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蓝玉?”朱棣哈哈一笑,打怀中取出几封信笺放到桌案上:“这四封信,分别是蓝玉、冯胜、常茂、沐春亲笔书写的投诚信,他们也和孤一样,早就不忿朝中奸佞当道,咱们只要举起义旗来;  他们便会与孤里应外合;  所以,诸位还有什么好怕的?”
  众皆呀然;  随后纷纷传阅信件,果见是投诚之信,而且蓝玉那歪七扭八的糟糕笔迹,一般人还真模仿不来。
  这下,大家伙的心里顿时踏实许多。
  作为蓝玉的把兄弟,辽东都指挥使定远侯王弼站了出来。
  “燕王,没什么好说的了,末将跟您干!”
  王弼除了是蓝玉的把兄弟,他还有一個身份。
  他是楚王朱桢的岳父,这之前有过交代。
  王弼一开口,所有人心中便都明白过来。
  晋燕楚三个藩王,这是已经串通好了。
  “可是仓促起军,我等也不过十几万而已,朝廷可是有百万大军,便是蓝玉等与咱们里应外合,又能如何,而且朝廷未必会让蓝玉为帅啊。”
  “对啊,蓝玉是朱允熥的亲舅姥爷,朝廷能放心?”
  朱棣便哈哈一笑,宽慰道:“诸位且把心放入肚中,孤已经收到了风声,侄皇帝这段时间,频频召见曹国公李景隆,看来,心属之。
  不过咱们这位侄皇帝恐怕做梦都想不到,李景隆也早已和孤说好了。”
  “怎么可能!”
  别说众将惊愕,就连朱棡都不可思议。
  这是个什么意思,天下人都暗中投诚了朱老四?
  哪有这么可笑的事。
  “李景隆这人虽然纨绔,但是个孝子。”朱棣笑着解释道:“李景隆心中,可是一直对岐阳王的死耿耿于怀,只是一直藏在心底罢了。”
  李景隆坚信自己父亲的死是被朱元璋所害,那么,亲手毁掉朱允炆,似乎也不难理解。
  “这小子把对父皇的恨,移嫁到了朱允炆身上罢了。”
  朱棣心中默念着。
  “等孤坐了江山,必杀李景隆!”
  指挥佥事张玉此刻站了出来,抱拳道:“既然天下都早已决意要清君侧,末将等自当唯燕王马首是瞻。”
  朱亮这位燕山护卫指挥使紧随其后表态效忠。
  随后便是宋晟这位陕甘总兵官、东胜卫指挥使戴次申、北平行都司指挥佥事邱福等纷纷响应。
  一时间,众望所归!
  朱棣心头顿时一片火热,同旁边落座一直沉默的姚广孝对了一下眼神后,意气风发的起身挥手。
  “既如此,诸位即便离去整顿三军,择期举义。”
  “诺!”
  众将下定决心,也不再瞻前顾后,纷纷抱拳离开。
  大帐内,便只剩下朱棣、朱棡还有一个姚广孝了。
  “燕王、晋王。”姚广孝冲二人拱了一下手:“如今既然已经决意要起事,那便事不宜迟,楚王那里准备的如何了?”
