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云甫一挑眉毛,不满起来:“你当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呢,还争取争取,这种事没得争取,老实听话服从就成。”
  蓝玉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又言道:“我可是听说了,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是那个叫齐德的,他可是那位的讲师,这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吧。”
  “那又怎么样。”陈云甫斜睨了蓝玉一眼:“最多十年,我就致仕。”
  “啥玩意?你要致仕?”
  蓝玉的调门猛然一下拔高,吓了在座所有人一跳,可等众人回过神来后,又都不可思议的看向陈云甫。
  “刚才梁国公说什么,吴中侯你要致仕?”
  陈云甫顿时拧紧了眉头,不满的瞪了蓝玉一眼,不过此刻自己再想隐瞒也没那个必要了,便坦然点头道。
  “没错,不过不是现在,是十年后,下官打算十年后,就离开朝堂,归隐山林市井之中。”
  “这是为什么啊。”
  徐辉祖第一个表示无法理解:“吴中侯,十年后你也不过才年过三旬,怎么突然想起来致仕了。”
  “想偷半辈子的懒罢了。”
  陈云甫笑笑,却是小声同徐辉祖说起了自己打算筹划内阁的事情。
  “所以,做不了太久,最多十年,下官必须致仕。”
  “那你不搞这个内阁不就行了吗?”
  “没有内阁,下官只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很多事情没法做、没有理由去做,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所以下官是不得不做。”
  徐辉祖由衷敬佩道:“你这是为了替国朝解决云贵土司的事,不惜搭上自己的官爵啊。”
  “那都无所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嘛。”
  陈云甫不在乎的一笑,同时邀请道:“到时候,希望魏国公能出面来担任这首届武英殿大学士一职。”
  “我本就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了,再入阁,能合适吗?”
  “没有魏国公你,这内阁组不起来。”
  陈云甫不再多说,拍了拍徐辉祖的小臂,随后端起杯子。
  “行了诸位,咱们不聊这事,今天大好的日子,多聊些开心的,来,喝酒!”
  “哎对,大家一起喝酒。”
  酒宴继续进行,气氛越加热烈,最后酒力最差的陈云甫率先告辞,蓝玉起身相送。
  “明台还满意不。”
  “稍微有些瑕疵,不够自然。”
  “俺已经尽力了。”
  。。。。。。
  “再多练练吧,后面全指望你呢。”
  “这事,他能靠谱吗?”
  。。。。。。
  陈云甫登上了马车,最后回头看了蓝玉一眼,后者抱拳,缓缓点头。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内阁稳了
  禅让倒计时:三天。
  文渊阁内九卿齐至,正上首的金椅上坐着朱元璋,下手边添设了一把椅子,坐定了皇太子朱标。
  今日这堂九卿会,议论的只有一件事。
  新君登基之后的国号。
  “翰林院、通政使司一共拿出了十六个国号的备选,选哪一个,诸卿都各自有什么意见?”
  朱元璋在上首位上垂问意见,御阶下站定的陈云甫却在望着手里那十六个年号后面的推荐人发呆。
  这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格外显眼。
  方孝孺!
  他是翰林学士,而他提出的年号则是:建文!
  历史真的已经被自己折腾的面目全非了。
  但它却似乎还在不停的折腾着,企图尽到最大努力来实现自我修正。
  “陛下,本朝是洪武,自元年北伐至今年平定西番蛮,收复甘西、青海,洪武一朝二十四年,就打了二十四年的仗,臣倾向于翰林学士方孝孺的年号,新朝应用建文。”
  站出来说话的是任亨泰,作为礼部尚书,这定年号的事,还真就应该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另外,衍圣公推荐的文熙也不错。”
  朱元璋没吭声,而是看向其他八人,最后将目光留在陈云甫的身上。
  “你们的意见呢?”
  “战争,段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打了,现在国朝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后面几十年内蓄国力、富强百姓才是正途,所以,臣也附议任部堂的建议,用建文或者文熙比较合适。”
  户部尚书葛循以及工部尚书徐本相继表态支持。
  随后兵部尚书齐德也坐不住的站出来,支持建文和文熙两个年号。
  “标儿,你觉得建文这个年号怎么样?”
  朱标生性本就与朱元璋相迥,而且也确实不喜欢打仗带来的生灵涂炭,建文这个年号很妥当。
  本打算吐口支持,余光扫到了沉默的陈云甫,便主动开口问道。
  “陈柱国,你是九卿之首,你的意见呢?”
  后者回过神来,拱手道。
  “臣觉得,这十六个年号都不太妥当。”
  霎时间,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陈云甫。
  都不妥当?
  朱元璋也来了兴致:“哦,看来咱们的大柱国眼光很挑剔啊,行,你说一个出来,朕听听怎么样。”
  “永乐。”
  “永乐?”
  “对,永乐。”
  陈云甫作揖道:“承洪武之隆治,得享永世之乐平,臣荐永乐作为新朝之年号。”
  真,头号马屁精!
  这一个年号真的是既捧了朱元璋的洪武之治,顺带着还寄语了新朝的美好未来。
  再看老朱父子俩,哪个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这个年号确实是面子里子都足分的很。
  “标儿,到底还是你的潜邸之臣贴心啊。”朱元璋哈哈一笑,这次都懒得再去问其他人意见了,直接大手一挥:“好,那就按照陈卿的意见,新朝年号就定永乐吧。”
  “吾皇圣明。”
  九卿哪还有他言,齐颂圣明之后老实接受。
  就这么,刚打算进行自我修正的历史线又硬生生被陈云甫给拽了回来。
  永乐从大明朝第三个年号变成了第二个,皇帝更是从朱棣变成了朱标。
  至于将来朱老四还能不能当上皇帝,那就得看陈云甫给不给他这个机会了!
