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茂愣了一下,有些惊愕的抬头道:“孤欠大王和国朝一亿国债,这都是真金白银如何讨价还价。”
  “债是不能讨价还价,但是这还债的方式,还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俞以丰言道:“无论是辽东还是新纳的三韩之地,都是物饶丰富之地,现在看不出来,将来真等到中州的商号遍地开花,每年咱们辽州的国有资源流失就很严重了,因此,还是要讨价还价一番,争取把损失降低。”
  “真能谈?”
  “事在人为嘛。”
  常茂便笑道:“俞相不愧是禹王亲手教出来的得意门生,你可是越来越像禹王当年做首辅时的样子了,不过,让你这个学生和当年的老恩师打擂,孤这心里可是过意不去。”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俞以丰作揖道:“大王恩赐臣为平国公、内阁首辅,臣就应该为大王、为辽州的民生考虑,禹王是臣的恩师不假,这事上,臣也要为辽州争取。”
  常茂赞道:“卿实为君子也,既如此,这事,孤就全托于俞相来办。”
  “臣领旨。”
  俞以丰告退离开,一路上拿捏着这份草纲,皱眉深思。
  说什么,也不能按照这份草纲,把整个辽州里里外外,打包卖给中州!


第四百二十一章 商埠租金和进口关税
  俞以丰委实是一名实干派,当晚给廖克常等人的接风晚宴上没有饮酒,挑灯夜战将这份廖克常带来的财政草纲逐条逐款勾出几十条,翌日一早,连觉都没怎么睡就差人召见了廖克常和此行同来的一众南京各部财司、央行官员以及国营官榷商号的掌柜。
  开会讨论的内容就是一点,如何让辽州尽快的偿还中州一亿两债务。
  “按照中州财司央行的计划,我辽州要在济州府、光州府等沿海之地兴建六个商埠港口用于中辽二州通商所用。
  这六个商埠是出借给中州使用的,所有权还是在我辽州手上,是也不是?”
  廖克常点点头:“那是自然。”
  “既然是出借,为何没有租金?”俞以丰振振有词的说道:“兴建一个商埠,少说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济州府、光州府等地虽然有天然的海港,加之原高丽、朝鲜等国也陆续兴扩,草草修葺一番就能直接拿来用,但不能因为我们辽州没花钱,你们中州就不给钱吧。”
  “不说参考泉州、广州、福州、松江等地的大型商埠,就说扬州漕运口岸,两淮盐商从朝廷手里租一个盐运口岸每年就是十万两租银加五万两盐引钱。
  我辽州提供的商埠口岸,再小也总比扬州漕运任意一个口岸大的多吧,多了本辅也不要,一个商埠一年五十万两租银很合理。”
  廖克常惊愕的直接脱口而出:“五十万两?万万不可能!”
  一个商埠口岸一年五十万两,六个一年就三百万两了,大明一年从辽州才能赚几个钱,哪有这么大方的道理。
  “怎么不可能。”俞以丰反问道:“广州市舶司一年从广州商埠收取到的租金高达一百七十万两,本辅这一个商埠才要五十万两,有哪里不可?”
  “广州港能拿来比吗?”
  廖克常直言道:“若是俞阁老能保证将来辽州开市的商埠每个月能有五千条通商海船进出,那下官也愿意以每年一百万两的价格来租借一个商埠。”
  “保证不了。”俞以丰倒是不含糊的直接摇头道:“就是因为本辅知道,我辽州的商埠不可能比的上广州港,因此本辅也没有漫天要价啊,只要五十万两,这是个很合理的价格。”
  廖克常还是坚定的摇头道:“毫不合理,下官能做主的,最多就是十五万两。”
  “四十万两。”
  “十八万两。”
  “三十五万两。”
  “二十万两。”
  两人,一个辽州的首辅大臣,一个中州大明的央行经济司副司长,此刻在衙司明堂之上,撸胳膊挽袖子的讨价还价,活生生像是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大娘,吵的不亦乐乎。
  最终,商埠租金的价格被定在了二十六万两。
  六个商埠口岸,一年就是一百五十六万两的租金。
  俞以丰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这下,又为辽州争取了每年一百多万两的财政收入。
  说完了商埠租金的事,俞以丰又把话头引到了其他方面。
  “中州的国营商号还有民间商号想来辽州开办,本辅自然是极欢迎的,不过欢迎归欢迎,这该征的税总也得征吧。”
  “那是自然。”廖克常连丝毫的犹豫都没有便一口应下道:“国无税何以养国,早在辽州建制之前,禹王就说过,中央概不插手辽州的一应内政和税法。
  包括在这份草纲上,严行走还有夏部堂都给出了税法意见留给俞阁老参考,辽州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税法不应核定太高,田税三十税一、商税十五税一的比例是恰当合适的。”
  田税三十税一、商税十五税一,这个税法的比例是中原王朝在新兴时经常使用的,目的是藏富于民,好让民间迅速富裕起来,从而快速的繁衍生息,在以人口数量标榜国力的古代王朝时期是最好的国策。
  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仁宣之治这些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大治之世,国家税法基本都是围绕这个税收比例上下浮动。
  俞以丰亦是点头表示认可,不过他在随后加了一句:“本辅觉得,十五税一的商税还是高了些,为了刺激辽州的商品流通和商业繁荣,尽快通过商税收入偿还国债,本辅打算将商税降低到二十税一,即使是阶梯税制,封顶也不超过十税一。”
  二十税一递增到十税一,这个税收比例可是比中州还要少一大截。
  廖克常微微蹙了下眉头。
  辽州这么玩,就不怕大明的商人一窝蜂涌入辽州,将辽州的财富攫取一空吗。
  毕竟无论哪样商品的生产,辽州的生产水平和数量都远不及中州。
  简单来说,未来的二十到三十年时间里,辽州的进口支出一定会比出口收入多,就形成了贸易逆差。
  而辽州的商税又比中州本土低,在贸易逆差下,辽州的民间财富会很快被中州商人掠夺一空。
  俞以丰脑子糊涂了?
