经验丰富。
  攻城部队久攻不下,伤亡很重,接近一个月的攻城,寿州依旧固若金汤,周军久久无法攻上城头。
  乃至打到后面,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对寿州城充满恐惧,不愿再攻。
  李谷也考虑到前锋拢共只有两万人,还要分兵五千守正阳浮桥粮道,围城部队如果伤亡太多,那有熊心豹子胆的刘仁赡只怕又要出城冲营了。
  于是下令停止强攻,采取围困寿州,断绝增援和粮道计策。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就耗到来年年初。。。。。。。
  。。。。。。。。
  南方打仗,蜀中也不平静。
  后蜀国主孟昶起初为了了面子强撑着在给周朝的书信中自称“大蜀国皇帝”,结果书信送出后,后周大军继续往南,威逼青泥岭。
  同时周过的皇帝久久没给他回书信,吓得孟昶茶饭不香,坐立不安,生怕周国皇帝生气真派出大军要灭蜀国。
  惶恐中不断往白帝城,剑门关方向大举增兵,恨不能把举国兵力都往北调,弄得蜀国境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花蕊夫人侍奉左右,有时会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一开始就不要计较那毫无实用的称呼,就不至于如此狼狈,不过她也明白,这就是男人,男人们都是这样的,有时候为了面子可以什么都不顾,国主孟昶也是男人。
  好在到十一月下旬,北面终于传来好消息,令蜀国人惴惴不安,始终难忘的史从云回大梁去了!
  史从云一走,确实给了蜀国军民不少信心和安慰。
  对于国君孟昶来说,又是另一种理解。
  得知退兵消息的当日,孟昶当即大喜,连派人去王昭远府上赏赐十万钱,五车绫罗绸缎,擢升其为枢密副使。
  这种赏罚很多人都不明白,要赏也该赏赐前线坚守的李延圭和高彦俦才是啊,虽然史从云撤军可能与他们毫不相干,可若非他们守着青泥岭,那杀神说不定都兵入汉中了。
  可有些聪明人却明白了国主的荒唐心思,孟昶是觉得史从云能撤兵,是因为王昭远的“美人计”奏效了。
  有见识的人都会觉得荒唐,可偏偏孟昶是没见识的人,他自小在深宫被宫女簇拥,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
  “往后王昭远怕要得势了。。。。。。。”
  “这么个人得势,对蜀国不是好事,只怕将来败坏咱们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