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792富甲美国-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实说,对这个下个世纪的工艺,弗里兹的全部了解也就只有几百个文字,那些关键的工艺条件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把大概该有的设施造的差不多,具体的东西还要靠在生产过程中摸索。
  那个玻璃板的提升机构因为没有蒸汽机动力,弗里兹只好改成利用两块重物从高处坠下进行牵引,中间使用滑轮组进行减速。
  最为关键的是冷却设施,19世纪的人玩不出什么激光冷却,他们也不具备用制冷机吹冷气的条件,他们只可能利用蒸汽机带动的风机吹出来的风直接冷却熔融玻璃表面。
  根据这个思路,弗里兹打造了几把风刀,完全按照后世的工厂中吹干工件表面水分的那种‘风刀’形制来制造,就是用薄铁板制成的一块形状像铡刀的中空部件,空气从‘铡刀’背部的位置进入,又分散后从‘铡刀’刃部位置的狭缝中吹出去,狭缝的宽度可以调节,这使得从风刀中吹出来的风可以调节压强,根据不同的需要,从风刀中吹出来的风与工件的角度可以调整。
  风刀做好之后就先进行了一次试吹,两把风刀面对面,把风管一开,只听到一阵嘶嘶声,那是吹出来的两股风在交锋。
  梅森拿着一块准备用来蘸取玻璃料液的薄铁板往风刀中间一放,不得了,那块铁板就像风中的落叶一样,被吹的乱摆,在两边风刀上都碰撞了几下。
  要是生产中也是这样那可不得了,于是梅森开始寻找原因,首先当然是铁板一开始放置的位置不好,没有放在正中间两股风力量平衡的地方,于是梅森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在玻璃坩埚槽边上竖起如同后世玻璃窗框下部滑动导槽一样的定位滑槽帮助薄铁板把位置定准。
  其次就是从两个风刀出来的风,力量大小应该一致,这样铁板才不会被吹到某一边去。
  其三,风量应该缓慢增加,让铁板插下去时不会因撞击的紊乱气流摆动。
  弗里兹看过之后给了他们第四个建议,把风刀都开口斜向上60度布置,这样既带走热量,又减小了风在中间交锋时气流的紊乱撞击。
  改进完成后用一块薄木板来试验,梅森调节风刀角度和刀口宽度,让木板完全被两个风刀吹出的空气托在空中稳定的近乎悬浮,弗里兹点头,这样看来这种风冷却设施还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辅助设施全试车走过一遍暴露问题整改好之后,玻璃窑就正式点火了,梅森带领着工人围在窑炉的旁边,不时看一眼窑火中盛放原料的坩埚,测温的高温温度计使用的材料稍微有些特殊,在眼下的美国还难以寻摸到,仅有的测温仪器就是工人的双眼和他们搅动料液的双手。
  梅森用搅拌棒搅了搅玻璃料液,感受着料液的粘度,其他几个工人也逐个走上去体会此时的料液粘度,等一会儿他们将比较开始拉制时的粘度。
  这种平板玻璃制造法被弗里兹命名为直拉法,顾名思义就是垂直的把玻璃板从熔融的玻璃料液中拉出来,和单晶硅的直拉法命名意思是一样的。
  挂在两边钩子上的薄铁板徐徐下降,顺着滑槽浸入到熔融的玻璃料液中,梅森一挥手,控制风管、风门的人缓慢的加大风量,铁板稍微摆动一下之后就稳定了,旁边控制滑轮的工人松开一点轴瓦,让铁板被向上牵引拉动,带起一层薄薄的玻璃膜。
  被高温烧得红红的铁板缓缓上升,经过风刀的风交汇处几乎立刻温度就降了下去,铁板被吹到的地方一瞬间就变黑了。
  等到玻璃膜也被牵引到风刀吹拂的地方时,弗里兹发现它们的变化是首先从粘在铁板上那个位置开始硬化,虽然只有一点点风吹到没有支撑的料液上,它们还是立即就在这里变成了无色透明。
  这样的操作过程对梅森也是第一次,事事都很新奇,他的教育经历让他也预见不到将会发生哪些异常。
  同样站在一旁的弗里兹也屏住了气,这样的提升速度,这样的风量是否合适,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经验的空白,只能靠分析试生产的结果来确定。
  只有仅仅是看热闹的尤金在大呼小叫,“唉!就这样就把玻璃板拉出来了吗,真是简单得不像话!”
  随着铁板的缓缓上升,一大块透明的平面玻璃已经出现在众人眼前,可是懂一点生产要求的人都微微摇了摇头,这块玻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梯形形状,上宽下窄,说明表面张力依然起了作用,料液向着中间方向收缩。
  等到这第一块玻璃被放上检验平台,围过来的人都能用肉眼看出它的瑕疵,两边的边缘部分厚,中间部分薄,上面宽下面窄。
  该怎么办?工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梅森和弗里兹,梅森也在仔细打量完玻璃后看向弗里兹。
  弗里兹摇摇头,这样的玻璃绝对不能要,工人不能一开始就形成不管多差后面的打磨抛光工都能救回来的认识,而且这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产品。
  弗里兹捡起旁边的铁量规,啪的一下砸在了玻璃板的中央,“回炉吧,风刀的冷却位置需要继续下降,现在这个样子说明冷却来得还是太晚!”
  关键工艺说起来很简单,然而经过了近十天四十多次的拉制,所有人的眼睛都红红的像要流出血来,他们全无语地盯着人群中间的弗里兹,试拉这么多次了,老板愣是一次都没宽容过!
  看热闹的尤金只待了两天,发现拉制玻璃并非如他想的那么容易后,已经不耐烦地打道回府。
  弗里兹把量规横、竖、斜对角放了多次,这才如释重负的吐出一口气,用嘶哑难听的声音说:“把它放进退火窑,这是我们的第一块合格产品!”
