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内侍、没有宫娥和太监,也没有锦衣卫,他们可以大胆的畅所欲言。
  朱允熞被请到了上首位坐下,如今咱们这位大明的皇帝,也已经十九岁了。
  早几年同样流放广西如今恩赦回京的朱桢一头雾水道。
  “你说咱们头上这位禹王都在想什么,他这么大方的让给咱们两个州,就不怕咱们将来等他一死之后反攻倒算?”
  “其实,或许咱们对禹王他有误会吧。”
  十几名朱家宗亲此刻也分成了两派,有坚持认为陈云甫就是逆臣贼子的,也有转变看法,觉得陈云甫对他朱家不错的。
  总之是众说纷纭。
  朱允熞开了口。
  “各位叔父兄弟,其实陈叔父他,对朕、对咱们家真的很好,陈叔父一直都念着父皇生前予他的恩。”
  众人对望,也都看出了朱允熞的态度。
  后者现在看来也是无条件的信任陈云甫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真要摸着良心说,人家陈云甫确实没亏待他们老朱家。
  你说他篡权吧,那不也是朱允炆当年逼的吗。
  “要不是二哥当年想害叔父的命,叔父也不会走这一步,即使叔父掌了权,也没杀二哥,这么多年,二哥一直都在皇宫里,虽然没法离开皇宫,可也不算软禁,一家三口也过的其乐融融。”
  朱允熞替陈云甫说着好话:“初一的时候,叔父还进了宫,和朕说等朕明年自学校毕业之后,就让朕开始列席每三年一次的九州会。”
  九州会开的注定不会频繁,毕竟受制于时代束缚下的交通力,常茂在辽阳,来一趟南京倒是容易,走海路转陆路半个多月的光景而已。
  蒙州的蓝玉可就不容易了,他打算在狼居胥山一带筑城,如此来一次南京就要两个多月。
  后面再往外分封,还不知道各自都把都城设在哪,因此,九州王们聚一次的时间,被陈云甫定为三年。
  朱高炽没有去动面前已经好久没品尝过的山珍海味,而是望着朱允熞问道。
  “陛下,禹王他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朱允熞言辞凿凿的说道:“不仅如此,叔父还说了,以后包括军政院的会议,朕也能列会旁听,甚至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叔父他说,希望朕早些学会如何治理天下,他才能放心的把江山还给朕。”
  “天下那些说叔父是董卓、司马懿的风言风语都是谣传,叔父他是我大明的周公,是朕的武侯、亚父。”
  好嘛,周公和亚父都出来了。
  听到朱允熞把陈云甫比作诸葛亮,所有人都不再多言。
  嗤之以鼻者有之,陷入深思者有之。
  朱高炽同样望着酒水发呆。
  良久苦笑一声。
  陈云甫可是连太祖都捉摸不透的主,自己等人又凭什么能看懂呢。


第四百四十七章 双标
  九州四年的南京热闹了好久。
  不是因为国泰民安,也不是因为开疆拓土,而是因为一个人。
  一个叫做江小燕的落魄戏子。
  为什么说她落魄呢,因为她长的不漂亮。
  戏子这行当,嗓子和长相到底哪个更重要?
  内行的听众在乎嗓音,外行的听众只看长相。
  很遗憾,现在的听众都很肤浅,长的不好看,干哪门子戏子啊。
  老子几十上百两银子砸下去是为了捧你唱戏吗,那是为了睡你。
  所以,长相不咋地的江小燕就成了一个落魄戏子。
  这年头的青楼戏院早就不像当年那种签卖身契的了,现在南京城哪家青楼戏院敢说自己店里的姑娘要赎身?
  你敢说,第二天官府就敢以私奴罪把你咔嚓一刀!
  凡属大明籍的百姓就没有奴隶,市面上流通的奴隶,都是没有大明籍的外夷。
  基本都是从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倒卖进大明国内的。
  江小燕的‘业绩’不好自然就被戏院给裁汰掉,举目无亲的她,在一份南京日报上得到了新的灵感。
  她看了一篇,看的如痴如醉,突发奇想下打算将和戏剧结合起来进行表演。
  于是,话剧就这么鬼使神差的诞生了!