  “老六也已准备妥当。”
  朱棣颔首言道:“除了这些年湖广都司的两万嫡系之外,老六还联合了原永顺土司,如今的永顺知府姜塘、原思州蛮酋之子,如今的贵州思州指挥使熊璟两人,又得精兵三万,如此共计五万大军,可以走荆州沿水路南下直插武昌。
  武昌是六省通渠,只要能攻克武昌,就能将长江和江南漕运全部控制在手里,进可威胁金陵腹部,守可阻断朝廷物资运输。”
  姚广孝蹙了下眉头。
  “熊璟?这不是陈云甫的大舅哥吗。”
  当年朱桢送给陈云甫一个叫灵芸的女人,这女人的亲哥哥便是熊璟。
  “思州蛮人可不在乎一个嫁出去的闺女,老六许给熊璟,事成之后替他铲除贵州其他三家土司,让他一家独大,这熊璟便屁颠颠同意了。”
  姚广孝虽然心里觉得有些不太稳当,但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多几万大军就是多一分胜算。
  遂颔首。
  “只好如此了。”
  这边朱棡等两人说完后开了口:“老四啊。”
  “三哥。”
  “你哥我这次可是赌上所有身家性命和你干了,伱可不能耍我。”
  朱棣当即竖起手掌,起誓道:“三哥您放心,俺说到做到,事成之后,你我兄弟两人共坐江山,南北两帝。”
  朱棡这才满意点头,旋即冷笑一声。
  “那蓝玉,还眼巴巴想着让朱允熥登基,事成之后,先杀蓝玉!”
  “那是自然。”
  朱棣亦是点头:“除了蓝玉、常茂等人,最重要的就是陈云甫,他不死,孤总感觉心神不宁。”
  “好,那便这么说。”
  朱棡起身,喃喃自语。
  “大哥,你儿子不争气,怪不得我们这些做叔父的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靖难!靖难!!(三)
  山东,威海卫。
  一身戎装的盛庸满脸严肃出现在这里,望着碧波万里的大海眉头深锁,威海卫指挥使石有裕站在身边,向盛庸汇报着沿海刚刚发现的敌情讯报。
  “前几日倭寇的踪迹复现,数大概在万余,末将不敢怠慢;  已经将沿海三百多个村落全部迁走,严加防范。”
  “你做的很好。”
  盛庸点了点头,随后又确定了一句:“不过,你确定是倭寇吗?”
  石有裕一怔。
  “将军,咱们这地界闹患,不是倭寇还能是什么?”
  盛庸没吭声,唤来亲兵要了一份海图;  手指从威海的位置一路向北过勃海湾;  最后点在金、复二州上。
  “辽东。”
  “辽东?”
  “对。”盛庸点了点头:“本将军怀疑;  这一次海上出现的敌情,很大可能性是辽东的兵。”
  听到这话,石有裕当即倒抽一口凉气,吓的连嘴唇都哆嗦起来。
  “将军,您是说,辽东有人要谋反?”
  盛庸自己其实也不敢相信,但他的直觉却告诉他,北方,现在很不平静。
  似乎有一股子暗流正在涌动着。
  正自发愁,一名亲卫快马赶到,于十步外翻身下马,匆匆跑来。
  “将军,成国公的信。”
  听到是陈云甫来信,盛庸连忙转身双手接过。
  展信观瞧。
  这一看;  面色不由得接连变幻,许久后才将信折回;  顿了下手后将其撕的粉碎;  扔进面前的大海之中,浪潮涌退一番,便完全不见踪影。
  “老石。”
  石有裕连忙上前抱拳:“将军。”
  “本帅再拨你数万精兵,你和登州卫、莱州卫一道,一定要严密布防,确保我山东海域安全,不给倭寇可趁之机。”
  刚才不还说不是倭寇吗?
  石有裕很困惑。
  “当兵的,保家卫国,山东都司的兵都是山东人,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比什么都强,其他的,不归咱们管。”
  盛庸拍了拍石有裕的肩膀:“去做吧。”
  后者虽不懂盛庸之意,但还是抱拳应下转身离开。
  军人,服从命令即可,其他的和他石有裕有什么关系。
  。。。。。。
  金陵,曹国公府。
  从皇宫赶回来的李景隆一脸阴沉,着门房挂了谢客的牌子后便把自己锁进了祠堂之中。
  李家的祠堂不小,摆了大概十几块列祖列宗的牌子;  但最显眼的地方永远是那一块。
  岐阳王;  李文忠!
