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震直嗯了一声:“政策只要没问题,那全国施行就有了基础,不过大王也在犹豫,你们也不要着急,回家安心等着就好,真有什么进展,我会和王钝知会一声,咱们浙江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怎么也不会落后广东太多。”
  几人苦笑起来:“哪里是不落后太多,您居中央有所不知,现在杭州都开了粤商的分号,再这么下去,粤商就真要从咱们的盘子里抢食了。”
  “放心吧,朝廷不会放任粤商一家独大的。”
  严震直言辞笃定。
  “绝对不会!”


第四百五十七章 给广东摘帽子
  九州五年十一月初九,陈云甫在京召开了军政院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的议项就是两点。
  一个是要不要将广东头上的经济试点省帽子给摘掉,另一个则是拆分直隶建省。
  而这堂会议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却并不是会议内容本身,而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人中,多了一个另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客人’。
  大明皇帝、中州王朱允熞!
  这位上个月才刚刚从南京鼓楼青学毕业的年轻皇帝,露面出席了这堂会议,在时隔七年后,第一次以帝王的身份回归奉天殿。
  虽然现在的奉天殿整体布局早已经和当年那种朝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龙椅、御阶、文武官道,但宽大的圆桌上,朱允熞被安排坐在了位列中央陈云甫的左手第一位。
  官场的按序排座是有规矩的,陈云甫左手第一位这个位置以前一直都是蓝玉的,蓝玉离开后,这个位置坐下的是陈云甫的老岳丈邵质。
  邵质已经年近七十,而今也已退休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大家本以为下一个坐在这位置上的会是杨士奇,但谁也没想到会是朱允熞。
  众人于惊愕中纷纷落座,但都没有随意开口,各怀心事沉默不语。
  其实今天这堂会要讨论的内容,早在会议开始前,办公司书面照会他们参会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大家都知道要讨论啥,更要决定哪些内容,因此无不各有考虑。
  两件事,一件比一件干涉重大。
  摘掉广东经济试点省的帽子,就是肯定中央之前关于成立工商联的政策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政策,势必要全国推行。
  在这个背景下全国推行鼓励工商,中央有没有能力把控住全局?
  诚然,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好,广东的资本也很健康,但那是因为全国只有广东一个试点省,中央的注意力都在广东身上,广东想长歪都不容易。
  可一旦全国皆如此,中央的注意力就要从广东一省分散到全国各省,那时候,还能把地方资本牢牢控制住吗?
  这一点是要先打一个问号的。
  再说第二点,把直隶拆成安徽、江苏两个省,这么做的目的是旨在简化政令通达的速度,毕竟直隶十几个州府全部由中央直辖,确实太耽误中央的行政效率。
  直到今天,国家这都发展多少年了,按说一切都在稳定进步,可陈云甫还日常性批复工作到深夜,为什么,就是因为直隶州府的琐事太多。
  将直隶拆成两省,地方府县的政务中央不再亲自批复,交由两省布政使司,大事再归中央,既能提高行政效率,也算照顾一下老陈的身体。
  到九州六年,陈云甫可就四十岁了!
  这个岁数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的黄金岁数,谈的上一句春秋鼎盛,但老陈的身体情况未必显得多好。
  早年正长身体的时候就为了老大哥累的够呛,后面一连十余年天南海北的四处跑,好不容易做了江山的主宰,又哪里歇过一口气。
  过劳死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陈云甫可不想学诸葛亮,真唱一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情戏码来。
  他还想看着九州完全成型的那一天呢。
  殿内没人说话,已经完全接过杨士奇职责担任会议书记官的杨荣在点清与会人数后,小声和闭目养神的陈云甫说了一句。
  “大王,人都齐了。”
  “啊。”
  陈云甫惊醒睁开眼,眉宇间似乎带着些疲惫,喝下一口浓茶润了润嗓子。
  “既然都齐了,那咱们开会。”
  “今天会议的内容办公司已经提前照会了诸位,先说说关于广东摘帽子的事,各位都有什么看法。”
  邵子恒第一个开口言道:“广东经济试点省的帽子才堪堪带了三年,时间也不算多长,现在就摘帽会不会早了点,要不再放几年观观成效?”
  他是觉得陈云甫自身还犹豫不决,所以给了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属于是揣摩上意的回答。
  毕竟是陈云甫的大舅哥,天然就比其他大臣们更了解陈云甫的真实想法。
  夏元吉随后说道:“臣倒是觉得可以给广东摘帽了,当年咱们对这项政策犹豫难定,原因就是担心工商联合会的成立会导致官商勾结、商人坐大盘剥百姓。
  可这三年来,在都察院反贪局、广东都察院反贪局的双重监督下,除了看到广东官员和商人相走过于频繁之外,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官商勾结、横行不法的犯罪线索。
  另外,这前段时间胡嗣宗也就广东现在的情况做了汇报,广东发展的很好不说,商人不仅没有盘剥百姓反而提高了对用工的工钱待遇、工作福礼,陈家商号甚至还推出了养老金,可见商人也不全是盘剥百姓的野兽,还是有些良心的。
  所以说,臣支持给广东摘帽,全国各省都可以成立工商联合会,加大力度鼓励工商业发展。”
  他是财政部尚书,广东的富裕带来国库的充盈,大手花钱的感觉让夏元吉很享受。
  所以夏元吉是最支持全国越早富起来越好的一位。
  严震直在夏元吉说完后也开了口,不过他没有说什么自己的看法,而是报出了一组数字。
  “九州二年,广东工商联成立之前的财税总数为一千零十五万两。
  九州三年,广东一省的财税是一千一百九十四万两,涨幅为百分之十七点六。
  九州四年,一千三百六十一万两,涨幅百分之十三
  今年刚刚押解入国库的数是一千五百零四万两,涨幅为百分之十。
  财税的增长速度虽然连年下跌,央行统计司给出的看法是未来五到十年内,广州每年的财税涨幅都会下跌,但是会稳定在每年增长百分六到百分之八区间,换言之,再过三年,广东每年的财税就有望达到两千万两之巨。
  诸位,广东的财税这几年一直走的都是真金白银,而今年一千五百万两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广东在南宋巅峰时期的纳税记录了。
  我作为央行的行长,别的我不懂,但算钱我会算,所以我支持广东摘帽,全国各省都可以成立工商联合会,南京,成立全国工商联总会。”
  只有广东摘帽,全国各省的商人才能茁长生长,才能不让粤商一家独大!