  比起戏剧来,话剧的表演更通俗易懂且故事性更强,门槛又比戏剧要低,而且话剧比简单的文字又多了表演性,因此一经诞生,就瞬间火爆整个南京城。
  江小燕这个落魄戏子也一跃成为南京城炙手可热的‘江老板’。
  文艺繁荣只是皮,真正的骨是想象繁荣。
  是因为完全开禁的想象力,造就了如今南京文艺界的百花齐唱。
  越来越多的人越加懂得什么叫做‘法无禁止皆可为’。
  只要你做的事不触犯法律,不要去管什么世俗的偏见、什么礼法的约束,大胆的去想去做,你就能赚到钱。
  话剧的火爆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当看到舞台上,男女主角热情拥抱在一起,用激烈的拥吻来诉表爱意的时候,整个剧院全轰动了。
  那白花花的银子,像雨点般扔到舞台上。
  “伤风败俗、伤风败俗!”
  一些个老学究一边痛骂着,一边瞪着一双老眼看的聚精会神,看完后出门就骂娘,转过天来剧院卖票他准来继续批判。
  年后的朝廷没多少事,陈云甫也偕着家眷到剧院看过两次。
  话本是传统戏路《梁山伯与祝英台》,现在被江老板改成了话剧本,少了细腻的唱腔,多了更富有张力的情感表演。
  戏到深处的时候,坐在陈云甫身边的邵柠甚至还落了泪。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不知道天下多少情投意合的男男女女,因为一个门当户对而被残忍拆散,双双做了殒命的鸳鸯。”
  陈云甫给邵柠擦去泪水,安抚道:“好了好了,大好的日子哭什么。”
  “妾心里难受。”
  自家媳妇倒还有颗玻璃心。
  陈云甫心里好笑,但还是不迭声的一劲安慰着,两口子正腻歪着,坐在身后的陈雅熙突然走出来,噗通就跪在了陈云甫的面前。
  “雅熙,你这是干什么。”
  “女儿有求于父王。”
  陈雅熙昂起脑袋看向陈云甫:“女儿,有意中人了。”
  一语出,邵柠也顾不上继续哭了,满脸惊愕,随即愠怒道:“好你个丫头,怪不得为娘这几年来为你介绍那么多如意郎君你都相不中,你、你胆大包天你,不行!”
  刚才还心疼梁祝的邵柠这功夫变脸变的倒是真快,都不问男方是哪路神仙,张口就是拒绝。
  果然,父母才是真正的国际驰名双标。
  陈云甫倒是还好,微扬下巴:“什么事起来说,别跪着。”
  “给爹说说,哪家的好命小子啊。”
  “回父王,是女儿当年去广州时认识的,后来女儿回了京,我们也有书信往来,南京鼓楼青学开校后,他就瞒着家里跑来南京。”
  倒还是个痴情的种子。
  陈云甫听后一乐,又问道:“能从广州千里迢迢来南京,家里条件也不差啊,商贾子弟?”
  “是。”
  一听是商贾子弟,邵柠更不乐意了:“闺女,你可是公主,自古以来哪有公主下嫁商贾的。”
  “我的媳妇哟,你刚才还心疼人家梁祝呢,咋到你闺女这,反而挑三拣四的横加阻拦。”
  陈云甫倒是开明,转过头替陈雅熙打抱不平起来:“人家小伙子能瞒着家里,千里迢迢从广州跑来南京就为了找雅熙,诶不对。”
  正说着呢陈云甫觉察到了不对,看向陈雅熙道。
  “他是广州人,瞒着家里人来的南京能入学吗?”
