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陈家,会认购二百万两国债。”
  陈希是第一个发出声音的,人老精鬼老灵,他太清楚陳雲甫这一次来的原因,既然陈云甫给了他们商人面子,那他们商人就必须还给陈云甫一个面子!
  “我们李家,一百五十萬两。”
  “张家,一百八十万两。”
  “。。。。。。”
  此起彼伏的声音中,之前那位惶恐不安的父亲,此刻也喊出了一个天文数字。
  一百万两!
  这已经是他全部的家产积蓄,是需要变卖产业才能换到的一笔财富,此刻全投了出去。
  是他多拥戴陈云甫吗,是他对即将发行的战争国债很有信心吗,当然不是。
  他是在保自己儿子的命。
  陈云甫的脸上逐渐露出笑容,尤其是当胡嗣宗拿出最终汇总的数字后,这个笑容,是如此的灿烂。
  整整两千七百九十万两!
  现白银!
  万历三大征加在一起,前后打了十几年,才用了一千三百多万两,所以才有胜有败,拖沓多年。
  现在一场对朝作战,陈云甫就为常茂募集了将近三千万两的军费。
  打不赢?
  常家就没必要继续留着了,辽州,让给别人吧。
  陈云甫什么话也没说,起身在一片恭送声中带着陈景和离开。
  “看到了吗。”
  “爹?”
  “我教你怎么用好常茂蓝玉、用好杨士奇胡嗣宗、用好广州這些商人。”
  陈景和默默点头,自家老爹提及的这三位,正好对应着枪杆子、官帽子、钱袋子!
  “时来天地皆同力,你不需要满腹经纶、勇冠三军,只要会用力,你就能统御天地,让所有人为了你的大业,奉献一切,最后,他们还会视你为神灵,将你送上那九州共主的神座。”
  陈云甫坐进车辂,最后看了一眼依旧灯火璀璨、热闹非凡的酒楼。
  “走吧,咱们可以回京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万事俱备
  赶等陈云甫回到南京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到了春三月,南京城里里外外一片鸟语花香。
  没有搞什么接驾的仪程,陈云甫静悄悄就入城,除了沿途管制一下交通外,并没有妨碍到城中百姓。
  当然,任谁都知道,大明朝如今实际上的统治者回来了。
  马不停蹄,陈云甫便在军政院召开了一次闭门会,囊括了在京的二十二名行走。
  “震直。”
  会一开始,陈云甫就点了严震直的名字,笑道:“这次本辅去广州,可是给你们中央银行拉了一大笔储蓄。”
  “是吗。”严震直发笑,同桌坐下的其他人亦是好奇望向陈云甫。
  陈云甫吹散茶雾,老神在在的说道:“足足,两千七百九十万两!”
  一群人还有些发懵。
  “多少?”
  等回过神来,严震直都懵了:“两千七百九十万两?!”
  “这事本辅还能骗你不成。”陈云甫道:“不过这笔钱呢,本辅是以战争国债的名义募集的,所以,专款专用,等你去广东把这件事办好,银子解送入京后,全部要留作常茂外征用的军费。”
  就同坐殿内打盹的常茂顿时惊啊一声。
  “太师,都是留给我的?”
  “皇帝不差饿兵,打仗没钱怎么打。”
  陈云甫大手一挥:“现在粮食、银子、军备本辅可是都给你准备好,常茂,剩下的事,看你的了。”
  常茂直接站起身,兴奋的整张脸都胀的通红,只见他大声说道。
  “请太师放心,俺一定大胜归朝,赢不了,俺把脑袋给您送来。”
  赢不下这场仗,常家就要出局,常茂的一颗脑袋还重要吗。
  陈云甫摆摆手不关心常茂的表态,而是说道:“现在也开春了,你和本辅同诸位介绍一下准备情况吧,打算什么时候北上入朝。”
  常茂接过话茬,直起腰同在座者说道:“此番征朝,完全是因为原王氏高丽后人在朝鲜境内履生叛乱,企图颠覆李成桂之朝鲜政权。
  朝鲜,乃是我大明以宗主国身份亲自敕封的,撮尔叛党反朝鲜就是反我大明,既然李成桂不能镇压完全,为保三韩之地民生稳定、百姓安危,故而朝廷决意发兵帮助李成桂,完全彻底的剿灭高丽逆贼、前朝余孽!”
  出兵,征讨的是三韩之地的叛党余孽,不是李成桂的朝鲜。
  至于李成桂有没有主动请求大明帮忙出兵平叛,这需要吗?
  维护自己藩属国政权的正统性以及地区安宁,是大明这个宗主国天然的义务。
  中国是几千年来的天朝上国,有义务更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所有人都点头,表示常茂说的非常有道理。
  有了鼓励,常茂说的更加起劲。
  “眼下,新改编的北方边防军,已经抽调了十五万人抵达辽东,混以原辽东都司精简改制后的五万军,合并二十万入朝。
  时下,辽东当局筹措了三百万石军粮,江南官仓准备了二百万石,此刻也已从海路发往辽东湾,将在盖州港下。”
  “这场战争,我和蓝帅、冯帅、沐帅并原五军府多名将帅在一起估算了一下,将有可能持续一年半到两年时间。
  因此,军部已经向军政院办公司提交了一份冬衣的申请,办公司批示下发给了财政部,如今正全力督促江南多个织造局赶制冬衣、袄甲和一应过冬所需的后勤物资。
  军部的计划是,四月出兵入朝平叛,赶在十月份入冬前,务必攻克开京,全力剿灭朝鲜北部三道的叛党余孽。
  而后在开京过冬修养,不急于求战,逐步蚕食,等到明年天气回暖,健儿们能伸开手、骏马能迈开蹄子的时候,一鼓作气直接打到全罗、庆尚两道,同时改编组建的东南水师由山东出兵至济州岛,走海路在光州登岸,和我中军南北两向呼应,一举将三韩之地所有叛党余孽全部剿灭,还三韩百姓一个太平河山。”
  常茂还在侃侃阔谈,而陈云甫已经站了起来,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的同时,也打断了常茂的话。
  “你们不要管我。”陈云甫摆摆手:“常茂,你继续说。”
  扔下这句话,陈云甫就离开席位,走到不远处挂着辽东、朝鲜地图的木板前驻足。
  他的耳边继续响起了常茂的作战计划,可思绪却飞到了几千里外的辽东。
  这场仗,能打赢吗?
