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算是陈云甫两世为人头一回见亲家了。
  陈云甫尴尬,胡鸿洙的父母同样也尴尬。
  在这个成亲之前还需要三书六礼的年代,自己儿子惦记人家闺女,人家能没把自家儿子的腿打断,已经算是很开明了。
  陈云甫从客栈出来的时候,兄妹俩还守在门口没走呢。
  “爹。。。。。。”
  “走,回家。”
  陈云甫啥话也没说,直接就登了车,等到进了车内才开口。
  “他们一家人回广州了。”
  “父王。”陈雅熙当时就要急,被陈云甫狠狠瞪上一眼。
  “你是嫁不出去还是咋着,小姑娘家的一点不懂什么叫矜持,等明年伱从学校毕了业,爱上哪上哪,老子不管了。”
  肉眼可见的,陈雅熙立马高兴起来。
  这番作态看的陈云甫一劲摇头。
  这边的陈景和眼见着也心动起来,张口说道:“爹,那儿臣的亲事。”
  “我已经给你选好了。”
  “凭什么!”陈景和登时急了眼:“爹,妹妹的亲事都能自己做主,怎么到了我这,还玩包办那。。。”
  话都还没说完就被陈景和自己生生咽了下去。
  因为陈云甫看了他一眼。
  就这一眼,陈景和啥话也不敢说了。
  陈云甫确实给陈景和挑好了媳妇,家世更堪称大明朝最顶流的那一层。
  原驸马都尉李琪的小闺女,换言之,也就是宛陵文襄王李善长的孙女。
  两家辈分平齐,岁数上也正好合适。
  这时空因为陈云甫的原因,李善长没有被诛灭九族,因此,也算是机缘巧合。
  “人你爹我已经看过了,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是良配。”
  晚上吃罢饭,陈云甫把陈景和喊进书房,交代道:“过些日子,我让你杨叔父选个好日子,就把流程一走,把人家闺女聘过门来。”
  陈景和垂着脑袋,兴致不高的应了一声:“是,都听父王的。”
  “怎么,你不高兴?”
  “儿臣是不服。”
  陈云甫轻笑了一声:“不服?为什么不服?”
  “凭什么妹妹就能自己择遇良人,而儿臣只能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人做妻子。”
  “你们兄妹俩不同。”陈云甫言道:“你妹妹只要过的开心就好,但你,要有责任。”
  “选一个宜室宜家的贤妻,才能够好的裨益你的事业,除非你想做承乐王,那孤不管你。”
  一句承乐王让陈景和立马老实下来。
  “时间不早了,抓紧回去休息吧。”
  “是,儿臣告退,父王也多保重身体。”
  看着书案上积案累牍的公文奏本,陈景和作揖告退。
  他倒是有心想知道陈云甫打算什么时候让他替着处理政务,可几次话到嘴边都没敢问。
  别整的好像自己多恋权一样招人忌讳。
  陈云甫确实也忽略了这一点,在心里,陈云甫还拿陈景和当孩子呢。
  十八九岁,不是孩子是什么。
  这么想也没错,可着大明朝,也就自己一个穿越客,谁家孩子再如何早慧,也没有十几岁居中央而治国家的道理。
  甘罗那种是时代背景造就的人才。
  再说,老秦国才多大点,一两百万的丁口还没有后世一个县级市多。
  复杂性上就更远远不如了。
  现在的大明朝也远不如后世,但绝对远超原时空的大明。
  最具有差异代表性的一点。
  传统地主阶级的逐渐消亡。
  正如此刻陈云甫正在审阅的奏本。
  奏本是江西布政使汤文送上来的,说了最近发生在江西的一件要紧事。
  挤兑。
  江西曾经的十几个大地主眼下正追在江西分行的屁股后面要钱呢。
  要的什么钱。
  国债钱。
  当年中央再推行两册合一、改革税制的时候有条政策,就是朝廷愿意出面赎买各省地主手中的土地发给租户和佃户,以国债的形式暂时赊欠地钱。
  那么多年过去,朝廷也一直在偿还着这笔地债,只是还没还完罢了。
