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太师-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带有前瞻性的,通过一些逻辑和推理,提前预知未来经济矛盾可能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而后国家进行调控,从全局出发的调控,在我们学校,我们管这种国家层面的叫做宏观经济调控。”
  “嗯,这种说法早在几年前的广东就已经有了论调。”
  陈景和对这一新鲜名词倒是一点也不陌生,他说道:“我在办公司五年,也没少从报业总局看过各省地方的经济类报刊,你说的有道理。”
  “殿下认可,臣很荣幸。”
  “那于谦,我想问问你,你对现在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怎么看。”
  “好。”
  “好在哪里?”
  于谦稍一拱手说道:“好在不会再坏下去了。”
  陈景和摇头:“好吧,那你说,未来的局面会怎么样。”
  “坏。”
  “坏在哪里?”
  “坏在好不起来了。”
  好在不会继续坏,坏在永远不会好。
  这个回答乍一听可笑,可细细一咂摸,陈景和却是双眼一亮。
  “一语中的!”
  “对国内经济形势,我一直有种模糊的感觉,可就是无法言表,廷益啊,你这一番话可谓是让我顿生一种拨开云雾见日月的感觉。”
  “是啊,国家的经济走势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无非就是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无非就是物价上涨带来的百姓越来越穷,它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恶化标准了。”
  “可同样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就算想拉一把,拽回来也不可能了,因为钱全部进了那些资本家的口袋里,而那些资本家又大多是各省衙门主管的座上宾,关系到官员们的政绩。”
  “在这种紧密的联系下,官员们很难不腐败,所以导致了政治资本化、资本政治化,国家要动手,就要一刀切。
  这就意味着,短时间国家政治体系崩塌、国家经济体系崩塌,太可怕了,所以,永远不会好。”
  陈景和长长吐出一口气,自嘲笑道。
  “不愧是今朝桂榜的状元公,有大才啊,让你做我的秘书,委屈你了,你完全可以做财政司长,不,财政尚书。”
  “浅薄之见,信口妄言罢了。”
  于谦像是个没有多少荣辱心的世外高人,面对陈景和的赞赏,姿态依旧不卑不亢。
  “臣能做殿下的秘书,已是三生有幸。”
  “廷益,我不信邪,我想救回来,能做到吗?”
  “积重难返、沉疴染身,难。”
  陈景和咧嘴一笑。
  “虽然我现在不怎么喜欢我父王,可他有句话,不仅是绝大多数官员的信仰,也是我的人生信仰。”
  “他说。”
  “事在,人为。”
  于谦猛然抬头看向陈景和,许久后咧嘴一笑。
  “那就能救了!”


第五百一十三章 火中取栗的计划
  当听到于谦口中说出还能救的话后,陈景和同样笑了出来。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其实殿下心中早也有类似的看法吧。”
  “有些模糊的揣摩,但是不敢确定。”
  陈景和替于谦斟上茶水,一脸严肃的看着后者,认真道:“说说看,你口中的有的救,是怎么个救法?”
  于谦接过茶,许久没有吭声,坐在对面的陈景和也不催,因为他知道,前者接下来要说的话,必然是绝对震撼的。
  更何况,陈景和也想看看这位以近乎满分成绩拿下今朝状元的于谦,到底有多大本事。
  倒也没有让陈景和等的太久,于谦组织好言语后终是缓缓开口。
  “今朝之局面,源起二十年前大王那道《废徭复商疏》,自国家全面复商始,再到大王于中枢各省设立工商联鼓励工商经济发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国朝局面缘何发展如此,又缘何迅速崩坏?”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全国很多官员、商人乃至稍有学识的学生都纳闷的问题。
  是啊,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
  二十年时间不过是一代人,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集权王朝的兴盛到衰亡再到毁灭,总也有个两三百年,即使是不抑兼并的两宋,加在一起也有三百年。
  而大明呢,又或者说换了壳的中州,怎么在二十年后,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积累下极其险峻的各种矛盾。
  “廷益,我在中办工作的时候,听到相关最多的论述,都把矛头指向资本的无序发展和快速扩张。”
  于谦微微点头,遽尔轻声问了一句。
  “那么敢问殿下,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您有没有怀疑过,这是人为的纵容?”
  “人为的纵容?”陈景和念叨一句,随后眯起双眼抽上一口凉气:“你是指,父王?”
