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质指了指罪行累累的供词,面上带着一丝惶恐。
  熟料陈云甫在看了一遍后却是丝毫没有反应,只说道。
  “张温贪污军费,罪不可赦,即刻明正典刑,斩首示众,其所有赃款进行追缴,籍没其家产,亲眷自谋出路吧。”
  不妄兴株连大狱是新《大明律》的核心条款之一,这也是经过朱标允许的。
  其实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元璋,都反对株连,只是朱元璋后来变了而已。
  朱元璋还只是吴王的时候,亲口和李善长说过:“法有连坐三条,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李善长答:“(汉)高祖起于草野,豁达大度,不胡乱杀人,五年便成了帝王基业。”
  朱元璋甚以为然,于是开国后定下《大明律》,除谋逆外,绝不株连家人,后面的,是朱元璋自己加的私刑。
  张温死了,五军府也没有闹腾出任何动静,大家似乎是心照不宣的将张温作为了替罪羔羊。
  查,固然是不会接着往下查,包括在五军府设置都察院的事也不可能去做,但朱标还是给五军府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
  从永乐二年开始,大明朝的军费由兵部接手。
  京营、边疆到底有多少兵额,兵部进行全面清点,包括晋、燕、楚三藩卫一样在内。
  每年兵饷和赐布,兵部派人直接到军营去发,五军府不在接手。
  能归到五军府领导的,只剩下各省都司军屯卫所。
  谁都知道这是夺权,可知道又如何。
  徐辉祖倒是想找朱标说些什么,可后者直接将张温的供词放到了徐辉祖的面前。
  大惊失色的徐辉祖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当年郭桓案的时候,父皇暴跳如雷,甚至一口气诛杀了六部;浙江、直隶、江西三省所有官员,魏国公,好自为之。”
  当着徐辉祖的面,朱标把张温的供词烧了一个灰飞烟灭。
  “朕和你们很多人都是手足兄弟,朕不想看到手足相残的那一天,辉祖,去替朕,安抚好兄弟们。”
  冷汗涔涔的徐辉祖拜倒在地:“臣,叩谢吾皇慈恩。”
  五军府瞬间就老实下来。
  对这种局面,陈云甫也不得不佩服老大哥的手段。
  很多时候,不是一定要全靠掀桌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是,掀桌子确实痛快,也很爽,但掀了桌子,别人没饭吃,自己就有饭吃了吗。
  跟着乌鸦哥,三天饿九顿。
  五军府这些年到底贪墨了多少军费,张温又能知道多少,他知道的,只是一鳞半爪、冰山一角,依着老朱那种掀桌子的脾气,估计五军府就该从头杀到尾了。
  将军和文官不一样。
  文官杀绝了,十几年就能够补充回来,但培养一个优秀的将军,却需要战争的洗礼。
  大明朝现在无仗打,怎么培养。
  随便挑一个看着顺眼的小兵说,朕觉得你不错,你来当大元帅吧。
  这不纯纯赌国运。
  “以前军费交给五军府,是父皇担心兵部的官员贪墨,结果呢,五军府也贪墨,那到底该交给哪个职权衙门,才会避免贪墨的行为出现呢?”
  朱标发出了灵魂一问,可随后自己又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复。
  “交给受监管且有完善监管机制的衙门,既然不能在五军府设立都察院,那就还给兵部,起码兵部还有给事中,朝廷还有都察院,你上次说,让都察院具有独立案件的独立侦办权,朕觉得很不错,可以尝试一番,你打算怎么搞?”
  “给都察院独立侦办权,但同时也要给这个权力打一个笼子。”陈云甫思考着说道:“臣之前提过,都察院决不能做党争的剑,因此,都察院做的事,应该脱离朝堂政治不被人利用,那么他的这个侦办就要有范围,查什么不查什么,必须明确。
  都察院的职责是接收弹劾的奏疏,弹劾的内容呢又有很多,分门别类。
  诸如官员私德有亏、贪污受贿、行为不端、擅权枉法,这些都是可以弹劾的地方,可都察院如果有权力将这些方面全查一遍,那都察院的权力就太大了,谁掌握都察院,谁就相当于拿刀架在全国官员的脖子上,没病都能给你整出病来。
  因此臣想的是,都察院只负责查官员是否存在贪污受贿就可以了,同时,还要有个前提,所有弹劾的奏疏一律要有实际署名,取消风言奏劾。
  太上皇当年允许科道言官风言奏事,许下弹劾无罪,致使朝堂里外风言四起,你说我有罪,我说他有罪,没病都给你整出一身的污点出来。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天天打口水仗。
  既然要给都察院独立侦办权,那就不能再允许风言奏劾,更要取消言官无罪,要弹劾,必须实名弹劾,要说清楚你弹劾的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贪污受贿,贪污贪的哪笔钱、受贿又是受的谁的贿,都察院这才能去查。
  诸如什么我怀疑、我以为、我觉得这样的弹劾,一律不接,都察院只查有头有名的案子,这样,就不会沦为某些有心人的党争武器,即使臣身为内阁首辅,也无权让都察院想查谁就查谁,查,则有因,因则有实。
  如果找不出弹劾的奏本,都察院就敢私自去查一名官员,那么,责任就归咎到都察院头上。”
  朱标最满意陈云甫的地方就在于此,公!