  “既然年号已经确定了下来,那么诸卿可以着手下去准备了,包括年历、瓷窑的烧制、新币的铸造现在就可以开始更改了。”
  朱元璋交代一声,末了说道:“陈卿留一下。”
  八人又齐刷刷看了陈云甫一眼后,纷纷告退。
  等到所有人全部离开之后,朱元璋才开口言道。
  “朕听说,你现在忙着捣鼓什么内阁?”
  “啊,是,臣本打算新朝之后向太子爷汇报的,没想到陛下倒是先知道了。”
  “怎么,怕朕知道了不同意?”朱元璋反问一句,而后继续冷笑道:“朕还没退位呢,你就想要擅权了?”
  “臣若是打算擅权的话,就不会整这个内阁出来处处掣臣的肘了。”
  陈云甫坦然回应道:“臣设置内阁的初心只是为了辽东等各省事务,同时为了不出擅权之臣,由内阁和五军都督府一道合力,将地方各省军政严格划分开。
  同时,臣十年便退,届时内阁是散是留,都是太子爷说了算,和臣,还有什么关系呢。”
  “若是你十年之后树大根深,不愿意走呢?”
  “臣可以立书证,十年后臣若是不愿意走,甘领欺君之罪伏法,臣无兵权加身,怎么敢行如此无智之举。”
  朱元璋哈哈一笑,指着陈云甫道:“你就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没有兵权,你啥也不是。聪明人啊,朕还听说,你打算让徐辉祖也入阁?”
  “对,只有魏国公入阁,这内阁才能组起来,没有魏国公,臣不放心、陛下心里也不踏实。”
  “光有一个徐辉祖不够吧,说说看,你这第一任五人内阁,打算都有谁?”
  陈云甫思忖了一下,仰首问道朱元璋:“臣保荐谁,谁就能入吗?”
  “也不一定。”朱元璋玩笑道:“但是说不准朕同意呢?”
  “臣、兵部尚书齐德、刑部尚书邵质、工部尚书徐本、魏国公徐辉祖。”
  朱元璋听的频频点头,感叹道:“你还挺懂平衡和识趣的,五个人里面,除了邵质是你岳丈之外,其他三个人和你还真不怎么走近,不过,让你做内阁首辅,朕这心里怎么都不踏实,要不让徐本来做吧,你做次辅怎么样?”
  陈云甫这时候是毫不退让的拱手言道:“既如此,那臣干脆还是别入阁了,就守着都察院的一亩三分地老实待着。”
  “哈哈哈哈。”朱元璋大笑起来,指着陈云甫同朱标言道:“标儿,看来这陈云甫确实是个纯臣,他是明摆着伸手要权了,你说咱给不给他。”
  朱标亦笑道:“云甫还是很有能力的,他既然一心要做纯臣,咱们总得给这个机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还是您教我的。”
  “可惜咱说话不算咯。”
  朱元璋摆手起身:“陈云甫啊。”
  “臣在。”
  “禅让大典之后,你找咱的标儿说吧,他同意比朕说话好用。”
  找老大哥?
  陈云甫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顿时落地。
  “谢陛下!”


第二百二十六章 成国公、上柱国、太子少师、内阁首辅大臣!
  在万众瞩目中,冬至这一天如约而至,没有早,也没有晚,即使它的到来让无数人在头一天的晚上难以入眠。
  当雄鸡的第一声高啼划破夜空的时候,南郊城外的禅让台已经人头攒动,密密麻麻。
  大明朝的藩王、公侯、国舅驸马、文武百官悉数聚集于此。
  浩荡荡何止几千人。
  但整个现场,却是极其的安静甚至是寂静。
  整个大典的仪程持续了整整四个时辰才结束,但是刨除掉礼法之外,有价值的内容便已所剩不多。
  值得说道的地方,大概也就那么四点:
  第一个就是尊奉朱元璋为太上皇,移驾太极宫,当然,老朱还会不会住在皇宫里那就是另一说。
  其次就是新朝的年号正式公布,永乐!
  皇后毫无悬念的花落朱允炆生母吕氏。
  皇太子:朱允炆!
  这是禅让大典上唯四有价值的内容,其他的封赏则要转移到奉天殿朝见新君时才会宣布。
  这期间,藩王公侯并文武百官在华盖殿吃了一顿饭,大宴由宗人府宗正、禅让副司礼官朱棡主持。
  吃完饭后,众人退出承天门外等候新君朱标登承天门。
  这叫天子御门仪。
  随后朱标在承天门城楼上临视百官后返回奉天殿,藩王公侯、百官序进朝见新君。
  真正有营养、有价值、最具新朝政治影响的内容在这里,公示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嗣社稷、若昔大猷。选贤与能,重在辅朝。眷言旧德,还位宰司。乃颁命书,诏告在位。
  柱国、吴中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云甫秉心直谅,履道坦夷。宽闳出于天资,忠义本于治学。始终一节,持国辅进。介圭修觐,喜见仪刑。公衮言归,益隆体貌。是用延登廷弼,仰应中台,下和省司。
  朕望:惟贤能俊杰尽其用,则阴阳寒暑得其和。外镇四夷,内附百姓。非至公不能成庶务。非一德无以底丕平。其殚乃心,以替朕命。
  特晋陈云甫为成国公、加上柱国、太子少师,领奉天殿大学士,柄国文华,开阁理政。”
  新朝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关于陈云甫的任命,绝对的重磅炸弹,绝对的重量十足。
  百官刚开始还迷迷瞪瞪的不知所以,后来咂摸透这道诏书里的内容后才惊愕的瞪大双眼。
  还位宰司!
  陈云甫这是,当宰相了!
  齐刷刷的,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