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会证明孤的伟大!”
  没功夫去关注风言风语,时间进入到九州三年,陈云甫要主导大明第二次人口普查了。
  距离第一次,时间刚好过去十年。
  上一次还是永乐元年。
  当时全国的丁口总数为六千四百万,田亩数为八亿五千万亩,十年过去,又到了重新统计的时候。
  户政部开始有序的向全国各地派遣调研组,动行前,户政部还问过陈云甫,辽州要不要也去一趟?
  “辽州那边咱们不关心,派人去辽阳和常茂、俞以丰说一声就成,他们愿意自查就自查,不愿意查那也是他们的事。”
  辽州有多少人和中州有什么关系?
  少去一个辽州,中州本土统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各省这十年来每年也会更新户册,新生儿、病亡者都有记载,这人口和分田挂钩,田地又和税收挂钩,老百姓还是很积极去官府报数的。
  因此户政部的调研组到了地方,只需要取地方府县的户册做个合算就能很快统计出来,不用挨家挨户的上门点人头。
  这么做虽然粗糙点,难免有遗漏的黑户,一个县差个百八十人,全国下来差个十万八万,十五世纪这时期,都是没法避免的事。
  不用锱铢必较。
  前后三个月,户政部派往各省的调研组就陆续回京。
  给陈云甫以及中央带回了一个十分振奋的数字。
  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户。
  七千五百六十一万九千四百二十八人。
  相较十年前,大明丁口增加了一千一百万人,这还是刨除掉辽东五百多万人的结果。
  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点六。
  名副其实的锦绣盛世!
  夏元吉一个劲的念叨着:“按照眼下这般增长,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下个十年,我大明,就要逼近一亿了。”
  陈云甫却是自信的拍了拍他的肩头。
  “相信孤,十年后,一定破一亿。”
  “加条政策吧,凡是生两个孩子以上家庭的,每个新生儿无论男女每年都可以从朝廷领两石大米,一两银子,换言之,朝廷替着养孩子,十年后,这条政策酌情废止。”
  夏元吉直接傻眼,不可思议看向陈云甫。
  “这样的话,朝廷财政哪里跟的上。”
  “跟的上。”
  陈云甫却是自信的很,扔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杨士奇一路屁颠颠的跟着,路上还不可置信的问着话。
  “大王为何如此有信心,要知道,就算朝廷的钱能跟的上,可粮食它不会凭空多出来啊。”
  陈云甫看他一眼。
  “蒲顺送了封信过来,孟买港,扩建好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夏元吉支棱起来了
  杨士奇搞不明白,陈云甫口中的孟买港在哪里,孟买港扩建好了和大明又有什么关系。
  朝廷奖励生孩子的政策,跟孟买修个港口有联系吗?
  连杨士奇都搞不明白的事情,中央这些军政院行走自然就更搞不明白了,不过他们不懂不重要。
  陈云甫都压根没打算就这项政策和他们通气,直接乾纲独断让办公司行文地方。
  会都没上。
  有的政策需要讨论,有的政策不需要讨论。
  因为陈云甫笃信,自己这条政策是绝对正确的。
  偶尔霸道一番还是蛮爽的。
  就是夏元吉有点不太高兴,这国家财政没好两年,陈云甫就得折腾点幺蛾子出来,回回如此,就不能让他这个财政尚书过两年富裕日子吗。
  好在今年,辽州将第一期债款还了回来。
  三百一十万两现银加上各种折抵的资源连带着十万名劳力输送,总折价为八百七十七万两。
  去掉五百万是利息,本金辽州才还了三百七十七万两。
  不过这只是第一年,料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州从战后恢复元气后,会还的快一些。
  “广东今年的税又创了新高,大概是广州交易所成立的原因,广东今年连商税加上市舶司的税、广东国营商号的营收,突破了一千一百万两,趋近南宋鼎盛时期的水平了。”
  夏元吉拿着税收册,笑的像个五十岁的孩子。
  辽州还债、广东交税。
  两个地方加一起就快达到洪武二十四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想想,这十二年国家的发展跟他娘做梦一样。
  “这才哪到哪,就把你这位财神爷高兴成这个样子?”
  陈云甫看到夏元吉这样失笑不已,便言道:“走,孤带你去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金山银海。”
  金山、银海?
  后者很诧异的问道:“臣在府库天天见到的金银海了去,大王说的金山银海在哪?”
  “广州!”
  陈云甫说动行就动行,收拾了七八天,把手头上一些比较着急的公务处理完便带着杨士奇、夏元吉两人离京南下,生平第三次来到广州。
  到了广州,就在胡嗣宗的带路下,直奔广州港。
  新扩建后的广州港大的惊人,光进出船只的口岸就有十几处,站在塔台上往海面上望,海船桅杆上的旗帜堪称遮天蔽海。
  “眼下广州港一天的船只吞吐量,在峰值时高达一千六百八十船次。”
  胡嗣宗介绍这个数字的时候自己都惊叹:“广州市舶司下辖的广州港务局绝对是眼下全国最大的局级衙门,有三千七百名官吏。”
  三千七百名官吏?