  于谦没有给出回应,而陈景和也赶忙收声,只是面容更加严肃,甚至是惊怖。
  如果说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陈云甫一手推动的话,那么很多事就清晰的多了。
  于此同时,陈景和也就明白于谦口中的还能救是如何一个救法了。
  “无论是财富的顶层集中,还是经济及资源的兼并,亦或者如今愈演愈烈的铁路权益划分,矛头都对向一个人。”
  “蒲向东。”
  近乎是脱口而出,陈景和就道出了这个让全国人都咬牙切齿的名字。
  很快,陈景和又皱眉叹气。
  “慢说你知道,中枢各司理衙门主官、士农工商各界,谁人不知,谁人又不对这蒲向东欲处之而后快,可惜啊,此人深谙迎上之道,颇得我父王偏爱宠信,已然是安禄山之流。
  而论及实力来,他,可比唐之安禄山更为强大十倍不止。
  廷益啊,坊间不屑蒲向东,觉得一个商人哪里能比的上安禄山,但咱们可不能这么想。
  蒲向东的强大,我在中枢最是了解,他对比安禄山来说可是全方面的碾压。
  财富,安禄山比蒲向东最多算是个贫困户。
  军权,蒲向东在咱们中州虽然没有,但在海外,蒲向东的私军加奴隶四五十万只多不少。
  而对于国家乃至整个大九州的影响力,那蒲向东更不用多言。
  安禄山顶天算是一个唐王朝时期一个军阀头子,而蒲向东,可是已经发展到,能用一己之力就让现在整个欧罗巴低头的男人。
  我父王的那柄教皇权杖就是他索取来的。
  背靠着我大明和父王的支持,蒲向东的私军穿着全世界目前最精良的甲胄,拿着最锋利的兵刃,骑乘着被武装到牙齿的阿拉伯骏马。
  现在就是让蒲向东单挑西边的帖木儿汗国,困难恐怕都不大。
  就算一开始打不过,背靠着印度、南洋以及东北非几十块殖民地数千万奴隶的蒲向东,后劲那也是极其恐怖的。
  几千艘阿拉伯海船的船帆在汪洋大海上遮天蔽日,其中蕴含的可不仅仅是财富,还有那看不见却极其惊人可怖的战争潜力啊。
  因此廷益,蒲向东依靠我父王的支持,疯狂扩张他的实力,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空有财富的奴隶主了,他已经坐实尾大不掉,即使天下人皆欲除之,我父王也会护着他。”
  说到这,陈景和叹了口气。
  “父王一心欲成万古一帝,无论是大九州还是那个纵横阡陌,贯穿南北西东的万里铁路,都要靠蒲向东,没有这十几年来蒲向东的财力和奴隶支持,如何能有今日空前盛景。
  可以说,父王功勋章中,蒲向东是为其出了力添了彩的。”
  面对陈景和的如实相告,于谦倒也不反驳,因为事实无须反驳。
  不过于谦随后还是轻蔑一笑。
  “殿下只看到了蒲向东之强大,却未曾看到大王之强大。”
  “哦?此话如何。”
  “大王几十年走来,什么时候做过超出自己掌控之事,万事简在帝心,既然大王在有意引导,那就必有绝对之把握。”
  于谦突然前倾身子,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陈景和,用兴奋的语气说道:“如今,天下之矛盾皆对准蒲向东,社会各界之矛盾皆对准阿拉伯人。
  无论是官员、商贾、工人乃至是民户,皆怨声载道,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矛盾扩大化甚至完全激化,动员所有人攻击这个矛盾,您是广东布政使,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大王这个时候让您南下掌权,其用意已经是明明白白了,广东,恰恰就是矛盾最大的一个省,就是我们发动进攻,全面去除蒲向东势力的桥头堡。
  在全面反蒲、反阿拉伯的行动中,乱子会很大,对社会面的冲击也势必然会极大,那么届时,无论是治安还是经济都会遭到破坏,人心思定而非思乱,一旦乱的时间长,民心所向必是求和。
  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皆如此,恢复生活与生产是大势所趋,彼时,殿下就可以重整广东经济,重整一切民生所需所用,稳定生产、重定规则。”
  火中取栗、乱中谋权!
  有句话于谦没有说出来,但陈景和还是能听得懂。
  那就是,当他在广东做出成绩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去阿拉伯政策!
  换言之到那个时候,陈景和就不只是重整广东,所能夺取的,还很可能是全国政权!
  先谋一隅,再谋全国!
  “万一。”
  陈景和握紧微微颤抖的双手,斟酌言道:“事态超出控制,引起蒲向东与我大明全面开战,如何?”
  蒲向东的实力之前有提,全面开战,那就意味着是这个世界,东西方两极最强大的两个政权之间的一次决战。
  “如果打不赢,您不会来广东,或者就算您来了,最多不出三个月,咱们俩,都会被送上断头台。”
  于谦咧嘴一笑:“以我二人之首级,平蒲向东之怒,以全天下。”
  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打赢,那陈云甫,会坐看陈景和、于谦两人折腾吗?
  陈景和思忖片刻,终是握拳砸向桌面,震倒茶水一片。
  “便是不对,无非一死耳,比起拯救百姓于水火之间亦是在所不辞,我绝不能坐看国家滑向深渊。”
  “干了!”
  这一刻,两个大明新生代的年轻人,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口转内销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辗转反侧一夜难眠的陈景和就早早更换官袍,同于谦赶到布政使司衙门。
  要是放在十几年前,官员的住所都是在衙门里,就好像看电视剧中的县衙,前面是公堂,后面就是县太爷的住所。
  不过那都是十几年前的老黄历了,如今的大明官场,衙门是衙门,住所是住所。
  陈景和在广东的住处被安排在了离广东布政使司不远的一处书画别院。
  这里面住了十几户人家,包括了广东布政副使、广州知府等一众广东当地的高官,因此,这个地方也被民间戏称为省府别院。
  陈景和来的时间点比较早,衙门里除了守卫的兵卒之外,也就几个广东办公司的值守公员,这些人自然是不认识陈景和的,因此就拦问了一句。
  “这是咱们广东新来的布政使,陈布政使。”
  于谦贴心的帮忙介绍了一下,惊得几名年轻公员差点腿软。
  这是太子啊!
  正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见礼问安的时候,陈景和已经和颜悦色的开了口。
  “诸位都不用多礼,值守一夜也都辛苦了,还没吃饭吧,正好我带了点吃食,一起吃点。”
  招招手,于谦便将手上拎着的两个饭盒摆放到桌上,打开来一一取出。
  这都是早前从家里媳妇李姝给两人准备的,除了可口的粥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