  这场仗,必须打赢啊。
  这是大九州计划迈出的第一步,必须要走的好、走的稳。
  如果这第一步就受到挫折,那么陈云甫十几年来辛辛苦苦打造的看似无所不能的人设就会有垮塌的风险,在蓝玉他们的眼里,陈云甫,就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如神灵般可以决胜千里之外的人了。
  恰是因为这个顾虑,陈云甫精挑细选才选中了朝鲜這个對手。
  國力最弱、汉化程度最高、地形地貌也偏向于中原,是传统的阵地攻坚战。
  草原千里奔袭、西南山地雨林、西北戈壁荒漠,这哪一种都是千难万险,因此陈云甫不敢选。
  他输不起!
  “如果这场仗输了,蓝玉他们会不會反我?”
  陈云甫没有扭头,但余光还是扫过身后畅聊中的那一群军政院行走。
  “还会有哪些人反我?”
  “那些一直掩藏着自己野心的,一直对我心有不满的,会不会群起而攻之。”
  事到那一步,自己倒是不怕,输便输了,可想到自己的妻儿家人,陈云甫的眼睛眯了起来。
  “常茂要是输了,便让穆世群把他们全部斩草除根!一切,推倒重来!大不了,再用二十年时间培养一批将军出来,大九州计划,必须要走下去。”
  曾经陈云甫的梦想是胜天半子,为此,他用了十五年,瞒天过海下了一盘骗了天下的棋局。
  如今陈云甫的梦想是重定九州,这是能让陈云甫将自己名字狠狠镌刻进中华民族历史的丰功伟绩。
  要不然,岂不是白白辜负了上苍让自己穿越的隆恩眷顾。
  “太师、太师。”
  背后的轻唤将陈云甫惊醒,扭回头,是常茂。
  “末将说完了。”
  “哦,好。”
  陈云甫也记不得常茂都说了什么,不过却也并不在乎,等会后看会议记录便是。
  “既然军部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那就按照计划来吧,本辅和军政院全力支持,你打算,什么时候离京北上去辽东前线?”
  “十日后。”
  “那就放十天假,在家好好陪陪家里人,等到临行前,本辅给你送行。”
  “是,谢谢太师。”
  陈云甫微微点头,大步流星走出奉天殿。
  人事已尽,就看常茂争不争气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常茂也要玩连环船
  常茂离京北上的时候,除了几十名亲兵外,只带了自己的亲弟弟常昇。
  辽东已经云集了二十万大军和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勤物资,现在,缺的只是他这个主帅而已。
  “大哥,你有信心吗。”
  “我们一定赢。”
  常茂不可能知道陈云甫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这并不妨碍他同样报以拼命的决心。
  这场战争,常家同样必须赢下来。
  踩着春三月的尾巴,常茂一行抵达威海,自海路抵达辽东后快马赶至丹东卫,在这里,二十万大军的副帅、原辽东都指挥使王弼已经等候多时。
  这场仗打完,王弼就会回京述职,下一次他的身份,就将是和蓝玉一道北伐,追逐那存在于梦中的蒙州基业。
  “朝鲜方面已经有了察觉和戒备,李成桂派了使者来质问咱们为什么要在边疆集结大军。”
  “质问?”
  常茂的步伐一顿,而后冷笑一声:“我天朝要做什么事,需要和他通报吗。”
  “使者就在营中,常帅您要见见吗?”
  “不用了,赶他走。”
  大手一挥,常茂言道:“告诉他,这次本帅膺奉太师和军政院的命令入朝,是为了替李成桂剿灭原高丽王室的余孽叛党,这是我大明分内之事,就不需要他当面致谢了。”
  王弼有些想笑,不过忍了下来,点头间让身边的亲兵下去安排,自己则随着常茂进入中军帅帐。
  帅帐内,巨大的朝鲜沙盘已经备下。
  “开春之后,鸭绿江的冰寒已经消去,舟船已经做好,我大军二十万,将分成四十份,撒开一百七十里横渡。”
  “江对岸的防备情况探明了吗?”
  “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亲自督帅,一共十万军。”
  听到这个数字,常茂的眉头皱了一下。
  这么说来,这入朝的渡江第一战,就很棘手。
  “李芳远还是熟读兵法的,他在江对岸沿着鸭绿江造了七十多处坞堡,这些坞堡一丈余高、二十丈见方,可以内置甲士五百人,连弩机十余架,可以说,拔不掉这些坞堡,咱们的渡江部队,就将成为活靶子。”
  “能不能试着用投石机砸一下?”
  “没用。”王弼摇头说道:“这些坞堡全是用巨大青石腻成的,投石机砸不破,而火油,又烧不动石头。”
  顿了顿,王弼望着常茂言道:“洪武年的时候,工部的军器局就有火炮,此番常帅来,缘何没请太师送几十口大炮来,有炮的话,拔除这些坞堡就容易许多。”
  常茂摇了摇头:“火炮笨重,运输极其困难不说而且一直有炸膛风险,眼下,有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并成立的国防工程学院正在努力改良,在改良成功之前,咱们是别指望火炮的支援了。”
  明初时期的火炮技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