  那岂不是比中央办公司还多。
  陈云甫亦是惊叹的点点头,不忘提醒一句:“那么多编制,吃空饷的问题可不能发生。”
  “大王放心,这一块臣在广东一直都有关注。”胡嗣宗陪同视察,于身边小声言道:“一来广东诸事,海运最重,二来,广州市舶司的财政一直卡的很严,毕竟这一块是大头,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臣会很小心。”
  “那就行。”
  陈云甫对胡嗣宗还是很信任的,不在这问题上多耽误,草草看了几眼后就直接去了货场。
  广东港扩建的如此大,货场那就自然也小不了。
  几百个巨型仓库井然有序坐落在货场上,这里面,大多数都被广州和广东的商人租借使用,少部分被外国商人和广东地方国营商号租用,真正属于广东官府的反而没多少。
  这里又不是存粮食的地方,朝廷又不做生意,要仓库干什么。
  就有那么十来个,全被重兵把守。
  “三千官兵守十个仓,十二个时辰三班倒的巡防,万无一失。”
  胡嗣宗言道:“就在离着这货场十五里外,是东南水师广州卫,随时可以来支援。”
  陈云甫身旁的杨士奇与夏元吉可就来了兴致。
  仓库里是什么,用的上这么高规格的看守戒备。
  “元吉,你不是想看金山银海吗,孤带你看看,开仓。”
  八名戍卫仓门的士兵解开巨大的铜锁,扯下足有成年人手臂粗的铁链,两面合力将仓门打开。
  阳光照射进仓库中,驱散黑暗。
  紧跟着这阳光又被折射了出来。
  金光璀璨!
  夏元吉甚至被这光打的下意识闭上眼。
  满满一仓库的黄金摆在一个个货架之上,放眼望去,几百米的纵深,上千个货架,全是黄金!
  “这。。。这。。。”
  夏元吉说话都结巴起来,他在以前的户部,如今的财政部干了一辈子,给朝廷管了几十年的腰包,也从没见过那么多的黄金啊。
  “这个货仓里一共有黄金一百二十万两。”
  胡嗣宗在旁边补了一句:“其他九个货仓还有三百六十万两黄金和三千四百八十万两的白银。”
  只听噗通一声,夏元吉竟然被这个数字吓的坐到了地上。
  “老夫当了一辈子官,就没见过那么多现金银,胡藩台,这都是哪来的。”
  四百八十万两黄金,三千多万两白银,大明朝要多少年才能收到那么多的税啊。
  “有人送来的。”
  胡嗣宗搀扶起夏元吉,说出来的话让后者直呼不信:“我大明富有四海尚没有如此多的金银,何人能如此富裕。”
  “这你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陈云甫接过了话:“这是第一笔送来的钱,后面,还有。”
  这么多金银是哪里来的,当然是蒲顺那家伙送过来的。
  这也让陈云甫重新审视了一番蒲顺和他背后家族的实力。
  能在四百多年前就开始围着欧州、非洲跑马圈地抓奴隶的阿拉伯贵族,财力果然深不可测。
  这小子,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得多少金矿?
  “行了,咱大明的财神爷,别光顾着震惊,这笔钱孤都给你了,赶紧安排人运回南京吧。”
  陈云甫拍了拍夏元吉的肩头笑道:“省的你天天和孤吵着没钱哭穷,这笔钱怎么花,用在哪,你安排吧。”
  三辈子没打过这么富裕仗的夏元吉此刻兴奋的差点昏厥过去。
  以后我夏老抠,岂不是支棱起来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印度的重要性
  难得来一次广州,陈云甫要去到的地方肯定是极多,不过眼下收了蒲顺送来的第一笔战争款,那老陈在广州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见薛显这位东南水师总指挥。
  对薛显这个人,陈云甫心里不见得多喜欢。
  地方上和东南水师里没少有弹劾薛显的,说这位在东南水师军中乾纲独断、霸道专行,东南水师各卫将领都是薛显心腹担任,大有一派想变东南水师为私军的野心。
  能力是有而且杠杠的,但是为人行径很像蓝玉。
  说到底,对陈云甫这位禹王打心眼里估计没多少尊重。
  “臣,东南水师总指挥薛显,参见禹王,圣躬万安。”
  大步流星踏进行辕的薛显一身戎装,面向陈云甫抱拳下拜,声音中气十足,英气逼人。
  “薛帅到了,快坐吧。”
  “谢大王。”
  薛显道了声谢,正襟危坐的落下身子面视陈云甫。
  这也就是规矩改了多少年,不然换以前,这么没礼貌的仰面视君,朱元璋一大意都能诛他三族。
  陈云甫倒不甚在意,随和开口:“这次孤找薛帅来,是有事想问问薛帅。”
  “请禹王示下。”
  “薛帅久在东南,对海事了然于胸。就是不知道薛帅对咱大明西南那几个国家有没有什么了解。”
  薛显瞬间想到了一种可能,问道:“大王是打算对西南各国动兵?”
  陈云甫的眉头微不可查皱了一下,但只短短一瞬就恢复。
  这个薛显太没规矩了,现在是他问薛显,薛显竟然还能反问。
  “对,孤打算,对天竺,也就是如今的北德里苏丹国动兵。”
  “阿拉伯有个豪商叫做蒲顺,他的家族在天竺也有些生意,在加尔各答一代有很多港口,如今刚刚扩修了一个孟买港,可以用作我军使用。”
  薛显很是诧异:“天竺?大王怎么想起来对天竺动兵了。”
  杨士奇这功夫都听不下去了,面色倒是古井无波,起身走了出去,没片刻转回,在陈云甫耳边言道。
  “大王,刚收到南京来的消息,蓝帅给您写了封信。”
  “怎么说。”
  “蓝帅说,王弼目无法纪、贪功冒进实死有余辜,蓝帅支持您处决王弼父子的王令,并在漠北遥祝大王圣躬万安。”
  说是耳语,但杨士奇的声音可是不低,保证薛显听的清清楚楚。
  后者的眼角抽了好几下,立马起身道。
  “大王要对天竺动兵,臣请战做先锋,愿为大王肝脑涂地、粉身碎骨。”
  杨士奇直起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