  父母双亲不在京,举目无亲一孩子,怎么办的入学手续。
  陈雅熙垂首道:“他没入学,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作坊跟人做工。”
  陈云甫登时更满意了:“这小伙子确实不错。”
  “柠儿听见了吧,人家小伙子千里迢迢跑来南京,就为了守着咱家闺女,举目无亲的一个人在南京工作,想想就知道多苦了,你还忍心难为人家吗。”
  邵柠气的不轻:“这是你闺女啊,这么大的事,你、你咋还处处放纵,你就不能上点心吗。”
  “行行行,我上心,我上心。”
  陈云甫敷衍过去:“这样吧,明天我亲自去看看那小伙子,要是为人还算不错,咱们也就别拦着孩子了。”
  邵柠算是看明白了,陈云甫这个当爹的,压根就没打算替闺女寻个‘如意郎君’。
  连个商贾的儿子都能允下,简直就是离谱。
  陈雅熙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甫一落座旁边的陈景和就挑起大拇哥。
  “妹妹,你胆子够大。”
  兄妹俩天天一道上学,放了假一道玩,陈雅熙的个人情况,陈景和这个做哥哥的能不知道吗,一直瞒着呢。
  就是没想到,自己妹妹竟然敢当面说出来。
  “就是不知道父王和母后能同意吗。”
  “母后我不确定,父王肯定同意。”
  陈景和俏么声的说道:“你想啊,他当了十几年和尚,出了寺庙大门没多久就看上了母后,天下人都说,佛祖都教化不了父王。”
  兄妹俩噗嗤一声都笑了出来。
  是啊,自家老爹就是个花和尚出身,这叫什么。
  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奇,准备去藏州吧
  陈云甫嘴上说着要见见自己未来的姑爷,可转过天就给忘了个一干二净。
  他哪有那么闲。
  征讨蒙七卫的宋晟班师回朝了。
  早前关西七卫在桑哥的挑头下反叛朝廷,宋晟领兵御之,等到蓝玉平了漠北之后,戴次申自然引兵南下,和宋晟部南北两向夹击,关七卫哪里能招架的住,没坚持半年就被戴宋二人合力歼灭。
  “都说是叛党了,还带回来干什么。”
  宋晟来问陈云甫打算怎么处置被俘的桑哥等人,后者的回答很简单,他不想再看到这些叛国贼酋。
  更何况,桑哥在陈云甫的眼里实在是太愚蠢了。
  他凭什么认为关七卫能反此刻正如日中天的大明?
  看看同为蒙古族的脱识不花,如今都已经因北伐有功被赐了汉姓,人家现在叫孟卫国。
  名字是俗了点,不过通俗易懂,也算是个褒奖。
  除了赐姓赐名,孟卫国现在还是实授的蒙州万户侯,管着两万户原属鞑靼、瓦剌部的牧民。
  与国有功的,朝廷从来都是不吝封赏,像桑哥这种又愚蠢又心怀不轨的人,活着也是浪费空气。
  “老宋,坐。”
  在当年太祖皇帝敕建的莫愁湖行宫,陈云甫召见了宋晟。
  后者道了声谢,挺直脊梁端端正正的坐下身子。
  “大王召见臣,定是有事示下,臣恭聆训斥。”
  “别那么严肃,孤没事就不能找你了?”
  面对陈云甫开的玩笑,宋晟略带些拘谨的笑笑,口中直道不敢。
  “老宋,孤记得,你今年快六十了吧。”
  宋晟老实回答道:“回大王,臣今年五十八岁了。”
  “五十八,没想到一晃眼,你都这个岁数了,当年你从五军府调往陕甘任总兵官的时候还正值春秋鼎盛呢。”
  “当年臣能从五军府去往陕甘,还是大王向太宗皇帝保荐的,臣一直感恩于心。”
  “是吗。”陈云甫笑笑:“孤自己都记不得了。”
  宋晟抱拳道:“大王日理万机,臣这点小事自然不入大王的圣心,但臣却一直铭感五内,不敢相忘大王识拔之恩。”
  “哦对,孤想起来了。”
  陈云甫一拍脑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