  看着身边的人都拍着手欢呼,他敲了敲平板推车的铁架,“现在就庆祝为时太早,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把所有调节的位置用墨笔标记下来。”


第五章 技术中坚

  和其他带有大量原创性质的技术改进不一样,弗里兹知道直拉法可以制造平板玻璃,但究竟该怎样做才有最好的效果,很抱歉弗里兹也并不知道,所以等到制造出第一块合格的玻璃板之后弗里兹内心无比平静,那些工人们尚未掌握直拉法的精髓,下面再出什么乱子都很正常。
  因此等到工人们发现相同的条件无法重复前面的成功时,弗里兹一点都不着急,从全是废品到偶尔能生产合格品,最佳生产条件周围的圈子在不断的缩小,弗里兹为了抓出最佳条件,就差把上辈子的田口实验方法掏出来了。
  不过后面的不合格玻璃板在接近最佳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多少还是能有一段较好的,弗里兹吩咐工人切割下来,等到退火之后交给打磨、抛光的工人练手。
  即使从第一次成功之后算起来合格率仍然只有10%,如果这是电子产品这样的良率已经足以让老板火冒三丈关闭工场。但这是玻璃,不良品还可以马上重新回炉,浪费的不过是时间和燃料。
  又指挥着工人把风刀角度再调小一点,弗里兹躺在椅子上闭目思考,到如今他也没辙了,真的是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萨瓦兰先生,我有个想法,您看?”
  梅森为了试生产不顺利也是十分着急,眼看这次的结果也不太好,直接找上了弗里兹。
  “没关系,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现在需要所有人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难题。”
  弗里兹现在即使是一个黑人提出来的想法也会接受,大不了只试一下。
  “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拉出的玻璃几乎已经没有上宽下窄的问题,都是波浪一样的不平整,而玻璃碎片的厚度相差也不大。我就想……”
  他又停住了话头,惴惴不安地看向弗里兹。
  “梅森先生,这么多人里面你的经验我最为信服,即使你现在搞错了也不要紧。我现在定下的做法都可以改,只要能顺顺利利的把玻璃板做出来。”
  弗里兹给他服下一颗定心丸,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只要不是特别荒诞的主意,都可以尝试。
  “我就想您这把玻璃吹冷的办法很高明,可是为什么要把它们吹到发硬才结束呢,只要可以把玻璃吹到不会向着板子中间缩进去不就行了吗,软软的玻璃我们更容易拉直,而且只要碾一碾就可以把它碾平整了。”
  弗里兹一拍额头,猛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想到了一个重要环节,谢谢你的提醒,梅森先生!”
  刚才梅森絮絮叨叨讲到冷却玻璃液的问题,弗里兹只知道19世纪法国玻璃厂的人用了冷却的方法,却不知道他们把玻璃冷到什么地步,实际上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玻璃液由于表面张力影响朝中间收缩,而只要它不收缩目的就算达到了。
  弗里兹从一开始就使用了过量的冷却,因为弗里兹对法国人工艺描述中冷却两字的理解是冷却直到玻璃变硬,但现在梅森的话让他醒悟过来。
  这种直拉法利用了玻璃自身的特点,当玻璃被铁板从熔融的玻璃料中提起的时候,那些还微微有些软的玻璃会被来自的下方的重力笔直地扯长一点,这一点形变对玻璃板并没有不良影响,相反在提升过程中那些因为些微的晃动造成的不平整部分会回到平面上来,因为玻璃始终是一种特殊的液体。
  常温下玻璃属于既非液态也非固态的特殊玻璃态物质,它可以被看成是液体,不过是要以亿万年为单位来流动的液体,只有在高温下玻璃才会流动的明显起来。
  因此玻璃制出来后的应力只要在较高温度下保持几天就会自然的消除掉,而如果不能释放这些应力就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鲁泊特泪珠。
  这是熔融的玻璃滴入冰水急速冷却制成的,它由于迅速收缩在内部聚集了大量应力坚固无比,一颗小小的珠子能够承受几吨的力量不被压碎,但是只要在它的细长尾部制造一道细小的划痕,它就会马上爆成粉末,玻璃的特性就是如此奇妙。
  等到想通法国人为什么可以顺利制造出玻璃板之后,弗里兹马上知道自己提升玻璃的速度实在太慢了!至于梅森提议的乘着玻璃还软碾平,属于传统的玻璃板做法,既然弗里兹马上就会有更好的办法,自然就不再考虑了。
  所以接下来弗里兹通知操作的工人重新设定条件,风刀的风量可以再小一些,而铁板提升的速度要更快一些。
  这第一回改换调整工艺参数方向制出的玻璃板并不完美,仍然有些微的翘曲不平整,但主要发生在末端,接下来的几块玻璃板也有类似毛病,这似乎验证了弗里兹的猜测。
  事到如今弗里兹也不急了,每块玻璃板有三分之二是合格品这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毕竟在这个年代平板玻璃是以英寸为单位制造的,超过二十四寸的平板玻璃还很少见。
  等到几乎耗尽坩埚中的玻璃料液之后弗里兹就吩咐停炉,工人也好自己也好,全都熬了差不多十天啦,该好好休息一下,等到退火的玻璃出窑之后分析出问题继续再战。
  弗里兹清楚自己这套简陋的设备有几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风刀风量太小,风就不会均匀的从整条狭缝中吹出来,因此提升速度不能太慢,但这个地方委实没有建设大型水车的条件,动力是个难以解决的瓶颈,拉力平稳结束时要尽量避免抖动,还是只能在前面自己的笨办法上进行改进。
  这么些天一起干下来,弗里兹对梅森等几个专门负责玻璃板拉制的工人感到满意,在这个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