  眼下江西这一群曾经的地主不愿意等了,也不想再年年躺家里吃朝廷的利息,拿着债券来到银行进行兑现。
  他们要现银。
  而要现银的目的也很简单。
  做生意。
  江西的地理位置还是很好的,南邻广东、东遏福建、浙江,北边又是直隶,这种环境下,你让江西曾经的大地主,如今手握雄厚财富的财主老爷们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也不现实。
  谁不想多赚点银子啊。
  受到闽粤两省的影响,江西的财主也打算转型当资本家了。
  所以就有了这次挤兑实践。
  “江西如今仍赊欠地钱四千七百九十万两,江西分行存银仅为一千一百二十万两,缺口十分严重,若是全部兑付出去,恐引起百姓惊慌,一旦百姓取钱无银,则失朝廷公信。”
  陈云甫捏着这道奏疏皱起眉头,提起的笔也迟迟没有落下批复。
  他发愁的自然不是三千多万两的缺口,这笔银子,国库随时都能拿出来,让夏元吉拨款就成。
  陈云甫愁的,是要不要开这个先河。
  一旦江西开了提前兑付的口子,那其他的省很可能也会有样学样。
  浙江、山东、湖广的大地主可也是不少。
  就算朝廷有钱来付,那全国范围推行工商资本的时机能成熟吗?
  广东头上试点省的帽子可都还没摘呢。
  虽然纠结着,不过陈云甫的心情还是很好。
  传统的旧地主已经开始积极进行思想转变了,这是好事。
  从地主阶级变身成为资本阶级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西的挤兑事件从侧面说明,大明眼下的社会进程在总体上是向前的,而不是停滞或者倒退。
  若是从这一点上来看,自始皇帝郡县制开始到如今,一千六百年的发展史几无变化,尤其是唐代之后,宋元明早清都在唐代经制制度的盘子里打圈圈,那就更没必要了。
  思索再三后,陈云甫落了笔。
  “拟先行兑付两成,余下欠款,后面四年内陆续给付,望江西布政使司多加用心,留意省内钱款流向。”
  资本已经萌了丫,永远都是向阳而生。
  而新时代茁壮生长的枝叶,必然刺破腐朽黑暗的封建牢笼!


第四百五十一章 狮子大开口的蓝玉
  辽州、辽阳。
  眼下的辽阳是越来越有一国首都的气象了,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便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老辽阳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地方二十年前还只是一座人口不足万的小小卫所。
  也难怪辽州内阁敢于抬头挺胸的说出那句话。
  “辽东发展的二十年,是青史绝无仅有的二十年。”
  这话还真挑不出理来,如果说张紞是辽东发展的奠基者,那俞以丰确实是辽东的开拓者。
  而如今的俞以丰,也确实越来越像他的授业恩师陈云甫。
  刚刚上值,正因为三韩旧地层出不穷叛乱而发愁的俞以丰闻听了一个令他十分意外的消息。
  蓝玉来了。
  “蒙王来了?”
  俞以丰很是诧异,弄不明白这个节骨眼上蓝玉来辽阳做什么。
  蒙州才刚刚建制,那么多事呢,蓝玉不在他的漠北大草原好好待着,大老远跑几千里来辽阳干什么。
  虽说搞不明白,不过俞以丰还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常茂的辽王宫。
  常茂和蓝玉这对舅甥此刻正不知道聊着什么,开心的哈哈直笑。
  “大王、蒙王。”
  俞以丰作揖见礼。
  “俞阁老来了,快坐快坐。”
  常茂招呼着俞以丰落座,替蓝玉说了后者的来意。
  “今日孤舅父来咱们辽阳,是为了营建都城的事。”
  俞以丰的脑子马上开始飞速旋转起来。
  “大王有什么吩咐,是臣能做的?”