  陈云甫虽然没说话,但却看了一眼身边的朱允熞,发现后者此刻听的一脸惊骇。
  一个广东,一年财税一千五百万两?
  我的天,大明已经强大到这个地步了吗。
  随即朱允熞又激动起来。
  用满是兴奋和感谢的目光看向陈云甫。
  只有感谢。
  大明的今天,是陈云甫头上那少许白发换来的!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人事任命的慎重
  关于是否给广东摘帽一事的讨论还在奉天殿继续着,整体上来看,支持给广东摘帽,全国推动工商业发展的中枢官员占据了多数。
  陈云甫一直都有在静心倾听着,而当所有人都表达完各自的态度后,陈云甫依旧在沉默。
  他绝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但这件事上,陈云甫多年来的态度一贯如此,慎之又慎。
  可无论自己再如何谨慎,既然事项已经上了会讨论,陈云甫也不不可能再把它拿下去,便看向一旁的朱允熞道。
  “允熞,你有什么想法吗?”
  朱允熞闻言一愣,万没想到陈云甫竟然会问询自己,当下既紧张又有些惶恐的拱手道。
  “侄儿尚幼,这般国家大事一切都听亚父的吧。”
  “莫听孤的,孤也未必能一直对下去。”陈云甫摆手,复望向众人言道:“既然诸位都说了态度,那就表决吧。”
  “允熞,你也有一票,支持就举手,也可以反对或者弃权。”
  一众官员彼此相望后,各自或支持或反对的表明自身立场。
  十七票支持、六票反对,朱允熞选择了弃权。
  如此高的票数支持,也能看出给广东摘帽一事乃是官心所向。
  “既然诸位都支持,那咱们就这么定下来,从九州六年开始,全国各省府都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酌情成立工商联合会,允许本地商人成立相应的股票交易所用以募集民间钱财。”
  “南京成立全国工商联总会,由严震直兼任会长,派人到广州去,请陈希来京担任副会长。”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大力支持工商业发展,那就没必要再继续瞻前顾后,甭管是良政还是恶政,都比首鼠两端、踟蹰不前的怠政要强的多。
  确定下来这件事后,陈云甫也顿觉少了一块心病,以后他都不需要再继续操心此事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资本的发展都交给时间去吧。
  “第二件事,拆分直隶州为安徽、江苏两省,应天府从此更名为南京,单设为中央直辖府,成立两省布政使司。”
  这件事讨论起来比给广东摘帽子要容易的多,毕竟增设两省布政使司就意味着要多很多个官缺,这是从中央释放出来的政治红利,在场的官员除非脑子有病,不然怎么可能会反对。
  几乎是全票通过。
  新增设的安徽布政使司治城设在了庐州府,而江苏的治城则设在了苏州府。
  南京依旧是直辖嘛。
  “调,广东承宣布政使胡嗣宗回京,出任南京知府。”
  陈云甫提出了这项新的人事任命,把所有人都给整的一愣。
  一省布政调到南京任知府?
  这算是降级使用吗。
  可很快众人就明白了陈云甫如此安排的原因。
  “蓝帅已经不在军政院了,胡嗣宗增补入军政院行走。”
  这哪里是降级,这分明是升官。
  广东摘了帽子,胡嗣宗也终于把脑袋上后补这顶帽子给摘了下去。
  由军政院行走衔出任南京知府,南京的政治级别就一跃成为地方行政级别的天花板。
  而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是陈云甫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如今南京股票交易所也已经挂牌成立,嗣宗在广州干了那么多年,成绩斐然,南京眼下最缺的恰恰就是一个懂经济的主官,所以孤思来想去,嗣宗回京来最合适不过。”
  “至于谁去广东接胡嗣宗的班,诸位有没有人选?”
  严震直犹豫一阵后开口道:“浙江布政使王钝这些年做的还不错,是否可以考虑?”
  谁都知道王钝和严震直交情匪浅,不过这件事上,也没人打算相让。
  那可是广东。
  办公司试司长杨溥言道:“何不考虑广州知府伍士皐呢?”
  都察院都御史杨靖马上开口反对道:“广东都察院多次反应,伍士皐和广州商人平素来往过于密切,风评上差了一些。”
  “福建布政使易惟真也不错,之前易惟真就是泉州知府,泉州市舶司复市之后,易惟真一直抓泉州发展,虽然没有广州的进步巨大,但成绩也很突出,另外闽粤两省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