  这是真正的一心为公。
  朱元璋防着陈云甫而不舍得杀,现在朱标做皇帝,天然就会对大臣有一丝防范,却仍旧给了陈云甫作为一个外臣史无前例的权力,原因就因为这一点。
  公心是能看见的。
  “你那算给这个新设立的衙门取个什么名字。”
  “既然隶属都察院,那编制上,自然要和六部下辖的各司平级,职权范围又是反贪污受贿,可以叫反贪司或者反贪局,不行,廉政司也可以,廉洁净化政务的意思。”
  三个备选,朱标想了一阵后,选了第二个。
  “就叫反贪局吧,一目了然,反贪是职权,局者,限制也,反贪只反贪,不能将职权私自延伸。”
  这可跟陈云甫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再者说,很多官制本身也就是古代延续下来的。
  部、司、局、科这几个级别的机构明朝都有。
  因此叫反贪局并不突兀。
  总之,有了朱标的点头,都察院反贪局,这就算是挂牌成立了。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天都闲不下来
  就在都察院反贪局挂牌成立的这一天,正巧赶上邵质主持召开三法司联席会议,陈云甫抽出点时间也莅会参加。
  主要是打算和邵质说一下把刺配充军变成劳动改造的事。
  “这个什么反贪局,你打算让谁来做。”
  会议开始之前,邵质在后衙和陈云甫闲聊了几句。
  后者想了想:“让赵乾去做吧,他以前就在都察院做过,对都察院也熟悉,这几年一直在通政使司锻炼,也算成熟了不少,让他来挑反贪局的大梁,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邵质嗯了一声。
  他心里是想让邵子恒来干的,不过既然陈云甫已经有了人选,他也不会多说什么。
  听到邵质问这事,陈云甫心里是清楚的,所以很快就说道:“子恒兄也在审刑司锻炼了几年,邹俊和我说过,做的不错,可以考虑动动。”
  邵质挑了一下眉头:“还在三法司?”
  “岳丈您现在分管三法司,子恒继续留在这里不太合适,容易招人闲话,这样吧,把子恒调出去,去广东吧,出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
  右参政就是四把手,副省大员。
  看似是火箭式提拔,实际上无非从正五品提到正四品而已。
  比起徐本当年从县令一跃成为广东布政使,差远了。
  邵质先是点头而后突然反应过来。
  “你打算对广东的宗族动手了?”
  “对,时间过的太快了,这才一晃眼,我都还觉得什么事没做呢,今年就过去了大半,等把手上的事处理完,估计就要到永乐二年了。
  我得抓紧去一趟两广,把两广的宗族问题处理掉,这样的话,才能腾开手去办永顺和贵州土司问题,这些可都是国朝的心腹大患。
  永顺、贵州、云南的土司问题一旦解决,辽东和青海地区的戍边垦边问题解决,我大明朝的国运盛隆至矣。”
  “这么多的事,十年能办完吗?”
  “当然办不完。”陈云甫一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就知足了,这十年,只是先把政策基础打下去,后面,还得保驾护航呢。”
  爷俩又闲聊了几句,邵子恒敲响门户,在外面喊了一声。
  “少师、邵阁老,三法司的主官们都到了。”
  两人这才起身,迈步走出。
  眼下,左都御史张紞、刑部尚书俞纶、大理寺卿邹俊连带着三法司的主官悉数到齐,不过众人也没想到今天陈云甫也来了此处,惊讶之余纷纷起身见礼。
  “下官等参见少师。”
  “都坐吧。”
  陈云甫当仁不让的抢了本属于邵质的主位,所有人就都跟着各退一位。
  “本辅的时间有限,今天来这里只说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奉圣谕,都察院成立反贪局,就反贪局的职权范围和章程,由本辅代为传达。”
  陈云甫没说这是自己或者内阁的决策,而说是朱标的圣谕。
  只要皇帝吐口同意的事,那就没必要过内阁表决了,因此,陈云甫直接宣达倒也省了很多时间。
  “第二件事呢,则是本辅有感刺配充军这条刑罚有些不合时宜,想和诸位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一种更合适的方法来替代。”
  取消刺配充军?
  众人无不对望,张紞试着问了一句:“少师的意思是,打算恢复肉刑?”
  在有刺配充军之前,那刑罚史要追溯到秦汉了,那时候就是肉刑,要么割鼻子要么割耳朵,甚者剜去髌骨,砍去双手双脚。
  “不不不,肉刑下,举国到处都是残废,那更有伤天和。”
  陈云甫把劳动改造的概念提了出来:“像服徭役、挖矿、开荒这种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更是占用国朝大量的财政预算,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犯人集中起来从事这些苦力劳动,既节省了国朝的财政预算,顺带着还能让他们通过为国家进行贡献的行为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
  以前,刺配充军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可是刺配充军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边疆的军营每年都有大量的逃兵,而且这些罪犯刺配充军之后,如果从事后勤的输送,就会有很多的机会逃跑,如果从事前线戍边,就必然会分发武器,身怀利刃杀心自起,给罪犯以武器,他们反而会成为军营中的隐患。
  因此,本辅才倡议,取消刺配充军变更成劳动改造。”
  堂内陷入到安静中。
  “都谈谈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
  陈云甫不搞一言堂,这么大的事,事关全国数万乃至将来数十万计罪犯的处置问题,由不得不慎重。
  “集中管理、劳动改造,倒也确实不错,关键在于,这个期限如何商定。”
  大理寺卿邹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呢只是小偷小摸,有的呢是打家劫舍,罪刑的榷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另外,还有的只是轻刑,比如打架斗殴,只不过是拘押一年,若是直隶的犯人拘押一年,却要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挖矿,来回的脚程可能都要好几个月,这不是白白荒废了吗。”
  “嗯对,邹寺卿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
  陈云甫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