  “爹,儿子来了。”
  李文忠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为灵牌插上三炷香,默默跪回原位喃喃自语。
  “太宗驾崩三年,太祖也驾崩两年了,现在,儿终于看到为你平冤昭雪的机会,朱棣和儿说,等到他靖难成功,就会为你翻案,会把伱抬进太庙,同时,国朝兴建武庙,您会是十哲之一,位在徐、常二人之上。”
  “不过,儿并不相信朱棣,他的野心太大,像极了太祖,他的话能有几分真假。”
  “儿一直想去找陈云甫,因为我总觉得他好像在准备着什么,齐德是个什么样的废物,国朝上下有目共睹,我怎么也不信,齐德能赢陈云甫。”
  “父王,事关咱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请您赐下明示,告诉儿,儿是该选朱棣还是选陈云甫。”
  李景隆一头砸在地上。
  其实他也就是来寻個心安而已,哪里还能真指望一块灵牌给自己什么指示吗?
  默默擦干脸上的泪水,李景隆站起身离开祠堂,门房来禀,说五军府送来了一纸讣告。
  淮安侯华中死了。
  李景隆眼角猛然抽搐数下,遽尔扭回头看向祠堂。
  父王显灵了?
  现在,李景隆知道该怎么选了!
  。。。。。。
  出大宁往西南一百余里便是山海关,经山海关往南是津口,后改平津,朱棣由此渡船南下,便取天子渡津之意,为天津。
  津口港虽扼住勃海湾之险要,但因为朝廷多年海禁,因此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辽东大开发以来,金州、复州接连兴建大型港坞,连带着津口也得到了发展,每日往来河北、辽东的海船络绎不绝。
  物资的输送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经略使,咱们到了。”
  随着一艘挂着‘辽东经略’大旗的海船进港,辽东经略使俞以丰从此处下了船,不远处,一个体态发福的青年男子迎了过来。
  “经略使辛苦。”
  “见过世子殿下。”
  来迎接俞以丰的不是外人,恰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
  “本官总算是不辱使命,赶在燕王的令期之前,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十万套兵器甲胄全数送来。”
  俞以丰让开身位,指着身后一望无边的百余艘大型海船笑道:“请世子殿下核收。”
  “不用不用,经略使办事,父王是绝对信任的。”
  朱高炽连忙摆手,他哪里能去真的点数,朱棣这次起事,可是全靠着俞以丰这位大管家呢。
  没有辽东,十几万大军饿都饿死了。
  “父王和晋王都已在南郊大营,眼下已经备好了宴,我带您过去。”
  “有劳世子殿下。”
  俞以丰含笑点头,同朱高炽上了同一驾马车,自津口港赶赴丰台南郊大营。
  此刻的丰台大营,早已汇聚了浩荡荡十余万兵马,除了朱棣、朱棡自己的一万余核心嫡系外,余者,都是宋晟的陕甘兵、戴次申的漠南军和王弼的辽东军。
  说实话,一想到军队的成分,姚广孝就觉得心头狂跳,浓郁的不安感止不住的升起。
  从谋划到决意起事造反,朱棣这也太顺了一点。
  真就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下四方宾服、云者景从吗?
  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理智告诉姚广孝,事有蹊跷,可现实也同样在告诉姚广孝。
  此时此刻朱棣不造反也不行了。
  因为朱棣不反就要死。
  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大势、有一股浩荡且不可逆的伟力将朱棣、朱棡、朱桢连着朱允炆乃至整个天下都裹挟住向前走。
  每个人都在做着每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
  不动,就是死。
  一声急报送进了丰台大营,惊醒了沉思中的姚广孝。
  那是山东来的急报。
  “东海出现倭寇踪迹,山东都指挥使盛庸调五万备倭兵去了威海、莱州一带沿海布防,自河间府往东昌府方向,门户大开。”
  姚广孝腾楞一声就跳了起来。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真是天助孤也!”
  朱棣仰首大笑,挥手道:“再探。”
  “王爷,小心有诈啊。”姚广孝急声劝阻:“就算是光武帝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像今日这般诸事顺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