  正迷糊着,又听到俞以丰说道。
  “不过,对中州商人运货来辽州兜卖的商品,本辅要额外征收一笔税赋,税比为商品本身议定价格的两成到五成。”
  对成品商品征收进口关税!
  就像广州、泉州海运司那般操作。
  廖克常顿时明白俞以丰这么做的用心。
  降低国内商税比例,抬高进口关税比例,如此一来,中州的商人去到辽州贩卖商品,价格必然因关税的增长而被动增长,这样一来,中州商品在辽州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比不上辽州本土商人的商品。
  加上辽州本土商税比例不高,大量的中州商人很可能会选择移民到辽州经商,而辽州本地的百姓也会踊跃经商,快速繁荣辽州本地的商业领域。
  俞以丰是聪明啊。
  另外,抬高进口关税,中州的成品商品出口到辽州就远不如直接将生产工厂开到辽州本土,或者通过辽州本土的厂商进行代工生产来的划算。
  比如丝绸绢布、瓷器、木材家具、酒水等,中州商人会把原材料送进辽州,再由辽州的厂商进行再加工,生产出来后入市场售卖,这样就省却了一大笔进口税。
  辽州本地会因此兴办大量的制造业,提供出大量的就业岗位给辽州百姓,起到富裕国民的作用。
  廖克常低头看看草纲,再抬头看看俞以丰,苦笑一声摇头。
  “俞阁老,这事下官自己不能做主了。”
  “不用你做主啊。”俞以丰好奇反问道:“我辽州征关税是本辅和辽州内阁的事,需要廖司长操心吗?”
  廖克常顿时哑口无言。
  这话说的,没毛病!


第四百二十二章 他日,顶峰相见
  秉承着绝不干涉辽州内政的政策方针,廖克常最后还是点头应下俞以丰提出的这项条款。
  再往后,俞以丰是越战越勇,一条条一款款的把廖克常这个打入仕就开始跟着严震直搞经济搞了十来年的官都给打的毫无招架之力。
  “俞阁老,您真是太厉害了。”
  当最后一条粮食出口条款和中辽京道铺设说完之后,廖克常已是遍体大汗,满口苦涩,不过却是心悦诚服的说道。
  “和您比起来,下官到底还是年轻。”
  “哈哈,廖司长实在是太谦虚了。”大获全胜的俞以丰开怀大笑,他先是安慰了廖克常两句后,随即又言道。
  “廖司长能准备出如此一份详实的辽州经济发展草纲就已经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了,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廖司长好像还是忘了一条。”
  忘了一条?
  不可能啊。
  廖克常有些不服气,这份经济草纲可是他连同各部财司、央行乃至南京商号各界人士一道开了几十堂会才最终拟定出来的,涉及到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怎么可能会有疏漏的地方。
  见到廖克常似乎有些不服气,俞以丰倒是也不卖关子,直言说道。
  “也不怪廖司长没有发现,廖司长是搞经济的,注意力都在经济上也可以理解,不过廖司长忘了一点,没有安定的外部,哪有繁荣的内部。”
  “本辅当年还在做北平知府的时候,那时候禹王陛下是通政使,随太宗皇帝来北平犒军,那时候北平府穷啊,一年竟然只有一万多石的粮赋,禹王可是把本辅好生喝斥了一番。
  那日,我们在太极书院对答,禹王问本辅北平为什么那么穷啊,本辅说,北平私蓄农奴的情况很严重,加上年年打仗,官府根本没有心力去关心民生之发展,因此才早就了北平甚至还不如大同富裕的现状。
  禹王于是给本辅下达了几项施政的指示,但光有这些施政的方针还是不行,禹王他老人家也知道,于是在发展北平之前,他先把辽东和漠南给安定下来。
  如此一来,北平就从前线变成了后方,没有了外部战争的威胁,发展自然是稳定向前。”
  话说到这里,廖克常就明白了俞以丰的意思。
  “俞阁老是想说,如今的辽州,有外部的威胁?”
  “没错。”俞以丰一口道出:“倭寇。”
  “倭寇?”
  “这些年朝廷在福建、浙江和山东沿海加大对倭寇的剿灭力度,保证了泉州市舶司和广州市舶司的开市,倭寇不是朝廷水师的对手,所以早早些年就将袭扰的对象从东南沿海转移到了三韩旧地。
  这些年南韩沿海各地,没少受倭寇侵扰之苦,不把倭寇剿除,就算我们辽州开设六个商埠口岸,中州的商船又能有多少艘可以太平无事的开来辽州呢?”
  廖克常明白过来,遂言道:“俞阁老的意思是,让朝廷出面,帮你们辽州剿灭倭寇?”
  “那太麻烦了。”
  俞以丰摆手道:“就算是从山东诸卫出兵,南韩沿海一带碧波千里,朝廷水师也不好巡航,所以本辅的意思是,有我辽州自行组建水师打击倭寇,中州商人来辽通商的,出点银子赞助一下。”
  “哪有这样的道理。”廖克常直接摇头拒绝道:“俞阁老,若是你们辽州无法保障海上安全,那我们中州商人大不了不来你们辽州经商。
  朝廷打击倭寇,什么时候问阿拉伯和南洋各国商人要过赞助了?”
  一个国家不能保证自己的海疆安全,军费要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