  常茂摆摆手道:“孤这没什么吩咐,舅父,你来说吧。”
  蓝玉接过话,看向俞以丰笑道:“俞阁老,你也知道孤那里都是草原,住的地方呢也全是蒙古人的帐篷,孤是住也住不习惯、吃也吃不习惯,所以就想着在狼居胥山一带修建一座王城。
  但蒙州人口稀薄,满打满算连着咱们汉人加蒙古人还不到二百万,人手实在是不足,所以就想着来常茂这,请俞阁老帮帮忙。”
  感情蓝玉来这是来拉赞助的啊。
  俞以丰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常茂,心里马上就有了数。
  蒙州穷,他们辽州就不穷了吗?
  不过常茂碍于两者之间的舅甥关系,不好开口拒绝,喊自己来的打算就明白了多。
  心里有了主意,俞以丰开口就知道该说哪些话。
  “不知道蒙王打算让臣这边做哪些事,举凡是臣能够做到的,请蒙王尽管吩咐。”
  “援孤五十万民夫营造都城。”
  五十万民夫,你是真敢狮子开口!
  俞以丰听的心里直哆嗦,勉强一笑道:“蒙王见谅,这个数,我们辽州实在是抽不出来。”
  “怎么会没有呢。”蓝玉马上急了:“当年辽州没建制以前,光一个辽东就有四五百万的丁口了,如今又吞并了三韩旧地数百万口,如今的辽州,一千万人总是有的吧。”
  一千万,那都是哪年的黄历了。
  俞以丰管着家,心里最是清楚眼下辽州有多少丁。
  一千三百七十万!
  可这才够哪里用的。
  慢说辽南,就原属辽东的这一大片土地起码还有七成是无主的荒地呢,俞以丰现在绞尽脑汁,就想着该怎么做才能刺激辽州人口大量增长。
  什么添丁免税、添丁赐田的政策眼下已经全部上了马。
  五十万劳动力那就是五十万‘种马’啊,生孩子都不够用呢,去给你建城?
  “蒙王有所不知,眼下辽州虽然说看着人口不少,但您要说抽出五十万民夫来那也是绝做不到的,五十万民夫就是五十万户,劳丁一旦抽出,那五十万户的土地谁来耕种?
  没了这五十万户的田亩,来年辽州可就要饿殍遍野,饥荒四起了。”
  对于俞以丰的推脱,蓝玉似乎早就有所准备,故而言道。
  “孤也不会让你们白白出这五十万民夫的,孤的蒙州虽然人丁稀薄,但是牛羊成群似海,孤可以用战马、牛羊来换。”
  用畜生来换人,这口也就蓝玉敢开。
  俞以丰有心直接拒绝,不过念及自己的身份和常蓝二人的关系,便作难拱手道:“蒙王,非是下臣斗胆拒绝,而实在是田垄离不得农夫啊。
  不过,臣这边倒有个折中的法子。”
  “什么办法?”
  “辽州之前境内肃匪平叛,眼下有大约七万多的匪盗在押,要是蒙王需要的话,臣可以把他们全部交给蒙王,怎么用都成。”
  反正这七万多都是叛乱的三韩乱民,死活俞以丰都不在乎。
  现在是蓝玉开了口,多少也得给点面子。
  就是这个所谓的折中办法,折的有些狠。
  从五十万一口气折到七万,这个中,都快折到膝盖去了。
  蓝玉显然是不会满意的,于是他看向常茂,后者却是打起哈哈来。
  “舅父,您是知道我的,我这人对政务那是属于七窍通了六窍,就剩下个一窍不通,这些年,全靠着俞阁老来操持,辽州才发展到今天。
  俞阁老说的也有道理,从五十万户抽丁,万一明年闹田荒,那我还怎么面对辽州的父老乡亲。
  对了舅父,您既然是缺丁,为什么没有和禹王他老人家说,中州去年才做完人口统计,现在可是七千多万人呢,抽出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